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响认知的偏见和误区,你是否也有过?

其实各大平台讨论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但多是对器材使用上的解释。这次我们不谈技术和操作,单就认知上的偏差进行讨论,相信很多疑问无论您懂与不懂、购买音响与否都曾经有过。


一、“效果是挺好,就是买回去太吵了,邻居肯定会投诉啊”

一套音响摆家里,如果动静整起来楼上楼下能受得了?这也是不少还没买音响的人都会有的顾虑吧。

对音响认知的偏见和误区,你是否也有过?

所以咱们捋一捋这个事儿,先说音响为啥会扰民?

说白了就是声音小了低音不够震撼,而中低音扬声器尺寸又较大,声音小了功率又推不出低音效果。所以要让动纸盆震动幅度变大就需要调大音量增加功率,听歌要是音量调大哪怕是电视都会扰民!

而优秀的音响设备可以在比较小的音量下也让听众感受到澎湃的低音效果,这才是音响存在的意义。


二、器材越贵越好?

先举两个例子吧:

1.甲老板附庸风雅跟风折腾一套HIFI箱子又怕麻烦,书架箱、前级、后级、CD机、电源一堆设备,新鲜个几天就摆桌面上接灰了,最后想听歌还是买个便宜的蓝牙音响来的方便。。。

2.乙老板的第一套设备就直接按6位数安排,买回去也就是听听流行音乐感觉和朋友几万块的没啥差别,自己心里不爽还骂人家是奸商。

对音响认知的偏见和误区,你是否也有过?

相当真实吧!!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又有多少人其实就是这么过来的。这里面有怕便宜没好货的,有担心价位低的买回去在圈里没面儿的,还有不差钱更想尽量一步到位的。。。总而言之对于不太了解音响的盆友来说基本都是花钱买心安,因为不懂所以很怕买到“错”的。

但是一套贵的音响,如果我们连它贵在哪里都无法表达清楚,那它和普通音响又有什么差别呢?!何况声音这种艺术层次的表达本来就是很主观,你喜欢的风格我未必喜欢,好与不好反倒无法用标准去衡量!

如果没有奸商,毫无疑问贵的肯定是好的,但是这种“好”一定是能够被认知的才有价值。


三、玩发烧就是玩器材?

《天道》中丁元英在音响店中和别人争辩中评价《流浪者之歌》道:“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与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对音响认知的偏见和误区,你是否也有过?

丁元英的器材好不假,但他更注重的是音乐的修养,通过声音去感受作者甚至演奏者的性格和情绪,通过感悟艺术来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才会对音乐诠释的如此深刻。老柴的几部交响曲前后风格为什么差异很大、他的作曲背景是什么、他遭遇过什么又要表达什么。。。如果了解后再去聆听就会发现这些高高在上的交响乐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难以欣赏!

所以玩音响最重要的是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对声音的认知,虽然音响的器材只是冷冰冰的物件儿,但经由它诠释后的音乐和声音是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它们灵魂的火热。


四、研究音响是玄学?

记得在我刚入行的时候,老师傅会分析不同的器材对音色和音质的影响,但在讲到电源线的影响时我无法理解。在对多种电源线材更换试音后,我也还是完全无法认同师傅讲解的细微差异,即便到现在我对此还是持保留态度。

另外,新手买音响一定会问的问题都是怎么煲机,要煲多久。煲机改善音质我个人是认可的,毕竟扬声器单元是电磁带动的机械结构,纸盆的材料特性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使用让它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震动状态。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分析,而这种效果能被多少人感知,是否适用于所有音响都是未知数。

对音响认知的偏见和误区,你是否也有过?

而行内流传已久的水电火电的段子那更是层出不穷,让音响行业坐实了玄学的“罪名”。但就会有一部分从业人士故弄玄虚、模糊概念、过分解读,因为如果不这样吹嘘,电源线怎么卖?电源怎么卖?钱怎么赚?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情绪多少还是会受到影响。一路走来,很无奈人们对这个领域执着的偏见,更气愤有些商人毫无责任感的营销方式,但最能感受到的是大家对音乐的热爱,那份纯粹的喜欢。

希望能为喜欢音响喜欢音乐的人带来些许帮助,也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