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分期贷、暴雷?细数这些年毁掉孩子和家长的教育机构那些事

疫情发生这段日子,鱼sir脑子里经常闪过萧红在《生死场》里的一句话:

人,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

这句话刚好也能用来形容眼下遭受重创的教培机构。

IT兄弟连倒闭,明兮大语文倒闭,优胜教育陷入“欠薪风波”,松鼠AI“工资3.5折”,少儿英语机构DaDa裁员……自疫情全面爆发以来,大大小小的教培机构在一阵手忙脚乱中,迎来了考验他们的“生死场”。

疫情之于教培机构,就像新冠病毒之于感染者,“免疫力”差的那部分,往往难以挨过“寒冬”。

而比较遗憾的,多数教培机构的“免疫力”都不达标,“虚胖”“亚健康”体质根本经不起大风大浪。

撇开疫情,按理来说,大环境对于教育行业,是利好的。虽然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不会因此减少,反而增多。

加之二胎放开,市场还会源源不断地释放新的教育需求,教育本质上是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

跑路、分期贷、暴雷?细数这些年毁掉孩子和家长的教育机构那些事

可惜,一手好牌被一些人打得稀烂。

今天,鱼sir想和各位家长聊一聊,一家教培机构是如何“作死”的。

倒闭的原因,往简单了说,就是没钱了(当然,故意诈骗跑路是另外一回事儿,今天不做讨论)。

比如导致明兮大语文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据说原本谈好的融资没有到位,使企业运营资金面临缺口。

有家长可能会问,没有投资人的钱,那一笔一笔成千上万缴过去的学费呢?这些钱去了哪里呢?

线下机构,肉眼可见要花钱的地方,包括场地、装修、材料、水电、人工等。疫情期间,许多线下机构,开源(不准上课)和节流(租金工资照付)两头做不到,直接一头栽倒完事。

那么线上呢,虽然看起来没有门店成本,但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相比线下,线上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清晰,平台、教师、课程,平台搭建维护需要钱,教师培训需要钱,课程研发需要钱。

这些地方花钱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坏在急功近利的人心上。

俞敏洪针对去年频发的跑路现象曾谈及,很多教育公司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进行了某种意义上不计后果的投入,包括营销、系统、开设新教学点等方面的投入。而这会导致最后把资本的钱花完,把预付款花完便跑路。

其中,机构在营销上的投入最是不计成本,为名副其实的烧钱。

鱼sir了解到,独独在抖音上,以K12学科辅导、语言培训、泛职业教育为三大阵营的广告金主,投放量级从单月数十万、数百万元,到数千万甚至数亿元不等,仅学科辅导的大客户,每一天的广告消费就达到两三千万元人民币。

2019年暑假,各大机构为了抢夺用户,打了一场营销大战。10家在线教育公司的投放总额达到30-40亿人民币。

单看这个数字,家长可能没什么感觉,鱼sir拿另外一个数字做比较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的官网显示,希望工程搞了30年,收到的善款总额是

44.64亿元。

两者对比,天壤之别。

然而,砸了那么多钱,效果却极为有限。

以信息流广告投放为例,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从曝光到点击,约1%的点击率;到填信息时,大概会获得千分之二左右的转化用户;到最后真正成功付费,中间的转化还要看用户体验产品的感受,这里面还存在一层的衰减,到最后成功转化率可能会到万分之几。

教培机构要想让一个人从看到广告,到最后真正付费,是关山阻隔,每一环都需要钱铺路。

这些钱平摊到每一个最后付费的人身上,高得吓人。

就K12在线一对一而言,当前第一梯队获客成本在每人6000-8000元左右,第二梯队在14000元左右,第三梯队在18000元左右。

换句话说,每一位最终选择报课的家长,还没真正开始上课,机构已经在你孩子身上花了至少6000元。

对机构而言,可以花钱赚吆喝,但总归不能做赔本买卖,这6000元,机构会使各种手段赚回来。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家长续课,时间越久越好。但问题是,续课率和机构营销不再有直接关系,考验的是机构真正的实力,包括教学水平、管理、课程体系等等。

这些东西,钱砸不出来,需要时间验证和沉淀。

这也是鱼sir觉得疫情下的某些在线教育机构是虚假繁荣的原因,潮水退去后,谁在裸泳立见分晓。

不过,机构的疯狂还不止于前期的舍命营销获客,为了卖出价值几千甚至数万元的大包课,同时“减轻”消费者的付款负担,他们还和一些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教育分期贷。

这可是把双刃剑。

用得好,帮助了学员,肥了机构,共赢,但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去年爆雷的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韦博英语。许多学员非但无法完成原计划的课程,反而被卷入信贷危机,生活学习严重受到影响。

跑路、分期贷、暴雷?细数这些年毁掉孩子和家长的教育机构那些事

教育分期贷由此被“打入冷宫”。

而为此背锅的还有整个教培行业:商业之本的信任面临坍塌。

这次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出来诉个苦,比如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等,立马获得银行的授信贷款,可以挺过难关。但同样面临资金断流的教育机构呢,没有谁真正伸出援手,见势不妙,赶紧撤回融资的,倒是有。

非典时期的新东方,就吃过这种苦,当时的俞敏洪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无处伸手,只能向朋友借款,填补了2000多万元漏洞。

一位银行资深人士解释,教培行业预收费模式,在现有政策的颁布下,会影响其财务,不能判别是否符合银行的要求。另外,很多中小教培机构没有固定资产,没有盈利,且有一部分中小型教培机构还是夫妻店模式辅导培训,模式不够清楚,也无法确定其性质。

这其中的每个“不确定”“不清晰”不仅对银行贷款构成风险,对每个家长孩子亦是。

它们都是潜在的雷,何时会爆,以怎样的方式爆,没人能真正预测到,但能肯定的是,家长和孩子一定是最终为此买单的人。

最后说说标题里的那个“雷”吧。

从小鱼儿蹒跚学步开始,我就一直给他报名一家早教机构(名字不透露,你们也别问),机构口碑不错,我们全家都挺喜欢那里的老师和教学,所以就一直在上。

去年底,机构搞大规模续费活动,我老婆本来已经被说服要买个一整年的课包了,正式付款前,我一看,其实我们本身还剩大概半年的课时,如果再买一年,那就相当于囤了一年半的课,风险太大!尽管机构是不错的,短期内也看不出有什么风险。于是冒着跪键盘的风险,硬是当场驳了老婆的面子,按0折扣的原价,只续了3个月的课包。

虽然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但事后我还是很得意的,感觉身姿在老婆面前又伟岸了几分。

后来我才得知,年前,这家机构的老板刚刚砸钱开出了一家新的门店,规模比目前这家更大;再后来,疫情爆发了,线下机构全面停课了;再后来,我也不知道了。

我是鱼sir,如果在孩子选课上遇到什么问题,或者维权无门,都可以和我聊聊。(头条留言置顶或者头条私信均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