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週末扎堆進山遊 近萬輛車湧入灃峪口

市民週末扎堆進山遊 近萬輛車湧入灃峪口

  農家樂生意火爆 本報記者 王曉峰攝                          

  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這段時間,只要天氣晴好,不少市民都選擇出門踏青,有山有水的秦嶺灃峪口成為最受歡迎的“放風勝地”之一。

  昨日趕上週末,記者在這裡走訪看到,進山、下山的私家車一輛接一輛,甚至排起千米長龍。農家樂也生意火爆,大批遊客三五成群坐在路邊,大快朵頤。

  對此,交警、傳染病專家均有話說。

  走訪 灃峪口人車爆滿

  昨日中午,記者驅車前往灃峪口一帶走訪。

  拐上西灃路,進山的車流便密集起來,部分路段出現輕微擁堵。行至灃峪口入口處,進山、下山的車輛匯聚一處,還有不少人隨意將車停放在路邊下來透氣、吃飯,擁堵的感覺更加明顯。一眼望去,蜿蜒的山路上車連著車,幾乎看不到頭。

  峪口內的各個景點也被密集的遊客和車輛所佔領。記者看到,淨業寺、梨園坪等處幾乎每一片可以停車的空地,都“見縫插針”塞滿了私家車,九龍潭景區的停車場已經掛起了“停滿”的牌子,仍有不少車在排隊等候進入。

  景區裡、河灘上、路邊的小店旁,也隨處可見遊客的身影,記者觀察,帶著老人、小孩全家人出來遊玩的居多。劉女士一家連同朋友,就開了兩輛車進山。“在家裡憋的太久了,今天是週末,天氣也不錯,就說一家人出來轉轉,透透氣。”她說。

  直擊 農家樂生意火爆

  除此之外,記者留意到,灃峪口入口處的農家樂基本已經全部恢復營業,生意火爆,幾乎每一戶門前都停滿了車,擺上餐桌坐滿了人。

  “這幾天生意確實不錯,特別是週末,吃飯的人能從上午11點到晚上9點不斷趟。”一魚莊老闆薛先生向記者介紹,這一片的店面大部分都在3月10日左右才恢復營業,市民們可能在家“憋”太久,“饞”太久,這段時間進山的人多,店面生意與去年同期相比,也要好不少。其稱,因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堂食需要隔桌就餐,而店內面積有限,他們才大都將餐桌擺到店外。

  記者問及如此聚餐有無風險,薛先生表示,顧客需掃碼出示“一碼通”才可就餐。綠碼者沒有限制,黃碼者需要單人單桌,紅碼者則不予接待,這可從一定程度上保障就餐安全。另一石鍋魚老闆還表示,他們會給每一個就餐者進行測溫。

  亂象 有人摘口罩 有人翻欄杆

  當天的走訪中,記者也發現諸多不文明甚至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

  有人為下河道玩水,三三兩兩翻起了欄杆和綠化帶,欄杆外是與一輛輛車擦身而過的公路,欄杆下是滿是石頭裸露的河床,讓人看著憂心不已;有人騎著摩托車上山,不戴頭盔還速度飛快,穿梭在密集的車流之中,讓人瞧著就捏一把冷汗;還有人在滿是彎道視線不佳的盤山路上散步,絲毫不顧身邊車來車往……

  也有不少人玩的興起,全然將疫情拋至腦後,在人堆裡摘下口罩抽菸、高談闊論。記者提醒如今疫情還未完全解除,摘下口罩有風險,一位男子不以為然:“現在疫情已經控制住了,沒啥事。”

  不過,也有人雖一起“扎堆”進了山,但仍舊比較警惕。“我們來之前,有想過山裡可能會人挺多,但沒想到這麼多。出來就是透透氣、散散心,不會摘口罩,也不會在外面扎堆吃飯。”市民黃先生說。

市民週末扎堆進山遊 近萬輛車湧入灃峪口

昨日,環山路上車流量大 本報記者 王曉峰 攝

  數據 週末進山車輛達近萬輛

  進山遊玩的市民增多,也給在此處執勤的西安市交警支隊長安大隊秦嶺中隊交警帶來了不少壓力。

  秦嶺中隊民警張興勝向記者介紹,進山遊玩的市民自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復工復產逐漸增多,周內天氣晴好時,每天約有3000到5000輛車進山,週末這兩天,這一數字達到近萬輛,比去年同期高出不少。指揮疏導交通、檢查過往車輛有無超載、對騎摩托車上山的市民進行安全檢查和提醒……每天晚上,他們都得忙到8點左右才能稍微鬆口氣。

  “你騎車上山,還帶個人,咋都不戴頭盔,這多危險你不知道嗎?下去戴上頭盔再上。”採訪中,張興勝就對多個違反交規的遊客進行了勸導。

  在此,交警“蜀黍”也想提醒廣大市民,開車進山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山區道路本就狹窄,切不可只顧自己欣賞美景,隨意停放車輛,給過往車輛造成安全隱患,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如騎摩托車上山,一定要戴好頭盔,保障自身安全。同時山區彎道眾多,摩托車穩定性沒有汽車高,一定要注意減速慢行。“行人則不建議在盤山路上漫步。”張興勝說,此處道路狹窄,沒有人行道,車流量又很密集,一旦發生危險後果不堪設想。

  提醒 疫情未解除 千萬莫大意

  就市民扎堆進山遊玩、扎堆聚餐一事,陝西省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張鴻也想提醒大家,疫情尚未完全消除,千萬不可心存僥倖,放鬆警惕。

  “特殊時期,我們還是希望大家能儘量少出門,特別是少扎堆。出去了也一定要戴上口罩。”張鴻建議,去公園、景區等遊玩,市民最好能與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不建議現在在外聚餐,遊玩時可將食物打包,到自己車裡或空曠處單獨食用;如有條件,出門在外也要勤洗手,如沒有流水,建議大家帶上酒精或免洗洗手液,隨時進行消毒。

本報記者 張晴悅 範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