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见利忘义的人物,除了吕布,还有谁比较出名?

舟遥遥与风飘飘


孟达,张松,公孙瓒等,为了利益可以不顾敌我矛盾,家国矛盾,而且,都是比较自私的人,没有大义可言。


和女儿一起读书


然而在三国时期,却有一名战将专杀收留他的恩人,这个人就是笮融。如果不是对三国极熟悉的人,或许对他都没有太多的印象。然而熟悉他的人一定对此人深感不齿。

笮融出生于徐州丹杨郡。起初是当地的恶霸,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于是笮融也率众起兵但是却因为势力太小,最终投靠了徐州牧陶谦。

陶谦对于笮融也早有耳闻,知道对方是一个得力干将,因此对他也是颇为器重。在笮融归顺后便将其任命为下邳国国相,大致相当于太守一职。

笮融除了当了一个名声在外的高官之外,还领了一个运送粮草的肥差。负责运输广陵郡、下邳郡和彭城郡这三郡的粮食到郯县去,然而笮融得到了这三个郡的粮食后却并没有运送到郯县而是自己私吞了。

这换算起来可是一笔巨款,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么多的钱他除了自己享受之外,还大部分都用之余在徐州到扬州一带修建佛寺庙宇。所以笮融此人在历史上极富争议性,他既残暴贪婪,同时却又对佛教异常的虔诚。



摇鸭摇


刘备,因为演义的美化,掩盖了他见利忘义的本质。

1.在公孙瓒处直接讨要赵云,明目张胆挖墙脚。

2.投奔徐州陶谦堂而皇之占徐州。

3.寄身袁绍出工不出力。

4.攀附皇帝只为混个族谱抬高身价,而后数年对皇帝不闻不问,曹丕称帝后不思救援皇帝反而急吼吼称帝。

5.投靠刘表后不能保护公子刘琦。

6.借了荆州而后百般抵赖。

7.投靠西川鸠占鹊巢,与吕布何异。

8.养子刘封功劳卓著却最后不得善终。

9.糜夫人、甘夫人、孙夫人,个个没有好下场。





f梦飞翔f


笮融。

这个人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出场次数不多,只是提了一嘴,说他是扬州牧刘繇帐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在正史里,笮融的知名度还是相当高的,而且不是声名远扬,而是臭名昭著。

笮融这个人是个忠实的佛教徒,但为人却心狠手辣,十分阴毒。他最开始是在徐州牧陶谦手下做官,分管旗下下邳、广陵和彭城3个地方。那会曹操的北魏还没统一北方,笮融负责收纳这3个地方的粮食和贡品,最后交到陶谦手中。

现在来看,这完全是个收保护费的职业。而笮融却中饱私囊,他把收上来的粮食和贡品全部占为己有,积攒了大量财富。最后,他拿这些钱在这3个地方大力兴建寺庙,可见其佛教信仰之虔诚。

除此之外,他还要求这3个地方的百姓日夜念佛吃斋,每年4月8号,他还举办相关的“浴佛节”,以此来庆祝佛祖的诞辰。然而,就这样一个佛法熟稔于心的人,竟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

随着曹魏势力的不断扩张,徐州牧陶谦的生存范围越来越小。公元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所杀,一怒之下,率重兵突袭徐州。没一会,就终结了陶谦的势力,树倒猢狲散,走投无路的笮融带着下邳的军民一起逃亡,去投奔广陵郡守赵昱。赵昱接纳了他,还设宴款待了笮融。

广陵也是徐州旗下的领地,形势也并不乐观。按理说赵昱对笮融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没想到,赵昱的款待竟让笮融起了杀心,他看到广陵物资这么丰饶,便起了谋财之心。是夜,他就和人一起暗杀了赵昱,还在广陵城里烧杀掳掠,将广陵洗劫一空。

祸害完赵昱后,笮融又带着士兵径直去投奔秣陵的薛礼。随后故伎重施,又将薛礼杀害,将秣陵洗劫一空。最后,他又转头找到了扬州刺史刘繇,刘繇见他手上有点人马,不顾谋士的反对,接受了笮融的投诚。

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笮融又以同样的手段,杀害了刘繇旗下的朱皓,并洗劫了朱皓管辖的豫章。消息传到刘繇耳中,他勃然大怒,率重兵讨伐笮融。

笮融听闻要来抓自己,便带着手下人吗躲进了山中。不过,由于民愤难平,山民们对笮融早就恨之入骨。就自发组织起来,将笮融生擒,还把其头颅砍下,献给了刘繇。这个三国时期最毒辣的武将,终于殒命。

但其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笮融一直被佛教徒视为英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笮融当时抢的这些钱财,没干别的,全用在弘扬佛法,修建佛庙上了。可以说,他是当时佛教在我国洗脑最成功的人物。用谋财害命的钱来普度众生,这么魔幻的故事,也只能发生在笮融身上了。

笮融修建的众多寺庙中,有一座至今尚存,就是江苏的宗善禅寺,原名叫浮屠寺。而在这个庙里,还有笮融本人的雕像,被当成菩萨一般为后世所供奉祭拜,着实是相当讽刺了。


视界之窗影视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内主朝政,或外御强敌。然他们名留青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忠义”。关羽千里走单骑只为寻得义兄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病逝五丈原只为兑现当初诺言。正是由于他们的忠心义气,符合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因此才会被后世敬仰,著书立传。

三国时期,除了吕布是个十足的见利忘义之徒,后遭惨杀。却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多行不义之事,却仍旧被后世当作英雄供奉。此人正是笮融。说到笮融其人,可能只有熟读三国的朋友才会对他有所印象。的确,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他的描写都是寥寥几笔,并未做主要人物阐述。然仅仅通过这些只言片语,我们亦能一窥此人忘恩负义的一生。

