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銀行困局: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大小案件頻發

曾推出堪稱真正意義上的visa信用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廣發銀行近期卻因為信用卡業務,慘遭客戶投訴。

  3月13日,在聚投訴平臺上,有用戶投訴“廣發信用卡樣樣行分期隱瞞消費者知情權”,稱該行在沒有經過持卡人同意的情況下,私自開通“樣樣行”消費分期業務,導致欠款是越還越多,本來1.8萬額度,現在已經總欠了7萬多,還了2萬9,還有4萬2未還。另外,在該投訴平臺上,關於廣發銀行信用卡分期、催收的帖子還有很多。

廣發銀行困局: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大小案件頻發

廣發銀行困局: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大小案件頻發

  “行長要參”發現,除了信用卡業務被用戶投訴之外,2019年11月6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就曾發佈公告,通報過廣發銀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廣發銀行的問題主要在於,推介私募股權基金過程中存在5方面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另外,廣發銀行還因內控管理失效,出現個人貸款資金被挪用等原因,接連收到處罰,成為銀行界“罰單大戶”,顯露出廣發銀行內控不足的弊端。

廣發銀行困局: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大小案件頻發

  廣發銀行作為國內首批全國制股份制銀行之一,早早就在佈局上市的大棋,但是如今,招商銀行(31.670, -1.74, -5.21%)、中信銀行(5.330, -0.06, -1.11%)、浦發銀行(10.510, -0.19, -1.78%)、光大銀行(3.670, -0.10, -2.65%)等股份行早已上市,也有相當數量的城商行、農商行,接連邁入IPO大門之內,而廣發銀行卻至今還位列僅有的3家未上市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一。2018年12月,國壽集團董事長王濱接替楊明生擔任廣發銀行董事長,2019年7月,國壽副總裁尹兆君接任劉家德,兼任該行行長,國壽系掌舵人的“手術刀”能否治癒廣發銀行內控頑疾,重拾擱淺上市夢?

  01

  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

  因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被監管通報

  一年一度的“3.15”如期而至,這家全國性股份行因信用卡收到多筆客戶投訴。而早在去年,廣發銀行就曾因推介私募股權基金過程中存在5方面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被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報。

  3月13日,有用戶在聚投訴投訴廣發信用卡,在沒有經過持卡人同意的情況下,私自開通“樣樣行”消費分期業務,導致欠款是越還越多。

  該用戶稱“之前廣發客服打電話說可以辦理分期,並沒有告知是樣樣行消費自動分期,信用卡開始一直都是1.8萬額度,而廣發卻隱藏玄機,以及樣樣行自動分期並未告知本人此分期是如何收費,現在已經總欠了7萬多,還了2萬9,還有4萬2未還。”

廣發銀行困局: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大小案件頻發

  還有位客戶稱,他用廣發銀行信用卡刷了一筆9000元的大額消費,隨後便接到了廣發銀行的的營銷電話,對方表示這筆消費可以分期,有助於額度提高,也能減輕還款壓力,這位客戶便同意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位客戶發現自己的信用卡金額每月“越還越多”。他通過廣發銀行官方客服查詢得知,自己的信用卡被辦理了“樣樣行”分期付款。

  在相關投訴平臺,還有很多關於廣發銀行私自開通了“樣樣行”消費分期業務的投訴帖子。那麼“樣樣行”消費分期業務到底是什麼?

  據瞭解,“樣樣行”實際上是廣發銀行信用卡的消費分期業務,包含“樣樣行消費分期付款業務”、“樣樣行自動消費分期付款業務”和“樣樣行總賬分期付款業務”。上述的客戶被辦理的就是其中的“樣樣行自動消費分期付款業務”。

  當這款自動消費分期業務簽約綁定後,無需每次申請,持卡人今後所有單筆達到起分金額的消費,均會被自動分期。《廣發銀行信用卡“樣樣行”分期付款業務協議》中還規定,持卡人申請綁定“樣樣行自動消費分期付款業務”後永久有效,如不需要該服務,需要持卡人申請取消綁定。根據廣發銀行官網,分期付款可分期數為3期到60期不等,本金和手續費分期償還,將在持卡人廣發銀行信用卡賬戶上扣收。

