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生延遲到6月份開學,會有多少家庭扛不住?

粵T小小


個別省市不是沒有可能6月份開學,我將從3個方面來分析。

一.歐洲成疫情重心,輸入性肺炎成為中國巨大隱患

3月1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人張文宏教授發文稱,中國已經邁過最黑暗的時刻,原本以為中國控制良好,世界也會同步控制。沒想到現在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剛剛發生的河南鄭州“毒王”郭某鵬導致河南開學延期,就是一個典型事件。郭某從意大利看球回來,但是隱瞞導致河南前期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

二.如果防控有力,嚴控入境人員,全國大部分省市應該會在6月前開學

現在青海已經開學,從3月9日到現在,並沒有新聞爆出聚集性疫情發生,這是重大的勝利。接下來貴州,山西也將開學。我相信,隨著肺炎0增長的時間越來越長,只要超過2個潛伏期,就一定會有更多的省市開學。

當然,像河南,湖北等省市開學將會比其他省市遲一點,因為疫情相對來說嚴重一些。

三.大多數家庭已經慢慢適應,中考和高考等重大政策等待國家通知

題主所說的扛不住,估計指的是孩子聽網課效率不高,作業不認真完成等情況。估計再來兩個月,有些家長的確會崩潰。但是上文已經分析了,大部分地區不會延遲到6月,大概在四月中旬,都會開學。家長不要過度擔心。

對於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比如湖北,河南等,家長應該這樣想: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不管不顧,有了學習卻沒有身體,豈不是得不償失?

而且國家和地方政府,正在統籌規劃,徵集家長們的意見,包括開學時間和重大考試的意見。應該會給出一個比較公平的,照顧到大部分地區的政策。


所以,放寬心,做好手頭的事,不要亂跑,做好日常防護,日常監督孩子寫作業。我覺得這是我們能為國家做的最實在的事情。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請點個贊吧~


陳老師談教育


如果學生延遲到6月份開學,扛不住的家庭主要是下面這三類家庭:

一、無條件上網課的家庭。

在山區信號極差,有些學生不得上到山上找信號強的地方進行學習,一天兩天尚可,時間長了,風吹、雨淋真扛不住。有的孩子家裡沒有寬帶,用流量聽課,真正到6月份開學,流量費也讓有些家庭難從從負擔


二、孩子多的家庭。

我曾遇到一個有三個學生的家庭(小學一個,初中一個,高中一個)母親簡直要瘋了。家裡電腦、手機全上陣,一個兒這個打卡,一會兒那個上傳作業。三個孩子互相影響,網課聲、吵鬧聲、母親的咆哮聲亂成了一鍋粥。


三、忙於上班的無力監管孩子的家庭。

有些家庭父母要上班或外出打工,只能留孩子一人在家上網課。孩子自覺性差,睡覺、玩遊戲讓家長怎能安心上班。網上曾報道一護士在武漢參加抗疫防控任務,手機給兒子在家上網課,結果兒子竟在網上消費1.6萬元。

總之,真正要到6月份開學,孩子的問題會成為所有家長的煩惱。


教育黃金眼


首先,到六月份開學是不可能的,因為有些省份已經有序開學了,我們是江蘇的,截止到昨天為止,新冠肺炎病例已經清零,雖然學校還沒有通知開學,但感覺一直在做開學的各種準備了。我樂觀估計開學就在眼前了,很大可能4月上旬就要開始上學了。

停學期間,別的家庭我不敢說,但我們一直未曾敢半點鬆懈,用我們校長的原話說"我們學校不要求學你不能阻止別的學校不學,你不學但停止不了別人學習的腳步,所以停課不停學,不能放鬆自己學習的節奏和腳步"

這是這個疫情停學期間我們的部分學習計劃,主要是一些上課的安排,除了上課我們還有安排了各種書面作業,所以說停課期間我們並沒有停學,如果說非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早上的晨光沒有在學校利用的好,畢竟畢竟是在家裡,相對沒有那麼嚴格,早上困個懶覺還是很人性化的被允許的,但起床後的一天絕對也是很充實地被各種學習填滿的。

所以,我覺得即便任何時候開學,家長對孩子都不能疏於引導和管理,孩子學習的黃金有效期就那麼長,你扛不扛得住都是一天天在減少,所以一定要重視。


陪孩子成長的那些年


【糖老師觀點】;說一下我鄰居家的情況吧。

鄰居A家一共4口人,一家三口和奶奶一起生活。男孩今年上高二,成績不是特別好。平日裡父母和奶奶各司其職,全都圍著孩子轉。早上,媽媽領著孩子出門吃早點,然後送上學,爸爸早起去單位,早午飯都在單位解決,奶奶早上做自己吃的,多做出一點留作午飯。爸爸晚上接孩子放學和媽媽下班,全家晚上一起吃晚飯,當然由奶奶負責準備晚飯。晚飯後孩子複習功課,大人們遛彎的遛彎,戴耳機刷手機的刷手機,總之,保證家裡安靜,不影響孩子學習就行。


由於孩子學業壓力大,全家每天都是靜悄悄的!幾個姑姑住得也不遠,都是在孩子上學時來看看奶奶,就怕打擾孩子學習,以後落埋怨!由於疫情,家裡的生活節奏全部打亂!前幾天,下樓扔垃圾碰上孩子奶奶聊了幾句,奶奶說4口人幾乎每天都在家裡不出門,說話都不敢大聲,吃完飯趕緊會自己的房間,總感覺氣氛怪怪的!


如果學生延遲到6月份開學,幾乎所有家庭都扛不住了!


