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工作会上,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但老师们并没因此而兴奋,为何?

杨锅来了


校长在新学期工作会议上宣布高级职称增加一个人,没有获得领导期望的群情激愤的反应,相反大家反应平平,很让领导失望。



常言说,哀大莫于心死,职称制度已经让老师倍受煎熬,职称评定中让老师失望、沮丧、委屈、气愤,也在打击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幸福感,加速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有很多教师因此而发出“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的富有情怀的辞职信。

教师对职称增加名额而采取冷漠的态度,因为老师知道职称这个福利不是“皇恩浩荡,雨露均沾”,而是有着很多猫腻、潜规则,看着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有机会评高级职称,只会让人更加痛苦和难过,所以哪能高兴的起来!

网曝职称种种丑闻,拿粉笔上课的一线教师兢兢业业、成绩显著却评不上职称,反而后勤的、校车司机却评上职称了,这是职称评定中最具黑色幽默的气味。

许多教师的确具有以身许教的情怀,但是一些不合理的制度的确让很多教师非常懊丧,我们惟愿制度设计多些人文关怀,多些脉脉温情,而不是把糖抹在鼻子上,让人可见而不可得。


青衫李探花


申报高级职称,名额那么少,条件那么高,叫老师们怎么能兴奋呢!

像我们学校,有300多人,现在等着评高级职称的老师就60多个人,我也是其中一个。

现在评高级职称太难了。你看看这些条件:要有两篇省级获奖的论文,要有自己的课题,要有去农村支教的经历证明。还要有老师带学生成绩的获奖证书,还必须是要市级一等奖以上的,或者是省级二等奖以上的。还必须有带社团学生成绩,还要去搞科研。

老师就是搞教学的,写了一篇论文去发表,不给钱不行,至少500,多的要上千,搞个课题要出版,少的几千,费用高的要上万。那些高等级证书又岂是一般老师能够获得的,要去支教起码得一年。

符合条件的人数实在太少了,就那么几个,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何谈兴奋。

我从教20年,现在是中学一级教师,本来在9年前就可以评高级的,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现在获取硬件的机会太少,也不想为哪些造假的论文和课题去花钱,评高级,笑话吧!

现在只是增加了一个高级职称的名额,有什么兴奋的!我也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哪些人有资格评,心知肚明!

盼着盼着,职称改革的春天快快来临!免得让我们这一辈子顶着一级教师的“光环”退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


忧优纵横侃教育


这个问题有点脑筋急转弯性质,试着回答如下:

1、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是因为这名老师早已就是高级教师了,这个高级职称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有什么好兴奋的!

2、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这名老师,就是宣布这个消息的领导,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个名额,当然也就不兴奋了。

3、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这名老师是来这个学校学习参观的,不管增加多少名额,跟其也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还是不兴奋。

4、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这位老师是临时教师,从来就没评过职称,没有资格参评职称,兴奋个锤子啊。

5、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只有一个名额,而符合条件的很多,自己没有关系背景,获奖论文业务等都不领先,跟自己基本无关,也就不兴奋了。

6、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这位这个名额领导早就表态给他了,早就兴奋过了,这时候也就不兴奋了。

7、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因为领导只是说了一半,还有下半句:评上了也不涨工资。

8、领导宣布今年高级职称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没有因此兴奋,还是因为领导只说了半句,后半句是:这个名额现在已经不属于我们学校了,因为经校长室研究,送给了县局相关科室了,我们必须跟相关局里保持良好关系……

……

以上说的有的是笑话,有的是笑话中的真话,各自解读就可以了。只是,职称已经成了教师心头之痛,有痛在心,这点小消息是根本兴奋不起来的,这句不是笑话,是大实话!


当代师说


期末大会领导宣布增加一个高级名额,但是老师们却兴奋不起来,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评中教高级非常的难,竞争太激烈,。一般学校都会二三十个,甚至四五十个人来竞争这一个名额,很多老师认为根本轮不到自己,因此根本兴奋不起来,甚至漠不关心。

第二,现实情况,也存在一些溜须拍马、搞表面功夫的人最终评上,寒了老实肯干老师的心了。他们感觉再努力也没用,干脆不想了。

第三,现在的职称评定僧多粥少,学校一般都通过打分来排队。排队加分有课时量,公需课,论文,课题,赛教,班主任等。有的还需要有支教的经历。一线老师们,工作繁重,还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评职称,有时也是不堪重负。现在评职称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每年的要求还在不断的变化。有时候突然增加了新要求,结果导致很多老师措手不及,连评选的资格都不够,老师自然感到非常的伤心,辛辛苦苦的准备又付之东流了。

