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题记: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刻不敢放松,时而迷茫,时而宽慰,我在极力寻找一条路,这条路不是从我开始,而是在我这里汇聚、融合,延伸……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图片来自网上

几日的彷徨,几日的纠结,领导的信任和嘱托,让我决定尝试一下。可真正走上"校长"的岗位,我才真切地意识到"做"远比"想"要难得多。这里需要的不再是"一腔热血"的冲动,也不单是责任的担当,更多的是历练、是智慧。尤其是我这"空降"的校长,摆在我面前的是更大的未知,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一时间我有些不知所措,路究竟在哪里?带着这种思考,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并审视这所学校,我希望找到引领这所学校发展到今天的"根",那或许就是路开始的地方。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一、兴合印记——探寻学校发展的文化根源

静下心来梳理兴合小学近几年的发展之路,在县局和镇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历经几任校长的苦心经营,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并不断地实现着突破。崔校长奏响"民俗体育",弘扬的是"奥林匹克精神";郝校长引领"把读写进行到底",根植的是"入则孝,出则悌"的"孝德教育";张校长大道至简,摒弃繁杂,以课堂和基本功把脉教师的专业成长。历届校长的智慧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兴合印记"。

我一直很欣赏京博集团的发展观:今天的事靠经营,明天的事靠创新,后天的事靠培训,未来的事靠文化。文化是引领企业走向未来的生命线,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得以长远发展的根基。"兴合印记"正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学校文化的传承,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兴合小学地处中国厨都——兴福,这里是博兴经济发展的窗口,处处都是商机,仿佛连空气中都夹杂着"利益"的味道。这里人心躁动,置身其间,独守一份宁静,谈何容易。学校虽是一方净土,但也难免受物欲社会的冲击。因此,这里的校园更需要一方阳光、向上的晴空,这里的管理更需要入情入心的良知唤醒,入骨入髓的文化浸染。

那么,兴合小学的文化是什么?其"根"又在哪里?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所谓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每个师生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是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凝聚和意识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并影响全校每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大家一致的行动和追求。 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我们将"兴合印记"论证为"文武之道":文以修身怡情,武以健体弘道。同时,我们勾画了学校今后发展的目标,即打造四个兴合:学乐兴合、文化兴合、平安兴合、幸福兴合;我们确定了学校"民主、和谐、求真、向上"的校风,"踏实、严谨、创新、进取"的教风,"乐学、静思、自主、合作"的学风;我们将继续秉承"兴学立德,合真为美"的校训,为"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好地教育"而不断努力!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二、发现兴合——问计学校发展的文化理念

有了对学校文化根源的定位,也就是竖起了学校的旗帜,接下来就是要吹响前进的号角了。可是,望着眼前这份凝聚了历届校长智慧的作品,我一再提醒自己要十分地小心谨慎,切勿因为我的鲁莽而惊扰了她原本的美丽。于是,我让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止步学校创新管理之外,但我一直没有停止思考,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发现。我不时地走在校园里,走进课堂,走到孩子们中间;我几次与老师交谈,跟家长沟通,向老前辈问询。慢慢地,我开始熟识这所学校,并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京博集团"家"的文化再次启发了我,我们要打造"幸福兴合"就是要让老师们找到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也就是"家"的感觉。那么在学校这个大"家"里,如何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当家作主"?这就是我们在考虑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我们尝试实行小组管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由校委会负责拿主意,教代会参与民主决议并负责监督,同时将全体教职工划归教学管理小组、德育管理小组和总务管理小组三个管理组,将学校常规工作也进行细化分解,实现责任的一一对应并多向负责,从而让每位教师找准自己在这个"家"中的角色定位,主动地将"自己做主"的工作落到实处。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有了管理机制,还要有科学的评价制度。借着"大讨论活动"的东风,我们广泛听取老师们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修订了《兴合小学教职工请假奖惩制度》《兴合小学常规工作评价细则》《兴合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严格做到每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让老师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学校应更重视评价的人文性,要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为此,学校还开设了"发现兴合"、"感动兴合"两个专栏,用镜头去捕捉校园内的最美瞬间,用心留意发生在身边的点滴感动,借以树立师德典型,弘扬学校正能量,营造"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位教师的倾心付出,更离不开每位家长的理解支持。"办家长满意的教育"是学校历年来一直不变的追求。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大"家",那么跟她一脉相连的还有这近三百名孩子背后的近三百个小"家"。因此,我们始终把"家长所关注的就是我们要努力的"作为学校家委会工作的信条,"我们不怕暴露问题,怕的是不解决问题"是我们对家长的承诺。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构筑一个"家",连接几百"家",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学校管理的文化理念。