糖老師糖媽媽


別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扛不住了,工作丟了找不到工作,負債幾十萬,每個月換各種貸款兩三萬,最近又查出女朋友疫情前懷孕了……她媽媽那邊要四十萬彩禮,不知道該去哪弄錢……每天還要裝作沒事人一樣早九晚五加雙休的回家……想死,可是想到爸媽白髮人送黑髮人,想到女朋友肚子裡的小生命……我死了但是一了百了,可是活著的人該怎麼辦?


雪閣主


如果真要延遲到6月,我和娃的關係不能想象,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很頭痛。現在有什麼就讓她爸和她交流,我一說她,她就委屈的哭,哎真心累。

兩個人天天窩家裡,也只能偶爾出門,這兩天小區回來好多重災疫區人,更是不敢出門了。



金陵悅讀


一個孩子,初二。老公大年初四就開始上班了,我是正月二十四上班的。孩子一直自己在家上網課,怪自己沒給他養成自立自控的習慣,也怪自己給自己找理由,總覺得晚上回到家也是累了一天,做完飯吃完了就不實在不想去督促檢查他的功課了。這週末考試,家長監考,兩門功課一個七十多,一個八十多,退步很大。明白這段特殊的時期是一個分水嶺,自覺的孩子,上緊的家長就能讓孩子趁這時間實現彎道超車,可是我們很顯然已經無法實現了。感覺心累。年輕的家長們,多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吧,讓他愛讀書,學會自覺自立,還有不要讓他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77西米77


作為兩個兒子的母親,我切身體會到了學校老師的不容易,家有神獸,早點開學吧!如果延遲到六月份,很多家庭不是扛不住,而且直接四分五裂的問題了。搞不好還會出人命的。

男孩子好動,自覺性基本為零。再加上兩個男孩子互相影響,根本就沒有自覺這一說了。等著開學關小黑屋吧!


愛吃醋的優子


我現在也很矛盾,孩子一年級,媳婦上班了,我也馬上上班了,孩子每天上網課還有許多作業需要通過釘釘交作業發視頻和圖片。交給父母帶網課和作業基本就算廢了。

但是近期要是真開學也不放心讓孩子去,畢竟疫情還沒完全壓下去,輸入病例也在增多,一年級的孩子真沒什麼自制力去保護自己。


撲克老K


一、開學不會拖到六月份,基本上會在四月中旬全部開學(中小學),這是我的推測。以前的關於開學的一些預測我給出的分析都很準確。全部開學後,輔導機構基本5月份全面放開。當時我的回答是針對零一個輔導機構老師提問的,那個時候是在二月份,我提醒他提前做好準備開展線上互動。

二、題主所提的問題,不是家庭抗不住的問題,也不是復工的問題,復工早就從二月份斷斷續續開始復工了。到現在基本全部復工,尤其是東部沿海城市。

三、答題之前先審題,跟作文一樣,其實題主的問題是擔心孩子的學習問題,以及孩子在家裡面的學習問題。

這才是主要的問題。無論中小學,家長90%不具備輔導孩子學習能力,更不具備學習材料的選取能力。一個方面是管不住孩子;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學習問題。這才是問題的焦點。

家庭抗不住的原因就是上面的兩點。跟家庭經濟沒什麼關係。這是首先明確的問題要點。


第一點,因為疫情,孩子愛在家選擇網上學習,因為少了老師的監督,如果在平時,孩子寫完作業第二天就需要到學校交作業,這種反饋機制在孩子心理上具有一定的驅動力,現在挪到了網絡上面,也有作業檢查,但很大一部分是家長承擔起了這個繁重的任務,家長很辛苦很累。


第二點,在原先的日常系統運轉中,家長只是稍微監督孩子作業輔導孩子,一方面學校承擔起了照顧孩子的責任,另一方面主要是教授孩子學習。可如今在家,孩子放鬆,一旦在家時間久了,各種煩心事情就來了,家長看著不順眼,煩躁,還需要花費精力去照顧。


網課的作業容量並不大,課程比較少,多出來的時間,因為孩子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強的自律,肯定開始在家裡面折騰,原來在學校是上課,課程安排很近,原來十幾年的習慣全部打破了。孩子以前放寒暑假就知道了,這就好比這次寒假放的時間是原來的三倍。

當原來的慣性和習慣被打破後,原來孩子沒有養成的習慣就暴露出來,能養成習慣和學習樂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在這個群裡裡面佔不到千分之一,當然也有一些好的。


但問題是我們家長既要上班,沒有那麼多的全職媽媽在家給孩子知道,花錢報網絡課程學習。家長也不具備這樣的認知和意識。本身大家都是上班打工,一天下來就很累了,孩子在家玩遊戲。還要擔心孩子的學習。再這樣下去就荒廢了。


本來就沒給孩子花費很大精力養成一種習慣,而且加上孩子喜歡貪玩,沒有老師的嚴格約束。問題暴露出來很正常,君不見,那些考上大學的孩子,有幾個繼續認真學習或者繼續提升自己無論是創業還是自己主動去摸索點事情做。很多都是到了大學不知道要幹啥,沒人管,更不知道要幹些啥。


一方面孩子在家耗費家長的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是家長並不具備指導孩子學習的能力和知識。第三就是孩子的貪玩的特性。當學校、教師、家庭這個穩定的系統被打破的時候。問題暴露這是必然。

但迴歸到問題本身,目前面對疫情,開學問題是大問題,但在疫情面前和經濟發展面前,在一些層面看來,推遲開學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自己多想想,自己多想想。再多我就不便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