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時,如果袁紹接受了許攸的計策,結果會怎樣?

原度拾趣


官渡之戰許攸的建議是準確的,可惜袁紹不用,反而將他關押,是袁紹旬養的吃閒飯人太都了,相互之間勾心對角,相互嫉妒,為了討論一亇問題往往爭論不許,加上袁紹是東漢四世三公的後代,從小從來是衣來伸手,食來張口,後世襲了東北一鎮諸侯,雖然兵馬實力較強,但核心中缺能人,袁紹本人也並無多大能奈,思想多疑,對大事豪無決斷,官渡就是敗在戰略混亂。

。許攸建議:曹操遠道而來,糧草路遠不便,我軍堅守不出,曹操豈能奈我之何,時間長了自退,在那時出擊可以活捉曹操。

。但是大多數謀士主戰,認為曹操區區兵馬來與我軍四十多萬人馬爭戰,不出兵還擊,讓曹操在我門口耀武揚威,不是要讓天下人恥笑主公無能,這種話,因吃閒飯人多了,都是奉場拍馬話,不過主上全局。這種話對袁紹來說聽了很滋潤,自已也不仔細想想,戰還是守。可惜他沒有頭腦,同樣識為曹操僅那麼點兵馬,我大部隊出擊,不要說打,將他踏多踏死了。所以將許攸暫且關押,我凱旋迴師再放軍。許攸在牢裡,牢頭對他說:主公勝仗回來你可獲釋,許攸說:主公凱旋我命不保,主公失敗我能出獲,袁紹第一次戰役略有小勝,真的把許攸殺了。

。曹操失利後有人進言:丞相乘這次袁紹小勝,我設一支勁旅伏兵大部隊撤退,袁紹必然乗勝來追,使他中伏,退兵反戈前後夾攻,可獲大勝,袁紹性格被敵方掌屋,袁紹見曹操退兵發二萬兵馬出擊追趕,衝過伏兵,伏兵四起,退兵反戈,前後夾攻,袁營得信再發援軍己經來不及了,追趕的二萬兵馬全部覆歿,援軍見曹操假撤退,也連忙回營。

。從此二軍相持,袁紹打一場敗一場,袁紹雖兵多,曹操採用消耗戰,直到袁紹起用兩名王牌將領顏良,文丑想一戰成功,巧遇關雲長,殺顏良斬文丑,從此袁紹感到緊張,並責罪在此避難的劉備,劉備當然也緊張,弄得不好被袁紹一劍見閻王,劉備連忙說:本初莫急,你說顏良文丑能扺得上關羽嗎?你放心,讓我去見二弟請他來投幫你抗曹,你看如何,劉備耍騙,袁紹有上當了,劉備一去不返。

。從此袁紹外患內亂,諸子爭鬥擊烈,除袁原逃之遼邦,其次被曹操打的全軍覆歿。曹操消滅了北方最大的諸侯袁紹,聲威大振。


老龔166916589


首先袁紹接受許攸建議將曹操打敗,曹操拼死退回許昌城,各地求和,雖然曹操暫時無力再與袁紹抗衡爭霸了,但是固守後方根據地是問題不大的,荀彧夏侯惇會將後方牢牢守住的,袁紹雖然精銳,但是比不過呂布騎兵,呂布偷襲兗州都未成功,袁紹軍雖多但是人心不齊,很難有一致的意見和決斷。

其次曹操雖敗,只是丟掉了爭霸的主動權,但是主力仍然在,人心很齊意見也很統一,雖然有不少暗地背叛者,但是不能影響抗袁決心,當然丟掉一些城池難免,畢竟袁紹太強大了,但是滅曹操很難。



富元製作


公元200年,袁紹調集十萬大軍,以沮授為監軍,從鄴城出發,進兵黎陽(今河南浚縣)。並先派大將顏良渡黃河,攻取白馬(今河南滑縣)。


袁紹勢大,曹操在關羽幫助下解白馬之圍,殺了顏良後開始撤退。在撤退的路上伏擊斬殺了袁紹大將文丑。

袁紹吃了大虧,在官渡與曹操對峙。曹操兵力不足,而且糧草接濟不上。在對峙一個多月後,曹操的士兵疲憊不堪,糧食幾乎吃完,曹操堅持不住了,寫信給荀彧有退兵的意思。荀彧回信讓其堅持。

