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如果知道曹操会嫉贤妒能杀死他,他还会在曹操面前卖弄聪明吗?

大马哈鱼12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雄才大略。

其手下“杨修式”官员不少,但其洞若观火...

洞察杨修自作聪明,不堪大用...

非不用,而不能。曹操立威正法,杀一儆百...


家传红


中国有句古话叫狗改不了吃屎。就算杨修提前自己因为他那张破嘴而被曹操杀了,他依旧会嘚瑟的。虽然他最后被杀,并不是因为曹操嫉贤妒能。而是因为他自作聪明的参与到了曹操儿子曹植与曹丕的争储斗争中的。

三国里那聪明人太多了,但真正因为聪明而死的人却很少,杨修是个例。

杨修属于自作聪明而死的:先是通过智商拉曹操30里的“绝妙好辞”;

又是门里加活字,乃为阔;

又是一人一口酥,吃了别人给曹操的贡品;

最后曹操随口说个鸡肋,他就让大军撤退。

作死做到这个程度,古今中外也是绝无仅有的。

你说曹操他不能容人,心胸狭窄吗?

陈林写篇文章,连曹操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曹操依然用他。

祢衡把曹操跟猴一样耍,曹操依然不杀他;

关羽被曹操三日一小宴,5日一大宴,美女金钱财宝的伺候着,最后还叛逃而去,曹操依然下令不准杀他;

赵云长坂坡7进七出杀了曹将50多员,曹操听了成徐庶的话,依然不杀他;

曹操就做了这么多宽容的事情,但大家依然戴着有色眼镜说曹操嫉贤妒能,连一个有才华的杨修都容不下,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为什么说杨修确实该死呢?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立哪个孩子继承自己的基业,虽然是国事,但更是家事。但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帝王们都希望自己乾纲独断,而不是有人在旁边指手画脚。

曹操当时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曹丕忠厚谨慎沉稳,曹植洒脱不羁,反应极快,极有才华,在这二人谁当太子(当然那会儿不叫太子)?曹操曾经犯了难。

杨修在此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帮助曹植获得了曹操的欢心。到最后他这个幕后之人被曹操知道之后,不但曹植失去了圣心,连杨修也被曹操给记恨上了。

再说一下真实的历史:

建安22年曹丕被立为太子,

建安24年曹操去世了。

杀杨修的决定是曹操在病重之时做出的。其实这里隐藏的目的我们后人很容易想明白:

1.杨修是袁绍的外甥,曹丕继位之后,杨修会不会拉拢袁绍的实力,来帮助曹植,反对曹丕?这是曹丕一个极大的隐患,作为一代雄才之主,曹操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替自己的儿子铺平道路。

2.杨修家族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家的门生故吏也是遍及天下,如果将来曹丕继位,以曹杨修为首的反对派将是曹丕的心腹之患,到那个时候曹氏家族就会祸起萧墙。曹操不得不提前做个准备。

3.曹操忍了杨修这么久,真是忍不住了。趁早杀了也出出气。


少校柳下惠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先对你说的是,你的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客观公正。太过偏颇! 我个人认为,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世雄主,在乱世中有极大抱负的一代枭雄曹操。绝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嫉贤妒能的人,都是一些小人。可一个小人,能在当时的那种乱世之中活下去吗?更是要拉起一支队伍,组建一个团队与天下诸侯争雄吗?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吕布,在汉末乱世当中,因其武力超群,也算的一个枭雄。但是,他只能算是个庶子枭雄。因为,吕布就是个小人!虽然武力超群,但还是最终难逃被杀的下场。我为什么说吕布是个小人呢?因为在乱世当中,小人逐名逐利,可以毫无顾忌的用各种手段。也可以不讲任何做人的信义。因为身处乱世,没有任何社会规则和做人的道德可以限制自己了嘛!

杨修在这一点上,其实是和吕布,是有共同特点的。也就是说,杨修的做人成分里,也有这种小人的t特质存在!

