貢禹對漢元帝說的實話裡包含了什麼禍心?


貢禹對漢元帝說的實話裡包含了什麼禍心?

⑦上素聞琅邪王吉、貢禹皆明經潔行,〔姓譜:貢姓,子貢之後。行,下孟翻。〕遣使者徵之【案:兩個儒家代表。王吉在宣帝時期是不招待見的。兩代帝王都重視這個人,足見此人不簡單。相當於直接可以寫內參了。】。吉道病卒【案:死了。】。禹至,拜為諫大夫【案:上來就是封官了。】。上數虛己問以政,〔易鹹卦,君子以虛受人。師古曰:虛己,謂聽受其言也。數,所角翻。〕禹奏言:"古者人君節儉【案:節儉是這段文字的核心。關鍵是上來就給皇帝上課,教育皇帝,當然也是約束、限制皇帝。君權大大弱化了。】,什一而稅【案:重提十一稅。】,無他賦役【案:這相當於現在的減稅,恢復道十一稅的時代。一方面要節儉,不能消費,一方面又要減稅,不讓帝國增加收入。這樣的邏輯只能是帝國中央得忍著了。因此這是典型的弱中央而強地方的思路。當然,也可以解讀為藏富於民這樣的說法。關鍵是是否真的藏富於民了?可是問題是上面分出去的救濟百姓的土地是國有土地,而不是地主們自己的。國日削而日弱。如果減稅,大規模減稅,那麼帝國收入必然減少,而對於帝國進行再分配,比如救濟災民等行動的能力必然大大限制。當然,這點,貢禹就不管了。挖掉漢帝國經濟基礎,是儒家集團對漢帝國致命的第一次打擊。

】,故家給人足【案:這結論虧他怎麼的出來的。】。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宮女不過十餘人,廄馬百餘匹【案:拿當年的事情作例子。當然,不能說是錯。】。後世爭為奢侈,轉轉益甚;臣下亦稍放效。〔師古曰:於,音甫往翻;下同。〕【案:君臣一起奢侈,不過,貢禹認為是皇帝帶頭的結果。】臣愚以為如太古難,宜少放古以自節焉。〔少,詩沼翻。〕【案:這是他的改良措施。注意,開篇就提出了太古。太古是什麼,這裡潛臺詞中是包含著太古的禪讓制。注意這裡緊緊是潛臺詞。在製造文化氣氛,一點點的滲入。總之,價值導向就是太古好,非常好,特別好。】方今宮室已定,無可柰何矣;其餘儘可減損【案:減損是具體的政策措施。下面的都是實施細則了。】。故時齊三服官,輸物不過十笥;〔案,李斐曰:齊國舊有三服之官【泛指主制御服官員。 宋 曾鞏 《進奉熙寧八年同天節銀絹狀》:"敢薦服官,用參庭實。"官署名。西漢時在齊郡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和陳留郡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兩縣設置。臨淄縣主產為紈縠,襄邑縣所產為錦緞,專門供宮廷服用,主管有長及丞。服官,也稱三服官,以供織春、夏、冬三季衣料而得名。漢代的江寧織造。特供皇家的專門的服裝生產機關。相當於是國企。笥讀音sì本義:一種盛飯食或衣物的竹器。
】,春獻冠幘縰【案:纚[lí]

1. 繩索。

2. 繫住。

3. 盛裝的樣子。

纚[sǎ]

1. 古書上說的一種魚網。

2. 飄舞飛揚的樣子。

纚[xǐ]

1. 古代束髮的布帛 :“冠禪~步搖冠。”

2. 連續不斷 :“車案行,騎就隊,~乎淫淫,班乎裔裔。”

3. 古代一種可以濾物的器皿。

纚[lǐ]

連續;相連。】,為首服,紈素為冬服,輕綃為夏服,凡三。如淳曰:地理志曰:齊冠帶天下。胡公曰:服官,主作文繡以給袞龍之服。地理志,襄邑亦有服官。師古曰:齊三服官,李說是也。縰,與纚同,音山爾翻,即今之方目紗也【案,古紡織物名。古時一種細而薄的方孔紗。】。紈素,今之絹也。輕綃,今之輕紗也。襄邑【案,襄邑,東漢時期地名,原址位於現在河南省睢縣,屬於兗州陳留國轄內,是當時的紡織中心,在開封東南150裡,惠濟河從境內通過,近年有"中原水城"之稱,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夏商時屬豫州,周屬宋。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此建立霸業,死後葬於此地。"駱駝嶺"即是宋襄公的望母臺。秦統一實行郡縣制後,在此設襄邑縣。東漢末年曹操曾於此地徵兵討伐董卓。】自出文繡,非齊三服也。〕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案,大規模的生產。相當發達了。這是通鑑第一次比較清晰準確的記錄當時的生產水平情況。

