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二甲公立醫院陷「遠程視界」困局

多地二甲公立醫院陷“遠程視界”困局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傑|上海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35期)

北京遠程視界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遠程視界”)成立於2013年1月,其官網自稱“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注專科遠程醫療聯合體O2O平臺,中關村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時遠程視界曾實現總收入60億元,納稅6億元。但如今在部分與之合作的代理商、醫院、融資租賃公司口中,遠程視界卻已成為“騙子公司”。

今年4月,有媒體援引遠程視界代理商的說法稱,2017年7月,遠程視界資金鍊危機初現端倪,當年第四季度資金鍊出現斷裂,後續很多代理商上門討債。

遠程視界的業務模式是怎樣的?當其資金鍊出現危機後,何以牽涉代理商、醫院、融資租賃公司等多方?

多地二甲公立醫院陷“遠程視界”困局

通過遠程醫療為患者會診。圖片與本文無關。(視覺中國)

解析遠程視界業務模式

遠程視界的業務主要是同醫院共建專業科室,並利用大城市的高等級醫院的專家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這些新建科室的設備由融資租賃公司付款給遠程視界,再由遠程視界購置後交付給醫院,醫院再向融資租賃公司支付租金,遠程視界承諾墊付租金。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看到的一份由遠程視界子公司與醫院簽署的合作協議書中明確提出,“醫院不需要投資設備,只需從項目收入中按比例歸還設備款。”

那麼,遠程視界方在什麼情況下會墊付租金?合作協議書顯示,如項目收入的25%不足以完成還款計劃,則由遠程視界方負責擔保並按照還款計劃墊付不足部分。但其中也明確提出,因醫院不積極配合而導致連續兩個季度收益的25%不足以歸還設備款,遠程視界方有權提出整改或撤回所屬項目投入設備。

在記者看到的一份遠程視界與融資租賃公司簽訂的擔保總協議中也寫明:遠程視界提供擔保的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

多地二甲公立醫院陷“遠程視界”困局

遠程視界位於北京益園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辦公地點外物業貼出的告示

而新建科室產生的醫療收入被分為4個部分:25%給融資租賃公司用於還設備款,25%給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專家,25%給醫院,25%歸屬遠程視界一方(其中代理商和遠程視界各佔50%)。根據遠程視界與醫院簽訂的協議,融資租賃本息歸還完畢後,設備所有權和原先用於歸還設備款的25%收入全部歸醫院所有。

對醫院一方來說,這看起來像是一份“免費的午餐”,可以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發展科室,讓患者在當地就醫。但令諸多簽約醫院院長憤怒的是,合同是簽了,可是從未收到過設備,更不要說有專家進行遠程診療了,而融資租賃公司已開始上門“催債”。

黑龍江嘉蔭縣人民醫院院長楊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當時遠程視界東北區的中層人員來醫院推銷時向他介紹說,醫院不需要出一分錢,全部租賃費用都由遠程視界支付,醫院只需要提供場地即可。“我當時不放心,還讓副院長去查了另一家已經和遠程視界開展業務的醫院,想著問題不大才簽了約。”

楊儉回憶,當時他還問遠程視界的人這樣的模式公司能賺錢嗎?對方說並不指望通過與醫院合作賺錢,公司已有上市計劃,屆時“上股市圈錢去”。

2017年10月,黑龍江嘉蔭縣人民醫院與遠程視界簽署協議,楊儉告訴記者,今年2月,他收到融資租賃公司法務部讓醫院還錢的短信,但他想不通的是,設備從來沒有到過醫院,更沒有開展實質性合作,為何就要醫院還錢?“融資租賃公司的人告訴我說,目前遠程視界還不出錢,這錢就要由我們醫院來出。”

楊儉告訴記者,在發現“被騙”後,2018年5月16日,黑龍江嘉蔭縣人民醫院在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寶信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及遠程視界的子公司京衛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請求解除相關合作協議。2018年6月5日,黑龍江嘉蔭縣人民醫院又在西安市蓮湖區法院起訴寶信國際融資租賃及遠程視界下屬的3家子公司。2018年8月1日,寶信國際融資租賃公司在蓮湖區法院因同一案由起訴了黑龍江嘉蔭縣人民醫院。

“已收到法院傳票,9月3日在西安開庭,院方相關證人將於9月2日到齊。”楊儉告訴記者。此前,外界曾有質疑稱,簽約醫院的相關負責人有可能收受了回扣,對此,他堅稱沒有。“我們的銀行賬戶暫時還沒有被封,可據我瞭解,已有一些醫院的賬號陸續被封,正常醫療受到影響,國有資產面臨流失。”

