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國初第一詞人"納蘭性德人生的悲劇之源

導語:若問世間那個詩人的情詩最好,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納蘭性德與倉央嘉措。每當讀到他們的詩。我便會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去讀。因為這樣才會陷入其中,再也走不出來。有人曾言,如若不讀納蘭容若與倉央嘉措的詩,便算不得是一個真正的讀詩人。一個真心的納蘭容若,一個深情的倉央嘉措,讓多少人變成了傷心人。納蘭容若的詩如一杯清茶,雖入口苦澀,卻字字難捨。倉央嘉措的詩如酒般醇厚,縱然醉後黯然,依舊難以釋懷。納蘭容若曾書:"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這位清冷的詩人,讓我們如何去接近。每一次的悄然靠近,只會讓他身上的神秘更加神秘,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薄霧。"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的街頭,我是人間最美的情郎"可無論是王,亦或是情郎,都改變不了倉央嘉措是孤單一人。他一個人孤獨前行,不顧什麼前行方向,只是一步步的向前,追尋自己的所想。出身高貴的納蘭容若,少了錦繡子弟的玩世不恭,多了幾分純潔,遠離塵世,如雪一般純潔。而本該端坐廟堂,不問世事的倉央嘉措卻少了活佛的崇高與莊嚴,嚮往著世俗,眷戀著紅塵。沒有人在乎他們這樣做是對是錯,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正因為如此,才見到讓我們感動的他們!

翩翩濁世佳公子

每每提到納蘭性德,為人所感嘆的便是納蘭性德那優越的出生。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初名成德,後來為了避康熙太子胤礽之諱而改為性德,因為胤礽小名保成。納蘭性德出生於清初順治年間,父親是康熙年間的大學士,官至宰相、太子太傅。那是當時康熙朝時權傾朝野的大臣。而納蘭性德正是出生於這樣的家庭。

清代

納蘭性德

出生於這樣鐘鳴鼎食的家庭,同時作為家中的長子。納蘭性德的童年可以說是幸福的,從小邊享受著大多數同齡人難以得到的榮華富貴。同時正是因為父親明珠的緣故,納蘭性德得以接受較好的教育,從小便有名師培養,明珠可以動用的一切資源都在培養著納蘭性德。

清代

納蘭明珠

而納蘭性德也不負眾望,從小便才華橫溢,少年得志,在十八歲便中了舉人,四年之後有得中進士,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器重。又因為納蘭性德不僅學識很好,而且有擅長弓馬射箭,因此被康熙選為一等侍衛,成為康熙身邊的近臣。徐乾學曾在《納蘭性德墓誌銘》中說到,納蘭性德年少時便開始學習騎射,後來長大便學習典籍文章,精於書畫評鑑。

而納蘭性德之所以如此才華卓越,與其自身天賦離不開,同時也不能忽略名師的教導。納蘭性德師從明末清初大學者、顧炎武的外甥—— 徐乾學,徐乾學當時主持編纂了一部一千七百餘卷編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使得其在當時聲名遠播,受到各地士子的推崇。

清代

納蘭性德府

在眾多因素的匯聚下,最終成就了納蘭性德,生來的榮華富貴無人能比,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童年成長下,納蘭性德未曾感受過窮苦生活;諸多名師的教導,使得他在學問的路上先人一步;皇帝的器重,讓納蘭性德得以安穩無憂的做學問,而這些最終也決定了納蘭性德的詞風。

深的聖恩

康熙皇帝對納蘭性德的器重可謂無人可出其右。納蘭性德因為其出色的學問以及精於騎射的本領,被皇帝委以一等侍衛,可謂風光無限。但是就是這樣的生活,才使得納蘭性德逐漸厭惡了這樣日復一日,枯燥無味的宮廷生活。雖然納蘭性德早期為一品侍衛,經常代表皇帝外出,但伴隨著時間日久,他開始不在喜愛這種生活。

清代

康熙皇帝

作為皇帝的近臣,又深的聖恩,康熙經常會賞賜給納蘭性德大量的貼身物件,例如佩刀、書帖、袍帽、鞍馬、弧矢等,足見康熙對他的看重。同時還多次跟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並且曾被派遣到黑龍江呼倫勘察沙俄侵擾情況,並安撫邊民,宣聽聖意。可見納蘭性德前途無量,仕途一帆風順。

然而,這樣的生活並不是納蘭性德所希望的。在清代,侍衛一職來之不易,常常在皇帝身邊,隨時委以重任。但是就其實際的指責來看,實際和皇帝身邊的差吏一樣。而納蘭性德身為御前一品侍衛,每日侍奉在皇上左右,皇帝吟詩,他得唱和;皇帝出行打獵,他需執弓衝突,他的一舉一動都需要按照皇帝的行為來做。

清代

皇帝近侍

可以說一旦擔任了皇帝侍衛一職,他的人生自由便沒有了,他所生活的時間以及空間,活動範圍,包括一切舉止行動都受到了嚴格的管控,看似高高在上,深的皇上聖恩,實則過著毫無自由的生活,一種毫無自由、無法展現出個人價值額生活,日復一日,而且還要面臨著來自皇上的震怒,隨時可能性命不保。