第四,还有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年纪较大了,在赛教、课题、多媒体、班主任等方面都赶不上年轻人。这样呢,对一些老教师评职称,就非常不利。

总之,每年评职之时,也是学校最闹腾之时。僧多粥少,各种矛盾激化,评上评不上其实都脱层皮,真的太难了。评上的欢天喜地,但没评上的老师是多数,他们失望,愤懑,最后死心。

所以,校长再说增加一个名额,他们是心灰意冷,当然高兴不起来了。职称现在也是影响老师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希望职称改革的到来,更多关注教学,把一线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知足者常乐66


很多人吐槽职称,可是目前也没有更好能衡量的标准可以供操作。如果按照工作年限难保没有倚老卖老的,优秀的年轻人就只能等,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现在的评职称方式确实有一些人投机取巧、关系户、官员优先等现象存在,但为数不多,大部分还是需要有实打实的真才实学,比如科研申报如果没有深度很难立项,发表核心论文,获得省级奖项等哪一个不需要努力才实现。如果很容易评上,大家都是高级职称,这个有多大意义,就好比大家都说我国的高考是应试教育,可是看看考上985高校的学生和几十年国家人才发展就知道了,我们高考的人才选拔机制是正确的,利大于弊。目前我们看待职称都是看到它的阴暗面,比如论文代写、科研造假、评审猫腻等,就把目前职称评定认为是不合理是限制人才的发展,试问如果你优秀会评不上吗?本人之前也是抱怨不公平,冷静过后分析发现,很多评上的同事他们确实比我优秀比我付出得多,后来我努力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等条件足够好就再次申报没发现什么猫腻和关系户。个人认为目前的职称评定方式是合理的,利大于弊。相信只要努力,成功的机会就大多了!



老网2


编者按:职称是多少教师内心深处的痛?多少教师因为评不上职称而消极怠工?多少教师因为评不上职称而穷困潦倒?多少教师评不上职称而甘愿一辈子得过且过?多少教师因为评职称的问题和学校领导和同事反目成仇?多少教师是为了评职称而不是为了教育而工作?职称犹如一把生锈的刀,直插到教师的心中,痛不欲生?



什么是“职称”?

“职称”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和标志。但是现实中,评不上职称的教师比评得上的教师工作能力强的数不胜数。因为各行各业都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因此又把职称分为高等学校教师自系列、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等。职称有等级,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职称的取得方式由于职业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比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可以通过“转正认定”、“评审”两种方式取得,其他职业还有国家统一考试(以考代评)、职业资格对应等方式等等。



“职称”制度有哪些诟病?

“职称”近年来广受普通一线教师们的诟病。教师们最反感职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称制度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总所周知,极少数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就过着逍遥的日子,要么退居二线,要么当学校领导,要么任课节数少,甚至有些高级职称的教师还能去做门卫,但是工资却是初级职称教师的好几倍,而且旱涝保收,各种补贴,奖励等等也是根据职称来分配,导致教师们“干活多的工资不一定高,不干活的工资高得离谱。”,没有体现出按劳分配的原则。

2、职称和工资待遇挂钩,教师收入差距大

职称评审几乎是所有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最大的困扰,也是严重阻碍教育发展的绊脚石,严重打击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河南某校长曾说过这样说过:“职称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高级和初级职称相差很大,大得有些离谱。评上和评不上,一个月差一两千块钱,而且工作任务和强度都差不多”,由于教师因为职称的问题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很多教师“评一次伤一次”,工作倦怠情绪十分严重。


3、教师职称评定的比例限制,不合理也不科学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不是条件够就可以评,职称评定有着严格的比例限制。新学期工作会上,学校领导宣布2019年的职称评比高级职称可以增加一个名额,然而教师们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更加反感职称制度。因为,增加的一个名额还不够学校领导瓜分,不会轮到普通一线教师,评不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最多只到中级职称就已经感觉头顶上悬挂着一块“隐形天花板”,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工作和生活都没盼头,工作压力又大,导致教师平均寿命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4、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的问题

再伟大的太阳也有照不到的地方,灯下黑的现象比比皆是。同理,再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审制度也有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职称评审材料弄虚作假的情况很常见,见过作假的材料最多是在工作业绩、证书奖状、工作量、公开课等等这些方面。曾有某中心校教育站工作人员在公开课上课情况中造假被发现而连累全镇教师不能评,真是天下奇冤。