袁紹這邊糧食不斷從鄴城送到,他派大將淳于瓊領兵一萬,專門護送糧草,並將糧草屯於烏巢。

袁紹的謀士許攸,是曹操的發小,對曹操十分熟悉瞭解。他很清楚曹操營中糧草接濟不上缺糧,堅持不了多久。於是向袁紹獻計,勸袁紹派出一支人馬,繞過官渡去偷襲許都。

袁紹沒有聽許攸的計策,執意要打曹操。許攸本來還要力勸袁紹,不料傳來家人被抓起來的消息,被袁紹責罵,許攸一氣之下投靠曹操去了。


許攸投了曹操,而後,他對官渡之戰起到關鍵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袁紹聽了許攸的計策。派一支精兵,偷襲許都。曹操自然是應接不暇的,曹操兵力與袁紹相比,相差數倍。而且,兵力基本已經用於官渡一線佈防,許都只有荀彧等人留守。

袁紹的謀士早期也成建議他迎奉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袁紹對漢獻帝不感興趣。所以他認為偷襲許都沒有打敗曹操有意義,曹操原本是他的小弟,袁紹是想教訓一下的。

袁紹如果偷襲許都,曹操首尾難以相顧,必然退兵相救。那麼,袁紹大軍就會橫掃千軍一般,將曹操打敗。曹操只能再回老家招兵買馬了。

曹操與袁紹以前關係很好,所以非常瞭解袁紹的性格。官渡之戰初期,曹操東征劉備,他就考慮到袁紹會不會襲擊許都。也正如曹操所料,袁紹多謀寡定,不會偷襲。

不得不說,袁紹錯失了一次絕佳的打敗曹操的機會,而這個機會來自於許攸的襲擊許都的計策。從而失去許攸,導致了一敗塗地的結局。



許攸在官渡之戰時,無疑是袁紹與曹操豪賭的籌碼,而袁紹本來是佔據絕對優勢的。然而,歷史的關鍵時刻,袁紹因為個人性情,使許攸這個籌碼測底倒向了曹操。猶如打麻將一樣,本來是要贏得,結果卻輸了,一反一正,袁紹是測底輸了。


路遙lgy


即使袁紹採納了許攸的計謀,也不能真的滅掉曹操。

第一、袁紹剛愎自用,好謀無斷。袁紹的性格特點註定了他並不能成就一番霸業,在漢獻帝東逃之際,沮授曾極力勸說他迎回獻帝,以達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目的,可是袁紹認為有漢獻帝在身邊不好發展勢力,是他發展的一個掣肘,就果斷拒絕了,後來曹操迎回獻帝后發展很快,他就又後悔了;而且在官渡之戰展開的如火如荼之際,他卻想要撤兵回去,理由竟然是小兒子生病了!如此戀家,不管大局,又怎能取勝?所以說,儘管袁紹採用許攸的計謀,暫時的擊敗了曹操,他也會因為他的目光短淺,剛愎自用以及好謀無斷而保不住勝利的果實,被曹操反敗。

第二、曹操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曹操儘管出自宦官之後,但他一直有著“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的夢想。在官渡之戰交戰前夕,曹操就對手下人講:“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可見兒時的好友對其根本不屑一顧,儘管現在處於劣勢,存在著被袁紹強大的實力消滅的後果,但是他手裡有著漢獻帝這張王牌,隨時可能讓袁紹處於“天下之大不韙”的境界,為自己的反擊贏得良好的名聲;而且,曹操手下有郭嘉、荀攸等謀士,夏侯兄弟等良將,反攻的幾率極大。

所以,袁紹即使接受了許攸的計策,想滅掉曹操還是不可能的,只使會讓曹操的勝利到的時間更遲一些罷了。


小華歷史


在官渡大戰發動前,許攸曾建議袁紹可以在正面與曹操大軍對峙,私下抽調一支奇兵繞道偷襲曹操的許都,這樣一來曹操必敗。實際上對於兩軍正處於膠著狀態時,許攸的計謀堪稱良計。如果袁紹能夠採用的話,最後勝利的天平一定會傾向袁紹。

官渡大戰之時,袁紹所控制的人口幾乎是曹操的10倍,投入作戰的兵力也相當於曹操的10倍。袁紹手下還有田豐、沮授等滿腹謀略的能臣為他出謀獻計,顏良、文丑等勇冠三軍的猛將為他領兵作戰。