有類似經歷的醫院不止這一家。就在8月13日,來自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湖南、陝西等省份的10多位縣級醫院院長來到遠程視界位於北京益園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辦公地點,卻發現物業已貼出告示稱“該公司已遷出園區”。8月20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涉事代理商及醫院院長組成的維權群中看到,有人稱無法與遠程視界取得聯繫,公司董事長、CEO、創始人韓春善“失聯”,公司疑似“跑路”。

8月23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與韓春善取得聯繫。他告訴記者,公司還在辦公,“萬開(編者注:指遠程視界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萬開中心的辦公地點)和益園(益園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都在正常辦公,還有一個(辦公點)在西直門。你也看到了現在的狀況,正常辦公秩序都不能保證,益園封門是臨時應付鬧事的。至於兌付欠款,很快就會發布出來最新進展。”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瞭解,此次牽連其中的醫院多為二甲公立醫院,為何這類醫院會頻頻“中招”?醫庫創始人塗宏鋼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三級分診的過程中,二甲醫院的地位非常尷尬,上面有作為流量中樞三甲醫院,下面沉到社區和一級醫院,中間的二甲醫院整體患者數量較少,破產或事實破產的也不在少數,同時二甲醫院並不具備開展很多創新手術與治療的條件,在內憂外患之時,遠程視界拋來橄欖枝,馬上一拍即合。但在“流量貧瘠”的地方開展醫療項目,所有人的風險都會加大。“特別是魏則西事件後,全中國的科室承包與設備投放開始一刀切地暫停,使得項目源越來越少,沒有新增資金流入,開始捂不住蓋子了。”

董事長:半年到一年眼下問題可以基本解決

有代理商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8月,遠程視界拖欠485名代理商的款項接近9000萬元,而另外一份遠程視界融資租賃表中,未墊付金額近49億元,牽涉融資租賃公司590餘家。

不過,韓春善給《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的回覆稱,5年來合作代理商約1000多家,退出的代理商約300家(即真正合作的代理商有700多家),欠代理商4000萬元左右。融資租賃公司5年來總計合作40多家,醫院欠租賃公司的租金約30億元,牽涉醫院400多家。

具體到醫院的情況,韓春善補充說:“實際上5年來做設備租賃的醫院只有600家,而且按照3年租賃期計算有將近一半的醫院已經到期了,我們墊付的租金有38億元,因為資金主要用於給醫院墊付了,並沒有購買設備,因此造成2017年簽約的醫院約10億元的設備沒有發放。”

為何公司的資金鍊會在2017年出現危機?

韓春善分析說,2016年下半年發展太快,經營壓力大,沒有控制好節奏。2017年10月的訴訟導致賬戶被封是導火索。“當時一家租賃公司起訴了一家醫院,遠程視界因連帶責任也被起訴,同時賬戶被封,這些資金沒有如期到位,每月幾億元收入回款突然停止,導致資金鍊斷裂,致使後來簽約的設備沒有及時發放。”

韓春善告訴記者:“早期如果經營收入不足以償還租金,由遠程視界墊付,所以需要雙方合作做好科室經營,遠程視界有能力墊付時都墊付了,直至上述事件造成資金鍊斷裂,目前沒有墊付能力了,如繼續合作或者給一段緩衝時間,遠程視界還會繼續履行承諾。”

“協議上寫的就是‘墊付’,是早期對醫院科室發展的一個支持。這也是個別醫院有依賴性、不重視科室經營的原因之一。他認為反正有你墊付,從而造成依賴性,一些醫院經營配合度不高,當時我們有幾千人的經營隊伍在醫院駐點,把經營做起來才能有能力還租金,形成良性循環。”韓春善說。

韓春善表態,作為創始人、法人代表,他會負責到底,不會推卸責任。有62家基本上沒有發設備的醫院,已經和對方簽署終止協議,並已向租賃公司發了回購函,所欠債務由遠程視界承擔;有些醫院正在協商調換設備;還在和一些醫院核對賬目,多退少補;有些醫院到期終止協議,雙方清賬。如黑龍江嘉蔭縣人民醫院約1000萬元設備未發,可以和醫院籤一個兩方的終止協議,再和寶信租賃公司協商籤一個回購協議,可以免除醫院債務。如果繼續合作再想辦法儘快發放設備。

面對如此資金困局,還可能回購嗎?韓春善稱,正常情況下半年到一年眼下問題可以基本解決。他說:“(解決資金困局的)方式很多,比如說債轉股、資產重組、應收賬款轉讓、承兌匯票、分期付款等。”

