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高質量 澎湃新動能丨建德:“智”領先機“數”贏未來

聚力高質量 澎湃新動能丨建德:“智”領先機“數”贏未來

建德高鐵新區高新產業片區馬目區塊

“雲”中一聲鑼鼓響,浙西江城建德跑出了企業上市的“加速度”!

繼今年3月初建德市企業浙江建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後,3月12日上午,浙江深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捷報頻傳的背後,是近年來建德市貫徹落實省、杭州市有關決策部署,圍繞“增總量、優存量、促增量、提質量、強保障”等重點任務,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所結之碩果。

鐵鏽紅轉變為天空藍,航空小鎮蓄勢騰飛;新安硅谷、超細粉末國家工程中心落地新安江畔,為傳統產業賦予新動能;獲得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先進縣(市、區),連續兩年榮獲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目標責任制考核一等獎……

“組合拳”出擊,新安江畔百花競放。

新安化工、新化化工等傳統企業以“數”為核——達成不進則退的共識,銳意進取。

福斯特、澳賽諾等創新新生產業磅礴勢起,以“智”為先——建德新制造崛起進行時,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煥然一新、清爽整潔的建德碳酸鈣企業

數字化轉型

讓傳統制造“彎道超車”

化工產業歷來是建德工業的支柱產業,見證了整個工業歷史的滄桑變遷,但也一度屢遭誤解。如何規範發展,提升安全環保水平,轉變人們對這個行業的固有印象?“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企業!”這是建德市經信局產業科相關負責人的肺腑之言,“既然捨不得扔掉,那就謀創新、促升級。”

在新安集團智能園區中控室的大屏幕上,車間的實時生產數據不停跳動著,整個廠區的生產現狀一覽無遺。這些年,在建德市政府部門的推動下,一場以數字化改造為核心、貫標“兩化”融合的提檔升級行動,率先在新安集團這樣的大型支柱化工企業試水。自推進智能製造以來,新安集團生產效率提升近20%,運營成本降低近20%,產品升級週期縮短近30%,產品不良率降低近20%。

有了“領頭羊”,彎道超車的嘗試漸呈燎原之勢——“企業上雲”、無人車間、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在建德陸續出現。中策橡膠與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通過海量數據挖掘,採用人工智能技術識別輪胎病次,降低出廠不良品率5個百分點。

農夫山泉、新化化工、東方雨虹聚焦數字化工廠建設,沈氏、大洋生物把智能製造延伸到雲端,正和、天石、遠豐、萬家等傳統企業把數字化改造作為轉型的主導方向,產業數字化正在成為企業提檔升級的主動選擇。

綠色安全,亦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基因。為有效解決發展空間、環境問題,建德市全力打造高鐵新區(高新園)主平臺,投入近16億元,實現園區配套完善、安環監管有力,切實強化平臺承載能力,支撐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建德市已有14家化工企業集聚高鐵新區(高新園),新安熱電、建業熱電兩個公用熱電廠保障用電,還有日處理能力1.05萬噸的集中式汙水處理廠,年處理危廢1.7萬噸的杭州市第二固廢中心,並建成消防站、應急指揮中心等基礎配套,實現園區企業集中供水、供熱、供氣、汙水集中處理、固廢集中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一套投資3000萬元建設的“安環一體化”智慧園區管理平臺,把園區內所有已投產的化工企業納入動態監管,通過實時快速的應急處置信息系統,對園區安全、環保等事件進行整體管控,實現安全隱患提前預警預測,園區內化工企業的安環管理水平極大提升。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農夫山泉建德生產基地

科技賦能

特色產業智創蝶變

這些天,新安江畔的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實驗室裡,正在綜合測試一項碳酸鈣產業新產品。如果成功,那麼建德的碳酸鈣企業又將會有一款新型高效煙道處理劑。

擁有百年碳酸鈣產業發展史的建德,如今正在推動一場產業由量到質的蛻變——在企業數量急劇縮減的情況下,產值卻同比增長25.2%,利潤同比增長82.4%,稅收同比增長18.9%,產業面貌、裝備工藝、質量效益位居全國行業前列。

蝶變,源於政府部門的長遠眼光,以及在“智”贏未來下,建德市傳統特色產業達成了不進則退的共識,造就了一批銳意進取的企業家,培養了一批敢於創新的新生代企業家。

這些年,建德通過關停淘汰、保留提升、兼併重組等方式,舉全市之力實施全行業整治提升工作,至2017年底,全市碳酸鈣企業從196家縮減到33家。

如何讓33家碳酸鈣企業做大做強?核心科技、智能智造為其助力。2017年,建德市委領導掛帥,將華明集團、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請到建德,打造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成為加快產業轉優提質、培育具有強有力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新起點。