杨修,不可否认,的确有文采,也很聪明。但是,文采,只一个人的长处,一个可以在世上生存的技能而已。聪明,也只不过就是个聪明,而不能够代表这个人有智慧。

我们来看看曹操杀杨修的时候,正好是在和刘备两军对峙的时候。当时的曹操处于进攻还是撤退的两难地步。进攻,是要拼上将士性命去打下一个不重要的地方。打下来了,没有一点战略意义。撤退,如果刘备步步紧逼死缠烂打,则有可能全军崩溃!作为一个军事家,一个军队的统帅。这种境地,的确很是头疼!所以说出了流传后世的词语“鸡肋”。但恰恰在此时,杨修却要卖弄自己的那点小聪明,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撤退。要知道,杨修当时在曹操军中,是随军主簿的职位。一个军事统帅身边的人,在这个时候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撒丫子撤,军中的士兵,将军看到了会怎么想?这种情况如果发酵,那将会是让整个三军将士产生猜疑。这无疑会是对整个部队的士气予以打击!这在战争进行时的时期,是会非常致命的!所以说,就算把我和当时的曹操换个位置,我也会杀了他杨修!因为在这个时候,杨修这样的作为,可以说,与逃兵无异!更何况,杨修只是有点文采,但其才能,并不能与郭嘉,荀彧,荀攸,程煜,贾诩等人相提并论。所以可以说,曹操杀杨修,绝对不是因为嫉贤妒能。而实在是杨修抖着自己的小聪明小机灵,作死!


李东海49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杨修的死一直伴随着很多争议,曹操到底是嫉妒杨修的才华、还是因为杨修太聪明、或者说杨修做了跨界的事情,才导致最后招来杀身之祸呢?可能这些原因都有,实际上杨修在当时还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而且非常受到曹操的重用。杨修出身名门,而且更是比自己的父亲杨彪多了几分自信和能力,这也是他被曹操重用的原因之一。但杨修的缺点就是有些自负,而且喜欢出风头,没事就显摆下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一般人并不是很喜欢杨修的这种性格。在军师联盟当中,杨修和司马懿成了对立面,实际上在当时杨修职位要高于司马懿,两人的交集并不是很多。

杨修自幼出名,为人不仅好学而且做事颇有大将之风,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成熟的一面。杨修早年在曹操身边担任主簿,其实就相当于是曹操的秘书,帮他处理内外之事,也算是曹操当时的得力助手之一。甚至在一些古书里记载,当时曹操都觉得自己的才华不如杨修,不过很难想象这会是曹操说出来的话。杨修看得清在曹操身边做事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曹操是一位爱才之人,如果你是真材实料的话曹操起码绝不会亏待你,所以只需要把自己手上的事做好就行。

只是后来杨修结识了曹植,还帮助他多次通过曹操为立嗣设置的考验。在军师联盟当中,似乎杨修表现出来的气势要比曹植更加强势,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如此。曹植在通过了曹操设置的重重考验后,也变得心高气傲起来,杨修本来还想疏远曹植,但是却不敢这样做,如果曹植在曹操身边说他几句坏话,那杨修就地位不保了。但是等曹操得知杨修帮助曹植通过考验的事情后,也感到十分气愤,至此杨修就被夹在了中间,谁都得罪不起。

其实曹操对于杨修的杀意是不断积累出来的,只是杨修没能及时察觉出来。而且曹操和杨修的父亲杨彪在一些执政理念上也不和,这也加重了曹操对杨修的看法。最后曹操还是决定要除掉杨修,所以就以扰乱军心为理由杀了他,实际上曹操只要下决心要杀某人,一般随便给他安个杀头的罪名就行。在军师联盟里面,杨修被杀是因为说了一句“鸡肋”,因为他洞穿了曹操的心思,让曹操感到不安所以被杀,不过在正史当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实际上杨修的死因还是比较复杂的。总结起来的话无非就是:

