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登记“码”溯源,威海用大数据撑起防疫网

“云”登记“码”溯源,威海用大数据撑起防疫网

眼下,随着企业复工复产,人口流动持续增加。为进一步增强人员管控引导力度,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相继推出“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企业返威人员接送系统”,依托一张张“数据网”,赋能打造精准服务,努力做好全市疫情防控数字化、信息化支撑。

社区开启“云”上登记 人员信息可溯源

每天早晨6时许,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布谷夼社区顺河街同德路交叉口的卡口处,6名工作人员准时穿上红马甲,变身社区“守门员”。姜华是其中一位,她也是卡口检查点的管理员,到岗后要扫码登录“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报到。

“云”登记“码”溯源,威海用大数据撑起防疫网

“你好,先扫码,我给您测个体温。”和居民的对话,姜华总是以这句话开头。只见她一手拿着体温监测仪,一手拿着手机盯着登记系统,核对完家庭住址、查看了居民电子健康通行码、确认体温正常,姜华才在系统里点击验证通过、放行。

“社区工作又杂又细,要想摸清社区人员情况,在过去就靠一双脚、一支笔、一本账。”姜华说,“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的投用,让社区服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只要把进入社区的卡点守住了,每位居民扫码进出,管理起来确实容易不少。

大数据成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得力帮手,也让居民有了“守护神”。

3月13日早上7时30分,文登区环山街道书香社区居民周超在小区卡口处扫描二维码,摇下车窗测体温,点击“离开”,不用一分钟,就踏上了上班路。近几日,这样的登记方式,周超早已驾轻就熟:“扫描二维码进出小区,简单易操作,也为我们提供了安全保障,大家的活动轨迹有处可循,安心。”

当前随着企业复工复产、人员回归,社区疫情检测卡口成为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防线。截至3月13日24时,文登区在全区公共场所部署检查点7586个,累计完成扫描登记9174991人次,大幅提高疫情防控排查的工作效率,在保护居民隐私的同时,第一时间为疫情防控指挥调度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扫码”入商超 “流量”监测更精准

“您的体温正常,在页面内选择‘体温正常’,最下面点击‘进入’,提交就行。”3月14日,记者在威高广场购物中心西门发现,原本空旷的通道,划分出了出口和入口两条路线,威高广场安全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引导着前来购物的顾客扫描二维码登记信息。

目前,威高广场开放12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至少贴有2个二维码,在西门等客流量高的出入口则增加到5个二维码,尽量减少人员排队,保证市民快速进入商场。

同威高广场一样,位于世昌大道旁的大润发世昌店也“上线”了“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借助数据网络,进一步强化人员引导管控力度。3月14日上午9时许,在大润发世昌店入口处,前来购物的市民正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自助登记信息,接受体温检测后进入超市。像这样的二维码共有12个,遍布在大润发超市的各个出入口。“最近,扫二维码登记已经成为出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扫码进超市,快速、安全也安心。”市民吴迪说。

自2月19日起,大润发正式启用“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及时准确了解入场人员的出行许可信息,保障顾客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根据顾客信息登记时间进行流量监控,在拥挤时段,加强工作人员引导,并通过增加磅秤机、结账机等方式,争取不聚集、不排队。

“数据”助阵 员工返岗实现“点对点”接送

为进一步加强人员管控,我市在“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的基础上,还推出“企业返威人员接送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点对点”接送,清楚掌握人员来龙去脉的同时,真正做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截至目前,系统已累计安排包车863辆,接回外地职工19172人。

姓名、身份证号、是否确定返威、出发地、目的地,工作单位、预计启程时间……3月3日,威海锦阳电子有限公司管理部科长刘斌点开系统,熟练地填报2名河南籍员工信息,等待后台“拼车”成功后,迎接员工顺利返岗。

同威海锦阳电子有限公司一样,文登奥文电机也借助“企业返威人员接送系统”,确保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信息“门儿清”,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2月29日晚,伴着朦胧的夜色,第三批20多名来自河南濮阳的工人乘坐大巴顺利抵达文登奥文电机有限公司。下车后,工作人员立即上前为大家测量体温、全身消毒,安排工人们有序进入设置好的隔离区。“工人们回来了,坚定发展的底气更足了。”奥文电机相关负责人说。

“借助大数据分析,省去了自行接送员工的成本,进一步保障返岗员工的健康状况,很好地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奥文电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依托大数据系统,已接送员工100余人,成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坚强后盾。(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 张宇 实习记者 张晓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