“對於我們來說,是打通技術應用的最後一公里;對於建德來說,傳統的碳酸鈣產業有了更核心的技術和更長遠的發展空間。”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龔彬說。浙江分中心落地建德,每年為當地企業做千餘例樣品測試,“以前要跑到杭州,現在就在家門口。”建德碳酸鈣企業能享受到“家門口”的培訓,並且已有11家企業與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

在浙江雲峰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因為有了龔彬教授團隊的“加持”,一款碳酸鈣產品價格從原先的每噸600元上漲為1300元,出廠價翻了一倍多,但成本只增長了10%。

利好示範在前,建德越來越多的企業從被動轉型到主動升級,生產工藝在提升,環境也大變樣,原先“長白山”“六月雪”的景象一去不復返。

走進浙江天石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個廠區井然有序,周邊山頭綠意盎然。“我們較早就實現了全封閉生產,部分環節也實現了機器換人。”公司總經理汪麗紅告訴筆者,全廠區還設置了一套智能監控系統,讓生產更智能、安全。

藍天亦藍海

全產業鏈平臺能級提升

建德新制造,還在向藍天要發展。

就在半個月前,建德經濟開發區(航空小鎮)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式,先後多次與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對接總投資百億元的重型直升機製造項目;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洽談推進新型燃料多功能飛機研發製造項目;與航空工業集團幸福控股交流下一步合作事項,繼續推進和運營基地等。

這些“硬核”項目,都將助力建德通航產業騰飛,填補浙江這方面的空白,並帶來大量上下游的配套產業和企業,搶佔浙江省航空製造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而這一與高鐵新區遙相呼應,充滿新能量的產業平臺,就是從一片“鐵鏽紅”的工業遺蹟中無中生有而來。

走進建德航空小鎮,除了航空元素,看到最多的就是前來研學的孩子們。原本只做溫泉旅遊生意的企業,找到了全新的業務增長點。

隨著高空跳傘、低空旅遊、熱氣球、飛機餐廳、航空夢想工場等通航旅遊業態的完善,航空小鎮人氣不斷集聚。

在文旅氛圍的烘托下,小鎮正在從職業人才培養、公共基礎設備完善、通航服務製造培育等方面,打造一個從通航旅遊到通航服務到通航製造的全產業鏈。

這條全產業鏈,正在不斷集聚各類核心要素:省機場集團通航總部、通航重點實驗室、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浙江創新院、杭電建德軍民融合創新創業中心、浙江傳媒學院航空學院等重點項目,以及安飛混合動力飛機、美國大棕熊100系列Ⅱ飛機生產組裝製造、華奕無人機等先進研發製造項目先後落地;中國航油油料集團、虹灣通航飛機維修和託管服務、杭州千島湖飛行服務站等陸續運營……

以航空小鎮為引擎,建德製造百花齊放。在乾潭,家紡和五金工具佔據了經濟的半壁江山;在主城,以農夫山泉、致中和為代表的酒、水、飲料等水產業,已成低能耗、低汙染、高增加值的綠色支柱產業;在高新技術產業園,精細化工、電子電器、新材料、新能源、輕工機械、生物工程等六大產業,形成特色產業新集群……建德新制造產業佈局正在向多元化、特色化邁進。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昔日老工業基地華麗轉身建成航空小鎮

騰籠換鳥

小微企業園聚變升級

跑上了快車道,建德也在謀劃“騰籠換鳥”。當杭州站上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潮頭,圍繞“一核三園多點”,打造生物醫藥港,建德高鐵新區(高新園)也成為了生物醫藥港的產業化基地之一。

杭州澳賽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進駐高鐵新區(高新園)的生物醫藥企業,公司總經理呂正興坦言,看中這裡,是因為產業平臺能為其轉型帶來保障。

畝均倒逼到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步伐加快。更多的“聚”變,發生在建德的小微企業園裡。在高鐵新區五馬洲小微企業園內,一家名為睿道醫藥的生物醫藥企業生產基地正在孵化,小小的生產車間內,“白大褂”們忙碌著。“這類企業入園,政府提供了非常大的扶持力度,包括減免房租、提供設備等。”高鐵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部部長李成文告訴筆者,之所以把這類企業集聚到小微產業園,是為這片區域的未來發展考慮。

依託小微企業園等各類園區建設,建德集聚入園小微企業800餘家,其中去年入園280家,並培育小升規企業17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69家,“雛鷹計劃”企業3家,並出臺專項政策積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上市。

而小微企業園的建設,還帶來了“消薄增收”的意外之喜。位於建德市高鐵新區馬目區塊的移民創新創業小微企業園,總投資1.1億元,創新性地將移民資金、土地等要素資源進行集中配置,統籌統攬,既能使移民資金效益最大化,又實現了“消薄增收”工作從輸血型向造血型的轉變。

如今,建德市移民創新創業產業園平均租金每平方米每月11元,主要承接蕭山以及主城區的五金汽配、機械製造、電子製造等產業轉移,同時結合本地傳統的五金、低壓電器行業,實現集群發展,提升經濟效益。

聚力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丨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

(圖片由建德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