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时代已经过去,下一个会是谁来掌舵?

大宝宝我爱你


赵本山未曾“掌舵”过喜剧圈!

作为民间艺人、其实谁也主导不了一个娱乐文化圈。

也不存在所谓的“赵本山时代”,确切的说赵本山是那个年代喜剧界的领头羊。

他把二人转的知名度从东北带入全国观众的视野、把小品拔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是因为赵本山在几个年头春晚的压轴演出、光芒四射,把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的电视相声干趴下了,也遮住了冯巩、郭冬临、潘长江、蔡明等优秀小品演员的亮点。

即便如此,赵本山也成不了那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

准确说,那是一个传统曲艺、本土新生艺术与舶来娱乐文化互相搏击的时代。

这个过程不会因为某个艺人的隐退而停歇,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传统相声、小品和默剧、脱口秀在激烈碰撞。

艺术无国界!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做到独孤求败的境界,而是在竞争中融合。

赵本山也没有成为“过去式”,他只是从那个聚人气但没效益的春晚舞台退下,专心经营刘老根大舞台、拍电视剧和培养徒弟。

艺人只有红到极致、才会深刻体会到水有多深,尤其是牵扯到官场之后。

尽量做个纯粹的民间艺人、不踏入“深水区”,这点郭德纲做得比较谨慎。但显然德云社也掌舵不了时下喜剧界。


岑詮


赵本山,中国最著名的草根艺术家,自上世纪90年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除了只有1994年因事缺席,每年都会在除夕夜准时为大家带来捧腹的作品,我是东北人,记得小时候每次赵本山的小品时间都被安排在11点多,看完赵本山的小品然后才去吃年夜饺子。而且春节过后赵本山小品的经典语录都会风靡一时,“没病,走两步”“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记得因为这句话赵本山还被别人告了,因为马甲卖不动了

自从赵本山2012年告别央视春晚的舞台。我一直没有关注春晚,感觉春晚失去灵魂,赵本山22年间为大家带来了《相亲》、《红高粱模特队》、《卖拐》、《卖车》、《同桌的你》等等难以忘怀的优秀作品,在赵本山宣布退出春晚舞台消息的那一刻,一时间“从此不在看春晚”的呼声高涨,可以看出赵本山在亿万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赵本山开创了一个时代,引领了一个时代,一个喜剧的时代。

在赵本山喜剧时代之后,很难有另外一个喜剧演员能够得到如此多人的厚爱和赞美。

其实,我想说,每个喜剧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每个喜剧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谁也取代不了谁。

我觉得喜剧人只要能给广大群众带来快乐就是一个好的喜剧人。


边缘影视


属于赵本山的喜剧时代的确过去了,如今的国内喜剧圈不再一家独大,而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难说谁能够成为新的“掌舵人”。



我个人觉得开心麻花的沈腾有实力成为新一代的“喜剧一哥”,但沈腾目前主要精力大部分都在电影方面,关于小品和话剧,他参与得明显没有过去多,这或多或少会影响他向全面发展。



贾玲与他的“大碗团队”,近几年来搞笑得有声有色,几乎每一个喜剧综艺都能看到“大碗团队”的身影,同时还连续登上春晚舞台,可谓是目前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喜剧团队之一。



说到国内喜剧“掌舵人”,怎能不提德云社的郭德纲?不过,郭德纲这几年参与的“业务”比十年前可少了许多,倒是他的几位徒弟,渐渐成为了德云社“主力”。



其实,在进入网络时代后,由于网友多了太多选择,已经不再有所谓的喜剧“掌舵人”。而赵本山最火的时代,除了静候春晚一睹他的小品,春节也真的没什么可乐的了。



从这个角度看,赵本山之后,真的没有所谓的“掌舵人”了,这是时代造就的。


南瓜报告


我是得着,有话直说。

从2011年的《同桌的你》算起,赵本山已经八年没上央视春晚了。当年“雄霸”了20多年的“小品王”(1990年-2011年,有中断),早已让位给“开心麻花”为主的群雄纷争。

