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硬笔书法名家沈鸿根吗?他的字好不好?

惊龙轩


沈鸿根的字贴,在市场上是为数不多冠以行草的硬笔行书字贴,而且有7000常用字的。

任何一个书家的字,欣赏角度不同,审美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


江鸟的行草,法宗二王,受十七贴影响较大,线条上多呈左右摇曳之势,结构上简化、异化较多。

学他的字,我以为以学结构为主,其结构实用性是很强的,所以,凡是学江鸟的字的朋友,大多日常字不会很差的。


但我以为笔画线条,不必全部模仿学习,倘若普通爱好者把线条也写的左右摇曳,舞动之状,怕是效果不会多好。

如:上图“咩”、“娜”最后一笔,工作学习书写时,悬针就写直、写得干脆犀利出锋就可以了。

至于竖写行书作品,需要欹正相生,就另说了,同一个字的结构,竖写作品时,在合适的位置好看,横写时就不一定好看。

尤其是学生,若是写作业这样书写,估计老师很难产生共鸣的――

下图内容,更代表我观点:

江鸟的字,很有特点,亮点也很多,很值得一学!谢谢你的点赞与关注!


行书一点通


评论沈鸿根先生硬笔书写有些造作的,一定是对他没有全面了解的。


虽然很少临习硬笔书法,但十多年常置案头的只有卢前先生及沈老的两本硬笔字帖,可以说见识过于浅薄,但提及江鸟,有些想法还要一吐为快。


不同于别的当代硬笔书家,卢与沈二位前辈可以说是艺术与实用、传统与现代分野最为明显的代表,前者纯粹二王书风,倜傥飘逸,透出浓厚的书卷气息;

后者风格出处较杂,从一些草写的字形上看,似乎揉合了宋明一些书家特点,形成自家的面貌,明快而简捷。



沈鸿根先生硬笔书法分前、后两种风格。我个人比较欣赏前期的,它是那种让急于在实际运用中想快速提高书写水平的人一眼便有如遇知己般喜爱认同的感觉。这一时期他的硬笔书法是最接地气,最大众化的。虽然如此,如果临过一段时间,便会体察到其中高妙之处在于“势”,一种能快速书写而又谐调统一的“笔势”。


再仔细看,沈先生把别人一直追求的“大雅”,隐藏在了“大俗”之中,这些通过它的笔法可表现出来。他的用笔多顺势而为的“露锋”,极少造作,在勾、挑、折、两竖、多横处却极考究自然;结体上内擫、外拓并施,内擫稍多,

这也让许多学其字体的人峭拔有余,圆润不足;



他的章法最为“通俗”,是最佳的“公文体”,但给人的感觉却又极具书法审美趣味。


每个书法人都有所体会的是:当熟悉书写变为自己的审美疲劳后,便会自觉地去寻求变化。这就是沈老后期硬笔书法的一个表现。





沈鸿根(江鸟)先生以耄耋之年致力于传统毛笔书法研究,尝试以硬笔入软笔,并又以毛笔入硬笔,试图以“大俗”入“大雅”,增强“艺术性”,这便是现今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江鸟)硬笔书法面貌。实际地讲,对此个人也有些不认同,以为是“大俗”入了“真俗”。






然而,“艺术”展示的价值也在于此:欣赏的高山景行,不欣赏的不名一文,唯见仁见智而已。


临池管窥


沈鸿根,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他的笔名“江鸟”,年轻一代的书法爱好者可能不知道“江鸟”这个名字,但是很多中青年书法爱好者不会不知道!

如今的沈鸿根虽然年岁已高,但是依然关心着硬笔书法的发展,特别是硬笔书法,现在沈鸿根还经常出席硬笔书法比赛。

沈鸿根在书法方面,主攻硬笔书法,并且把硬笔书法当做一种艺术来研习!

沈鸿根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四十多种书百万字的专著与 字帖称雄艺坛,蜚声四海。



沈鸿根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在硬笔书法方面,像沈鸿根这样的老一辈的书法家,他们的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着很明显的个人风格,然而各种个人风格又是为人所称道的!

这样的书法家如沈鸿根,如顾仲安,如钱沛云等等!
可以看出,沈鸿根的书法潇洒飘逸,笔笔连接,但是字字都交代清楚,可以说是有断有连,自带气韵!

