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企业HR“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的行为?

日照视角


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也很正常。据我观察,包括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把招聘的对象仅限于相当于中国的985著名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也比较普遍。

企业也是由人来组成和运营的,时间就是金钱,招聘方也要考虑效率,讲究合理性。越是精明的大企业,越有可能想方设法试图以最低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招聘最好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开始就把招聘对象仅限于985毕业生是合理的,何况,越是985毕业的学生,越有可能应聘难进去的大企业。而且,越是好的大企业,越没可能把招聘对象仅限于211,甚至非985、211,这样做是不理性的。

毫无疑问,211、普通大学、甚至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里肯定也有非常优秀的学生,甚至天才也可能埋在那里。问题是怎样找到,怎么挖掘?从效率和合理性的角度看,还是一开始仅限于985更加可行,这样可以提高遇上好人才的概率。

我想,围绕本次主题可以讨论的一个问题是,那些本打算只要985大学毕业生的企业要不要一开始就公开自己的立场这个问题。据我观察,在日本,企业一般不这么做,他们会设定“本科毕业以上”;”精通外语、IT“;”会运用word、excel“;”有一年以上留学经验“等指标,但至少不会公开主张”仅限于XX、YY、ZZ大学“之类的。这可能考虑到企业形象的问题,这样做,给人的印象过于高高在上,有人甚至会想”忽视人权“。

我对中国企业,或在华外企是怎样设定并公开这些招聘标准不熟悉。我总的立场还是企业最好不要那样做,即公开”本企业只招聘985大学应届毕业生“,这样感觉太赤裸裸了,我觉得,涉及到人的命运的事情,还是灵活一些,有弹性一些更好,当然也要讲原则。不过,我也不反对有些企业那样做,毕竟它有它明确的合理性,即对于招聘方和应聘方双方都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且,如何理解企业这样的行为,应聘方又如何感知是一个主观问题,我是反对什么问题都从道德的制高点上加以讨论和评判的。


加藤嘉一


这是某卫视台一个求职类节目,某大型企业HR说的话。说真的,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特别是对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说,挺刺耳的。这是赤裸裸的学历歧视,而且堂而皇之地在电视节目上说,确实有点不大得体。

但是,话又说回来,不管你多么不愿意听到,多么不愿意接受,学历歧视都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用人单位学历歧视,要给二三本毕业生同等的竞争机会。但是,对企业来说,根本没什么约束力。在用什么人上,企业是老板说了算,并不是教育部说了算。因为,老板给员工开工资!

为什么大企业的HR竟敢如此口出狂言呢?无非就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待遇太好了。很多大企业,特别是BAT这样的大公司,薪资及福利待遇都非常好,求职者趋之如骛,很多人都梦寐以求想进入这样的公司工作。古人云,宰相门前七品官,这样公司出来的HR难免就会嚣张一点。

第二,求职者太多了。对大企业来说,一个岗位招聘,可能接到100份简历,为了找到适合公司的人才,并降低筛选的时间成本,只能对普通院校的简历如弃蔽履了。

第三,HR太牛了。这个HR应该也是名校毕业,从小学习好,工作也比较顺,难免就牛气冲天。其实,这跟个人素养也有关系,但凡沉稳内敛一些的人,也不会在电视节目上大放厥词。

面对这样的就业市场需求状况,普通求职者应该怎么办呢?

一,抱怨没用。现实就是现实,无论你多么痛恨这种歧视,但是你无力扭转。与其口诛笔伐,不如接受现实。就好像一个穷人向富人借钱,人家非但不借给你,还羞辱你一番,你生气有用吗?有生气的功夫,不如想想自己该怎么挣钱!