一、杨修参与了夺嫡之争

二、曹操和杨修杨彪父子执政理念有冲突

三、杨修太聪明让曹操不得不忌惮

四、杨修是袁术的外甥

五、杨修是坚定的儒家保守派

六、是曹植想除掉

不过其中有些原因是可以被推翻的。曹操身边的有才之仕非常多,荀彧、郭嘉等人都比杨修聪明,而且他们在军事上对曹操的威胁可能更大,曹操没理由因为担心杨修的才智所以杀他。而且曹操有很多手下,他们的亲戚都是曹操的敌人,曹操也没杀他们,当时袁术曹操根本就不足为据,所以因为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而杀他,感觉也有些站不住脚。基本上杨修被杀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最确切的答案,可能需要小伙伴们一起多多思考了。


玲美莉


杨修如果知道曹操会嫉贤妒能杀死他,他还会在曹操面前卖聪明吗

这个问题我来作答:

杨修如果知道曹操会嫉贤妒能杀死他,他还会在曹操面前卖聪明。为什么呢?性格决定命运也,此其一;站错队也决定其必死,此其二;杨修的出身害了他,此其三;

一、 性格决定命运

后人有诗叹曰:“聪明杨德祖,身死因才误。”其实当时有才的不止杨修一人,应该是“聪明杨德祖,身死性格误”。

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得意之时最好淡然一些。人不可能一辈子春风得意,如果你在得意时飞扬跋扈,那么你失意的时候,别人也会同样对你。与其在那时感叹世态炎凉,不如在当时,就做一个谦逊有礼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长久的尊敬。看看杨修的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聪明而不善于掩饰自己。有聪明头脑的人,凡事喜欢动脑筋,善于表现自己,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就是喜欢在曹操面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锋芒太露而不知收敛,才高震主而不懂掩饰,才引火烧身“误了卿卿性命”的。他们懂得无论对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不能发挥到“极至”,人们常说盛极则衰,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站错队也决定其必死,杨修被杀死纯粹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杨修参与曹丕曹植的储位之争。杨修是曹植的幕僚,多次给曹植出谋划策,曹操很高兴,多次有立曹植为接班人的意思,但是曹丕的幕僚也不是傻逼,教曹丕以静制动,曹植揣摩曹操心思,你偏不揣摩,以忠厚老实形象示人,与曹植形成强烈反差。结果曹瞒多诈,终于有一天知道一切都是曹植幕后主使,大怒,遂立曹丕为接班人,顿生杀杨修之心。


三,杨修的出身害了他。

杨修是太尉杨彪的儿子,杨彪四世三公,属于信奉儒家的豪门大族,与出身寒门信奉法家的曹操很不对付,不支持曹魏政权,曹操也对这些豪门大族事事提防,处处找茬。本来杨修正是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应该像司马懿一样藏头缩尾,但是杨修如此高调,引起了曹操的猜忌,杨修又是袁术外甥,曹操怀疑杨修背后有袁家和杨家兴风作浪水很深,于是找了个借口把跳得最高的杨修杀了,杀鸡骇猴。

综上三点,在曹丕得势、曹植不给力的情况下,杨修必死无疑。


新世纪农村困局


以曹操的胸怀来说,是不存在会因为嫉贤妒能杀死一位贤才的。杨修之死也不仅仅是因为卖弄聪明,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杨修介入了曹魏世子之争,还好死不死的选的曹植落选了。曹操为了替曹丕消除威胁,最后才杀了杨修。

东汉末年,杨修家的背景还是很强大的,甚至不输于号称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弘农杨氏是当时的顶尖门第。这一背景使得杨修的仕途之路极其顺畅,但成也如此,败也因此。如此的家世背景,贸然站队支持曹植,结果世子之位却落到了曹丕手里。曹操为了曹丕顺利上位,不得不剪除曹植的党羽,而作为曹植的支持者,本身又具有如此大的背景,自然成为了曹操下手的对象。

还有就是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政治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曹操在当时则是改革一派,所以又因此见忌。


枫叶0829


三国的杨修不是聪明而是愚蠢,不懂得做一个糊涂人。曹操的心思都被他所猜,那是对曹操一种威协。对曹操来说不除掉杨修随时都有被杨修所操纵的危险。再说杨修也该死蠢之又蠢。多次扰乱军心。中曹操欲擒故纵之计不死才怪。杨修是永远都不可能知地。