這個時候納蘭性德每日因為殿前侍立,日日當值、保護聖駕,被一干瑣事所煩擾。而且納蘭性德所喜愛的乃是吟詩作賦,研讀詩書,而不是侍奉皇帝,日日無自由,還要跟隨皇帝上馬出征,時而南巡江南,時而北上打獵,即便出巡時旌旗蔽日,聲威顯赫。然而這些卻使得的本一個熱愛文學的納蘭性德更加厭惡這種宮廷官場生活,恨不得一日不在待下去。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些經歷對他的詩詞創作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不然我們也只會看到一個只經歷過繁華生活的納蘭性德,而不會看到他詩詞的多變。在他筆下誕生了截然不同的邊塞詩,充滿幽恨之情的邊塞之詞。

悲劇的人生

康熙十七年,納蘭性德的詞集問世,那一年納蘭性德年僅二十四歲,一時間,他所創作的此文流傳坊間,人人爭相傳唱。年紀輕輕便已經名聲遠播。而因為納蘭性德常年跟隨皇帝南巡北獵,並且多次出使邊塞地區慰問軍民。使得納蘭性德對邊塞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擅長寫塞外荒寒之景,是因為他曾親身經歷過。

清代

納蘭性德的影視形象

在他的詞中,經常會出現風、馬嘶,一抹晚煙、半竿斜日這些意象,而通過這些邊塞秋日荒涼之景象,最終指向的,便是納蘭性德心中的幽恨之情。例如其《長相思》一詞,便是他身處邊關時所做。咋詞中,他描寫了邊塞大營的壯麗景象,綿延數十里。但是也正是從那壯麗的景象中,感受到了將士對家鄉的思念,納蘭性德對家鄉的懷念,以及其對擔任侍衛的厭惡,

清代

塞北風光

納蘭性德對仕途的厭惡、對人生的失望、以及其選擇逃避的方式,都使得納蘭性德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彷徨、懷疑之意,這種心情,正與其詞中荒寒悲秋之緒相契合。因此,在納蘭性德的詞中大量出現烽火、戍壘、塞草、霜風這樣的意象。因為只有像這樣悽清的景象,才能夠表達其在邊塞所看到、所生髮出的幽恨之意,體現出納蘭性德命運所不為自己掌控的淒涼之感。

清代

荒涼之意

而納蘭性德之所以生髮出這樣的感慨,也與其那格格不入的性格有關,納蘭性德出生高貴,父親乃是當朝宰相、大學士,因此其父親納蘭明珠熱衷權勢在朝中樹立黨羽,賣官鬻爵。因此當時文武百官爭相諂媚,迎送禮物,家中金銀財寶數不勝數。

清代

納蘭性德史蹟陳列館

但是納蘭性德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即便其出生於富貴家族,未染上貪圖富貴的惡習,納蘭性德生性淡泊,不追名逐利,他渴望清靜透徹的生活。納蘭性德生活的大多時候是閉門讀書,彈琴作詩,自娛自樂,更是很少與外人來往,出了自己的老師和個別友人。但是納蘭性德人生依舊是失意的,他與那個世界各個不如,成為了悲劇的源頭,他日夜被那些他所不恥為伍的事情所煩惱。而這最終也導致其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既有對仕途的無奈、也有來自家庭的失望,更有愛人盧氏的撒手人寰。最終,康熙二十四年,年僅三十一歲的納蘭性德離開了人世。

總結:納蘭性德的離世,是源自他自身的原因,更是當時社會的壓抑所致。就清朝數百年間的詩人詞人來看,納蘭性德的成就不可謂不高,其影響也不可謂不深,自然是當的起"清初第一詞人"的稱號。然而。佳質之人多不得善終,更何況納蘭性德這種出生名門,而且才華卓越之人,天妒英才,最終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一歲便離世而去。納蘭性德雖然出生高貴,但是一生似乎卻不順利,愛妻的早逝,職位的拘謹,行役之奔波,疾病的折磨。

清代

納蘭性德與盧氏

這一切使得納蘭性德不僅身體受到了創傷,而且在心理上也留下了很大的陰翳。納蘭性德身體孱弱,經常發病,嚴重時甚至數日臥床不起,但是那個時候有著妻子盧氏的陪伴照顧,但是伴隨著妻子盧氏的離去,納蘭性德無人照顧,加之日益思念妻子,身體越來越不如之前。可以說,納蘭性德悲劇的產生更重要的是由於生於官宦貴族,身不由己,如果他出生低一些,或許不會面臨這些事,以他淡泊名利的心性,偏居一處,吟詩做賦,琴瑟和鳴,才是他應該做的。然而事實卻是無法改變的,命運是既定的,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反抗的,誠如納蘭性德,如果他如同其父親納蘭明珠一般,或許便不會有清初第一詞人出現了。

況周頤《蕙風詞話》

徐乾學《納蘭性德墓誌銘》

蔡嵩雲《柯亭詞話》

嚴迪昌《清詞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