可见,评职称本来是承认教师们的技术水平的好办法,但是却在实施的过程中乱像丛生,导致职称成为了教师们诟病最多的教育制度之一,呼吁取消职称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愿望。


孖无悔观教育


高级职称本身评审难度较大,老师们望而却步实属正常。

1.评审数量有限,僧多肉少,老师们还没评就打退堂鼓了。

2.评审要求很高,普通老师根本不可能做到种种业绩饱暖,难以达标。

3.评审流程不透明,达标老师并不能人人评审通过。

一到评审季,各种暗箱操作,各种背地较劲,职称评审伤了多少老师的心。


西贝娃娃经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菜鸟!*^O^*

没什么好兴奋的,平时的老好人都不装了,大家再也装不住了。暗地里的争斗,开始摆在明面上了,这个时候事关自己的前途和退休金。所以,在牵扯到自身的利益问题的时候,大家就变得不是那么淡定了。

暗潮涌动的背后,是评职称之殇

没有人不想上进,只是上进的渠道现在变得越来越窄了,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特例让我们走了。只有几十上百人在争夺那一个名额。不管是明的,或者是暗地里大家都开始了你争我夺的样子。哪怕平日里的老好人也开始变得严肃起来,往日的欢声笑语再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股凝重的气氛。这个大家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可是还是忍不住觉得这个职称评定的名额落在自己的头上该有多好。想都是这样想的,可是做起来确实是比较难了,而且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些暗流涌动的背后,菜鸟觉得还是评职称的痛点所在。


僧多肉少的事实,是竞争的开始

一个职称的名额,让大家都开始互相猜忌起来。这是最好的“试金石”,往日的称兄道弟,可能在这个时候就该现出原形了吧。只要不在背后捅刀子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希望不是菜鸟所想的那样吧,可是菜鸟还是忍不住觉得可能就是这样,而且事实也是这样啊。谁都有私心,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力,这个时候不争取的可能真是不在意的。但是,真正不在意的能有几个人?可能很少很少吧。题主说的也很对,往日的宁静被一个仅有的名额打破了,大家又开始竞争了,可能是不择手段的竞争。

论资排辈的模式,会更公平一些

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争取和人际关系。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了呢?可能是当大家都论资排辈和竞争的时候就变成这样了吧。菜鸟觉得还是以年龄和教龄来算比较公平一些,而且只能做到相对的公平和形式上的公平吧。这样可能还是比较不错的一种模式。要想让大家恢复往日的样子,暂时看来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去协调一下,可能相对会好一些,只是好一些吧。


菜鸟大师兄


职称犹如一把生锈的刀,直插到教师的心中,痛不欲生!!!

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职称让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变成消极的人!

哪个职称是真正没水分的?你要发表个论文多么费劲,最后还是要买论文买枪手,什么国家级论文,省级论文,顶个屁,不要赖我说粗话,现实就是现实,不怕大家笑话,我也买过论文 !

天天干活的什么也没有,天天坐办公室的研究职称的都取最高级,他们会什么?真实技术水平能达到哪里?

当然有众多高级职称的是真有水平,但没水平的高级职称也占大多数!

大家在医院可以看到XXX外科主任发表国家级论坛多少篇,哪个是自己写的?


江中游老师


老师们为什么没有兴奋?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第一,每年的高级职称评选,让很多老师心力憔悴,准备各项材料,虽然准备的很充分,但是评上的几率非常小,一个高级职称,40多个人进行竞选,狼多肉少,让本想参加高级职称评选的老师看不到希望,也就兴奋不起来了。



第二,评选职称里面有很多套路,虽然增加一个名额,但是这里面又有多少老师开始走动关系,为了凭上这个高级职称,免不了一些老师会动用各种关系给领导送礼托关系,而且在评选过程当中,各个老师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等等,让一心教学的老师,想通过教学成绩来获得职称的老师,看不到希望,哪怕是把材料交上去了,也拼不过那些“活跃”的老师,当然也就兴奋不起来了


第三,在领导宣布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在领导心里面已经有了人选,评选流程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最后评选的结果是谁,还是领导说了算。对于老师来说,这种评选的结果是心知肚明的,自己再怎么努力去争取,不是自己的,还是轮不上自己。

第四,职称评选在近些年来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对那些常年参加竞选但没有评上的老师来说,他们对职称评选制度有着很大的意见,常年竞选但评不上让这些老师看到任何希望,与其它这套浑水还不如自己好好教学,所以说根本就兴奋不起来

净说大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