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建德高铁新区高新产业片区马目区块

“云”中一声锣鼓响,浙西江城建德跑出了企业上市的“加速度”!

继今年3月初建德市企业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3月12日上午,浙江深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捷报频传的背后,是近年来建德市贯彻落实省、杭州市有关决策部署,围绕“增总量、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强保障”等重点任务,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所结之硕果。

铁锈红转变为天空蓝,航空小镇蓄势腾飞;新安硅谷、超细粉末国家工程中心落地新安江畔,为传统产业赋予新动能;获得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先进县(市、区),连续两年荣获杭州市工业和信息化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组合拳”出击,新安江畔百花竞放。

新安化工、新化化工等传统企业以“数”为核——达成不进则退的共识,锐意进取。

福斯特、澳赛诺等创新新生产业磅礴势起,以“智”为先——建德新制造崛起进行时,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焕然一新、清爽整洁的建德碳酸钙企业

数字化转型

让传统制造“弯道超车”

化工产业历来是建德工业的支柱产业,见证了整个工业历史的沧桑变迁,但也一度屡遭误解。如何规范发展,提升安全环保水平,转变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固有印象?“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这是建德市经信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的肺腑之言,“既然舍不得扔掉,那就谋创新、促升级。”

在新安集团智能园区中控室的大屏幕上,车间的实时生产数据不停跳动着,整个厂区的生产现状一览无遗。这些年,在建德市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一场以数字化改造为核心、贯标“两化”融合的提档升级行动,率先在新安集团这样的大型支柱化工企业试水。自推进智能制造以来,新安集团生产效率提升近20%,运营成本降低近20%,产品升级周期缩短近30%,产品不良率降低近20%。

有了“领头羊”,弯道超车的尝试渐呈燎原之势——“企业上云”、无人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在建德陆续出现。中策橡胶与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通过海量数据挖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轮胎病次,降低出厂不良品率5个百分点。

农夫山泉、新化化工、东方雨虹聚焦数字化工厂建设,沈氏、大洋生物把智能制造延伸到云端,正和、天石、远丰、万家等传统企业把数字化改造作为转型的主导方向,产业数字化正在成为企业提档升级的主动选择。

绿色安全,亦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因。为有效解决发展空间、环境问题,建德市全力打造高铁新区(高新园)主平台,投入近16亿元,实现园区配套完善、安环监管有力,切实强化平台承载能力,支撑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建德市已有14家化工企业集聚高铁新区(高新园),新安热电、建业热电两个公用热电厂保障用电,还有日处理能力1.05万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年处理危废1.7万吨的杭州市第二固废中心,并建成消防站、应急指挥中心等基础配套,实现园区企业集中供水、供热、供气、污水集中处理、固废集中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一套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安环一体化”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把园区内所有已投产的化工企业纳入动态监管,通过实时快速的应急处置信息系统,对园区安全、环保等事件进行整体管控,实现安全隐患提前预警预测,园区内化工企业的安环管理水平极大提升。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农夫山泉建德生产基地

科技赋能

特色产业智创蝶变

这些天,新安江畔的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实验室里,正在综合测试一项碳酸钙产业新产品。如果成功,那么建德的碳酸钙企业又将会有一款新型高效烟道处理剂。

拥有百年碳酸钙产业发展史的建德,如今正在推动一场产业由量到质的蜕变——在企业数量急剧缩减的情况下,产值却同比增长25.2%,利润同比增长82.4%,税收同比增长18.9%,产业面貌、装备工艺、质量效益位居全国行业前列。

蝶变,源于政府部门的长远眼光,以及在“智”赢未来下,建德市传统特色产业达成了不进则退的共识,造就了一批锐意进取的企业家,培养了一批敢于创新的新生代企业家。

这些年,建德通过关停淘汰、保留提升、兼并重组等方式,举全市之力实施全行业整治提升工作,至2017年底,全市碳酸钙企业从196家缩减到33家。

如何让33家碳酸钙企业做大做强?核心科技、智能智造为其助力。2017年,建德市委领导挂帅,将华明集团、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请到建德,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加快产业转优提质、培育具有强有力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新起点。

