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小講4 不做喜劇

《世說》小講4  不做喜劇

1

裴遐在周馥[fù]家,周馥以主人身分宴請大家。裴遐和人下圍棋,周馥的司馬負責勸酒。裴遐正在下棋,時時要酒喝,司馬很生氣,便把他拽倒在地上。裴遐爬起來回到座位上,舉動如常,臉色不變,照樣下棋。後來王夷甫問他:“當時怎麼能做到面不改色呢?”他回答說:“只不過是暗地忍受著罷了!”

原文:遐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huì],因曳[yè]遐墜地。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直是闇當故耳。”註解:恚:發怒。闇:緘默不語。

此則歷來被人稱讚,說裴遐有氣度,名士風流,容人雅量。

我少年時候就是這樣想,後來多看書,才知道自己是個喜劇。

周是裴的上級,但不是老闆。裴的老闆是東海王司馬越,當時司馬越想要拉攏周。

所以裴在酒宴上的局面是很尷尬的。如果他發怒,週迴護自己的下屬,搞砸了司馬越的拉攏,大過。如果周不迴護,難免對他在心中有了裂痕。無論周是否投靠司馬越,周階層都比自己高,自己不能因為這個小小的事情影響仕途。

因此他選擇了裝傻,當這個事情沒有發生過。

這原來這是一個職場故事。

2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某些事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但是我們控制不了自己。

設身處地,如果你被人當眾羞辱,你能像裴那樣唾面自乾麼?

很多人是不能的。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就告知我們要預習。我們做到的有幾個?

很多優秀的同學,學習之所以好,無非就是做到了課課預習,

他們怎麼做到呢?這一則後半部分說的很清楚:“只不過是暗地忍受著罷了!”

孟子所謂“動心忍性”就是這樣。

這原來這是一個勵志故事。

《世說》小講4  不做喜劇

3

裴後來怎麼樣?

他被老闆兒子殺了。

按照史書記載,當時周暗自向朝廷上書,給司馬越告狀,司馬越知道後大怒。(越與苟晞不協,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書,越大怒。《晉書周馥傳》)

要知道,裴和老闆司馬越是親戚。情理上說,裴都應該將事情彙報給司馬越,供他分析周的態度。周對於手下當眾羞辱司馬越的親信之所以沒有任何反應,這已經是違反常規。

如果同學們與家裡來的其他孩子發生衝突,大人是一定會有所表示。就是這個道理。

而司馬越在知道週上書後的憤怒,顯然是沒有料到週會如此背叛自己。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裴在宴會之後沒有任何進一步行動。

作為一個攪動過晉朝大局的王爺,司馬越有充分的理由懷疑裴的忠誠。

這原來是個悲劇故事。

4

其實裴遐如果多問一問他大爺,是可以不死的。

裴叔則被逮捕時,神態不變,舉動如常。要來紙筆寫信給親朋故舊,信發出後,營救他的人很多,才得以免罪。後來位至儀同三司。

原文:裴叔則被收,神氣無變,舉止自若。求紙筆作書。書成,救者多,乃得免。後位儀同三司。

裴叔則是裴遐大爺。同樣面對危機,同樣選擇忍耐。只不過他大爺是用忍耐來換自救這個行動的機會。

而侄子裴遐用忍耐換來的只有一場“復戲如故”的圍棋。

這原來是個黑色幽默的喜劇故事。

同學們,讀好書需深思。

別像我一樣,年少光看名士風流,長大後才知自己當時也是個喜劇。

《世說》小講4  不做喜劇

感覺有趣,就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