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筷应从“稀缺品”成为“新风尚”!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

出现了一些因聚餐而引发的

聚集性病例

从病毒传播的角度来看

除了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

大家用自己的筷子同吃一道菜

或者互相夹菜以表热情

恐怕是最普遍的一种

“近距离接触”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筷应从“稀缺品”成为“新风尚”!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筷应从“稀缺品”成为“新风尚”!

建议在家庭中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钟南山


据公开资料显示,钟南山院士早在十多年前就呼吁过,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平日里

大家下馆子时

涮筷子烫碗简直是暖场必备

而一提起“使用公筷”却会被说成

“夹生”“生分”“洁癖”“穷讲究”

......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使用公筷,是避免食源性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方式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筷应从“稀缺品”成为“新风尚”!

其实在我国,痢疾、伤寒、霍乱等食源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餐具传播的,而最普遍的感染途径就是“共餐”。使用公筷能够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所以我们就更要提倡使用公筷,来避免给自己健康的身体带来未知的风险。


Q:

和家人吃饭就不需要公筷了?


A:

很多人说,你跟我说与同事、朋友吃饭用公筷,可以理解,但是和家人吃饭,还需要用公筷,这,就是过分精致了吧。


小编在此提醒:即便在家!公筷也是必须的!


因为我们并不是24小时都与家人在一起,也不是一日三餐顿顿都和家人吃。有可能家人在外用餐并没有采用“公筷”或者“分餐制”而不幸被传染上了疾病,这时,如果一家人再聚在一起吃饭……所以,即便是在家里,也提倡使用公筷。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筷应从“稀缺品”成为“新风尚”!


Q:

除了公筷,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A:

除了使用公筷,平时应当做到能分餐则分餐。一家人吃饭也可以固定餐具,每位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做到有所区分,方便辨别。


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常会使用自己的筷子给对方夹菜,这样也可能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应当避免。如果非要夹菜,不妨用公筷给对方夹菜。


另外,一定避免嘴对嘴给小孩喂食或者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独立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惯,我们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无数筷子夹来夹去,一桌人的唾液会随着筷子、勺子进入每个人的身体里,容易给各种细菌、病毒造成大量的传播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筷应从“稀缺品”成为“新风尚”!


公筷、公勺的使用绝不是精致、生分

而是对自己健康的一种保护

也是对同桌共吃的小伙伴的一份关爱

不应让使用公筷成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要求

而应该让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

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筷应从“稀缺品”成为“新风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