“对于我们来说,是打通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建德来说,传统的碳酸钙产业有了更核心的技术和更长远的发展空间。”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龚彬说。浙江分中心落地建德,每年为当地企业做千余例样品测试,“以前要跑到杭州,现在就在家门口。”建德碳酸钙企业能享受到“家门口”的培训,并且已有11家企业与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浙江云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因为有了龚彬教授团队的“加持”,一款碳酸钙产品价格从原先的每吨600元上涨为1300元,出厂价翻了一倍多,但成本只增长了10%。

利好示范在前,建德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被动转型到主动升级,生产工艺在提升,环境也大变样,原先“长白山”“六月雪”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走进浙江天石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个厂区井然有序,周边山头绿意盎然。“我们较早就实现了全封闭生产,部分环节也实现了机器换人。”公司总经理汪丽红告诉笔者,全厂区还设置了一套智能监控系统,让生产更智能、安全。

蓝天亦蓝海

全产业链平台能级提升

建德新制造,还在向蓝天要发展。

就在半个月前,建德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先后多次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对接总投资百亿元的重型直升机制造项目;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洽谈推进新型燃料多功能飞机研发制造项目;与航空工业集团幸福控股交流下一步合作事项,继续推进和运营基地等。

这些“硬核”项目,都将助力建德通航产业腾飞,填补浙江这方面的空白,并带来大量上下游的配套产业和企业,抢占浙江省航空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而这一与高铁新区遥相呼应,充满新能量的产业平台,就是从一片“铁锈红”的工业遗迹中无中生有而来。

走进建德航空小镇,除了航空元素,看到最多的就是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原本只做温泉旅游生意的企业,找到了全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高空跳伞、低空旅游、热气球、飞机餐厅、航空梦想工场等通航旅游业态的完善,航空小镇人气不断集聚。

在文旅氛围的烘托下,小镇正在从职业人才培养、公共基础设备完善、通航服务制造培育等方面,打造一个从通航旅游到通航服务到通航制造的全产业链。

这条全产业链,正在不断集聚各类核心要素:省机场集团通航总部、通航重点实验室、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创新院、杭电建德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浙江传媒学院航空学院等重点项目,以及安飞混合动力飞机、美国大棕熊100系列Ⅱ飞机生产组装制造、华奕无人机等先进研发制造项目先后落地;中国航油油料集团、虹湾通航飞机维修和托管服务、杭州千岛湖飞行服务站等陆续运营……

以航空小镇为引擎,建德制造百花齐放。在乾潭,家纺和五金工具占据了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主城,以农夫山泉、致中和为代表的酒、水、饮料等水产业,已成低能耗、低污染、高增加值的绿色支柱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园,精细化工、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轻工机械、生物工程等六大产业,形成特色产业新集群……建德新制造产业布局正在向多元化、特色化迈进。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昔日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建成航空小镇

腾笼换鸟

小微企业园聚变升级

跑上了快车道,建德也在谋划“腾笼换鸟”。当杭州站上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潮头,围绕“一核三园多点”,打造生物医药港,建德高铁新区(高新园)也成为了生物医药港的产业化基地之一。

杭州澳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高铁新区(高新园)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总经理吕正兴坦言,看中这里,是因为产业平台能为其转型带来保障。

亩均倒逼到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更多的“聚”变,发生在建德的小微企业园里。在高铁新区五马洲小微企业园内,一家名为睿道医药的生物医药企业生产基地正在孵化,小小的生产车间内,“白大褂”们忙碌着。“这类企业入园,政府提供了非常大的扶持力度,包括减免房租、提供设备等。”高铁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李成文告诉笔者,之所以把这类企业集聚到小微产业园,是为这片区域的未来发展考虑。

依托小微企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建德集聚入园小微企业800余家,其中去年入园280家,并培育小升规企业1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雏鹰计划”企业3家,并出台专项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上市。

而小微企业园的建设,还带来了“消薄增收”的意外之喜。位于建德市高铁新区马目区块的移民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园,总投资1.1亿元,创新性地将移民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进行集中配置,统筹统揽,既能使移民资金效益最大化,又实现了“消薄增收”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如今,建德市移民创新创业产业园平均租金每平方米每月11元,主要承接萧山以及主城区的五金汽配、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产业转移,同时结合本地传统的五金、低压电器行业,实现集群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图片由建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