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维”是一种什么思维?真有英语思维吗?

洪溅


英语思维是真实存在的,对那些有机会出国的人来说,英语思维并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般来说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的情况下,通过一两个月的和外国人的磨合。然后连续三天每天超过8个小时的英语对话,基本上就进入了英语思维状态了。


我是在同济大学读的德语专业,大学期间也每天尝试着和外教还有学校里面的留学生去交流,但是这样的交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外语环境下的交流。

后来工作以后从事接待工作,有的时候接待工作非常的繁重,每天早上5点起床就开始要跟客人交流,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前天下来十几个小时和外国人一直在讲话,等整个接待工作结束以后已经十几天了,这个时候如果我回到家里和家里人说中文,我会需要一段时间缓一缓。

因为,这个阶段我的脑子还是处于德语思维的状态下,连说话的语法都是德语的,很容易一张口说中文,但是套用的德语的语法,因为中文的语序是主谓宾,但是德语的语序很多是主宾谓。

差不多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够从德语状态完全切换回中文。

这种现象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以后,突然回到中国他能完全不知道怎么说中文。其实他们仍然听得懂,但是要表达的时候,嘴巴的肌肉记忆完全是英文状态下的就很难改过来。

人的思维比较奇妙,当你用一种语言进行生活学习的时候,那么你的思维就是这个语言状态下的,如果说你改变成另外一种语言,当你适应了这个语言的时候,你的整个思维也就变成那个语言了。

当然在完全适应一门外语之前,中间会有过度状态,也就是我们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在和外国人交流熟练之前需要中文和外文相互转换,这个时候脑子里面会同时存在两种语言,形成一种混合语。

如果说英语你没有办法彻底理解你可以想一下说方言的那些人,他们在老家和家里人用方言交流的时候,那么他们的思维就是成方言的,但是出来外面和别人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思维又变成了普通话。些人方言根深蒂固,普通话说的比较差,那么如果没有出来跟别人说几个月普通话,那么他们是很难具备普通话的思维的。

语言环境甚至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的腔调。比如说那些考到北京的同学,他们在北京生活久了以后,回来就一股北京味的普通话了她们自己可能都不会体会到这个变化,但是回到家乡发现自己的口音和家乡人有一定的差别的时候,他们就体会出来了。

在学校里面学的外语是一种口音,因为主要就是跟着外教去学,有的时候是跟着中文老师学学出来的,就是学校口音。这种口音特征实际上非常的明显,并不是地道的外语。

出来工作以后你接触的外国人如果总是从那么几个地方过来,那么你的口音就会变得跟他们一模一样,甚至你的语法和说话的方式都会被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时候你再回到学校里面跟学校的老师再去交流时,你就会发现你和他们的区别。

外语思维是多方面的因素建立起来的,除了你自己本身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强迫式的语言环境,与此同时你还有必须要说的动力或者是压力。在强迫式的语言环境下,如果你没有强迫自己去说,那么基本上是不可能形成外语思维的。

环境和“说”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说”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前面我举的例子已经说明了,人嘴巴的肌肉记忆对于你形成外语思维,是起到着很大的作用的。的思维速度和思维的方式都会反应在你的嘴巴上。


外语那点事


当你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时,在你的脑海中得先把它们转化为汉语意思才能完成,这是英语学习和应用中的汉语思维,如果你克服了这一点,就形成英语思维了。


天眼001


英语思维是对于英语内容的理解 熟练的运用英语沟通 而不是只是字面意思的纯翻译 就像中文是我们的母语 我们可以流利的在生活中交流


红烧冲鸭


英语思维指的是能灵活、流利地使用英语,其英语的掌握程度与母语一样。我觉得这种思维是存在的,但是需要大量时间沉浸在英语环境中,多做语言输入和输出。


怕熬夜的小智妈


英语思维是指能正确地表达出英语,不要出现“中国式英语”错误。这要求英语语法知识要非常扎实,并且能用于实践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