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四十歲,還在準備考研複試,並且計劃考博,幼稚還是勵志?

往事的臺階


幼稚。

回到本源,博士就是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去鑽研高精尖的知識技術的人才。而不只是一紙文憑,為了找工作用的。

一個已經快四十的人,還要這個虛名幹什麼,如果是文科管理經濟類,可以在工作中實幹,或者多發論文多建言。如果是理工類的,多做研究就好,好多好多博士生導師都沒有博士學位呢

如果是對現狀不滿,要更高文憑來博未來,那也可以去考博試試,不過希望不大,一個快四十的人讀出來四十多了,哪個科研機構要呢,私營企業更不會要吧。

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的話,還是算了吧。個人覺得


生產生活生生


我今年38歲,放下課本已經十幾年了,2019年底這個疫情堅定了我考研的動力。剛開始複習數學發現基礎知識都忘了,為了把數學學好,我從數字的基本認識開始。這個月初買了全套初中數學資料,像初中生一樣刷題,為的就是找回以前對數學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發現人到中年,刷數學系也是種樂趣。因為我們生活在立場的世界裡,生活在偏見的世界裡,生活在倖存者偏差的世界裡,但數學,是絕對客觀和邏輯自洽的。圖片上的數學材料,是我給自己買的[大笑]




啊慶說


40歲考研的確很勵志,但是否有意義還得看你自己的處境和家庭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先和大家說一個我前幾天看到一檔求職類欄目《非你莫屬》,具體哪一期我也不太記得了,當時有個求職者叫劉本良,35歲,他是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畢業,他一直辭職在家搞研究,家裡的生活和孩子都是老婆和父母照顧的,他說自己研究的項目是一個什麼超級能源,一小節電池就能為三口之家提供一年的電力能源,但是隨後要求的月薪只有5000,讓人大跌眼鏡,最終求職失敗。

且不說他的研究項目是否有價值,僅僅一個博士生要求5000月薪拿個單位都會給的,但所有人都拒絕了,原因是什麼?

沒有擔負起對家庭的責任,很難說這是一個靠譜的人!

那麼現在對你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你的家庭條件很好,自己也有財富積累,那讀研算是自我提高,挺好的一件事,但如果家裡經濟條件非常一般,甚至是完全依靠老婆和父母在過日子,那我認為你讀研究竟是為了什麼?

要知道現在的研究生讀完之後,未必就能改變你的命運,功利性的讀研有時候也未必能如願以償。當然,如果你的職業很特殊,就是做某方面研究的,那沒問題完全可以去努力,但我真的懷疑你40歲了,手上有什麼值得繼續讀研再來研究的項目?

綜上所述,我認為你首先得考慮清楚自己的責任和家庭現狀,如果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也能取得家人的支持,那完全是一件非常勵志的事情,否則就是缺乏理智了。


美蛙英語


沒什麼勵志或者幼稚之說,我覺得近40了還想考研,除了仕途的需要,就只有個人愛好了,自己高興就好。本人搞工控的,國企私企都幹過,34歲時在私企評上了副高,40歲我都想退休了,在43歲時離職自己給自己退休了。幹自己想幹的事,挺好的


gejuwang


勵志,我只看標題,因為我也快40,也在考,但養家餬口還是邊上班邊考,我不會讓自己沒收入,僅此而已,問題簡單化,都到了輸不起的年齡,沒這麼多資本可以讓自己可以不上班不工作,就算讀研我也有辦法讓自己有合法收入


等雨來2016


我79年的,嚷嚷考博都嚷嚷了好幾年了,爸媽老公都說:“想考就去考啊,我支持!”現實問題是,孩子怎麼辦?誰管?博士畢業那麼難,我們同事有的讀了八年還沒畢業,我在想,等孩子大了,我考上了再加上讀博時間,出來是不是要退休了?


陽光海岸138702692


考吧,學出來才是自己的。我自己的慘痛經歷,年輕時家庭條件不好,想著先工作了再考學,後來結婚生子,工作忙,曾經考過北郵的在職研究生,結果那年太忙,沒上。現在隨著大家學歷越來越高,單位規定非博士有的項目都不讓申報,後悔的不行。


zhyx1001


沒什麼好評價的,都是家境殷實的人才能做到的,像我們這種靠自己的,不努力工作,房貸車貸都能逼死人,晚上12點了還在做業務的,不做就等著餓死,我也曾經想過考公務員,或者考幾個職稱證書,後面發現那都是奢侈,只有無憂無慮不用謀生的人才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考試,所以不管你是勵志還是幼稚,我覺得你都是幸福的。


23根肋骨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作為研究生導師之一,我覺得在提問時你自己已經有了決定,來提問就是希望找到一些支持和同行人。有心讀博,肯定要脫產的全日制。

就我們學院而言,之前類似40歲左右讀研的碩士生、博士生每年都有幾個。大部分是非全日制,脫產的也有1-2人/年。

我的一個本科同學畢業後做環評,如今在一家設計院。年前還來問我,能不能在我們這裡讀個全日制碩士,工作累了想讀研提升下自己。

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將近40歲想讀研讀博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談不上幼稚或是勵志,就是個平淡的需求。小西覺得不需要貼什麼標籤,而是自己想要做的話,如何解決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才是關鍵。比如說:

1)導師問題。

自己是否能接受比較年輕的導師,做得不好是否被批評是否能接受。在單位工作領薪水比較容易接受,讀研讀博就得調整心態。

報考學校越好,導師招生指標越少,不歧視年齡大,但是要能無牽掛,肯做事。相信家庭內部肯定討論過,並且得到支持才會有此想法。工作過,情商不低,結識的朋友也不會少,找到合適的人推薦一個導師就很重要。

2未來職業規劃。

有心讀研讀博沒問題,勤奮備考複習也能彌補。但是,總歸會畢業的,自己未來出來做什麼就需要提前想明白。就怕是工作或生活不順,想選擇進學校後逃避,最終坑了自己與導師。

事實上,此事才剛有個想法,給自己做個規劃,一步步來就行。也許,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也許堅持到最後,就看你自己有多想。加油!

⚪ 若是我的文章對你稍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或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謝!

帥小西De


年齡和思想

人在16歲後,應該開竅,應該有理想,有夢。

人在30歲後,應該實幹,應該取功名。

人在40歲後,應該反思,應該審視前半生,判斷後半生

人在50歲後,應該實用主義,放棄所有的長遠的承諾

人在60歲後,應該豁達,大多數事情都要“付笑談中”。

人在70歲後,應該低調恭順,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你智慧,但任何一個人犯渾,你都承受不了。

40歲讀博

前面說了,40歲應該審視前半生,判斷後半生。如果讀博是有明確目標,有明確的收益,那麼顯然是理性的。

比如,有的人發現,自己這個子行業沒有幾個博士,那麼如果拿到博士文憑,也許能有不錯的位置。

再比如,有的人已經財務自由了,不想再做世俗的雜務,而年輕時的理想是博士文憑,那麼現在去圓夢還來得及。

但是,如果只是為了勵志,就有點過了。難道開公司創業不勵志嗎?任正非創業比較晚,好像就是40多了,但他把華為弄成了中國的榜樣、世界的500強。40歲的人,有很多家庭負擔,你讀博士,是否家裡人也要做出犧牲?那麼你將來能彌補他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