  “樣樣行”消費分期手續費收取方式為“按賬單月分攤收取方式”和“一次性收取方式”,手續費費率根據持卡人的資質和銀行提供給持卡人的綜合服務成本而定。

  上述用戶表示,自己將相關情況投訴至黑貓投訴網站後,廣發銀行已經退回了之前的手續費,但是後面還沒償還的金額分期仍然進行中,手續費還在收取中。

  據悉,廣發銀行是國內首個髮卡量突破100萬張且盈利的銀行,在中國信用卡的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第一張堪稱真正意義上的visa信用卡也源自於廣發銀行。精於信用卡業務的廣發銀行,卻因為信用卡業務收到這麼眾多的用戶投訴。

  實際上,2019年11月6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就曾發佈公告,通報過廣發銀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廣發銀行的問題主要在於,推介私募股權基金過程中存在5方面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通報稱,2012年廣發銀行根據其內部《私募股權基金(PE)代為推介合作產品方案》,在行內代為推介私募股權基金,基金於2019年8月到期,出現賬面浮虧,且到期無法收回投資本金及收益的情況,引發消費者投訴。經查,廣發銀行存在未按照監管要求對客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等5個方面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報稱,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引起警示,結合“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圍繞營銷宣傳、產品銷售、保險理賠等方面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開展自查自糾,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02

  原董事長行長被警告

  罰單“領”不停 內控成“頑疾”

  除了信用卡業務屢遭投訴,廣發銀行近年來更是“罰”不單行。僅2018年廣發銀行因內控管理失效,出現個人貸款資金被挪用等問題被罰1100萬元,其中至少有5起罰單金額達到了百萬元級別。

  今年3月9日,廣發銀行廣州分行因存在個人消費貸款貸後管理不盡職的違法違規行為,被銀保監會廣東監管局處以罰款40萬元;1月16日,據銀保監會山東監管局公開的處罰信息顯示,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行因存在風險分類不準確;授信業務管理不盡職等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185萬元的處罰。

  另在1月14日,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公佈關於廣發銀行杭州分行的行政處罰信息。廣發銀行杭州分行存在未按監管要求隔離理財業務和自營業務風險,同業投資資金部分對接本行理財非標投資的行為。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決定對廣發銀行杭州分行罰款人民幣50萬元。

  當然,廣發銀行收過的最大的罰單當屬 “僑興案”。據悉,2016年12月20日,廣東惠州僑興集團下屬的2家公司在“招財寶”平臺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到期無法兌付,該私募債由浙商財險公司提供保證保險,但該公司稱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為其出具了兜底保函。之後10多家金融機構拿著兜底保函等協議,先後向廣發銀行詢問並主張債權。

  銀監會調查發現,僑興案暴露出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員工與僑興集團人員內外勾結、私刻公章、違規擔保案件,涉案金額約120億元,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約100億元,主要用於掩蓋該行的鉅額不良資產和經營損失。

  2017年12月8日,銀監會通報了 “僑興案”的處罰結果。通報表示將對廣發銀行總行、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罰沒合計金額7.22億元。

  僑興案之後,廣發銀行內控不健全、治理薄弱的問題就全面暴露出來。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以來廣發銀行屢次受到通報和處罰,說明這一問題仍然未得到有效解決。直至去年,廣發銀行還因此事受到銀保監會的處罰。

  2019年10月12日,銀保監官網曾發文對廣發銀行、浦發銀行兩大股份行五位高管進行專項問責處罰。公告指出,廣發銀行2012年至2016年期間合規經營類與風險管理類指標設置不合規,同時在員工行為管理、輪崗制度、案防制度建設與執行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在多個因素綜合影響下,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爆發了違法違規擔保案,影響惡劣。廣發銀行時任行長利明獻在管理中存在失職行為,時任董事長董建嶽未及時糾偏並監督高管層有效履職,均被處以警告。

  不止是一系列的罰單,廣發銀行的內控問題也頗為值得關注,不久前,廣發銀行濟南分行副行長便被警告。2月20日,銀保監會官網公佈山東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廣發銀行濟南分行副行長範廣文因對風險分類不準確;授信業務管理不盡職等違法違規行為負直接管理責任,被警告。