】,一歲費數鉅萬。〔萬萬為鉅萬。〕【案:花費巨大。不知道是否出售。皇家的東西,出售賣錢的可能性不大。】廄馬食粟將萬匹【案:這其實是軍需物資。相當於今天養坦克。而裁撤這些馬匹,就是在減弱帝國軍事實力。這個貢禹攻擊的是相當到位。當然,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匈奴現在基本不成為威脅了。】。武帝時,又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填後宮【案,多選美女。造成大量的男性不能婚配,女人都是大齡剩女。】。及棄天下,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鼈凡百九十物【案:這是說武帝厚葬。】;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案:像侍奉活著的時候一樣。這是當時的習俗信仰。儒家都認為不對的。】。至孝宣皇帝時,陛下惡有所言,〔師古曰:不能自言減省之事。惡,烏路翻。惡有所言者,惡以天儉其親。此語承上園陵事。〕群臣亦隨故事,甚可痛也【案,開始攻擊孝宣帝。】!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過度:〔師古曰:取,讀曰娶。〕諸侯妻妾或至數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數十人,〔此所謂取女過度也。〕是以內多怨女,外多曠夫。〔師古曰:曠,空也。室家空也。〕【
案:原有的家庭結構開始被破壞了。傳統的夫妻關係不能再繼續延續,收到了很大的干擾。其實是人自身的生產受到了影響。宏觀上的貧富分化,反應到微觀上就是傳統的家庭不能再持續發展。】及眾庶葬埋,皆虛地上以實地下【案:這是厚葬。其實這如果細分,這完全不是一類話題,但是歸結到帝王這裡,就都合邏輯了,因為帝王跟什麼都有關係。】。其過自上生,〔師古曰:自,從也。上,謂天子也。〕【案,所有的問題都歸罪於皇帝。是皇帝不好。】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案:大臣們因循守舊貌似各打五十大板,但是根本卻是說皇帝不好。大臣的責任不重要。】。唯陛下深察古道,從其儉者【案:只能儉省了。這是策略了。】:大減損乘輿服御器物,三分去二【案:物品用度的減損。】;〔乘,繩證翻。去,羌呂翻。〕擇後宮賢者,留二十人,餘悉歸之,及諸陵園女無子者,宜悉遣;〔漢制:天子晏駕,後宮送葬,因留奉陵寢。【案;遣散那些宮女。
】〕廏馬可無過數十匹【案:這等於說皇帝不能帶頭養馬,而養馬可是漢家多年來的基本國策,為了對付匈奴的。這幾乎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完全太平盛世的感覺。】,獨舍長安城南苑地,以為田獵之囿。〔師古曰:舍,置也。獨留置之,其餘皆廢去。舍,讀曰舍。〕【案,這真正的讓涉獵成了帝王的遊戲了。而取消了其練兵的性質。上林苑作為武帝練兵騎射的場所,儒家們不可能不明白的。這兩條等於讓皇帝完全放棄武備了。貢禹之誤漢,可謂空前。蕭望之還是小打小鬧,這貢禹已經是處處戳心、刀刀見血,無不紮在漢帝國的要害上。】以方今天下饑饉,可無大自損減以救之,稱天意乎【案,天下饑饉卻不讓帝王大大裁減節省,這是什麼邏輯?】!天生聖人,蓋為萬民,非獨使自娛樂而已也【案,最後一句完全是不搭界的屁話。】。"〔稱,尺證翻。為,於偽翻。樂,音洛。〕天子納善其言【案,天子居然接受了。其實也只能如此。這是非常正常的邏輯。如果我們不細緻摘出其讓漢帝廢除軍備、減稅降低帝國經濟吸附能力,那麼節儉似乎沒有什麼不好。貢禹是將這兩大毒藥偷偷埋在了儉省的這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裡。顯得不那麼醒目。
】,下詔,今諸宮館希御幸者勿繕治;〔治,直之翻。〕【案:不要蓋什麼樓堂館所了。】太僕減穀食馬;水衡減肉食獸。〔太僕,掌輿馬。漢舊儀雲:天子六廏,未央、丞華、輅軨、騎馬、騊駼、大廏也;馬皆萬匹。水衡都尉,掌上林苑,禽獸屬焉。師古曰:繕,補也。減,謂損其數。省者,全去之。〕【案,馬匹和吃肉的動物也減少了。後者我以為大約是貢皇帝涉獵用的。】

貢禹對漢元帝說的實話裡包含了什麼禍心?


臣光曰:忠臣之事君也,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易,以豉翻。〕【案:司馬光終於說了句靠譜的話。貢禹說的除了狠毒的點子,就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勸而遂。孝元踐位之初,虛心以問禹,禹宜先其所急,後其所緩【案:其實貢禹的作用還是在於介紹元帝的歷史背景,比前面的更細緻了。】。然則優遊不斷,〔先、後,皆去聲。斷,丁亂翻。〕讒佞用權,當時之大患也,而禹不以為言;恭謹節儉,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足不知,烏得為賢!知而不言,為罪愈大矣【案:從後面的話看,貢禹其實主要是攻擊漢武帝時期的經濟政策。是儒家的財政部長。】。


貢禹對漢元帝說的實話裡包含了什麼禍心?

這種貌似正值,卻攜帶隱藏私心的人最是可惡!表面是道貌岸然,其實一肚子壞水,極為老油條!夾槍帶棒,連皇帝也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