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元稹: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莺莺传》

导语:

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正因为如此他们被后人叫做"元白",以他们为代表的诗派,又叫做"元白诗派"。元稹创作的诗歌,至今还有八百多首被保留,其中以乐府诗和情诗成就最高。

中唐诗人元稹: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莺莺传》

元稹

除了元稹创作的诗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大之外,他创作的戏剧《莺莺传》对戏剧的发展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说起《莺莺传》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是《西厢记》这个戏剧则更加地出名。《西厢记》与《莺莺传》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元稹的生平

元稹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家族几代人都是做官的。在他八岁的时候,他就失去了他的父亲。十五岁的时候,元稹参加了当时的明经科考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一直闲置在家。

二十四岁,他又参加了第二次考试,并结识了白居易。不久后,两人成为了好友,并与这一年与韦丛结为了夫妻。但是不久之后,因为弹劾了房玄龄的后代,又被仇士良、刘士元针对迫害,被贬谪到了荆蛮地带。

中唐诗人元稹: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莺莺传》

韦丛

元稹三十七岁的时候又被召回了京城,以为能够受到重用,可是不久之后就和柳宗元等人被贬到了通州。唐穆宗成为统治者之后,元稹的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受到了重用,并成为了宰相。

可是好景不长,元稹因为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中,被人陷害,又被流放到了同州,后来又被贬谪到了武昌地区。五十三时,因病去世。

元稹的诗歌创作

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提倡诗歌要发挥美刺作用,即诗歌要关注现实生活并反映社会问题。他在《乐府古题序》中说道,诗歌需要"美刺见事"便是说的这个主张。

他创作的乐府诗都反映了现实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田家诗》,就揭示了农民生活艰难的问题,又如《织妇词》则描写了织女艰难的生活和无法嫁人的现状。

除了揭示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的诗篇以外,元稹还有一些诗是在揭露边疆的将军不仅不保护百姓和国家的土地,反而贪图享乐,并且掠夺百姓的财产,使得当地百姓的生活更加地艰难。

元稹的命运十分坎坷,经历了几次的贬谪,所以他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了解,对官场的黑暗深恶痛绝。因此,他的很多诗歌都运用了托物寓言的手法,表现了愤世嫉俗的感情。

元稹的诗歌中,最有特色的还是他创作的悼亡诗还有艳诗。元稹创作了很多的诗歌悼念他的亡妻,如《江陵三梦》等。元稹的悼亡诗通常描写与妻子的日常生活,以此来追忆之前的生活,并表现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中唐时期,社会日益浮躁,很多文人开始创作艳词,元稹在这个时候也跟随潮流创作了很多的艳诗。元稹的艳诗擅长写生死离别之情,具有深细缠绵的特点,他常用比兴的手法表现爱情,他的情诗内容比较庸俗,成就比不上乐府诗。

元稹的诗歌擅长描写场景、人物对气氛进行渲染,如《梦游春》中对梦境的描绘。元稹还擅长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用以抒发感情。但是白居易指出,他的诗歌具有太过繁琐的缺点。

《莺莺传》及对后世的影响

《莺莺传》是元稹创作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崔莺莺突破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的故事。在小说中,崔莺莺是一个大家闺秀,在认识张生后,却敢于与张生幽会。

中唐诗人元稹: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莺莺传》

崔莺莺

其中,元稹的心理描写十分地细腻,比如元稹细致地描写了崔莺莺犹豫的心情,又描写了她最后情不自禁的感情。作者一方面在描写崔莺莺的心理矛盾的同时,又描写了张生的负心,增加了作品的悲剧美。

从《莺莺传》变到《西厢记》中间其实还有个过程,就是《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所以后人又把这个作品称之为《董西厢》。《董西厢》的出现推动了元杂剧的发展。

中唐诗人元稹: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莺莺传》

《董西厢》

张生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当时很多文人的批判,而董解元却称赞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并说张生的这种行为是"善补过"。这种说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非议声。

中唐诗人元稹: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莺莺传》

张生

在董解元的改编下,《莺莺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负心的掌声在这部作品中变成了对崔莺莺专情的男子。而这样的情节改编使得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到了新的高度。

《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在保留了《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基础上,王实甫丰富了人物形象,还增加了新的矛盾冲突。

中唐诗人元稹: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莺莺传》

王实甫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更加地坚定,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也更加地彻底,她指责了老夫人的毁约行为。同时,崔莺莺的心理描写也更加地丰富,如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纠结,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出生豪门的小姐形象。

《西厢记》还增加了很多的戏剧冲突,也就是老夫人阻止两人在一起时,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之间的矛盾。同时,红娘这个本来只是路人的角色,

在《西厢记》中却显得更加地鲜亮,她为崔莺莺的爱情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结语:

元稹与白居易虽然是好友,可是他们后来选择的道路却有所不同。白居易后期的创作现实倾向明显减弱,这是因为他消极的思想。而元稹则还是坚持入仕,并且创作了很多的诗歌想要获取功名。

两个人的诗歌创作也具有很大的差别。比如白居易的诗歌客观的描写比较多,而元稹则侧重于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白居易的讽刺比较含蓄,而元稹的创作语言比较直露,所以有了后来"元轻白俗"的说法。

白居易取得的成就要比元稹高,但是不论怎么说,两个人提倡的新乐府运动都对中唐时期的诗歌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二人对诗歌发展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参考书籍: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