沈鸿根的字当然是好的字,沈鸿根等老一辈书法家的字曾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书法审美!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


笔尖写字课堂


沈鸿跟根先生曾经名气很响。通过举办硬笔书法函授学校及负责各项硬笔书法展览等活动,名噪一时。

他的硬笔书法有风格,行草之间,字体娟秀,不失飘逸之美,也曾经很受人喜欢,大家竞相模仿。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再回头看他的字,感觉“漂亮”过了,也就是说点画笔法过于修饰,一些不必要的笔法扭动使得字势不够畅快。同样是行草硬笔书法,黄若舟先生的连笔体简洁大方,节奏明快;另外,他的字结体上也还不够严谨。大家知道,顾仲安先生比起沈先生是晚辈,但顾先生的硬笔书法结体的规整性和严谨性都要好于沈先生的字。

但这不是说沈先生的字不好,而是他的字风格,以现在的审美而言,有些过时感。

可见书法是否经典,时间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标准。


如石书艺


沈鸿根,别号与笔名:江鸟,1943年12月26日出生,当代硬笔书法家,曾任《写字》杂志副总编,上海中华书画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家联谊会首任会长,《硬笔书法天地》网站高级顾问。

1960年,就读于上海市闸北红专学院。

1980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千古绝唱兰亭序》,此文后来收入上海初三《语文》 。

1981年,与叶隐谷、林似春创办“晨风钢笔字研究社”,在上海和平公园举办“全国钢笔字展览”。

1984年,聘为无锡书法艺专导师,在江苏电视台作书法讲座,后由中央电视台转播。

1986年,1986年出版《行书概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87年,出版《中国钢笔书法艺术》,荣获全国首届“金钥匙”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

1988年,《书法章法》与《行书概论》出版;《书法章法》其中某些章节收入王岳川主编的《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台湾胜大庄文化集团来函邀请访台;与李中法等创办《写字》杂志。

1990年,任“腾飞杯”、“黄河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

1991年,应邀到洛阳外语学院讲学,聘为客座教授;《书法十五讲》出版。

1992年,编撰《王羲之十七帖临习指南》,由台湾大众书局出版。

1993年,聘为济南大学兼职教授,任“天柱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

1994年,菲律宾《商报》整版介绍。

1995年,代表上海应邀访问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在华达凯举办“沈鸿根书法展”;《江鸟书法作品选》出版,任“布达拉宫杯”国际书画大赛首席评审。

1996年,广东揭阳市文化局与文联举办“沈鸿根书法展”,聘为江西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并题写校名。

1997年,任“文华杯”、“华夏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名列《世界名人录》,《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出版。

2001年,任“文明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出版《书法形式百日通》。

2002年,作品参加“中日书画展”,美国《圣路易时报》发表陈洁博士《中国书法大师沈鸿根》文章,浙江电视台做文化名人专题采访。

2005年,北京《中国书画博览》整版介绍,出版《海外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2006年,聘为至德文化书院高级顾问,福建《世纪画坛》专题介绍。

2008年,为“广东书画网”题名。

2009年 聘为《中国艺术鉴赏》杂志艺术顾问,《市场书画报》“大家风采”栏目专题介绍,为郴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江鸟诗书展”。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行书概论》 江苏古籍出版社

《书法章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书法十五讲》 上海三联书店

《四体常用字钢笔字帖》 学林出版社

《中国钢笔书法艺术》 江西教育出版社

《碑帖临摹》 上海科技出版社

《王羲之十七帖临习指南》 台湾大众书局

《楷书百日通》 上海文化出版社

《行书百日通》 上海文化出版社

《书法形式百日通》 上海文化出版社

《签名艺术》 上海科技出版社

《硬笔书法百日通》 江西美术出版社

《江鸟书法作品选》 上海文化出版社

《钢笔行草入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唐诗钢笔行书字帖》 学林出版社

《三字经毛笔字帖》 学林出版社

《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重庆出版社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重庆出版社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重庆出版社

《历代篆隶名作鉴赏》 重庆出版社

《历代楷书名作鉴赏》 重庆出版社

《历代行草名作鉴赏》 重庆出版社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重庆出版社

《海外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重庆出版社

《少字数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重


拓荒者之都


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根据的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练习才是王道,沈老师的字不拘一格,我个人比较喜欢。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别人认同的不一定自己也认同。就犹如当今书坛很多人喜欢田楷,也有人讨厌田楷一样。如果你喜欢沈老师的字就按照他的套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