二,准确定位。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的学生,有理想有追求可以理解,但不能好高骛远。犹如一个人一样,既然是寒门,什么资本都没有,就不要总是想着跨进豪门的门槛。所以,自己的人生定位很重要。去不了大公司,可以去小公司。只要你有能力,到哪儿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你怎么认为呢?欢迎大家交流。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现实很骨感,大企业的HR“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敢这么做是有恃无恐,招不到人的小公司做梦都不敢。

大企业HR这一行为告诉我们:

学历首先是个敲门砖。

意思就是能力大小不知道,但你首先过得了这个门。


他们这么做,背后有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大企业

人往高处走,好的公司人人都想去。即便是竞争激烈,投递的简历也是如雪花般飞来。


关键词二:工作效率

HR筛选简历,招聘面试,这是HR的工作。同时HR也面临着绩效考核,HR要在被规定的时间内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否则是要扣工资的。

大公司与优秀人才之间互有好感,在不缺少简历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HR们会特别关注几个点:

1、对于非高层职位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学历:学校会为你背书

学历就是一个过滤器,先筛掉一批人。

学历证明了一个人在校园阶段的学习能力,努力程度,甚至智商水平。

不是谁都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名校的毕业证告诉你这个人万里挑一。

换位思考,凭什么HR要舍弃985的学生,而选择普通院校的学生呢?


2、工作履历:企业会为你背书

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招聘,除了毕业证,就是过去的工作单位。

其实,工作单位与毕业证类似。

你是从BATJM出来的,就好比是从985名校出来的一样性质。

学校和公司会为你背书,人们倾向于相信,这样的人才应该不会差。

良性循环的是:大概率上,名校的学生一般混的都不算太差。你先考进一个好大学,然后进入大企业的概率就高,简历上呈现的结果就是名校与名企双保险。


3、工作经验:业绩会为你背书

时代变了,每天有数不清的新公司成立,也有数不清的公司倒闭。

如果你足够运气,你或许不是985,但你加入了初创期的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恭喜你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即便不跟随这样的公司一起成长壮大,但是,来自明星企业的光环会围绕着你。

你在一个迅速发展的平台上经受了能力的考验,你完成了业界有目共睹的项目,数据喜人。

这个时候,工作中取得的业绩会为你保驾护航。


泼点冷水:成功的创业公司太少,如果失败,这个时候,你所拥有的文凭、履历和业绩都不堪一提。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某些重点大学招聘老师的一个潜规则:本硕博都必须是985或211院校。甚至有的学校表示最喜欢“三清”(清华本硕博)。

为什么呀?

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当然要优中选优啦。


最后感慨一下:人生啊就是一场拉力赛,一点懒都偷不得,每一个阶段都一定要努力啊。


撸娱


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求职,通过985、211、四六级等硬性条件来筛选简历,是企业HR节省人力、物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象在现如今的社会,毕业生求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原因无外乎就是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科这个学历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大企业中。


很多大企业HR在招聘的时候直接挂出“我们只看985、211的简历”,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但在我看来,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01、求职简历太多,用人单位看不过来,设置门槛更省事

虽然说面对这种用人情况,很多人反映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有关部门也提出企业招聘不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是对于这些大企业而言,每一份简历都仔细看的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如此,即便没有在招聘通知中提出对毕业院校的要求,但在他们对简历进行筛选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又为了招到更好的人才,私下设置门槛提高效率,退一步说,企业招收人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毕业生的水平程度是否达标,对毕业生的优缺点更是一无所知,只有通过学历背景这张简历纸来进行判断,评价毕业生的可能价值就是看你背后的院校,这就是很多企业设置学校这道门槛的原因。


02、985、211高校本身存在的资源力量

国家每年都会给高校一些科研资助,而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985、211高校自然比其他普通院校得到的资助要多得多,这就造成了大量优质教师和有丰厚经验的老教授都纷纷选择留在这样的高校,你看从师资力量上985高效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企业HR钟情于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也就无可厚非。


就我了解到的一个真实事例来说:山东省内的某个老牌大学,其中的英语系竟然因为找不到外教而让学生在半个学期内都没法上外教课,整个学校英语系只有一名外教,但学生却有千人之多,如此不公平的资源分配的背后,其实还是资金的问题。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甚至比985、211出来的学生要优秀很多。

名牌大学里也有逃课打游戏到头来毕业一无所长的学生,普通高校也有努力奋进掌握各项技能参加全国大赛赢得冠军的学生。这位HR说的也不能概括全国所有企业的观点!


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各项技能加身,自然能获得很好的职位,走向人生巅峰。所以,现在给自己增加技能,就是为未来增加机会,努力总会有收获,为现在的自己投资,将来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你认同大企业HR“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的行为吗?欢迎留言讨论


「精进Excel」系头条签约作者,关注我,如果任意点开三篇文章,没有你想要的知识,算我耍流氓!

