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切身体会淡一谈,怎样才能提高文化素养?

土右钟海滨


我认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方法是:知行合一。

我从切身体会谈谈这两方面的认识:

一、知,知大义,识大体

我们立足社会的处事之本一定是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树立“三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她是道德传承、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的总体。

我在学生时代有做摘抄的习惯,看到好的名言警句和诗词歌赋,都会特意抄写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那时候年纪还小,但学习压力较大,每次翻阅笔记本看到这些金玉良言,就会有种巨大的鼓舞和莫名的舒心。

中华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瑰宝。如果时间充足,可以系统学习经、史、子,能深入了解文化的精髓;如果时间略足,也可研读《群书治要》,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谙事理。

二、行,行规范,守准则

行为举止是思想文明的一面镜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及时反省、改过自新,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生活中,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会记录让自己内心波澜的事件。比如做错了一件事,内心过不去,良心受谴责,我会及时写下事件的经过,以及当初的想法和正确的做法。在每记录一件事情的时候,翻看下前面的内容,看自己这段时间思想是否修正,行为是否改善。讲真,这个过程很枯燥,自述自话,跟一个很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在对话,难在“克己”,同时也很痛苦,是否要对自己宽容一些、放纵一点,难在“慎独”,但我相信,恒久“克己”、自律“慎独”,一定会遇到更好的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与君共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学习中明白“德有伤,贻亲羞”,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生活中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生命中赞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回首时顿悟“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召”。




泽熹笔谈


提高文化素养要从小做起。因为文化素养不是一时一事的刻意表现,而是不经意的长年累月的习惯,是多年的书画琴棋文学艺术的熏陶的结果,文化素养是一种性格取向。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必须要喜欢读书,乐器,舞蹈,象棋围棋等等,就以我为例来说吧,我是60后,幼小时代的文化环境还很贫乏,但是隔壁的大哥哥姐姐家里经常有些人民文学杂志,画报,四大名著之类的小说,还有张恨水的新儿女英雄传,家春秋,雷雨,郭沫若曹禺的小说诗词等等,那个时代的人很纯朴,邻居之间同学家里可以互相串门,我就在小学中学里把这些文学作品看了一大半,同时,那个时代处于文革初期,各个学校都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去街头巷尾或者工矿企业去搭台唱戏跳舞,有革命京剧和反映西藏翻身农奴的军民关系的洗衣歌等等,我就在乐队里学习小提琴,二胡笛子等等,几年下来,还是最喜欢小提琴,至今一直坚持拉小提琴,还有我小的时候夏天酷热,早晚在操场和小伙伴做游戏,也会摆起象棋,和大哥哥叔叔们杀几盘,以后参加工作在单位里面有机会去接受党校培训,学习哲学原著,再后来上大学读研究生,赴日本留学,几年的日本生活学习,感受到日本京都的文化气息,这些都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


carbon猎手


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的高层次的人格修养,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如果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呢?我是这样做的1.热爱生活,接近自然,陶冶身心,有了积极向上的心境才会萌发爱美、抒写美的念头,有了爱美的冲动和兴趣。平时我就是一个亲近自然的人,经常游山玩水,附近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一草一木,花鸟虫鱼,我都感兴趣。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当有一份热爱自然的心之后,就要学会如何表达出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腹中无点墨汁何能舞文弄墨呢?故要不断背诵名篇佳句,累积优美的语句。生活中我若遇到好的诗词句都会用本子记起来,闲时默念。积少成多嘛,久而久而,你的词汇就多了,要用时信手拈来,文思泉涌,说话写文章就有底气了,一个知书达理、纸短情长的人也就出现了。




郑标龙


方舱里开头有点乱,象足球赛散场。本来这里就是体育场,充满呐喊和挥舞的手臂。不知谁的手机里放出了音乐,有人扭起来,轻轻地踏着脚步,不时地有人加入,脚步渐渐地移到开阔地带,汇成了一片舞的波浪。有男人也加入了大妈的广场舞。于是护士也加了进来。有两位警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音箱。于是形成了统一的节拍,于是成了方舱里定时的节目。

