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音響認知的偏見和誤區,你是否也有過?

其實各大平臺討論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但多是對器材使用上的解釋。這次我們不談技術和操作,單就認知上的偏差進行討論,相信很多疑問無論您懂與不懂、購買音響與否都曾經有過。


一、“效果是挺好,就是買回去太吵了,鄰居肯定會投訴啊”

一套音響擺家裡,如果動靜整起來樓上樓下能受得了?這也是不少還沒買音響的人都會有的顧慮吧。

對音響認知的偏見和誤區,你是否也有過?

所以咱們捋一捋這個事兒,先說音響為啥會擾民?

說白了就是聲音小了低音不夠震撼,而中低音揚聲器尺寸又較大,聲音小了功率又推不出低音效果。所以要讓動紙盆震動幅度變大就需要調大音量增加功率,聽歌要是音量調大哪怕是電視都會擾民!

而優秀的音響設備可以在比較小的音量下也讓聽眾感受到澎湃的低音效果,這才是音響存在的意義。


二、器材越貴越好?

先舉兩個例子吧:

1.甲老闆附庸風雅跟風折騰一套HIFI箱子又怕麻煩,書架箱、前級、後級、CD機、電源一堆設備,新鮮個幾天就擺桌面上接灰了,最後想聽歌還是買個便宜的藍牙音響來的方便。。。

2.乙老闆的第一套設備就直接按6位數安排,買回去也就是聽聽流行音樂感覺和朋友幾萬塊的沒啥差別,自己心裡不爽還罵人家是奸商。

對音響認知的偏見和誤區,你是否也有過?

相當真實吧!!相信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朋友,又有多少人其實就是這麼過來的。這裡面有怕便宜沒好貨的,有擔心價位低的買回去在圈裡沒面兒的,還有不差錢更想盡量一步到位的。。。總而言之對於不太瞭解音響的盆友來說基本都是花錢買心安,因為不懂所以很怕買到“錯”的。

但是一套貴的音響,如果我們連它貴在哪裡都無法表達清楚,那它和普通音響又有什麼差別呢?!何況聲音這種藝術層次的表達本來就是很主觀,你喜歡的風格我未必喜歡,好與不好反倒無法用標準去衡量!

如果沒有奸商,毫無疑問貴的肯定是好的,但是這種“好”一定是能夠被認知的才有價值。


三、玩發燒就是玩器材?

《天道》中丁元英在音響店中和別人爭辯中評價《流浪者之歌》道:“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與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涼、悲傷、悲慼,弗雷德里曼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不一樣,穆特多了點宮廷貴婦的哀怨,少了點吉普賽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對音響認知的偏見和誤區,你是否也有過?

丁元英的器材好不假,但他更注重的是音樂的修養,通過聲音去感受作者甚至演奏者的性格和情緒,通過感悟藝術來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才會對音樂詮釋的如此深刻。老柴的幾部交響曲前後風格為什麼差異很大、他的作曲背景是什麼、他遭遇過什麼又要表達什麼。。。如果瞭解後再去聆聽就會發現這些高高在上的交響樂其實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難以欣賞!

所以玩音響最重要的是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對聲音的認知,雖然音響的器材只是冷冰冰的物件兒,但經由它詮釋後的音樂和聲音是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它們靈魂的火熱。


四、研究音響是玄學?

記得在我剛入行的時候,老師傅會分析不同的器材對音色和音質的影響,但在講到電源線的影響時我無法理解。在對多種電源線材更換試音後,我也還是完全無法認同師傅講解的細微差異,即便到現在我對此還是持保留態度。

另外,新手買音響一定會問的問題都是怎麼煲機,要煲多久。煲機改善音質我個人是認可的,畢竟揚聲器單元是電磁帶動的機械結構,紙盆的材料特性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使用讓它會達到一個比較好的震動狀態。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的分析,而這種效果能被多少人感知,是否適用於所有音響都是未知數。

對音響認知的偏見和誤區,你是否也有過?

而行內流傳已久的水電火電的段子那更是層出不窮,讓音響行業坐實了玄學的“罪名”。但就會有一部分從業人士故弄玄虛、模糊概念、過分解讀,因為如果不這樣吹噓,電源線怎麼賣?電源怎麼賣?錢怎麼賺?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情緒多少還是會受到影響。一路走來,很無奈人們對這個領域執著的偏見,更氣憤有些商人毫無責任感的營銷方式,但最能感受到的是大家對音樂的熱愛,那份純粹的喜歡。

希望能為喜歡音響喜歡音樂的人帶來些許幫助,也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