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說到機油,第一時間總會聯想到“燒機油”這個詞。但你聽說過“機油乳化”嗎?小編問了身邊的一些車主朋友,他們對“機油乳化”都表示不太清楚,也從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那麼機油乳化到底是什麼?機油乳化為何現在出現?到底如何評判一款車是否發生了機油乳化?汽車發動機注油口蓋位置發生機油乳化是否正常?又如何避免機油乳化?

帶著這些問題,小編採訪了四位權威專家以及多家不同品牌經銷商的一線金牌維修技師,就以上問題,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機油乳化的那些事兒。

Question One:機油乳化到底是什麼?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左:正常機油 右:乳化後的機油)

要知道機油乳化,首先要明確乳化的定義,乳化是由兩種不相溶的液體經過強烈的攪拌後形成乳狀液的過程,其中強烈的攪拌是為了讓二者充分的混合,此外,乳化的程度與溫度、攪拌的速度有直接關係。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謝鵬鴻——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交通與車輛首席技術專家、高級工程師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交通與車輛首席技術專家、高級工程師謝鵬鴻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就機油乳化現象而言,這兩種不相溶的液體為機油和水,當它們混合後,恰巧周圍又提供了有利的乳化條件,那麼,機油就會出現乳化的現象。說簡單一些就是發動機裡起到潤滑作用的機油混入了水分子。而發動機裡面的水從哪裡來?才是應該去討論的關鍵問題。”

Question Two:發動機裡面的水從哪裡來?

針對這個問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交通與車輛首席技術專家、高級工程師謝鵬鴻分析道:“2020年,我國全面推行乙醇汽油,目前已經有很多城市都開始使用。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普通汽油按照1:9的比例混合而成,相比傳統型的汽油乙醇汽油可以有效降低排放汙染。但是如果乙醇汽油長時間在發動機堆存,可能會產生油水分離的現象。並且水是不參與燃燒,在發動機做功時變成水蒸氣。一部分的水蒸氣會隨著廢氣排出,還有一部分則會與發動機中的機油融合,發生我們看到的機油乳化現象。”

Question Three:機油乳化為何現在出現?

2020年2月底到3月初,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疫情逐漸好轉,不少企業開始復工,為何機油乳化這個問題為何偏偏出現在了這個時刻?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魏安力——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秘書長、工信部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原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秘書長、工信部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原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魏安力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絕大多數用車人群用車環境出現明顯改變。駕車長途出行的用車環境基本為零。絕大多數用車變成了短途用車,出行距離聚焦在5公里以內。往年春節常見的自駕遊、走親訪友的用車環境被開車寄快遞、去超市購買生活用品替代。短途和超短途的用車環境,導致大多數車輛的發動機工作在低溫環境下,未達到發動機最佳工作溫度,相比以往,發動機運行時間大大縮短。加上春節期間寒冷的天氣環境,使得發動機機油頻繁冷熱交替,加速發動機機油中水蒸氣頻繁的氣化與液化,從而導致機油乳化問題的出現與加重。”

Question Four: 到底如何評判一款車是否發生了機油乳化?

很多車主都會擔心自己的愛車會發生“機油乳化問題”,那麼到底如何評判一款車是否發生了機油乳化?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採訪了多家不同品牌經銷商的一線金牌維修技師,他們都告訴了小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可以用機油尺探測。拉出機油尺會帶出一兩滴機油。如果抽出的機油呈乳白色、並且帶有汽泡,那麼此時已經可以斷定發生機油乳化現象。

如果沒有出現,僅在汽車機油注油口蓋位置發現白色乳狀油水混合物,那表示是汽車注油口蓋位置機油發生了乳化。

Question Five:汽車發動機注油口蓋位置發生機油乳化是否正常?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在網上曝光的一些圖片上,我們看到發生機油乳化現象都是出現在了機油注油口蓋位置,而機油標尺上卻未發現乳化後的機油。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姚春德——天津大學教授、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針對這種情況,天津大學教授、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說道:“當發動機停止運轉後,PCV控制閥關閉,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停止循環,其發動機內的水溫在高溫(100℃以上)的作用下上升到腔室上方,遇到氣門室罩內外的冷空氣作用而凝結成水珠與油氣混合成所謂的黃白色乳狀混合物,粘附在氣門室罩蓋的最頂處,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白色乳狀物。這是所有汽車多多少少都會發生現象,並不能說明廠商的產品有問題,而是發動機工作過程與特定自然環境結合的必然結果。”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宋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而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非常肯定的說:機油口蓋發生乳化”不能視為“機油乳化”。

宋健表示:“機油口蓋發生乳化的情況並不能完全稱之為機油乳化,而且機油口蓋發生乳化不會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工作狀態。如果真的存在機油乳化的話,那麼發動機的潤滑度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加速性能、燃油經濟性。因此,作為用戶,如果我們的產品沒有出現油耗增高、加速吃力等情況,那不能僅通過機油氣味、機油口蓋有乳化現象來判定發動機機油出現乳化或增多。”

Question Six:國內現階段對機油乳化有無評判標準?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針對這個問題,接受採訪的幾位專家都表示目前國內尚無對機油乳化的評判標準。但是,我國在2011年10月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汽油機油換油指標》附錄A中註釋:發動機在做功過程中,燃料燃燒生成的水汽以及通過呼吸孔吸入的水汽,會進入發動機油中帶來汙染。油中的水分會導致油品乳化變質,並造成發動機零部件表面的鏽蝕、腐蝕。由於在工作中發動機油始終處於較高溫度(>80℃)下,正常情況下油中的水含量均較低。而對於發動機油中,水含量的值,《GB/T 8028—2010》文件中給出的>0.2%。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Question Seven:如何避免機油乳化

關於“機油乳化”的七個敏感問題 四位權威專家為你詳解

1: 首先要從機油入手,找到適合自己愛車的機油型號,再根據自己的用車習慣以及環境,調整到最合適的機油型號。

2: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冬天每次開車時應該是在發動後30秒至一分鐘後上路。但此時千萬勿以高轉速行駛,應保持在低車速,引擎轉速以不超過3000~3500轉為限。

3: 經常短途行駛的車主則需要定期跑一趟“小長途”,促使發動機機體溫度升高,從而可以讓存留的水蒸氣從發動機中消除。

寫在最後:

在本次採訪過程中,小編髮現無論是專家、技師還是“老司機”,大家都強調要保持良好的駕駛習慣。一些“老司機”表示,他們發現當下的年輕駕駛員,已經不注重像冬天開車前需要熱車、方向盤不要經常打死等一類的正確駕駛習慣,這一點是非常不好的現象。

截至2019年6月,中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4.22億人。從駕駛人的年齡分佈看,主要集中在26至50歲年齡段之間,其中26至35歲年齡段的有1.44億人,佔駕駛人總量的34.12%。而18-25歲的小年輕駕駛員有1億人左右,佔駕駛人總量的23.7%。

而對於當下如此龐大的年輕駕駛員群體來說,不管現在技術多先進、汽車發展的速度有多快,作為一名駕駛者,不僅要有良好的駕駛技術,更要有一個良好的駕駛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