不过,赵本山现在依然是国内影视娱乐圈不可忽视的“赵家班”掌门人。只要“赵家班”不垮,赵本山还在向观众持续贡献优质、好看的影视娱乐作品,所谓的“赵本山时代”就不会过去。

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赵本山,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们,也是从央视春晚认识并喜欢上了这位“赵大叔”。1990年,在姜昆的帮助下,还是民间艺人的赵本山,与黄晓娟搭档演出的小品《相亲》。演出过后,赵本山一鸣惊人,那个年代的央视春晚,“造星”的能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通过小品,赵本山逐渐成为央视春晚当之无愧的“小品王”。有名气是好事,但名气也需要变现。他也沿着上届“小品王”陈佩斯的脚步,进行了影视化的尝试,从不太知名的《来的都是客》,到《有话好好说》、《男妇女主任》、《幸福时光》、《落叶归根》,赵本山的演艺生涯如鱼得水。那时候的观众很单纯,只要看到脸熟的明星,都心生喜爱与尊敬之情。

与此同时,赵本山深知“二人转”是他的本,他不能单打独斗,而要落地生根。从“绿色二人转”到创建“赵家班”,从《家和万事兴》、《刘老根》到《马大帅》、乡村爱情》,甚至与辽宁大学合作“本山艺术学院”,组建“本山传媒”,在全国各地建立“刘老根大舞台”。

一个庞大的娱乐帝国拔地而起,它的根基是“二人转”,基础是“赵家班”,变现方式是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被一些人以讹传讹的那句“过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似乎突显出当年赵本山的巅峰与辉煌。

时至今日,赵本山和“赵家班”的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被赵本山一个个带上春晚、捧红了的徒弟们,发展上参差不齐,不过,“赵家班”的一些新人崭露头角,戏照拍、直播照做,在人们看来,依然蛮有实力、欣欣向荣的。

只要赵本山坚持,赵本山的时代就不会过去,哪怕是郭德纲当班主的德云社,沈腾、马丽领衔的开心麻花,也要敬这位老前辈三分,在很多观众的心目中,这位花甲老人依然是名副其实的“小品王”。


得着说


恭请东北F4登基。

赵本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喜剧天下开始了三强争霸的时代。

自退出春晚之后,曾经独霸喜剧天下的赵本山,也开始了退隐的状态。这也标准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但这并不代表赵家班的落幕,以东北F4,也就是赵本山四大得意弟子宋小宝、小沈阳、刘小光、王小利为代表的辽宁省民间艺术团,仍然是全中国最有实力的喜剧团队。他们制霸东三省,并且在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力。

另一大势力就是以郭德纲为首的德云社,德云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相声界没有了敌手,但是相声这门艺术太过单调,而且德云社实力强横的演员太少,不像辽宁省民间艺术团那些人,个个身怀绝活,在未拜师之前就是各个剧场的台柱子。

因此德云社虽然现在凭借着郭德纲的庇荫发展的很好,他的徒弟一个个也都吃香喝辣,但是郭德纲一倒毫无疑问就是树倒猢狲散,他的那一大帮徒弟可能吃饭都成问题,但好在郭德纲还年轻,现在他也在不遗余力地捧徒弟,心想捧红一个就能多养活几个。

最后一股强大的势力就是以沈腾马丽为代表的开心麻花团队,这个团队的影响力主要在电影方面,而且这里沈腾的作用太大了,这也就造就了和德云社一样的问题,甚至比德云社还要严重。

