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往事的台阶


幼稚。

回到本源,博士就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去钻研高精尖的知识技术的人才。而不只是一纸文凭,为了找工作用的。

一个已经快四十的人,还要这个虚名干什么,如果是文科管理经济类,可以在工作中实干,或者多发论文多建言。如果是理工类的,多做研究就好,好多好多博士生导师都没有博士学位呢

如果是对现状不满,要更高文凭来博未来,那也可以去考博试试,不过希望不大,一个快四十的人读出来四十多了,哪个科研机构要呢,私营企业更不会要吧。

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的话,还是算了吧。个人觉得


生产生活生生


我今年38岁,放下课本已经十几年了,2019年底这个疫情坚定了我考研的动力。刚开始复习数学发现基础知识都忘了,为了把数学学好,我从数字的基本认识开始。这个月初买了全套初中数学资料,像初中生一样刷题,为的就是找回以前对数学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人到中年,刷数学系也是种乐趣。因为我们生活在立场的世界里,生活在偏见的世界里,生活在幸存者偏差的世界里,但数学,是绝对客观和逻辑自洽的。图片上的数学材料,是我给自己买的[大笑]




啊庆说


40岁考研的确很励志,但是否有意义还得看你自己的处境和家庭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先和大家说一个我前几天看到一档求职类栏目《非你莫属》,具体哪一期我也不太记得了,当时有个求职者叫刘本良,35岁,他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他一直辞职在家搞研究,家里的生活和孩子都是老婆和父母照顾的,他说自己研究的项目是一个什么超级能源,一小节电池就能为三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电力能源,但是随后要求的月薪只有5000,让人大跌眼镜,最终求职失败。

且不说他的研究项目是否有价值,仅仅一个博士生要求5000月薪拿个单位都会给的,但所有人都拒绝了,原因是什么?

没有担负起对家庭的责任,很难说这是一个靠谱的人!

那么现在对你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很好,自己也有财富积累,那读研算是自我提高,挺好的一件事,但如果家里经济条件非常一般,甚至是完全依靠老婆和父母在过日子,那我认为你读研究竟是为了什么?

要知道现在的研究生读完之后,未必就能改变你的命运,功利性的读研有时候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当然,如果你的职业很特殊,就是做某方面研究的,那没问题完全可以去努力,但我真的怀疑你40岁了,手上有什么值得继续读研再来研究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认为你首先得考虑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家庭现状,如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也能取得家人的支持,那完全是一件非常励志的事情,否则就是缺乏理智了。


美蛙英语


没什么励志或者幼稚之说,我觉得近40了还想考研,除了仕途的需要,就只有个人爱好了,自己高兴就好。本人搞工控的,国企私企都干过,34岁时在私企评上了副高,40岁我都想退休了,在43岁时离职自己给自己退休了。干自己想干的事,挺好的


gejuwang


励志,我只看标题,因为我也快40,也在考,但养家糊口还是边上班边考,我不会让自己没收入,仅此而已,问题简单化,都到了输不起的年龄,没这么多资本可以让自己可以不上班不工作,就算读研我也有办法让自己有合法收入


等雨来2016


我79年的,嚷嚷考博都嚷嚷了好几年了,爸妈老公都说:“想考就去考啊,我支持!”现实问题是,孩子怎么办?谁管?博士毕业那么难,我们同事有的读了八年还没毕业,我在想,等孩子大了,我考上了再加上读博时间,出来是不是要退休了?


阳光海岸138702692


考吧,学出来才是自己的。我自己的惨痛经历,年轻时家庭条件不好,想着先工作了再考学,后来结婚生子,工作忙,曾经考过北邮的在职研究生,结果那年太忙,没上。现在随着大家学历越来越高,单位规定非博士有的项目都不让申报,后悔的不行。


zhyx1001


没什么好评价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才能做到的,像我们这种靠自己的,不努力工作,房贷车贷都能逼死人,晚上12点了还在做业务的,不做就等着饿死,我也曾经想过考公务员,或者考几个职称证书,后面发现那都是奢侈,只有无忧无虑不用谋生的人才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考试,所以不管你是励志还是幼稚,我觉得你都是幸福的。


23根肋骨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作为研究生导师之一,我觉得在提问时你自己已经有了决定,来提问就是希望找到一些支持和同行人。有心读博,肯定要脱产的全日制。

就我们学院而言,之前类似40岁左右读研的硕士生、博士生每年都有几个。大部分是非全日制,脱产的也有1-2人/年。

我的一个本科同学毕业后做环评,如今在一家设计院。年前还来问我,能不能在我们这里读个全日制硕士,工作累了想读研提升下自己。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将近40岁想读研读博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谈不上幼稚或是励志,就是个平淡的需求。小西觉得不需要贴什么标签,而是自己想要做的话,如何解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才是关键。比如说:

1)导师问题。

自己是否能接受比较年轻的导师,做得不好是否被批评是否能接受。在单位工作领薪水比较容易接受,读研读博就得调整心态。

报考学校越好,导师招生指标越少,不歧视年龄大,但是要能无牵挂,肯做事。相信家庭内部肯定讨论过,并且得到支持才会有此想法。工作过,情商不低,结识的朋友也不会少,找到合适的人推荐一个导师就很重要。

2未来职业规划。

有心读研读博没问题,勤奋备考复习也能弥补。但是,总归会毕业的,自己未来出来做什么就需要提前想明白。就怕是工作或生活不顺,想选择进学校后逃避,最终坑了自己与导师。

事实上,此事才刚有个想法,给自己做个规划,一步步来就行。也许,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也许坚持到最后,就看你自己有多想。加油!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帅小西De


年龄和思想

人在16岁后,应该开窍,应该有理想,有梦。

人在30岁后,应该实干,应该取功名。

人在40岁后,应该反思,应该审视前半生,判断后半生

人在50岁后,应该实用主义,放弃所有的长远的承诺

人在60岁后,应该豁达,大多数事情都要“付笑谈中”。

人在70岁后,应该低调恭顺,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你智慧,但任何一个人犯浑,你都承受不了。

40岁读博

前面说了,40岁应该审视前半生,判断后半生。如果读博是有明确目标,有明确的收益,那么显然是理性的。

比如,有的人发现,自己这个子行业没有几个博士,那么如果拿到博士文凭,也许能有不错的位置。

再比如,有的人已经财务自由了,不想再做世俗的杂务,而年轻时的理想是博士文凭,那么现在去圆梦还来得及。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励志,就有点过了。难道开公司创业不励志吗?任正非创业比较晚,好像就是40多了,但他把华为弄成了中国的榜样、世界的500强。40岁的人,有很多家庭负担,你读博士,是否家里人也要做出牺牲?那么你将来能弥补他们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