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登記“碼”溯源,威海用大數據撐起防疫網

“雲”登記“碼”溯源,威海用大數據撐起防疫網

眼下,隨著企業復工復產,人口流動持續增加。為進一步增強人員管控引導力度,威海市大數據中心相繼推出“威海市公共場所出入登記系統”“企業返威人員接送系統”,依託一張張“數據網”,賦能打造精準服務,努力做好全市疫情防控數字化、信息化支撐。

社區開啟“雲”上登記 人員信息可溯源

每天早晨6時許,環翠區環翠樓街道布穀夼社區順河街同德路交叉口的卡口處,6名工作人員準時穿上紅馬甲,變身社區“守門員”。姜華是其中一位,她也是卡口檢查點的管理員,到崗後要掃碼登錄“威海市公共場所出入登記系統”報到。

“云”登记“码”溯源,威海用大数据撑起防疫网

“你好,先掃碼,我給您測個體溫。”和居民的對話,姜華總是以這句話開頭。只見她一手拿著體溫監測儀,一手拿著手機盯著登記系統,核對完家庭住址、查看了居民電子健康通行碼、確認體溫正常,姜華才在系統裡點擊驗證通過、放行。

“社區工作又雜又細,要想摸清社區人員情況,在過去就靠一雙腳、一支筆、一本賬。”姜華說,“威海市公共場所出入登記系統”的投用,讓社區服務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只要把進入社區的卡點守住了,每位居民掃碼進出,管理起來確實容易不少。

大數據成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得力幫手,也讓居民有了“守護神”。

3月13日早上7時30分,文登區環山街道書香社區居民周超在小區卡口處掃描二維碼,搖下車窗測體溫,點擊“離開”,不用一分鐘,就踏上了上班路。近幾日,這樣的登記方式,周超早已駕輕就熟:“掃描二維碼進出小區,簡單易操作,也為我們提供了安全保障,大家的活動軌跡有處可循,安心。”

當前隨著企業復工復產、人員迴歸,社區疫情檢測卡口成為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防線。截至3月13日24時,文登區在全區公共場所部署檢查點7586個,累計完成掃描登記9174991人次,大幅提高疫情防控排查的工作效率,在保護居民隱私的同時,第一時間為疫情防控指揮調度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撐。

“掃碼”入商超 “流量”監測更精準

“您的體溫正常,在頁面內選擇‘體溫正常’,最下面點擊‘進入’,提交就行。”3月14日,記者在威高廣場購物中心西門發現,原本空曠的通道,劃分出了出口和入口兩條路線,威高廣場安全管理部的工作人員引導著前來購物的顧客掃描二維碼登記信息。

目前,威高廣場開放12個出入口,每個出入口至少貼有2個二維碼,在西門等客流量高的出入口則增加到5個二維碼,儘量減少人員排隊,保證市民快速進入商場。

同威高廣場一樣,位於世昌大道旁的大潤發世昌店也“上線”了“威海市公共場所出入登記系統”,藉助數據網絡,進一步強化人員引導管控力度。3月14日上午9時許,在大潤發世昌店入口處,前來購物的市民正拿起手機掃描二維碼自助登記信息,接受體溫檢測後進入超市。像這樣的二維碼共有12個,遍佈在大潤發超市的各個出入口。“最近,掃二維碼登記已經成為出行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掃碼進超市,快速、安全也安心。”市民吳迪說。

自2月19日起,大潤發正式啟用“威海市公共場所出入登記系統”,及時準確瞭解入場人員的出行許可信息,保障顧客及工作人員的安全。同時,根據顧客信息登記時間進行流量監控,在擁擠時段,加強工作人員引導,並通過增加磅秤機、結賬機等方式,爭取不聚集、不排隊。

“數據”助陣 員工返崗實現“點對點”接送

為進一步加強人員管控,我市在“威海市公共場所出入登記系統”的基礎上,還推出“企業返威人員接送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點對點”接送,清楚掌握人員來龍去脈的同時,真正做到“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截至目前,系統已累計安排包車863輛,接回外地職工19172人。

姓名、身份證號、是否確定返威、出發地、目的地,工作單位、預計啟程時間……3月3日,威海錦陽電子有限公司管理部科長劉斌點開系統,熟練地填報2名河南籍員工信息,等待後臺“拼車”成功後,迎接員工順利返崗。

同威海錦陽電子有限公司一樣,文登奧文電機也藉助“企業返威人員接送系統”,確保企業對外來務工人員信息“門兒清”,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2月29日晚,伴著朦朧的夜色,第三批20多名來自河南濮陽的工人乘坐大巴順利抵達文登奧文電機有限公司。下車後,工作人員立即上前為大家測量體溫、全身消毒,安排工人們有序進入設置好的隔離區。“工人們回來了,堅定發展的底氣更足了。”奧文電機相關負責人說。

“藉助大數據分析,省去了自行接送員工的成本,進一步保障返崗員工的健康狀況,很好地助力企業有序復工。”奧文電機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依託大數據系統,已接送員工100餘人,成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堅強後盾。(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文思 張宇 實習記者 張曉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