有沈腾的电影,很搞笑,票房也很火爆。但是沈腾一不在,电影一般,票房也不如人意。因此沈腾若退出,开心麻花也势必江河日下。

因此我觉得中国喜剧的掌舵人将是赵本山的弟子们。

未来的各大卫视的春节晚会,他们依然都是压轴的喜剧节目。


冬青影娱


其实,后期的赵本山,人们已经有点看腻了,尤其是连续的“卖柺”“卖车”等等,俗的有点过分了。

如果他再继续演下去,只能是走下坡路了,为什么呢?没有常开不谢花朵,人人都有审美疲劳的现象。

至于以后谁掌舵?原来也不是赵本山掌舵,就在赵本山当红的时候,也有不喜欢他的,陈佩斯就是很多人喜欢的小品演员。

赵本山的霸主地位,是媒体给创造出来的。

还是百花齐放好,别去专捧一个人,举的高,摔的疼。


漫谭文史


赵本山的时代?这个题目有意思。

赵本山就是演小品的,也俗称小品王。怎么还有时代了,他敢说小品时代是属于他的,他只是这个领域的娇娇者而已,他高调拥有私人飞机,跑到国外表演,不受欢迎,碰了一鼻子灰,这些都是个人喜好问题,也谈不上什么贡献了。

我们老百姓有的就是愿意看,多半表演的是别人的缺陷,大家哈哈一乐,没有什么教育意义。

我认为我们应该清醒,就拿疫情爆发来说,谁在救国?谁又在前方和病毒打仗,国有难思良将,演艺圈要好好的整顿了,拿着高额的出场费,演的都是一幕幕的笑柄,有自己的,有别人的。没有什么意义!

无论各行各业,时代不是属于某某人的,时代是属于人民的,人民万岁!!!



顺水扬帆


为什么要一个掌舵的人,艺术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又不是江湖门派,何来掌舵掌门之说,文艺界自古以来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领风骚,那里有什么掌舵之说。

本山也只是小品类最火的演员之一,他除了能掌舵自己的徒弟以外,还能掌舵了谁,他在小品界是很有才华,但在其它行业就是白丁,一个艺术界,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掌舵,更不需要领班,各自发展好自己行业的艺术才是上策,绝不需要那位出来掌舵。


用户彭秀君1211


赵氏语言式幽默,适合在本土,在东北,赵本山时代一直没过去。

我设计的通辽哈萨尔大剧院,多大腕名星没满场过,后半场人走过半,但赵四丫蛋来的话,一票难求……。

有人马上说俗,没办法,您去上海或维也纳会得到满足……











彭志信


赵本山的时代过去了吗?

扎根于乡野的基础艺术接地气,短期还不会衰落下去,但其旺盛势头己成过去模式。

现在的笑料舞台有两大主流,郭德纲和赵本山还有后起之秀麻花团队。由于被商业化,被炒的火热,所售门票一票难求,票价也炒的挺高。当然,大众认可能接受的情况下,本无可非异。火的道理,是他们的产品扎根百姓,将普通人的生活演义在舞台,演普通人情趣爱好,讲普通人的酸甜苦辣故事,能深入人心,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并喜欢上。存在就有价值,何况这么受欢迎。

既然受欢迎,有他们其中领军人物有很大关系,赵本山的春晚作品,那几年是年夜里的大餐,很多人看春晚就奔赵本山去的。紧随其后的郭德纲团队,也火了起来,还有麻花团队。

火的原因是作品好,得有专业的创作团队为其提供源源不断好的作品。创作团队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需一大批创作者接地气入基层的人,深入普通大众生活去创作。

本山大叔前期有何庆魁配合着,作品火了几年,德云社则全凭郭德纲一个人的努力维持着整个团队。由于过渡商业化,团队的重心有所偏移,他们的目标侧重商演,利益为更大化而启动。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节制的商演,分散了他们的创作精力,所有他们的后期作品大不如开始的精彩,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

好作品本身能创造利益,过度开发过尤不及,行走在商运的道路上,一但脱离基层的土地。不接地气,产品除了浮燥以外,受众宠的程度,也会逐步减少,这也是他们出不来更好作品的油来。

火过时需思考,别过了火!

现在相声小品界,郭德纲还会火一段时间。麻花团队里的沈腾,因小品原因,拍电影拍一部火一部,发展潜力不可限量。麻花团队又有专业团队的编排,虽没大火,但有后劲,有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