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大众网·海报新闻讯记者

刘璐王潇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抗击疫情,成为心之所向。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临清“手艺人”陶玉洁也投身艺术创作,用精美的面塑传播正能量,在短时间内创作了7组以“疫去春来”为主题的面塑作品,传递着中国必胜、武汉加油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临清人民抗疫的信心和决心。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陶玉洁作品“医疗救治”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陶玉洁作品“群防群控”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陶玉洁作品“钟南山团队”

陶玉洁是临清面塑协会导师,她从小就喜欢手工艺品,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街头有一位老人正在制作面塑,就这样,一个想法诞生在她的脑海中,她开始尝试制作面塑,这一做,就是18个年头。如今,她凭借着自己栩栩如生的作品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

陶玉洁告诉我们,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看着一批批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地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她作为一名基层的文艺工作者,认为自己也应该为抗击疫情凝聚文艺力量、鼓舞精神斗志,体现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抗疫担当和职业奉献。就这样,陶玉洁决定要用面塑记录下大家奋斗的样子,也给更多人带去鼓励。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陶玉洁作品“复工复产”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陶玉洁作品“居家盼春”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陶玉洁作品“疫去春来”“我是四川人,从老家回来隔离了14天,无法出门的时间里,我创作了这一系列面塑作品。由于疫情期间,快递无法送达,就导致很多原材料短缺,你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还是我用尽了手头的原材料才完成的,如果原材料充足,可以比现在做的更好。”陶玉洁笑着说,完成作品期间,她整整瘦了6斤,经常饭没吃几口就饱了,只想着快点完成作品,由于长期熬夜,她的眼睛已经布满血丝。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面塑是用古老的艺术反映现代的生活,需格外注重细节。因此,陶玉洁十分注重作品细节。有时候,对作品的某个地方不满意,陶玉洁会一遍一遍的改进,直到满意为止,她把回老家四川广元探亲时采集的树枝和青苔作为部分原料,既环保又逼真。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为了使作品满意,她做了一遍又一遍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陶玉洁从四川老家采集的树枝和青苔作为部分原料“群防群控”、“最美逆行者”、“复工复产”、“疫去春来”等七组作品,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决心。其中,作品“最美逆行者”刻画了一位身着防护服、手拿针管、的女医务工作者的形象。这是陶玉洁截至目前做的最大的人像,高30厘米。她说,人像下面的花朵想表达的是定能迎来“春暖花开”的美好愿景。为了准确表达手持针管这个动作,陶玉洁吃饭时不停拿筷子比画,引得儿子直笑她,陶玉洁说,虽然人物戴着口罩,但她还是把人物的五官细致完整的刻画了上去,“每个作品都有它自己的生命,不会因为被口罩遮挡住了就省略了对内里的刻画,而且,这个作品用的是价格很高的‘树脂土’用这种材料做出的面塑作品弹性非常好,可以长时间保存。”

抗击疫情 让临清非遗“面塑”记录“逆行者”的模样

陶玉洁作品“最美逆行者”

下一步,陶玉洁打算继续沉下心来搞好创作,不局限于小范围创作,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更高层次的作品,同时,让传统面塑获得更多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