一位曾獲遠程視界投資的企業家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分析認為,“造成遠程視界眼下困境有三個原因,新興領域模式創新會有偏差和激進,內部管理和監控沒跟上但是管理風險發生,同行及其他人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韓春善醫生出身,做商業本身經驗不夠,做資本市場就更加勉為其難了。他應該及時控制業務節奏,提升運營管理水平。”

韓春善也反思說:“我們的主營業務遠程醫療、專科運營是很好的模式,只是在設備租賃環節出現了問題。如果只做眼科,或者控制一下節奏,或者在金融方面早一點著手,可能不會出現這樣的危機。當然也有大環境或者命運的因素,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漢富資本投資8.8億,還有上市公司放棄收購

記者注意到,遠程視界共經歷了兩輪融資,最新一次是在2016年6月,漢富資本投資8.8億元人民幣。而在2017年,遠程視界旗下資產還曾被上市公司看中。

2017年9月,銀河生物(000806.SZ)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遠程視界集團、北京金宏大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合計持有的遠程心界(遠程視界子公司)66.776%股權,爭取收購標的100%股權,初步估計遠程心界整體估值在50億至60億元之間。

隨後,銀河生物向遠程視界支付合作定金3億元,同時遠程視界將其所持遠程心界15%的股權質押給銀河生物,完成質押登記。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在前期盡職調查的過程中,銀河生物發現遠程心界在發展之初為快速佔領市場,採用了較為積極的銷售政策。在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的同時,也導致應收款項增加較快。為推動交易進行,銀河生物與遠程視界協商,將調整和優化遠程心界原有的業務模式,擬在遠程心界業務模式調整和優化效果清晰後,再進行審計評估,並簽署正式重組協議。因此,銀河生物對遠程心界的收購一拖再拖。

該次收購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深交所要求銀河生物說明下一步工作計劃和各階段時間安排。2018年6月15日,銀河生物發佈公告,宣佈該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終止。

韓春善解釋說,“後來因為去年10月份賬戶被封涉訴增加,延緩了進程,直至今年4月份輿論負面過多終止了。”

律師說法:

融資租賃公司沒能盡到核查職責

就遠程視界所採用模式的一系列問題,《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專訪了全國互聯網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邵穎芳,請她進行解析。

《中國經濟週刊》:醫院沒有收到設備是否需要支付租金?

邵穎芳: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佈的該案判決書來看,醫院與融資租賃公司簽訂的《融資租賃合同》中明確約定,自融資租賃公司向設備供貨商支付設備款之日起開始算租金,且醫院不得因供貨商的到貨時間影響對融資租賃公司的租金支付。

因此雙方簽署的融資租賃合同真實有效,雙方之間形成了融資租賃法律關係,根據《合同法》意思自治的原則,既然雙方已經對租金支付做出了真實意思表示,那麼無論設備到貨與否,醫院都有承擔租金的義務。

《中國經濟週刊》:部分醫院倒簽了《收貨確認書》,有無法律效力?

邵穎芳:有些醫院實際並未收到設備,但倒簽了《收貨確認書》的行為,其實是違反了《合同法》的契約精神的。法律是以事實為依據的,不能僅憑一紙《收貨確認書》就認定醫院已經收到貨物,還是應該以事實為準。

但是,是否實際收到貨物與《融資租賃合同》是否成立屬於兩個法律關係,沒有收到設備不能成為醫院對抗融資租賃公司租金主張的抗辯理由。

《中國經濟週刊》:融資租賃公司的法定義務是什麼?

邵穎芳:融資租賃公司對設備的到貨情況負有的是監督核查義務,而不是發貨義務。對於部分醫院未收到設備的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其實是有責任協助醫院行使索賠權,對於沒有收到貨物的醫院,融資租賃公司顯然沒能盡到核查的職責,其本身也是存在一定過錯的,應當就其過錯範圍免除醫院的部分責任。

《中國經濟週刊》:法院是否應當查封醫院銀行賬戶?

邵穎芳:財產保全,屬於人民法院行使的一項強制措施,由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立法的精神本身是要求儘可能減少對被保全人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佈的判決書來看,融資租賃公司均在前期向法院申請了財產保全,而法院就直接查封了醫院的銀行賬戶。簡單粗暴地對銀行賬戶進行查封不符合立法精神,畢竟醫院是有特殊職責的,負責人民的生命健康。

公立醫院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需要進行醫療費用的結算,每天有大量的醫療耗材及藥品需要進貨,個人認為法院不應當在財產保全問題上採取一刀切的方法,如果醫院有房產或者設備等,可以優先進行查封,法律同樣規定對設備的查封,不影響其使用。

因此,法院對於財產保全的裁定需要慎重考慮。對於已經被採取強制措施的醫院,要及時向法院申請解除查封。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