即使無法偷襲許昌,但也足以令曹操頭疼,後院出現這麼大的亂子,曹操必然會抽調兵力回援,這樣一來正面戰場上可能會收縮兵力繼續與袁紹對抗,如果是這樣,袁紹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必然會發動進攻,曹軍根本無力招架。可是如果曹操撤軍,這樣一來官渡之戰的勝利就屬於袁紹,而袁紹也一定會乘勝追擊,不會放過任何打垮曹操的機會。

所以如果袁紹能夠採取許攸的計謀,也許就不會落得身敗名裂的地步了。


溫舊ls知新


我認為就算袁紹採納了許攸的計謀,也最多戰勝曹操一次,但是不能真的滅掉曹操。理由有二:

       第一、袁紹個人素質不行,剛愎自用,好謀無斷。袁紹的性格特點註定了他並不能成就一番霸業,在漢獻帝東逃之際,沮授曾極力勸說他迎回獻帝,以達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目的,可是袁紹認為有漢獻帝在身邊不好發展勢力,是他發展的一個掣肘,就果斷拒絕了,後來曹操迎回獻帝后發展很快,他就又後悔了;而且在官渡之戰展開的如火如荼之際,他卻想要撤兵回去,理由竟然是小兒子生病了!如此戀家,不管大局,又怎能取勝?所以說,儘管袁紹採用許攸的計謀,暫時的擊敗了曹操,他也會因為他的目光短淺,剛愎自用以及好謀無斷而保不住勝利的果實,被曹操反敗。

         第二、曹操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曹操儘管出自宦官之後,但他一直有著“為國家討賊立功。而且他手裡有著漢獻帝這張王牌,隨時可能讓袁紹處於“天下之大不韙”的境界,為自己的反擊贏得良好的名聲;而且,曹操手下有郭嘉、荀攸等謀士,夏侯兄弟等良將,反攻的幾率極大。





緬懷未逝的青春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時,兩軍的實力對比相差懸殊,袁紹擁有十二萬大軍,曹操的手下僅有三萬左右的兵丁。袁紹的糧草供應充足,而曹操的後勤供應已經出現問題,隨時都有斷糧的危險。



許攸是袁紹帳下的得力謀士,他頭腦睿智,判斷問題準確,很有戰略眼光。他給袁紹獻計說:″曹操把他的大部分軍隊都帶來和我軍作戰,他的老巢許都一定空虛。現在派一支精兵去突襲許都,肯定能攻克它,曹操到那時就將腹背受敵,必然會潰敗,活捉曹操也指日可待。"袁紹自恃兵多,對許攸的建議不屑一顧。

如果袁紹採用了許攸的這個計謀,兵少糧寡的曹操將雪上加霜,戰敗將只是時間問題。袁紹的剛愎自用救了曹操一命。失望又氣憤的許攸果斷決定棄袁投曹。

正在為軍中無糧而發愁的曹操聽說許攸來投,樂得鞋都沒來得及穿,光腳就跑出大帳,笑哈哈的說道:″子遠投我來了,事情好辦了。"兩人落座後,許攸問:"您的軍糧還有多少啊。"曹操"誠懇"地說:"大概還能支撐一年吧。"許攸笑了笑說:“別撒謊,說實話。"曹操又低聲說:"其實只剩下夠吃半年的糧食了。"許攸很生氣,拔腿就走:″我誠心誠意來投奔你,你怎麼可以一再騙我呢?"曹操忙拉住許攸:"子遠別生氣,軍中只剩可支三個月的糧食了。"許攸被曹操氣笑了,說:″別人都說你奸詐,今天一看,還真是這樣。"曹操陪笑說:“你沒聽說‘兵不厭詐`麼?"接著又湊到許攸耳旁說:″其實只剩夠這個月用的糧食了。"



許攸對曹操說:“您以寡敵眾,既沒有後援部隊,又沒有多少糧草,為什麼不找個速勝的辦法呢?這樣拖下去,您這是在自取滅亡。袁紹把軍糧全屯放在烏巢,而且防守鬆懈,有機可乘。只要派一支精兵突襲烏巢,毀了他的糧草,袁軍將不戰自亂。"曹操高興得不得了,馬上依計行事。

曹操親率五千軍兵前往烏巢劫糧,順利的擊敗了守軍,並一舉燒燬了烏巢營寨裡的所有糧草。正在攻打曹操營寨的袁軍大將張郃和高覽聞訊也下馬投降了。曹操乘勝進攻,袁軍大敗,袁紹帶著僅剩下的八百名軍兵狼狽逃竄,曹操取得了全勝。

