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認為聖人是真正的大盜,沒聖人就沒大盜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認為聖人是真正的大盜,沒聖人就沒大盜

引言: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難道大盜都是聖人教的嗎?如果不是,那大盜跟聖人有什麼關係,莊子為什麼要說這句話?

01聖人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聖人。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才德全盡謂之聖人”,中國流傳下來的聖人一共有三個。

分別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心學創始人王陽明;三國時期蜀國的謀聖諸葛亮。

華夏五千年文明只有產生了這三個聖人!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認為聖人是真正的大盜,沒聖人就沒大盜

儒家創始人孔子被稱為孔聖人

可見成為聖人是極其困難的,而聖人都是至善、至美的完人。

那聖人應該跟大盜相差很遠啊?

莊子為啥要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認為聖人是真正的大盜,沒聖人就沒大盜

莊子畫像

02莊子何人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代表作品為《莊子》,莊子的學說提倡精神上的逍遙,主張宇宙眾生平等,莊子的世界裡沒有聖人和普通人之分。

其實“聖人”,一直都是儒家在推崇!

在戰國時期有諸子百家之說,其中很多學派都反對儒家的聖人之說。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認為聖人是真正的大盜,沒聖人就沒大盜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

尤其是道家始終認為: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在天地面前,眾生萬物平等,不存在儒家所謂的聖人。

而且有些時候推崇聖人,破壞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對社會反而是一種危害!

莊子在《莊子·胠篋》中寫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莊子認為儒家所推崇的聖人之說,如果不消失的話,那麼世界的大盜也不會消失。

03事情的兩面性

為什麼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做出了兩點說明!

第一,莊子先說了盜。

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就必然會有壞的一面。

那些所有防止盜賊的言論以及手段,反過來其實都是在促進盜賊的產生。

那些各種防盜的技巧,也都會被盜賊所用。

而推崇聖人更是如此,儒家所厭惡和摒棄的不忠、不孝、不義等學說。

其實另一方面就是在培養不忠、不孝、不義之人。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認為聖人是真正的大盜,沒聖人就沒大盜

“仁”的對立面就是“不仁”

04田氏代齊

第二,莊子又說田氏代齊的事情。

田常是齊國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領,公元前481年,田氏誅殺了齊簡公,掌握齊國的政權。

公元前386年田氏乾脆把齊康公放逐國外,田氏自立為君,齊國從此成為田氏國家了。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認為聖人是真正的大盜,沒聖人就沒大盜

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齊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莊子說偷雞摸狗之人都成了該殺的賊,受到了嚴厲的懲罰。

而竊取國家的人,卻成了萬人朝拜的君王,並且代代相傳,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大盜。

莊子認為用來治理百姓的聖人之說,完全就是帝王用來統治天下的工具。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認為聖人是真正的大盜,沒聖人就沒大盜

推崇聖人是帝王統治天下的手段

05物極必反

莊子還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物極必反。

任何事情發展到極端的時候,都會重新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既然這個世界上存在聖人,就一定會存在大盜。

這是兩個相對的事情,只要存在一個就一定會產生另一個。

想要消滅大盜,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消滅聖人。

所以莊子會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