接着太极的八卦也慢慢地旋转开来,左退右进,显出中华民族的温良恭俭让。

再后来,有人在床头挂上了自己的彩铅画;有人干脆就在方舱隔板上创作起水笔画(这真是天然的画板)。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于是大家都来添上自己心中的一笔。有人觉得此情此景可成追忆,赶紧打开手机录下,她的Vlog中的大拇指竖得象一片小树林。于是,有人不愿出院,不愿离开这个温馨的集体。

这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来自于文化的素养。

01多读书。我常对本单位的女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要光靠化妆品“装修”。这是说,要多读书。

但不要以为培养文化素养就是读文史哲等所谓文科的书。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曾与多位中国画家合作“科学画”。李可染为“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国际学术研讨会”作水墨画“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两牛抵角象征粒子对撞机中核子高速相撞的场景;吴冠中为“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会议”作题为“无限无极”的水墨太极图,被选为会议的主题画。在八十岁的时候李先生还出版了自己的《李政道随笔画选》。科艺结合、文理结合,可能是更高的文化素养。艺术的宽阔的想象空间、文科的浪漫的激情怀想、理科的严谨的逻辑推演都可以添加我们的知识内涵、滋润我们的文化养分,及至丰富我们的文化形象。

02读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山川装入我心中,有的知识在路上。“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是向他人学习,拜师学艺随时随地。这里要特别强调,一定要想方设法把知识特别是自己本行的专业知识学到手,要把这些知识掰碎了吃下去,变成我们身体中的文化成分的一部分。您要在您的专业中成为活字典,成为真老师,而不是书呆子、“老先生”。

03讲效率。这是我的最主要的切身体会。我已六十有二,“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一个人的一生有限,一个人一生能读书的时间更有限。老者脚力不行难行“万里路”,居家读书老眼昏花怎读“万卷书”。因此,要珍惜读书时光。

03.1要选对书。要以自己的专业书为主要读书对象,因为您是靠这吃饭的。在同一时间段里可以同时选几本书,有的书要正襟危坐地读,有的书则可以斜在沙发上读;有的书适于催眠,有的书则可以用来取乐。

03.2精读与泛读结合。有的书要认认真真寻寻觅觅地读,有的书则可以一目三行飞快地浏览。通俗地说,叫“保证重点、照顾一般”;也可以说,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其目的是使“博”和“专”互相促进、良性循环,使自己成为博学的专才。

03.3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多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读书要有快有慢。思考可能减慢读书的速度,但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思考才能真正“消化”,才能真正在有限的时间里比较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古人早就告诫我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用“礼记”的这句话作为总结再合适不过了。



文游乐


提高文化素养可不简单呐,说起来提高,但是毕竟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希望题主能够坚持下去,三五几年,或者是一辈子,都是值得去做的,文化这个东西,是我们我精神信仰,人生最求,也是民族的魂,所以一生都可以学习。

首先,可以学学儒家的经典,从儒家经典学习,能够保证自己以后学习不会走火入魔,以儒家思想进行修身,儒家经典也不用全部都要学习,哪一些好的文章来自己看看,理解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小时候我们学了好多儒家的经典,《论语》就有好多。

然后,大家可以学习《诗经》,《楚辞》熟悉熟悉古人文化的精髓。关于诗,可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离不开诗,多学习诗,其实提高文化素养非常快,有句话叫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饮。

然后,大家可以看古人的好的文章了,我们课本学过的文章都是非常经典的文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等等,还有很多《兰亭集序》,《离骚》。

然后,大家可以学习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了,这样可以和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儒家修身,道家修性,佛家修心。三教和一,才是中华文化的本源。

然后,你可以看历史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大家可以看看,了解一下古人的生活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可以让你增长智慧,可以让你明智。

最后大家可以看看,诸子百家其他家的思想了,比如法家,以及国外的文学了。

就是这样,总是一步步来,加油。


电子与数学方法


文化不等于知识或者学历。知识是术,可以用,可以拿来养家糊口。文化是道,充盈心神,指引方向,设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

提升文化,除了读书,并无二途。

当然会有人反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难道不是文化?