許攸是官渡之戰中的關鍵人物。如果袁紹採納了他那突襲許都的建議,曹操將毫無懸念的會失敗。是袁紹的狹小心胸和短淺的目光幫助了曹操,使他躲過了滅頂之災。

人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隨著許攸的來投,曹操也否極泰來,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許攸這把金鑰匙幫他打開了勝利之門,此戰過後,曹操的綜合軍事實力,也一躍竄升到了榜首的位置。


大河橋下流


官渡之戰時,如果接受了許攸的計策,起碼袁紹不會敗得那麼慘烈,不會一蹶不振,退出歷史舞臺,所以,一戰決成敗就是如此。歷史就是這樣殘酷,也許是袁紹覺得自己兵強馬壯,自我優勢感很強,膨脹了,沒我把曹操放到眼裡,他太驕傲了,所謂驕兵必敗,這真是自古以來的真理啊,袁紹飄了,聽不進許攸的計策,加上一連串的戰略失誤,所以他的失敗只有自己買單,這悔恨啊,居然讓曹操以少勝多,把他打敗了,歷史哪有後悔藥呢?所以,官渡之戰,決定了袁紹出局,曹操上位,開始了曹操稱霸三國的新時代!


般若自在


官渡之戰是一場決定北方霸權的戰爭,勝者將直接控制整個黃河流域,對於曹操和袁紹來說,這都是一場決定將來命運的大戰,關係到自己一方的生死存亡,所以雙方在戰前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安排:比如拉攏政治盟友,孤立對方,但實際上,官渡之戰從開始暴發到最終結束,始終都是曹操掌控著戰場主動權。

官渡之戰前,袁紹控制了北方四州,實際上曹操也控制了中原四州,袁紹想拉攏劉表和張繡一起攻擊曹操,但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投靠了曹操,而劉表卻只是個坐談客,沒有起到牽制曹操的作用。

曹操

官渡之戰時,袁紹出動了10萬步兵+1萬騎兵,總共11萬的軍隊,但曹操參與官渡之戰的軍隊數量一直是個謎,也許曹操只是想隱藏自己的真實兵力,不讓袁紹知道罷了。當雙方在沿著黃河南北兩岸數百里的佈防時,曹操的後方出了一個意外,劉備率軍奪了徐州,在曹操的側後方硬生生地折騰出一個威脅來。

曹操派人攻打劉備,但被劉備擊敗,最終曹操決定親自出兵攻打劉備,這個時候曹操的出兵就面臨著來自北方的威脅,因為袁結在大軍在黃河以北集結,如果曹操去徐州打劉備,那麼袁紹突然南下攻擊許都怎麼辦?

事實上,還真有人給袁紹提建議,這個人是田豐,說是趁曹操攻打劉備這會,率領大軍攻打曹操的後方,也就是許都,因為這裡有漢獻帝和名義上的朝廷,可惜袁紹拒絕了,史書上的理由是說袁紹因為小兒子生病了,不能打。

袁紹

先來判定一下袁紹到底能不能偷襲曹操的後方,曹操率領主力東征徐州的劉備,徐州離許都有800里路,算是有點遠,一時之間曹操還真救不了許都,但是你能想到的問題,曹操會想不到嗎?曹操既然東征劉備,他一定會安排好防守許都的。

再說了,袁紹軍隊的前鋒是集結在黎陽的,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浚縣,離許都有近500里路,袁紹軍隊想要偷襲許都,首先要渡過黃河,然後再突破曹操設置的三道防線,再渡過濟水,才能長驅直入攻打許都,許都是曹操最重要的城池,安排防守那是一定的,袁紹軍真要打起來,那絕對是不可能偷襲的,因為袁軍不可能偷偷摸摸就能衝到許都城下,只能明面上的進攻,一道防線一道防線地攻。

袁紹與曹操

既然是這樣,袁紹能有多少把握能攻到許都城下呢?曹操用兵在當時至少比袁紹高明多了,個人認為這不但不是袁紹的機會,反而是曹操設下的陷井,曹操在官渡之戰上公開的軍隊不過一萬多人,以曹操中州之地,何止才一萬人兵力,更何況曹操還收了30萬青州兵呢?說不定袁紹一攻過來,就有大量的曹操在守著,再說了,袁紹孤軍深入,後勤跟得上嗎?不怕曹軍斷了補給線?