精进Excel


看到这篇文章“学历到底多重要?大企业HR告诉你: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我觉得挺生气。

作为一名老师,我也经常接触很多企业的HR,我要说说不同的看法。

只重学历、不看能力是一种极端做法。这个HR说非985大学的简历他都直接扔,这种做法就是极端。除非这家企业一开始就是奔着985毕业生去的。

985的学历确实厉害,但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些企业招人就是奔着985的学生去的,那他们当然不要非985的学生。

而有些企业更看重专业知识,更看重技术能力,只要能满足招聘的条件,至于应聘者是否985,企业是不在意的。

学历重要吗?重要。但是,只有学历、没有能力是不行的。比方说,有些技术型岗位,光有学历没有技能的人压根就做不来。还有一些职务,光有学历而处理不了问题的人,也不受企业欢迎。

所以,只要有真本事,即使是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也能找到对口工作。

学历是一块敲门砖,意味着你是否能吃到这碗饭;但是,这碗饭能不能一直吃下去,甚至越吃越好,那还是要取决于真实的工作能力。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边的教育专家、心理问题专家。

请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人际关系前沿知识推送给您。

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发信息或者直接发评论问我,乐意为您答疑解惑。

欢迎您点赞转发。您的点赞转发,都是在帮助他人。


柳柳老师


学历真的很重要,你再怎么喷这位HR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千千万万的大企业招聘某些岗位的时候,还是会把非985的简历给剔除掉。

其实大企业的心理也很简单,我开出的工资是平均水平的两倍,我就想招985大学的毕业生。我愿意花钱购买购买更好的服务,这都有错吗?

网友们表示不服,然后把自己珍藏已久、勾兑过无数回的毒鸡汤拿出来当武器:

毒鸡汤1:

985的有什么了不起,北大的还去卖猪肉呢,985也不是个个都优秀的。

解药:

如果一个企业不接收985以下的简历,说明他们招聘的是985的优秀毕业生,而不是饥不择食的全盘接收985的毕业生,那部分不优秀的会被剔除掉。

985的就是了不起,北大卖猪肉的那个叫陆步轩,他创办的壹号土猪已经是上市公司,个人财富上百亿,给北大捐了9个亿。你给母校捐了几毛钱有资格说人家?

毒鸡汤2:

学历根本不能评判一个人,马云不也没有学历吗?

解药:

拜托,马云是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正经本科生,而且那是1988年,一个本科毕业生能分配工作的年代。你再看看刘强东,张一鸣,丁磊,马化腾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本科毕业的?

学历确实不能评判一个人,但是可以评判一群人,北大的毕业生总体上肯定要比杭州师范的毕业生要强很多,否则就没有人上北大了,都去上杭州师范好了。

毒鸡汤3:

我在大学里努力学历,虽然我不是985大学,但是我觉得我的能力并不比985的本科生差,为什么不录用我?

解药: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很多双非院校的毕业生都有一种迷之自信,因为发现自己比自己的同学们努力多了,也厉害多了,所以总以为自己跟985高校的毕业生差不多。

然而你要知道,人家的老师是常青藤院校海归博士,你的老师呢?

人家清华的还听过杨振宁的物理课,你听过吗?你只怕听都听不懂,全英文的。(B站可搜,不信的自己去挑战)

985高校有很多学术界,商界,政界的名流来做公开课,做演讲,你们学校有吗?

985高校的实习单位很多都是世界五百强,你们的实习单位呢?

最后你指望自己毕业时能够跟985的优秀毕业生比肩,别睡觉了,容易做梦。

我在面试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化学类)的时候,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物理化学这门课讲了什么?

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

我都不知道都是哪里来的勇气宣称自己跟985的优秀毕业生差不多,梁静茹给的吗?

最后给几个忠告:

1、认清现状才能负重前行,骗自己只能不进则退。

2、别问母校能帮你找到什么工作,要想想你能为母校做点什么,能不能因为你的成功而让你的学弟学妹们受益?

