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才能在職場路上走得更遠


“利他”,才能在職場路上走得更遠


昨晚和媽聊天,她跟我講,同她一年創業的同行轉行了。

我說之前挺紅火的,怎麼說不幹就不幹呢?她說,這幾年去他那裡買磚的包工頭嫌給他的提成太少,好幾個都上咱們買磚來了。

老是賺的不想多拿出些,時間久了誰還領客戶去呢。

而且這幾年生意不像以前那麼好做了,競爭太激烈,再加上沒有籠絡住人心,結果他店裡生意越來越少,最後不得不轉行。

後來我想了想,媽給包工頭的利錢,從來分的讓他人說不出一個差字來,經常是虧的錢往自己肚子裡咽,熟人介紹的越來越多,20多年來生意一直不錯。

任正非曾說過“我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管理者。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貢獻的話,就是在分錢的問題上,我沒有犯大的錯誤。”在商業上走的長遠的,他們都不會把利己放在頭位。

左手利他,右手利己,你選擇的不同,結果大相徑庭。

“利他”,才能在職場路上走得更遠


一.利他建立信任基石

說到利他主義,我想起“古茗創始人王雲安”他說,古茗品牌核心就是“利他主義”。

王雲安在大學期間就掙到了幾十萬,為什麼年紀輕輕就能掙這麼多錢?

因為他深諳“利他”之道。在大學期間讀了李嘉誠告誡子女的話“當你覺得你和別人分享是五五開,你可以嘗試給他六,自己拿回四成就夠了”這句話給了他很大啟示。

他想到既然是偉人說的話,自己應該學一下。後來不管幾個人創業,都是平均主義,五五分。到創辦“古茗”時得到了許多人跟隨。

“利他主義”也成了古茗品牌核心。當遇到品牌供應商和自己利益衝突時, 他想到的是對方利益,加盟商店裡的利潤都比他的多。

後來“利他主義”成就了他,加盟商說沒見過這麼用心的老闆。靠著品牌口碑在茶飲行業有了一席之位,到現在全國已開了快3000家店。

他說“利他主義”帶給他最大的好處就是信任。信任基石可以讓溝通變得簡單高效。也就是阿里文化“因為信任,所以高效”

充分利己,最多隻能算謀生,利他奉獻,才能成就事業與人生。

“利他”,才能在職場路上走得更遠


二.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參加過幾次訓練營,助教老師都會告訴我們,要想真正掌握這門課,教是最好的學。

剛開始不以為意,覺得自己會了就行。還教別人,又費時間又費精力,不如省下時間去看會書呢。

直到進入助教培訓,當學員有什麼問題自己不會時,才知道學過的知識不清楚,趕快查漏補缺,思考該如何言簡意賅去講。

回頭發現不僅學到的知識越來越深,還提升了自己溝通交往能力。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利他”,才能在職場路上走得更遠


三.利他主義收穫的更多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說:目光從個人的貪慾中轉移,人才能耳聰目明,洞悉事物的真相

就是說,當我們目標不是自己的利益時,我們看到的世界才是寬廣的。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一起到鐵路公司工作,20年後,吉姆成了公司總裁,而大衛仍然是普通工人。

同事好奇地問其中的原委,大衛感慨地說:“二十多年前,我只為每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一直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心存利他之心,得到的遠超我們想象。

做生意時,我們只關注掙錢,那最多得到的只是錢。但如果我們關注是讓客戶受益點,那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錢財,還有口碑,信任。

和他人聊天時,我們只關注自己想說的,那最多是自己說爽了,他人如坐針氈。但我們說的是對方感興趣的,那你們的聊天才是愉悅的。

寫文章時,只關注自己想表達的,那就是自嗨文。但寫之前想好寫出對他人有價值的東西時,你獲得不但是流量,還有用戶的忠誠。

古人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很多事,以利他出發,最後迴歸的原點就是自己,利他越多,自己獲得的也越多。


“利他”,才能在職場路上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