是文化,但不是学习文化的路径,而是具备了文化之后的表达。没有文化基础的表达,不过也是术。

那要读什么书?现在所谓的书太多、太杂,以有涯随此无涯,不是个出路。返回传统,重拾经典,才是文化内建的方向。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从四书五经,老子庄子读起,然后读史记、通鉴,然后古文观止,然后诗经楚辞,然后唐诗宋词。

如果时间有限,就把论语和老子读明白,再不行,怎么也得把论语读通。然后读些古文诗词,也可以有诸多收获。

为什么强调论语老子?因为不管世人有多少非议妄谈,不管当权如何诋毁破坏,儒家与道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真正的根与魂,是国人思想、习俗、性格的文化基因。打好根基,虽曰未学,也可以称之学矣。



霜华满袖1


人活着的时候总是不信因果报应,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价值观f看待世间一切事物,凡怎样做才对自己有利就是正确的,但是等到人死后,神灵会让你的灵魂重温生前的一切善.恶行为,到那个时候你就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控制自己少做点伤害别人的言行,其实不去做那些亏心事过份话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实很多恶事完全可以不做:例如复合强者,帮助强者讲话欺凌弱者以及帮助强者搞婚外恋出坏主意隐瞒家里人,以及耻笑抹黑向善信佛人,最终死后进入地狱或鬼道惩罚,那时候才明白原来因果报应真的不饶人,那时候才后悔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不讲点良心,不多做一点善事,那时候你会认为如果自己要做善事其实还是有这个能力有很多机会的,那时候你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帮助被欺凌.耻笑的弱者讲几句公道话呢?因为当初想巴结讨好对自己有利的强人,看不顺眼弱者,可是后悔和感叹都于事无补了,最后只能由上天神灵根据你红尘处事的善恶情况来决定你来生的福报与恶报。当然生前有一口气活着的时候你可能还在雄赳赳高傲无比,认为这些都是愚蠢之人的幼稚想法和观点。自己好好把握,切莫到来生受苦又埋怨上天神灵不公平,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作恶却如此受苦,却不知道自己前世造孽。所以人活着的时候一定要深信因果报应,不欺凌弱者,不恶语(说损贬话和搬弄是非),不贪污盗窃,不嫖娼,不属于自己的不强求,不该得的不要去想。~~南无天元太宝阿弥陀佛!信佛是,放生是救命,念佛拜佛是恭敬,忏悔是改正,帮助弱者和处于危难的众生是慈悲,助印经书善知识劝人向善是法布施。南无观世音菩萨!人在做天在看。南无观世音菩萨!🙏🙏🙏


深信因果报应


我不想评判。可是在我看来,提高文化素养不是为了在人前出口成章引人注目。有的时候,提高文化素养是生而为人的一种本能。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可以这样过,也可以那样过。有的人不甘浑浑噩噩,想知想明,素养自然高喽。这事,没什么可专门注意的,你的本心自然会驱使你走上自己的道路。强行努力,得到的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漂亮女人里有一段说得挺好的:“人们看歌剧有两种反应。一是立刻喜欢上它,二是没有立刻喜欢上它。第二种人可能会不断尝试去欣赏歌剧,但那永远不会成为他灵魂的一部分。

朝闻道夕可死,善养浩然正气。


青瓷绿胚淡漠冷暖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似乎都相关,但似乎又都不是。

白岩松曾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关于什么是文化,梁晓声在绍兴文理学院讲课的时候讲到的。“文化”可用四句话表达:一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二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四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我对这四句话感受很深,中国人都如果按照此做事,人际关系融洽,社会治理有序,国家法令人人守护,别有一番景象。


大江隐士


提高文化素养,这个东西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玄之又玄。

素养这个方面,看从本心。假如你熟读上百部中外各种名著,遇人待事,皆应对自如。你还会觉得自己文化素养低吗?

切身体会,以读百本各种类中外名著为目标,充盈自身,扩展眼界,树立强大的自信观念。

当你渐渐读书明智自省多了,强大的内心和知识贮备,广阔的见识,提高文化素养,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加油,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