3、能不能让你的其他光辉盖过学历,这是你职业生涯的一场修行。

我是无良HR,关注我,最新的职场观点将不断为您推送?

无良HR


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毕业越来越多,各种单位和企业公司都眼花缭乱,根本没有大力气从所有的毕业生中来选择公司最想要的人。

因此,选择一个高的门槛可以节省很多成本与时间。这也是企业公司HR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已经把211/985高校学历作为基本的要求,这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

但是,细想想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企业HR,一个工作经历和能力都差不多的985高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你选谁?

再者,能够从985院校毕业,他具有的能力比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学生要强。首先,学习科研能力肯定要比一般高校的学生要强。这与个人学习能力与学校平台有关,985院校的资源是一般高校无法比拟的。其次,985院校学生的眼界、见识要高于一般高校学生。985高校学生出国交流以及锻炼的机会要多得多。再者,985高校学生的自制能力、素质还是略高于一般高校的学生。

总之,这种现象是现实存在的,以平常心对待就行,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单位、企业都有这种要求。只要自己够优秀,还怕找不到工作?!加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啦!


DS二当家


这家大企业的HR说的话太狂了,并且与众多大企业甚至巨型企业的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有可能他所在的企业的确是这样,但是一般的人都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目中无人,狂妄至极的企业,未来面临的是什么后果。

现在来说说本人观察到的现实情况,以正视听。

我们看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超级大企业的情况。中石化中的确有不少985毕业生,本科生研究生都有。但是在这个企业中工作的员工都很清楚,在公司中,主要起作用的工作人员,包括技术管理销售开发发展市场等等的人员,是否以985为主。答案是,否。这些人员构成,都是以石油院校为主,包括大庆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原南充石油学院),甚至茂名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以及相关的专科中专毕业生。请问,这些学校有几家985?

中石油,中海油情况都差不多。甚至有许多三本院校的毕业生(比如华立学院,佛山科技学院等等)。如果是只收985,按照这些巨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的说法,这些企业可能都无法开工运行!可见一斑。

再看看像LG中国(每天利润一亿以上),美的这样的大企业,有没有985,的确是有,但是人员却并不占优势。这些企业,大量招收的还是普通学历,低学历,甚至没有什么学历的员工。为何如此?很简单的道理,高学历意味着高工资,不需要高学历的工作,为何要招收高学历?做企业的要赚钱,有几个985充充门面就足够了,大量的新进员工,其实就是普通学校的,甚至中专生而已。按照工作岗位设置学历要求,这是办企业的人,最基本的准则。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毕业生听话,勤力,好使唤,是这些企业的共识。在这些企业的重要岗位,都是企业自己培养的有经验的(但是企业领导信任的,哪怕只是一般院校毕业)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学历层次可能比985低,甚至低好多。但是手下却有不少985的干活。

因此,要有直观判断,最好去相关企业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实际的情形就十分清楚了。发表这些不负责任,不符合实际,道听途说的言论,其实就是在误导大众。

最后要说的是,学历当然重要,但是选择好专业更加重要。名气当然重要,但是选择好今后从事的职业更加重要。如果拿一个985的采矿专业和一个非985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给选择,应该怎么选择,不是很清楚吗?


GCZ72624137


我就在特大型企业做人力资源总监,我不知道题主所提的“大企业”有多大?这个HR回答有些片面了。招什么学校的学生,首先要看你招什么层级和职业的员工,不是所有岗位都要985的。那么,我代表一部分“大企业”来为HR平反来了。HR的名声,都是被这样无良的HR败坏的。

第一,越是大企业分工层次越多,有的职位需要985,有的职位更喜欢大专生。

有些企业是偏平化的,没有这么多层级。但有的生产型企业,是事业部和分子公司制的,有许多层级。从实践经验来看,许多低层级的职位,我们不愿意招985,一是985薪水要求高,二是985根本干不长。所以,许多基层岗位,我们喜欢招普通院校的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更加踏实肯干,也比较能吃苦。

第二,对于大企业总部招管培生,确实需要986以上的学历。

比如,前不久的秋招,某大型央企,为总部机关招聘一批管培生,就设置了“优才”计划,设置了门槛。列出了全球泰晤士2018年排名前30名的学校(北大排29名、清华排30名),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免试进入面试环节。