  日前,廣發銀行一支行長因貪汙、行賄3000餘萬,可能被判無期,此前已移交成都中院審理。2月21日,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法院披露,廣發銀行成都天府大道支行原行長彭艦涉嫌貪汙、受賄、行賄,總計金額高達3000餘萬元,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從四川銀保監局瞭解到,彭艦從2014年開始擔任天府大道支行行長,並且為該支行首任行長。從上任到被抓,彭艦在任4年期間,廣發銀行天府大道支行就存多起亂象。

  據2017年10月披露的“川銀監罰字〔2017〕40號”處罰顯示,廣發銀行成都分行對貸款業務授信、審查和對貸後資金使用監督不盡責,造成貸款資金被挪用且形成不良。彭艦作為營銷部門天府大道支行時任行長,應對廣發銀行成都分行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行為負直接責任。據此,四川銀監局對廣發銀行成都天府大道支行予以警告並罰款6萬元人民幣。

  除因業務違規受到監管部門處罰,廣發銀行成都天府大道支行的某客戶經理還曾在辦理貸款中,收受19萬元賄賂被判刑。另據成都錦江區人民法院此前披露,廣發銀行成都天府大道支行鍾某,在辦理客戶貸款中收受好處費19萬元,被法院以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

  引起關注的還有廣發銀行原南京水西門支行女行長周群,曾違規為前夫放貸超億元,一度被稱為“中國好前妻”。

  據裁判文書網上公佈的刑事裁定書顯示,2015年1月至6月,周群在擔任廣發銀行南京分行水西門支行行長期間,明知其前夫莊亞宏家族所控制或關聯的企業,不符合授信貸款條件,仍安排支行客戶經理朱守衛、牛鑫辦理授信貸款手續,故意不履行行長審查、審批職責,向8家企業違法發放貸款人民幣7668萬元。

  受行長周群的安排和影響,該行兩名員工朱守衛和牛鑫,未嚴格審查借款人借款用途、償還能力,也未嚴格審查擔保人償還能力、質押商票的價值以及實現質權的可行性,出具部分內容失實的貸款調查報告,分別向上述企業違法發放貸款3780萬元和3888萬元。

  時任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小企業授信管理部總經理的胡立文,事先同意周群提出的“打擦邊球”“形式合規”的貸款擔保方式,在授信貸款審批過程中,對保證人償還能力、質押商票的價值以及實現質權的可行性未嚴格審查,涉及違法發放貸款4968萬元。

  據統計,在周群授意下,廣發銀行共向前夫控制的不符合授信貸款條件的8家企業違規發放貸款合計1.26億元。雖然其中部分貸款到期後歸還了本息,但又在同一授信期限內貸款4950萬元,目前上述貸款本金總計7600餘萬元未收回。2016年10月17日至18日,周群、牛鑫、朱守衛、胡立文分別被抓獲歸案。因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法院判處周群有期徒刑8年,其餘3人有期徒刑2-3年不等。

  2019年11月6日,銀保監會公佈了廣發銀行南京水西門支行與借款人串通違規放貸的處罰信息。處罰信息顯示,周群、朱守衛、牛鑫因對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水西門支行與借款人串通違規發放貸款行為負有直接責任,對朱守衛、牛鑫做出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五年的處罰決定,對周群做出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的處罰決定。

  同時,胡立文對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授信貸款審批中未嚴格審查擔保人償還能力、質物價值及實現質權可行性行為負有直接責任,江蘇銀保監局對胡立文做出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五年的處罰決定。

  更早之前,廣發銀行曾發生原董事長李若虹受賄案。據瞭解,李若虹出生於1955年,曾執掌廣發銀行十年。從中行哈爾濱分行來到廣發銀行之後,歷任行長助理、副行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行長、董事長、黨組書記、黨委書記,同時還兼任戰略管理委員會負責人等職務。2009年6月19日,李若虹以健康原因和配合上級要求調動為由辭去廣發行董事長職務,並於當月22日獲准。

  直到2014年9月,據廣東省紀委網站消息,廣東省金融辦原副主任李若虹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組織調查。2014年11月,經廣東省委批准,廣東省紀委對省金融辦原副主任李若虹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檢查,李若虹被開除黨籍處分,取消其退休待遇。

  從披露的受賄細節來看,李若虹利用職務便利收受賄賂,其情婦和兩名兄弟也藉助他的權力肆無忌憚地收受房產和鉅款。2016年6月,廣東高院對該案作出終審裁定,維持韶關中院一審判決,以受賄罪、非法持有槍支罪判處李若虹無期徒刑。

  除了“內控”不足,2019年12月28日,湖北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裁判文書網披露多份刑事判決書,揭露了以魏某喜為首的詐騙團伙,詐騙三家銀行30億元協議存款的案件。其中廣發銀行福州分行中招被騙5億元.

