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 今天繼續跟韓金英老師學習《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動靜合一,虛實並生,空掉後天意識心,進入宇宙能量場。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第六十三章 恩始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為無為,以無為之心作為,有形之身隨元神作為,元神時刻都在隨環境變化而作為。這叫為無為。渴了喝水是為無為,我計劃一天喝五杯水,是後天意識心操作的行為,叫為有為。中國的易道根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母體,放射著永恆的先天智慧的光芒,易經、黃帝內經,數千年來依然是絕對的真理,那都是元神的智慧結晶,是為無為的典範。周易、禮教、戰爭、兵法,把好端端的先天自然大智慧,用後天意識心糟改了,中國人道治德化的時代因此而結束,老子說,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後天意識心是禍害的根源,修道當神仙好,於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三下兩下解決問題,最初上的很猛,輕視修道的艱難,很快就退轉。希望莊稼一日長成,不長拔出一節,這就是後天意識心。道是什麼,撞見看不見長,卻時時刻刻在慢慢長,德一之炁日積月累。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就是要先把後天意識心空掉,作為一個運動員,上場前心亂如麻,上場後一定發揮不好,滿嘴的辣味或者苦味,這時候嘗什麼味道也被蓋過去了。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這一章叫人動靜合一,虛實並生。為無為,修道通道開玄關接入先天一炁,不動而靜,入於空,空中自有,叫為無為。事無事,虛中沒有作為,入於玄;不執著於有,有了歸無,入於玄,叫事無事。味指空中炁動我知其味,動而又歸靜叫味無味。甘露生起,無味之中有真味。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道之大充塞乎天地,道之小入於微渺。道之多無物不有;道之少看不見、聽不見、說不出,是說道不能測度,大小多少難衡量。

大小、多少都是後天意識的陰陽二,用德一來治理,就逃脫陰陽束縛制約,歸於道中。抱怨以德,怨是招來的,隱藏就可以免來的麻煩。修道的人元神是敞開的,沒有金光護體,很容易受到無形世界生命不良信息的影響。修道者斂於內,不讓外人知道,鬼神也奈何不得。斂於內之小,不見其大;斂於內之少,不見其多。修道不張揚,雖有加害,我不理之,抱怨以德,以道德能量充滿內天地,用清靜安我之神,定我之性,還我之命,斂於內。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先從容易、細入手,以易為宗旨,才能得到那個無所不包的大。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天下之難事,修道這個難事,必先從清靜這個容易處下手。天下之大的道,它雖然大,但都是由無限細小的陰陽所構成,悟道在微妙,入道從細微的德能量入手。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所以能成其充塞天地、貫滿乾坤、與我合一之大而成道。夫輕諾必寡言,不懂道的人把道說得很容易,懂道的人不會相信這種話。多易必多難,不懂道的人輕視道的艱深,始勤而終怠,終無一成,所以多難,聖人始終如一,以對待難事的態度處置易事,所以無難。

以堅定的恆心,“為無為”,而無不為;“事無事”,而無事不事;“味無味”,而無味不味,才會終無難,成其大而塞乎天地,小而入於微渺,多而無物不備,少而不見不聞,無可言之道。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入道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完全沒有後天意識心的干擾,可以看到身邊隱態空間的光影等神系統的生命物,一動意識心,說再看清楚點,那個無意識看到的生命體就消失不見了,所謂的定力,就是長時間的不起一絲念頭,它為主,我為賓,靜觀其變,念頭一起又主次顛倒了,境界就倒退出來。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修道就是修理後天意識心,這個有為的心就像一件汙垢已久的衣服,開始洗的時候,用力過猛,不僅汙穢除不掉,還會把衣服弄破,只有慢慢來。道本自然,人人可成,只是本心被後天意識心遮蓋了,見證本心,就是要一點一點地悟道之微妙,悟一點就長一點功力。現代人覺得深,懶得看。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進入宇宙真實的能量空間——感受不同世界

如果你能看懂的就毫無意義,看看不懂的東西,懂一點就開悟一點,開竅一點,就得一分智慧。我也是不懂,每天慢慢扣,結合自身慢慢體會,這樣一個多月下來,之前之後的畫天壤之別,在悟《道德經》的過程中手中的筆像長成了神筆,心手相應。道德是生命之根,在根上下功夫,不管你是幹什麼工作的,都會極大的進步,這個提高不是技術性的是本質性的。後天意識頑固的人,供一尊觀音,那是時時用本心,時時沐浴道德能量的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