但是,这样央企,也没有歧视其他学校的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通过初试后,一样与“优才”进行面试PK。最后给普通院校学生与名校生同台竞技的机会。

第三,最后再讨论学历的重要性。

这位HR的观点,还是比较务实的。985的学生能力普遍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这个能力,主要指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比如英语水平,比如计算机水平,等等,这方面的硬件水平,985肯定普遍高于普通学校。这一点是肯定。因为当年的高考一样,筛选过了。这个不展开说了。

那么,在实践中,大企业筛掉普通院校学生,并不仅仅是因为学历的问题,还是招聘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问题。比如,985和普校生,在实践中不一定谁强谁弱,为何不给普校生录用的机会呢。对于HR来说,就是追求大概率事件,985的生源肯定优于普校生的生源,与其甄别未来的区分,不如选大概率的,就这么简单。

综上,大企业HR也明白,在职场实践中,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不唯职称,也不是说在所有领域,985的学生都比普校生发展的好。在技术型公司,比如华为类的公司,需要高智商的企业,当然985学生要吃香一些。但是在一些销售类、生产类的公司,985学生与普校生成长,差距不会很大,基本上不是靠学历拉开差距的,而是靠情商、毅力和韧劲。比如,在销售行业,985的学生,一般干不过普校生,因为这些职位,拼的不是智力,而是综合能力。


职场火锅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持学历无用论。在他们眼里,学历就好像是一张火车票,无论是清华北大,985、211,或者普通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是火车上的乘客罢了,目的地都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公司领导要的是会工作的人,能完成任务的人,不会在意什么学历。 这种人无非还在自欺欺人罢了,试图用这么一种方式来拉进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如果非要以火车票来比喻学历,那么清华北大等十大高校坐的是软卧,985、211坐的是硬卧,普通高校坐的是硬座,甚至有些人还只是站票。

按照目前中国企业的划分,BAT、华为等薪资待遇一流的企业,他们先把软卧硬卧的学生招过去,即使有其他座位上的学生前来面试,但只是走了过场。

换句话说,软卧的学生先下车了,留下部分硬卧、硬座和站票的学生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个站点,又留下一批学生,最后还在火车上的只有站票了。



我们常说,学校好不一定代表个人能力强,学校不好不一定就说明个人能力差。

这句话没毛病,但,对于知名企业来说,每年前来数万名的求职者,为了缩短招聘时间,节省招聘成本,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学历,先刷走七成的人,剩下的再慢慢挑。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谁适合公司岗位,但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为何不在好的里面挑呢?

我并没有歧视普通高校的意思,只是让大众们看清楚如今的现状:就业过程遇到的学历压力只会变得越来越大。

尽快意识到这点,尽快去缩短和名牌高校学子间的距离,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做好专业规划。

很多大学生不解,为何是专业规划而不是职业规划?由于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校的四年时间基本上是奉献给了网吧、游戏、泡妞上,到最后连以后专业可以从事的岗位是什么都不清楚,更不要谈什么职业规划了。

所以第一步就是细分专业岗位,列出岗位职责,找出较高薪有发展的岗位。这样毕业投递简历的时候不至于或许迷茫无知。



2、专业课的学习。

很多狠多的人都会告诫学弟学妹们,参加工作后发现所学的知识都用不上。的确,很多知识是用不上,但工作后用得到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大学的课程上学到的。

比如机械专业基本的公差、机械原理、凸轮等。还有重要的一点,面试关。

假如面试的是大疆的机械工程师,笔试中就会有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的知识,很多人说很难,其实都是课程材料上有的,就看有没有用心去学了。顺便说一句,大疆的offer工资普通研发岗15k,好一点的30k,注意是月薪而已。



3、开拓学习外兴趣。

我个人反对学生只知道读书,建议在学习之外的时间应该去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可以是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锻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也能够结交结各类朋友。

更可以是吉他、跳舞、唱歌等,除了愉悦身心外,在适当的时候小露一手,还能引起领导的关注。或者可以是篮球、足球等,我在大学期间一直是班上篮球队和足球队的,除了把身体锻炼好之外,还和队友们结交了深厚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