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於平凡,只想努力活著...

哈嘍 哈嘍。大家好,我是看百味故事,品百味人生的一路陽光。

今天給大家聊一聊觸動至深國產催淚大片《我不是藥神》雖然這部電影是在18年上映的。那時候觀看,小編只是單純的感動惋惜。現在在回味這部電影可以用感同身受來表達(小編第一次寫的文章有介紹),回味這部電影的兩個小時內,我無數次的想起我爸爸,癌症晚期,經歷過折磨人的化療、放療,也買過印度仿製藥,因為正規的靶向藥太貴我們無力承擔。但最終爸爸還是走了,他堅持了就僅僅四個月,在最後階段很多器官都已經衰竭。永遠都忘不了最後那天晚上,爸爸躺在病床上,全身疼痛,他不停的躺下然後又讓我扶他坐起來,不論什麼姿勢都是痛苦的,手腳冰涼,但他卻一直說覺得熱,在最後的時刻,他還握著我的手....

我們生於平凡,只想努力活著...


電影劇情中有太多直戳人心的情節,我的兩次淚點估計和大眾差不多,一次是白血病奶奶拉著曹警官說那一段感人對白的時候 ,喉嚨哽咽著天價藥讓她求生的艱難,她每一次喉音發出的顫抖,都勾動著觀者作為一個晚輩、作為一個非慢粒性白血病患者、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悲憫之心。他們就是要買能吃得起的救命藥,他們有錯嗎?! 還有一個淚點,也是影片的又一個情緒的高潮,一向沉默少言卻仗義的“小黃毛”去世時,徐崢在醫院的走廊裡那段情緒飽滿的嘶吼,同樣句句扎心,慢粒性白血病患者“小黃毛”聽話剪去了一頭黃毛,買了回家看父母的火車票,在他生活的那個窮鄉僻壤,患上這種病就是即刻宣判死亡,家人早以為他死在外面了,小黃毛沒想到他不僅不用死,還有便宜藥可以續命,看到活命希望的他,想像個“人”一樣站在父母面前,但生活往往就是上帝在你面前開了一扇窗,但你卻選擇關上原本可能屬於你的那扇門!小黃毛沒有死於可怕的慢性白血病,他死在了當時並不健全、並不完善的中國醫療體制下。他們就是要買能吃得起的救命藥,他們有錯嗎?! 我們不禁發出疑問,買救命藥怎麼偷摸地看起來像在販賣毒品?印度一個至今還留有“種姓”觀念的國家都知道要生產窮人吃得起的藥,為什麼中國卻要讓老百姓買天價進口藥?這是除了兩次淚點以外影片帶來的更為難得的發問。

我們生於平凡,只想努力活著...


同時,影片無數次慢鏡頭和空間停擺的設置,讓人感受到利益的權衡和心靈的責難,徐崢扮演的角色在救世主和罪犯間徘徊。作為經濟人,他意識到他當不了救世主,他上有老下有小,他不能鋌而走險冒“法”之大不韙;但作為社會人,他無法面對口罩下那些沒有說出的埋怨和一雙雙已經絕望卻又想要求生的眼睛。直到那個帶他走進這個道德漩渦的人選擇徹底放棄、撒手人寰的時候,他做出了選擇,他要做一時的救世主,也許不久就是階下囚。 想到馬克思的“跨越”發展觀提到落後國家只能以資本現代性形式展開自身發展之路,相應帶來的資本主義災難是進入“世界歷史”建立現代性而必然付出的代價。 一個社會的進步,一個國家體制的健全,一個時代的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社會正慢慢發生著質的變化,僅希望這個變好的過程不要太曲折太漫長!

我們生於平凡,只想努力活著...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真的有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了高昂的醫藥費,只能選擇掏空家底或在家等死,還有人因為看不到希望而病急亂投醫。

在疾病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弱者,無數家庭從此一貧如洗,多年打拼的家業毀於朝夕,再美好的人生也會瞬間跌入痛苦的深淵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一場重病,意味著天文數字一般的醫療費,意味著親人漫長的陪護和辛苦的付出,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能理解這種切膚之痛:只要一人重病,就等於給全家判了死刑。

很多人花光了積蓄、借債、捐款,甚至遭受惡性的詐騙,最終還是含恨而終。絕症,讓他們遭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痛苦,也為這個家庭帶去了最後的希望。

重症之下,是無數中國家庭的辛酸和掙扎:貧窮的家庭,面對重病就如同孤苦無依的小草遭遇暴風雪;患病的年輕人背後,是一對對面臨失獨之痛的可憐父母;而多少獨生子女,一邊盡孝一邊掏空自己的積蓄,也沒能為父母抵住病魔的侵襲。

最後小編勸告大家。活在當下,為了你和家人一定要珍惜身體珍惜眼前人!

歡迎大家轉發評論去留言交流!


我們生於平凡,只想努力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