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利他”模式

羅曼·羅蘭說”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讀書中讀自己,也許現階段書中能與我產生共鳴也只有這些了,其他好的東西也感悟不出來!那好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樣的呢?

看過《大敗局》的或者年齡稍長一點的都應該記得“秦池”吧!就是那個一代央視標王(1999幾年幾個億拿下央視廣告)。還有那個做廣告都能做到別人豬圈上的“三株口服液”,天天抬頭都能看到“三株廣告”。這些企業當年可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明星”企業,怎麼會倒下了呢?其實不過是因為沒有重視基業長青的商業本質,換句話說,他們的這個模式根本不“利他”。這些企業只為銷售而銷售,利己而不利他,當單純的廣告模式產生不了效果後,可想而知必然倒閉。這些只是能瞭解到的大企業,那些因為不“利他”而倒閉的小企業更是多不勝數。一個企業的產品沒有對消費者有利,是不可能長久的。靠忽悠和技巧只能曇花一現而已。

越想賺錢的人其實越賺不到錢,這是定律而且也是事實,原因就在於沒有“利他”的想法。天天想著自己如何如何怎麼能行呢!要先想著能為別人做什麼。稻盛和夫接手頻臨破產的日航,那是不帶一點私心去接手,才能把日航做起來。其剛創業時候便立下誓言:“吾等定此血盟不為私利私慾,但求團結一致,為社會、為世人成就事業。特此聚合諸位同志,血印為誓”。可見,是這樣的心理才造就的世界500強“京瓷公司”。

縱觀現在活得好的公司和個人,那個不是有著“利他”的心態。阿里巴巴公司成立之初便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網購商城,這個初衷一直沒有改變,馬雲能成為首富我倒是覺得很正常。阿里巴巴確實給了很多年輕人機會,不用拼爹也能活得很好,甚至是做一番自己的事業。平臺客戶也獲得了更多實惠,花少錢買好貨,買東西不用看臉色,服務還好,貨不好也可以退貨。這就是“利他”。

京東2000幾年只有中關村一個櫃檯,到現在的世界500強,不就是一直堅持“利他”的商業模式嗎!當週圍所有商家都在賣假貨,賣盜版的產品,京東一直堅持賣正版,哪怕貴點少賺點,都要賣正品開發票給客戶。當所有電子商務公司還只是一個平臺的時候,京東去做了快遞,原因就是客戶老是投訴快遞慢,客戶體驗不好!為了客戶體驗京東自建物流,這就是“利他”。從這幾年京東的銷售增速來看,客戶也沒有讓京東失望,忠實的選擇了在京東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