  從一系列的監管罰單以及廣發銀行相關案件來看,風險管理已然成為廣發銀行的“頑疾”,加強風險的管控對於廣發銀行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03

  近10年上市之困

  國壽系掌舵人能否突出重圍

  或許事件總是環環相扣,走過“而立之年”的廣發銀行,上市夢也一再被“擱淺”。

  要知道,廣發銀行可是國內最早組建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其前身為廣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如今,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行早已上市,也有相當數量的城商行、農商行,先後邁入IPO大門之內,而廣發銀行卻至今還位列僅有的3家未上市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一。

  另外,今年2月14日,證監會正式接收了渤海銀行於2月13日提交的《關於渤海銀行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審批》材料,渤海銀行登陸港股資本市場的步伐又前進了一大步,可是廣發銀行還沒動靜。

  實際上,早在2009年的年報中,廣發銀行首次提出積極推動公開發行上市,成立上市工作領導小組,加快推進各項準備工作。在2010年董建嶽擔任廣發銀行董事長之後,上市步伐明顯加快。

  2011年5月,廣發銀行向證監局備案,正式啟動IPO,其制定方案擬“A+H”同步上市。而為了推進IPO相關工作,廣發銀行在2012年進行股權規範與股東確權,基本完成不合規股東的清理工作。2013年4月,廣發銀行股東大會正式授權董事會及高管層啟動上市計劃;2013年12月初,因A故市場環境生變,廣發銀行決定暫擱A股上市計劃。

  在2015年年報中,廣發銀行再次表達了IPO的願望。2016年9月,中國人壽(27.020, -0.63,-2.28%)與花旗集團簽署廣發銀行股權轉讓協議,以每股6.39元的價格收購花旗集團所持有的20%股權,同時收購IBM Credit所持的3.686%股權,中國人壽成為廣發銀行單一最大股東。

  同時,公司高管全部更換為中國人壽人馬。原廣發銀行原董事長、行長辭呈,接任的楊明生、劉家德均出自中國人壽。至此,廣發銀行正式步入“國壽時代”。但是,廣發銀行的上市之路也沒有迎來轉機。2017年7月13日晚間,廣發銀行的IPO狀態已悄然改成了“暫時中止”。

  之後,廣發銀行的高管也多次發生調整。2018年12月25日,原廣發銀行董事長楊明生因個人年齡原因,提出辭任董事長及董事職務,12月26日,廣發銀行發佈關於董事長變更公告,選舉王濱為該行為董事長。

  2019年7月29日,廣發銀行官微發文稱,國壽副總裁尹兆君兼任該行黨委書記、擬任副董事長、行長,負責全面工作。而原廣發銀行行長劉家德職務將另有安排。尹兆君的任職資格已於去年9月16日正式獲批。

廣發銀行困局: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大小案件頻發

  公開資料顯示,尹兆君現年55歲,2016年10月才從交行北京分行行長、黨委書記兼北京管理部(集團客戶部)副總裁位置上調任國壽集團副總裁。在這之前,他曾任交行河北省分行行長、交行山西省分行行長,有著較為豐富的銀行從業經驗。據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尹兆君在國壽集團分管業務協同、戰略客戶等工作領域。由尹兆君出任廣發銀行行長一職,可謂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在2019年初,廣發銀行醞釀了近兩年的增資擴股最終得以實施,獲得高達300億元的資金補給,這也引起外界的猜測,是否意味著該行的上市將會迎來新的進展,但是廣發銀行的名字卻至今也並未出現在證監會擬上市公司的名單之中。

  除了一直錯失最佳的上市時機,率先發力信用卡的廣發銀行,也錯失了零售大時代,早已被招行趕超。從花旗領銜的重組,到中國人壽的控股,幾度歷經人事更迭,也沒成就廣發銀行的“上市夢”。而新的高管團隊將給廣發銀行帶來怎樣的改變?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