三、展望兴合——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兴合,我来了,带着迷茫,带着责任,也带着希望。2002年,我参加工作,只身来到兴福,一晃已经十三年过去了,十三年来,我只坚守一个信念:干好本职工作。当老师,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当班主任,我用心关注每一名学生;负责电教工作,我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突破;负责教学工作,我从零起步,精心构想并实践着每一个细节。今天,我又走上了校长的岗位,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刻不敢放松,时而迷茫,时而宽慰,我在极力寻找一条路,这条路不是从我开始,而是在我这里汇聚、融合,延伸……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令我感动,这里讲奉献,讲团结,一群可亲可敬的人。一天中午,突然接到张维东老师脚部骨折的噩耗。电话中,张老师不是述说自己的伤情,而是满满的自责,"这可咋办?我还得上课呢",这就是我们的老教师,勤勤恳恳地奋斗在教育一线三十多年了,始终不变的是那颗淳朴而赤诚的心,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回到学校,我跟老师们说明了情况,益洪奎老师二话没说,接过了张老师的数学课,益昕老师则接过了洪奎老师的体育课,还有韩瑞洁老师等也分担了一些张老师的兼课。这怎能不让人感动?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让我欣慰,这里有责任,有分担,一个有情有爱的家。韩红霞老师因为工作调动的变故,一度心情郁闷,关键时候是刘东霞老师从学校大局考虑,接过了棘手的班主任工作;朱伯龙老师生病治疗期间,正值一年级新生学籍建档和蜂窝行动培训,是教务处的孙根菊主任和许晓龙老师及时接替;四年级一班的益圣翔同学在课间活动期间,不小心磕伤了,刘保安老师、刘东霞老师、郑彩霞老师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到医院并沟通家长,主动探望,使得这一突发事件妥善处理;为了迎接实验室复评,潘婷婷老师、孙根菊主任、刘保安主任、王敏老师、益昕老师、韩红霞老师、安琦老师、姜德明老师、韩瑞洁老师、益玉臣老师、朱伯龙老师根据分工,各自忙碌着,李永红主任也主动请缨,随时协助;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更换门窗期间,刘保安老师、益玉臣老师已经连续四个周末没有休息了;益洪奎老师、李新峰老师为了学校工会的注册,无数次地奔波在去博兴、滨州的路上……这样的事情,如许的感动,每天都在发生。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当工作迷茫时,老师们给予我感动的力量,领导教导我要有"大浪淘沙"的胸襟,我也告诫自己"危难之时见真情",并坚信" 将心比心"。李希贵在《学生第二》一书中提出:教师第一,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学生,更没有好学校,只有"教师第一",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关注老师,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为此,我们有自己的构想: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组建智囊团,留下老教师的宝贵经验;设立系列园丁奖,让老师们走向见证成功的舞台;向课堂发起总攻,继续推广教育小成果;开设教师讲坛,时常"跟老师们说说咱家的事"……

传承 创新 跟老师们一起出发

或许我们还不能承诺什么,但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不放弃努力。或许我们还不知道路究竟有多远,但只要有方向,我们就不怕迈开脚步,一起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