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的後周之主的柴榮是當時一代明君,也有魄力,為什麼要主張先打敗契丹?

夢想努力樂觀


我跟你港,說話要講證據噢,誰說了柴榮主張先打敗契丹的。這個學術界可都沒有取得一致認可噢。

首先,我們從史書上來看,好像沒有哪一本史書或者說那一個人曾經明確記載柴榮確定“先北後南”的統一策略。(如果有請指出)

其次我們看世宗短短的五六年的皇帝生涯,顯德元年(954年)高平之戰針對北漢,是因為北漢趁世宗初即位想趁他立足未穩顛覆後周,他屬於自衛,不能說是已經有了從北方開始統一進程的打算。

接下來顯德二年柴榮的下一個軍事目標是西蜀,這個可是南方了,收取了秦、風、成、階四州。

顯德三年的軍事目標可是有針對南唐。世宗親征大敗唐軍,取滁、揚、秦、光、舒、蘄六州。

然後到了顯德五年,再南伐南唐,打得中主李璟去帝號,上表請降,稱“江南國主”。

然後因為南伐南唐過程中契丹曾經有襲擾北方,牽制後周的舉動。然後顯德六年北伐契丹,取得三州三關。然後染病退兵,不久病死。

以上就是柴榮短暫的皇帝生涯裡幾次重要的作戰的主攻方向。在這裡我實在看不出來柴榮的戰略方針是先北後南。他可是也是在南方後蜀和南唐身上努力,先強大了自己的實力。

至於生命最後的北伐燕雲地區。柴榮可也沒說要先滅契丹北漢再南下統一南方。

所以,首先柴榮的“先北後南”是偽命題。其次,像柴榮這樣的英明天子,肯定會根據情況的發展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主攻方向。比如徵南唐發現後方契丹有動向,即使迴轉。所以也很難說如果柴榮壽命長一點,發現契丹不是這麼好對付,不會掉頭再從南方開始。

畢竟當時的契丹可不是弱到柴榮想取幽州就取幽州的,北漢也不是那麼好打的。


丁強888


柴榮是一個志在統一的皇帝,他為什麼先打契丹主要是是為了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指的是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被後晉的石敬瑭割給了契丹。




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的戰略意義,相當於漢中之於西川,重要性不言而喻。燕雲十六州的地勢非常險要,作為北方的門戶,燕雲十六州進可以成為經略或控制契丹的橋頭堡,退則是抵禦契丹南下的天然屏障。一旦讓契丹越過燕山山脈和北太行山脈,華北平原將無險可守,畢竟契丹騎兵雄於天下。


在宋朝建立之前的封建王朝,基本就是靠著燕雲十六州險峻的山脈、山下的桑乾河和巨馬河以及長城這三道防線抵禦住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正所謂“丟燕雲則必禍中原”,由此可見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的重要性。作為五代第一明君,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榮,自然更是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

正是由於燕雲十六州的戰略重要性,使得河東軍和河南軍的爭戰中,佔據形勝之地的河東軍即使打敗了,也可以憑藉地利和堅城固守養息,捲土重來,而河南軍一旦失敗,就會萬劫不復。對於汴梁的北周政權來說,當時的契丹和北漢正是自己的天敵。北漢和契丹是同盟,是繼石敬塘之後契丹的第二個兒皇帝。北漢地盤不大,人口不多,卻是牽制中原的重要棋子。契丹很重視北漢。只要攻打北漢,契丹都會來救援。




柴榮做出這個選擇,也是因為佔了天時。可以說,契丹建立國家之後,完成了封建化,擁有 國家機器。從石敬塘手中得到燕雲十六州,契丹則完全佔據對中原王朝的戰略優勢。不過,柴榮當皇帝時,契丹在位的是有名的昏君——遼穆宗耶律璟,人稱睡王。柴榮清醒地意識到,這正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最好時機,否則一旦錯過這個機會,處在上升期的契丹換了明主,就別想收回燕雲十六州了

所以柴榮絕對先打契丹為的就是把燕雲十六州收回,以圖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