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新产牛的潜能?

新产牛的牛舍环境和管理对于其生产性能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大多数影响都是通过奶牛的行为来调节的,其行为的表达需要时间和可利用的资源。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新产牛的潜能?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新产牛的潜能?

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 躺卧采食两不误

例如,奶牛的躺卧时间约占全天的一半。如果其受到限制,奶牛的站立时间会增加,可能成为导致跛行等问题的风险因素。由于奶牛通常在躺卧时进行反刍,因此任何对躺卧时间的限制都会减少反刍时间,从而对消化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新产牛来说,挤奶时间的增加会对其各种行为的时间安排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挤奶时间太长(通常是由于待挤厅等待的时间长),会影响奶牛的躺卧时间。研究人员已经证明,较长的挤奶时间会增加跛行的风险。除了尽量减少舍外时间,还必须优化舍内卧床舒适度,以有益于奶牛的躺卧时间增加。

对于新产牛来说,采食时间也很重要。经过干奶期的短暂时间,奶牛进入泌乳早期,其干物质采食量几乎翻倍。如果新产牛不能足够快的增加采食量,会增加能量负平衡的严重程度,从而导致酮病发病率上升。

为了达到增加采食量这一目的,奶牛需要增加采食时间。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新产牛的潜能?


促进采食,奶牛也讲究少吃多餐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增加奶牛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频次有益于采食量更一致性的增加。这种采食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采食量,还能满足奶牛的生产需求。从瘤胃健康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少吃多餐有助于降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尤其是泌乳早期。此外,TMR的挑食也是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因子。

新产牛日粮应最大化其采食时间、反刍时间和干物质采食量,最小化挑食行为。这可通过使用消化率较高的粗饲料包括非粗饲料来源的纤维和适度使用高发酵性淀粉来实现,必须注意确保粗饲料切割适宜,以最小化挑食和改善消化率。

关注最大化奶牛的采食机会,可以通过增加撒料次数和调整撒料时间来实现。同时也要关注推料效果,要保障奶牛全天都能够采食到日粮。

判断推料效果的一个方法就是观察奶牛的反应。如果推料后,奶牛会兴冲的聚集在采食槽,就意味着其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能够采食,此时需要增加推料次数。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新产牛的潜能?


牛群也有小霸王,合理安排空间很重要

对于奶牛来说,饲养密度要避免过度拥挤,尤其是对于新产牛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圈舍不能满足奶牛同时采食,有些奶牛的采食模式会改变,其会增加采食速率和每次采食量,或想采食时放弃去采食槽。因此,我们的目的应该提供足够的采食空间,满足奶牛同时采食的需求。同样的理念也适用于卧床管理,任何程度的过度拥挤都会导致躺卧时间的减少。

新产牛的分群策略也很重要。与经产牛相比,头胎牛的地位较低,当其混养时,会增加头胎牛竞争资源的困难。研究表明,经产牛和头胎牛分开饲养,尤其是泌乳早期,会对头胎牛各种行为的表达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善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由于群体大小和设施设计,经产牛和头胎牛分开饲养有时会难以执行。因此,当其混养时,更应提供充足的躺卧、采食和饮水空间,卧床尺寸的设计要以经产牛体格大小为准。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新产牛的潜能?


经常“搬家”不利于新产牛身心健康

新产牛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将其转移到新群体的频次和时间。众所周知,每当一头奶牛被转移到新群体,就会扰乱该群体的社会秩序。这种情况会对转移的牛只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减少采食机会、采食量、反刍时间和产奶量,通常会持续好几天。

对于新产牛,不可避免的要在产犊后转移到新的群体,之后可能还会再转入高产牛群,但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这种转移的影响。例如,饲养密度不应过大,可以多头奶牛一起转移,或在一天中较安静的时间转移(避免在撒料或挤奶时转移)。

综上所述,了解新产牛的行为模式和需求,有助于奶农将适当的营养和管理操作更好的优化组合,从而改善新产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随着各种评估奶牛行为(采食、反刍和躺卧)的技术的发展、验证和商业化,奶农也有机会跟踪评估奶牛的行为变化。

对奶牛产犊前后的各种行为的观测,可能有助于识别患病奶牛,或甚至有患病风险的奶牛,也有助于评估群体水平管理的变化对其行为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