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要張弛有度,小時候緊一緊,長大了應該慢慢放鬆

文丨潤青媽媽

很多家庭裡,兩代人的教育理念都會發生強烈的碰撞,爺爺奶奶認為孩子還小,做點什麼不礙事,但是父母卻認為孩子的規矩要從小樹立,而不是後天補上。

這也是很多家庭的一個縮影,因為很多家庭的寶寶都不會寵著自己的孩子而當自己帶孩子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的時候,就會成為他們的掌中寶。

管教孩子要張弛有度,小時候緊一緊,長大了應該慢慢放鬆

很多家長他們在教育的時候僅僅只是用一套方法去衡量所有孩子的成長。並且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用孩子還小來安慰自己,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案例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已經有三四歲了,正是上幼兒園的年紀,不過在這個年紀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關鍵的,比如說表姐的這個孩子就比較調皮,喜歡亂扔東西。

管教孩子要張弛有度,小時候緊一緊,長大了應該慢慢放鬆

這個孩子,由於爺爺奶奶的寵愛,已經有一點不講道理,當表姐想要管教這個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總會拿孩子年紀還小不懂事這個理由來搪塞,表姐也無奈。

但是表姐卻認為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小抓起,從小讓孩子學會嚴格的教育自己,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講禮貌,她認為爺爺奶奶的教育是在一定程度上寵壞孩子。

其實教育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沒任何一個家長都不能單單通過嚴管或者是放養這兩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兩種方式在教育方式上面都是有所欠缺的。

管教孩子要張弛有度,小時候緊一緊,長大了應該慢慢放鬆

過於放鬆或者是過於約束,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影響的,過於放鬆的話會讓孩子沒有規矩,而過於約束又會讓孩子生活的太過於壓抑。

其實很多家長在教育的時候,都採用從一而終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不一直給孩子們很大的壓力,讓孩子處於一種高壓的狀態,或者是乾脆不管孩子。

並且很多家長會用孩子還小這種理由來搪塞自己,覺得自己孩子不懂事以後就會總是這樣的話,小時候的習慣沒有養好,長大之後就更加難以矯正了。

管教孩子要張弛有度,小時候緊一緊,長大了應該慢慢放鬆

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呢?

1)爸爸媽媽要正確看待孩子與自己的關係

孩子並不是自己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人格,不可以用孩子年紀還小不懂事來放縱孩子。

2)家長同樣不能過度管教孩子

因為過度管教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獨立的空間,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的話就會出現孩子跟自己反著乾的局面。

3)對於孩子的愛,要把握好分寸

對於孩子的管教過於嚴格,孩子們會沒有主見,但是如果是在溺愛下長大的話,孩子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

4)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可以多對孩子進行管教

比如教孩子如何懂禮貌教孩子如何,尊重他人這樣的都是從小培養的,只有這樣子的孩子才會懂得什麼叫尊重。

5)當孩子開始上小學,就要漸漸的給孩子一些空間

比如讓自己的孩子和同一個小區的玩伴一起上下學,每天獨立寫作業,堅持自己的事情有一個合理的規劃。

6)不同的年齡階段,家長們要有不同的教育規則來教育孩子

而不能採用一一種方法,當孩子還在三歲以下的時候,父母就要多多認可孩子,讓孩子學會引導。

7)當孩子還處於1~3歲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孩子才能有一個清晰明瞭的世界觀。

8)當孩子開始讀書了以後,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

當孩子在身邊學習但是自己卻在看視頻玩手機只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也會給孩子造成干擾。

管教孩子要張弛有度,小時候緊一緊,長大了應該慢慢放鬆

家長們給予孩子的自由絕對不是盲目的,很多家長總是讓自己的孩子想做什麼做什麼,可是卻給孩子發出了錯誤的訊號,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不受管制和約束。

其實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很難掌握的事情,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一些錯誤,這個時候犯錯的話一定要及時的向孩子承認。

管教孩子要張弛有度,小時候緊一緊,長大了應該慢慢放鬆

對於大部分的家長來說,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是過度溺愛的,但是家長們也要注意,千萬不可以給孩子太多的愛,這樣的話孩子會認為這是愛是負擔。

只有在正確的時候放手的孩子才會獲得更加廣闊的天空,而不是僅僅侷限於家裡的一方小天地,而且他的目光也會更加的長遠,絕對不僅僅只是看在當下。

管教孩子要張弛有度,小時候緊一緊,長大了應該慢慢放鬆

今日話題:家長們在家會不會用孩子還小這種理由才搪塞孩子的教育呢?在家裡各位爸爸媽媽們是管的嚴還是管的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