所以袁紹這次事實上拒絕了田豐的建議應該是合理的,攻打許都的機會沒這麼容易。

事實上,除了田豐之外,還有一個人也建議過袁紹攻打許都,是在雙方經過幾次交戰之後,可能是雙方在官渡對峙的那會,許攸建議袁紹分兵突襲許都,先奪了許都,把皇帝搶過來,再對付曹操,可袁紹不是不同意,袁紹為何不聽呢?如果聽了許攸的建議會不會改寫歷史呢?

官渡之戰曹操部署圖

從官渡(河南中牟縣)到許都只有200里路,輕騎兵兩三天就能衝到許都城下,按道理來說這個建議有可行性,但真能成功嗎?

別的先不說,先說說許攸這個人,許攸是個典型的投機倒把份子,為什麼這樣說呢?許攸早在漢靈帝在位的公元184年,也就是黃巾起義暴發的那一年,聯合冀州刺史王芬,想趁漢靈帝北巡之機,廢除了漢靈帝然後立合肥侯為帝,還讓曹操一起參加,這可能是東漢末年最早的內部謀反事件了,別的不說,就算許攸能成功,那不就是第二個董卓嗎?廢立皇帝是他許攸能幹的事嗎?這不就是投機倒把行為嗎?

許攸

許攸這個謀反最後失敗了,他也逃走了,後來跟隨了袁紹,現在提出這個建議,仔細分析下,袁紹當時與曹操是在官渡對峙,袁紹憑整個集團的實力強大在與曹操打消耗戰,這是袁紹的正確決定,袁紹敢分兵嗎?不敢,前車之鑑就是顏良和文丑是怎麼被殺的,不就是分兵嗎,曹操用兵如神,不是袁紹可以相比,袁紹當時比曹操強的只有實力,以強大實力消耗曹操,曹操遲早頂不住。

如果袁紹分兵,在官渡地區實力就會削弱,同時就算袁紹派兵攻打許都,那就是一張孤軍,只能速戰速決,不能拖得太長吧,一拖長就沒有後勤補給,這可是在敵佔區進行軍事行動,如果袁紹派出輕騎兵偷襲許都,那麼就不能攜帶攻城武器吧,沒有攻城武器,袁軍拿什麼攻許都,況且許都還有曹操的重兵把守呢?

官渡之戰

如果袁紹派步軍的話,進軍速度就會很慢,還是在敵佔區前進,如果被曹軍發現了,那將是災難,如果袁紹和曹操一樣的用兵能力,那樣也許還能運用各種計謀突襲許都,但也一定能打贏,況且曹操還有重兵沒有出現,那30萬青兵州曹操部署在哪裡了?再加上曹操收了呂布的軍隊,劉備的軍隊,張繡的軍隊,再加他自己的軍隊,怎麼算也不止一萬人,這些軍隊部署等哪裡?這都是個謎,個人相信,不到萬不得已,曹操不會用出來的。

所以,如果袁紹聽了許攸的建議,官渡之戰應該會提前結束,還是曹操勝,不過袁紹可能敗得沒有那麼慘,畢竟比起糧食全部被燒了,部分軍隊戰死不會影響整個大局,袁紹可有11萬軍隊呢,但最終結局是曹操勝利這個結果不會變,袁紹註定了失敗。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個假設有意思,我試著回答一下。

許攸的建議是分兵奇襲許昌,直接端了曹操的大本營,迎獲獻帝。應該說,這個計謀正可以擊中曹操的要害。

為什麼這麼說,官渡之戰,曹操兵少而且缺糧,許昌那邊沒有大將坐鎮。而袁紹兵多糧多,分兵之後完全可以困住曹操,然後奔襲許昌。這樣曹操如果回援,必然可以追擊,如果不回援,糧草更缺,兵就潰了。

而且,曹操迎接天子之前,袁紹本來有機會先去,但袁紹放棄了,等後來看到曹操的政治聲望因此高漲,心又後悔。所以,如果能奇襲許昌,從而獲取獻帝,對袁紹也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如果按照許攸的計謀,曹操必敗,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整個北方可能會短暫的歸於統一,而且因為不需要消化河北的時間,袁紹可以迅速南下,赤壁之戰會大大的提前,而那時,劉表會成為袁紹統一天下的最大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