笮融为三国时期丹阳(今安徽宣城)人士,同许多三国时期的名人一样,笮融也发迹于黄巾起义时期。在此期间他广募乡勇成为了一方豪强。后来投奔于徐州牧陶谦门下。陶谦念其讨贼有功,便令其督运下邳、彭城、广陵三郡粮草,以及各地上供的贡品。

但笮融在职期间,依旧延续着他“山大王”的本色,完全不听陶谦管制,竟将这些粮食宝物全部据为己有。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令人意外的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笮融并没有将这笔钱财用于自身享乐,甚至没有扩充自己的部队。反倒是将其全部用于修建佛寺。

笮融对佛教的热爱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仅他在陶谦手下任职期间,便在扬州与徐州一带兴建了大量佛寺。其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浮屠寺。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笮融在下邳建造浮屠寺,寺中除大量铜铸鎏金精美佛像之外,还有一座宝塔。据《后汉书》记载:此塔“垂铜盘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三千余人”,名为“九镜塔”。

除了建立规模宏大的对佛教建筑之外,笮融还组织举办了多场浴佛会。每到与会之时,则数千僧侣,身披金色袈裟讲读佛经。笮融在道路两旁开设数十里长的宴席,任人取食,不加干预。排场之奢华,场面宏达,世所未见,更因时值乱世,这种繁荣的景象就更加稀少。

笮融的“豪奢”逐渐为徐州军民所不容,最终,在一片声讨之中,笮融不得已退出徐州,南下寻求发展。后来笮融来到了广陵郡,当时赵昱为广陵郡守。对于笮融的到来本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思想,赵昱热情的接待了他。然而面对赵昱的热情,志荣却是不为所动。觊觎广陵的富饶,笮融竟对收留自己的赵昱起了杀心。在一次宴席间,笮融突然发难,将赵昱刺杀。随后,笮融再次发挥了他山大王的本色,将广陵郡抢劫一空。随后继续南下寻找下一个目标。

很快,秣陵太守薛礼就进入了他的视野之中。于是笮融如法炮制,再一次击杀薛礼,将秣陵抢劫一空,随后再次南下。之后他又来到豫章,同样残忍的杀害了收留他的豫章太守朱皓。

笮融接连弑杀恩人的行为引起了时人的愤怒。扬州刺史刘瑶盛怒之下举兵向其发起了进攻。一番激战之后,笮融不敌,遂逃往深山之中。然而,笮融的行为早已激起民愤,愤怒的山民击杀了笮融,枭其首送给刘瑶。至此,这位一生见利忘义的小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他却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他一生所作所为都不甚光彩,甚至忘恩负义杀死恩人。但他对佛教事业的贡献还是应该得到肯定。

因为笮融在徐州下邳一带的活动,使得这一地区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是我国佛教的重镇。而且相传,南京地区的佛教正是笮融最早引进的。笮融作为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一位代表人物,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时至今日,在包括江苏宗善禅寺(即原浮屠寺)在内的许多寺庙,仍然将笮融当作推动佛教发展的英雄供奉着。





中医生命科学


三国所有见利忘义的人,也很多,也很普遍,小到骗人錢财,中到骗别人兵马。

最大,罪大骗别人錢财加骗别人兵马加骗别人整个国家。

这就是刘备,骗得刘璋国破家亡,投一个害一个。






徐老大


2014-02-23 23:06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关注

《三国演义》中曹操对见利忘义的小人不但不封赏,而是直接推出斩首!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狗的下场很悲惨,所谓狡兔死、走狗烹!羊性之人是被宰杀而不敢吭气的群体,而狗性之人特点乃是见风使舵和助纣为虐!故不论是侵权者还是维权者都喜将狗杀之而后快!鲁迅先生曾著《痛打落水狗》为之立传。 ​​​


桐阿玛爱着梁老板


根据,三国志里面的情节,“反骨仔”应该还有魏延。

魏延从建安十六年开始,被刘备重用,自己身上的官职也像坐飞机一样往上升。这里将到一个“义”字。

等刘备死后,还是升官了。

但是等诸葛亮死后,魏延只知大势已去,准备头像魏国,最后和杨仪来了一场窝里反。这里是“见利”。

最后被蜀国众将来了一个诛灭三族。

所以如果根据记载没错的话,前面被刘备一手捧上来准备做蜀国护卫的人,最后看到魏国的利益,见利忘义准备谋反投奔魏国。最后连累三族。

所以比不上吕布那种认了干爹又卖爹的人,但是人家魏延也打不过人家吕布不是?



盗凉人


刘备,因为演义的美化,掩盖了他见利忘义的本质。

1.在公孙瓒处直接讨要赵云,明目张胆挖墙脚。

2.投奔徐州陶谦堂而皇之占徐州。

3.寄身袁绍出工不出力。

4.攀附皇帝只为混个族谱抬高身价,而后数年对皇帝不闻不问,曹丕称帝后不思救援皇帝反而急吼吼称帝。

5.投靠刘表后不能保护公子刘琦。

6.借了荆州而后百般抵赖。

7.投靠西川鸠占鹊巢,与吕布何异。

8.养子刘封功劳卓著却最后不得善终。

9.糜夫人、甘夫人、孙夫人,个个没有好下场。


辉瑝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河东郡解县(今 山西 运城)人, 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 刘备辗转各地,曾被 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 袁绍大将 颜良,与 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 周瑜攻打南郡 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 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 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 徐晃前来增援,东吴 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 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 武圣”,与“ 文圣” 孔子齐名。《 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 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