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便民│童靴们注意啦!骗子们也“复工”了

治庸·便民│童靴们注意啦!骗子们也“复工”了

最近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

信奉“早起行骗有钱赚”的骗子们

也开始“复工”了

而全国各地发布延期开学

开展线上教育

骗子们也盯上了这一点


治庸·便民│童靴们注意啦!骗子们也“复工”了

近期,有一些正在上网课的学生们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乍一看感觉还挺“正式”,不仅明确指出了学生的姓名,而且还自称是来自“监管部门”。

治庸·便民│童靴们注意啦!骗子们也“复工”了


更奇怪的是,在这些短信里,还会以课堂不当言论和违反纪律为由,要求“违规”的同学在12个小时内转账200元作为“罚金”或者反馈个人信息,否则就要永久封停账号。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怎么莫名其妙就要被退学、封号了呢?再说了,网课平台还能罚款?

针对“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

骗子们想方设法

设计了各种诈骗圈套

不仅有为学生量身定做的

还有专门针对学生家长的

昆明市五华区的张某收到了孩子“班主任”的QQ消息,“班主任”表示学校组织英语辅导班,需要缴纳1800元辅导费,将辅导费转账到其个人账户,即可为孩子报名。随后,张某通过微信扫码向“班主任”支付了1800元。意外的是,张某刚付完款,就在班级群内看见班主任提醒有人冒充自己行骗。慌了神的张某连忙去找“班主任”确认,然而骗子收款后早已逃之夭夭。张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冒充“班主任”的骗子给骗了。

治庸·便民│童靴们注意啦!骗子们也“复工”了


实际上,这种诈骗手段并非新套路。每年开学季,都会有骗子利用QQ及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提前混进家长群,并伺机以私聊或群聊的方式冒充老师发送相关通知,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进行诈骗。还有人利用QQ群不是好友也能私聊的特点,在混进群后把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改成和班主任一样,之后就开始逐个与班级群的家长单独联系。这个假冒的“老师”往往会先向家长介绍培训目的、收费方式和金额,在取得家长信任后便会发来收款二维码。

除了上述几种诈骗手段外

还有以下几种针对学生或家长的诈骗套路

↓↓↓

一、以“疑似感染病毒”为名诈骗

疫情期间,不法分子可能冒充学校、公司同事或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以孩子或某亲属疑患“新冠肺炎”已被隔离医治为由,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要求受害者向指定的账户汇缴“住院费”“治疗费”等,来骗取受害人钱财。

治庸·便民│童靴们注意啦!骗子们也“复工”了


二、盗取社交平台账号冒充诈骗

不法分子先是盗取了当事人的社交平台账号,随后冒充本人,以“遇到麻烦急需用钱”或者“帮忙转给其他人”等理由向账号内的亲朋好友群发借钱消息,还有一些可能打着“手机停机,需要帮忙缴费”的旗号,让受害者充值指定的号码。

三、发放助学金、奖学金诈骗

不法分子可能会以“疫情期间”国家相关部门发送助学金、奖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或家长提供银行卡卡号及密码,甚至直接诱骗受害者转账;有的还会搭建虚假的“钓鱼网站”,盗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

面对这些花样百出的骗局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宅家上网课期间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核验身份真实与否

收到可疑短信或在社交平台上添加陌生好友时,要注意查看、核实对方的身份,对于其备注的信息不能完全轻信。社交平台上可以查验ID,骗子们一般都只能复制到头像、昵称或其他个人资料,但是个人的账号ID却是唯一的,可以凭此来核验对方身份。

2、提高防范意识

不要轻易在社交平台上泄露自己的电话、姓名、班级等隐私;不要随意在社交平台推送群组的二维码。同时,老师们应该加强群管理,严格入群请求,设置相关身份验证,以防无关人员入群。

3、遇到缴费要求时,三思而后行

当家长们遇到线上缴纳学杂费、培训费或任何涉及到“金钱”交易的通知时,一定不能急于转账汇款,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语音等方式去和老师、学校或相关部门多方核实。

4、留存证据,及时举报

一旦发现了可疑情况,或者真的遭受了欺诈,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记得保存好相关的凭证,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