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戶,7399人脫貧!禮泉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5%

去年,禮泉縣各級各部門以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信念,持續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開展“五查十看四講一培養”“三比一提升”“三級書記遍訪”等,全年完成27個貧困村退出,2305戶7399名貧困人口脫貧,超年度任務4%,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5%。

2305戶,7399人脫貧!禮泉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5%

禮泉縣通過引導有意願的貧困戶發展先期投資小、見效快的大拱棚,進行草莓、甜瓜、西紅柿、香菇等種植,幫助支持未脫貧產業戶脫貧。圖為貧困群眾在進行香菇管理。(資料圖)

該縣投資6100餘萬元,實現72個貧困村水、電、路和標準化衛生室等基礎服務設施均達到退出標準。同時,全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6558.6萬元,保障各類政策措施落地生根。313戶易地搬遷戶全部入住,265戶舊宅基地騰退任務全面完成,183戶危房改造戶達標入住。發放各類助學金和助學貸款1691.2萬元,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無一人失學輟學。全年累計門診補償34101人,報銷總額7000多萬元,貧困人口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均80%以上。新納入低保434戶1246人,特困供養21戶21人,發放分類施保金、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各類資金9600餘萬元。

2305戶,7399人脫貧!禮泉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5%

禮泉御杏(資料圖)

該縣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促進群眾脫貧的長久之策,圍繞7709戶產業貧困戶,按照“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脫貧、增收、致富”的發展思路,加快全縣產業從傳統果業向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組織群眾在平原地區發展早熟蘋果及設施農業等時令水果,在中部“旱腰帶”地區指導發展石榴、葡萄、御杏等特色雜果,北部山區發展優質蘋果,在全縣適合區域指導發展豬、養、雞等養殖業。並抽調368名農技幹部對全縣各村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為27個擬退出貧困村設立專職產業發展指導員38名。全縣各種合作社、種植養殖基地蓬勃發展,當地通過入股分紅、就業帶動、家庭代養等方式帶動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2305戶,7399人脫貧!禮泉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5%

禮泉小戲(資料圖)

該縣實施教育引導、規範約束、村民自治、文明創建、氛圍營造五大舉措,深化政策宣傳、新聞宣傳、公益宣傳、文藝宣傳等。《扶貧新歌》《上任路上》《鳳凰嫁雞》《帶血的羊羔肉》等10餘臺扶貧小戲,在寓教於樂中激發了群眾的精氣神,全年演出230多場,覆蓋27個貧困退出村。持續推進“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道德評議會”和“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等工作,提升鄉村精神文明,把基層扶志扶智引向深入。

(M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