林宏周357


个人认为杨修的死不是曹操嫉贤妒能,而是杨修不懂如何为人臣子,总是喜欢在领导面前耍弄小聪明,为人过于张扬,所以招来杀身之祸。

杨修因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就命人把门加大重修,因曹操的“一盒酥”三个字就私自命人把酥饼分食了,因曹操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私自下命收拾行李,准备撤军,导致军心大乱。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从上面可以看出杨修每次都是猜透曹操的心理,并且代替了曹操发号施令,作为领导者无论是谁肯定不希望自己的部下总是猜透自己的心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好大喜功,擅自做主,代替自己发号施令,所以杨修的死和曹操的嫉贤妒能没有关系,纵使他知道曹操的性格,但因为他不会为人臣子,不懂的收敛,过于耍小聪明,决定了他不光在曹操面前,在所有人面前都喜欢这样处事,这个死穴决定了他的命运!


sunnyf888


曹操并不嫉贤妒能,而且很爱才,喜欢有能力的人,而且也特别赏识有能力的人,郭佳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不喜欢一个把自己琢磨透的人,不喜欢对自己了如指掌的人,因为曹操疑心重,也怕别人对他太了解,会对他不利。

杨修很聪明,而且是相当聪明,但是是属于小聪明,而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曹操是有大智慧。按照现在的说法,杨修情商不高,至少他的情商远低于他的智商,而曹操是智慧的人,情商智商都很高。按照杨修的习惯,喜欢卖弄他的聪明,他不可能不知道曹操多疑,但即使这样杨修也板不住他喜欢炫耀聪明的毛病,而且是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把自己聪明表现出来,而且是丝毫不懂得掩饰表现出来,而且还是自以为是的表现自己的聪明,所以他即使知道曹操会杀他,他也会继续卖弄他的聪明,他觉得凭他的才智可以化险为夷,他觉得曹操爱才舍不得杀他,对这点他或许自信过度了。

有人送曹操糕点,曹操提笔写上一盒酥,然后出去了,准备回来吃,结果杨修看到了,耍个小聪明,大家分吃了,曹操回来看到很是不高兴,自己想吃的东西被人吃了,而且还没告诉自己,换谁谁高兴啊?问原因,杨修却说遵从曹操指示吃的,因为曹操写的一人一口酥,就给吃了,曹操听完,表面大笑,夸杨修聪明,毕竟是大老板,哪能因为一盒吃的翻脸,但曹操心理不高兴,心想 小样,你吃我的还耍我是吧,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酷拽]。如果只是这种小聪明曹操也不会对他有杀心,杨修还帮助曹植一次次的通过曹操的考验,这是让曹操最不爽的,杨修的做法一方面涉及到曹操以后传位的影响,而且杨修对曹操的了解让曹操感到不安,虽然这样还是每次都夸杨修聪明,这也更让杨修越加喜欢显示自己的聪明。终于在曹操打汉中时,连连兵败,战也不是退也不是,在晚上将军要口令时正赶上曹操吃鸡肋,有感而发,随口脱出 鸡肋,结果杨修又一次的表现了他的聪明,私自告诉收拾行李 说曹操准备撤军,然后就是整个了军营开始打铺盖准备走人,曹操了解情况后新仇旧恨一起算,本来曹操没下令撤 杨修就算是假传军令 动摇军心了,按军规杀了也不为过,曹操就借机杀了杨修,解决的自人为的后患。杨修做梦也没想到他会死在这件事上,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江上易改 本性难移,杨修爱耍聪明的毛病是改不了了,而且死了都要爱 耍聪明。


水瓶座58139384382


●兄弟你这个问题本身存在问题,曹操不是嫉贤妒能之人!

●他手上猛将如云,谋士众多,曹操爱才天下人皆知,《短歌行》知道吧。

●杨修是自己作死怨不得别人,揣测上意,耍小聪明,关键是参与储君争夺中,这是曹操最为反感的

●历史没有如果,这种人依曹操的性格是容不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