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少有米格系列戰機了?

大成子80041741


相比起蘇霍伊的“蘇”系列戰鬥機,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的“米格”系列戰機是越來越少了。目前在俄羅斯空天軍中,“米格”系列戰機的服役數量、新增訂單數量大幅度少於“蘇”系列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米格”系列戰機的競爭力也明顯不及“蘇”系列戰鬥機,換言之,“米格”系列戰機逐步是日落西山了。

實際上,原本米高揚飛機設計局是蘇聯航空工業中最重要的成員,它設計製造的各類戰機長期以來都是蘇聯空軍中的主力機型,地位甚至一度力壓蘇霍伊設計局。

即使後來蘇霍伊設計局研發的蘇-27戰鬥機大獲成功,斬獲蘇聯空軍PFI項目。米高揚飛機設計局卻憑藉著它的地位、人脈,成功說服蘇聯國防部將PFI項目分為重型PFI和輕型PFI項目,以求“高低搭配”。這樣一來,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的米格-29戰機就能毫無懸念的斬獲輕型PFI的訂單。從中就不難看出,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當時在蘇聯的地位了。

不過,也並不是說米高揚飛機設計局是憑藉非技術以外的原因獲得在蘇聯航空工業中的地位。蘇聯解體前米高揚飛機設計局提出的米格1.44第五代戰機很早就被蘇聯空軍認可,並得到了國家撥款,發展前景明顯大於蘇霍伊設計局設計製造的蘇-47“金雕”戰鬥機。如果按照這種發展勢頭,米高揚飛機設計局雖說不能全面壓制蘇霍伊設計局,但至少也是能確保第一位置的。

可惜一切都沒有如果,蘇聯的轟然解體,令蘇聯引以為豪的軍工產業支離破碎,其中航空工業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米高揚飛機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在這場鉅變中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元氣大傷。

由於國內市場嚴重萎縮,兩家設計局的復興夢想只能寄予在開拓國際市場上。最終的結果是,蘇霍伊設計局的“蘇”系列戰鬥機連續獲得中、印兩國的大批訂單,而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的“米”系列戰鬥機始終沒有實現大規模出口。蘇霍伊的“蘇”系列戰鬥機依靠出口得到資金,得以不斷進行改進,改進後又獲得更多的訂單,循環往復,進入一個比較良性的發展階段。

而“米”系列戰鬥機則因為出口規模較小,發展資金明顯不足,最終也逐步被“蘇”系列戰鬥機甩在身後,這些年來這種差距還一直在不斷加大,令人無限唏噓。


科羅廖夫


米格公司還沒死透,仍在賴活著。米格連續犯了三個錯誤,導致現在活得這麼悲慘。米格實力還可以的,依靠現有的米格35戰鬥機訂單還能續命一秒。而且手裡最後還有一張王牌沒打出來,就是米格41截擊機。貼幾張罕見的圖,覺得精彩的點個贊關個注吧。

圖一:米格局的E8驗證機。當時應該量產的是這個,不應該是後來的米格23。

米格當年輝煌過,是蘇俄最強的軍用戰機設計局,碾壓蘇霍伊設計局、伊柳申設計局和雅克設計局。從二戰以來蘇俄的主力戰鬥機一直由米格包辦。蘇霍伊只能搞搞截擊機和攻擊機,雅克只能搞搞垂直起降戰鬥機,伊柳申連攻擊機都完蛋了,被逼走搞運輸機。所謂物極必反,米格的輝煌後邊隱藏著危機。

圖二:米格E8從前面看,長得跟殲十有點象。

第一個錯誤是沒有認識到戰鬥機重型化是發展大勢。

米格一直沉迷於搞米格21和米格23這種輕型戰鬥機。越南戰爭其實就已經很清楚了,能制空能偵察能對地打擊的F-4鬼怪戰鬥機,才是大國空軍主力。米格錯誤地把米格21偷襲F-4得手,認為是空戰的主要潮流。沒有認識到輕型戰機終究是打不過重型戰鬥機的。

圖三:米格I-2000戰鬥機,實際上就是毛熊版的殲31,大小噸位相似。

第二個錯誤是沒有認識到戰鬥機一定要搞多用途。

純種的截擊機,終究會被時代淘汰。米格25和米格31造價昂貴,用途單一,也無法對抗同時代的美國戰鬥機。而半路出家的蘇27PU就是一型非常優秀的遠程截擊機,能幹好米格31現在乾的所有活。所以導致蘇俄國土防空軍也拋棄了米格,轉而採購蘇27。

現在看來,米格局會在截擊機的路上一直走到黑,還要搞4馬赫的米格41。甚至要求具有太空作戰能力。這顯然超出了人類的技術能力,即使放到普京那兒,米格41也未必能通過。

圖四:米格1.44戰鬥機,本質上是個大號颱風戰鬥機,不配當五代機。

第三個錯誤就是沒有正確認識隱身戰機的價值。

錯誤搞了米格I.44,將隱身的希望寄託在不靠譜的等離子隱身上。米格I.44連彈艙都沒有,這點甚至不如蘇47。幸虧蘇俄沒有,真搞出來就是個大號颱風戰鬥機。

米格公司可以說是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能混一天是一天。俄羅斯已經明確宣佈不在搞隱身中型五代機了。而蘇57和六代機又在蘇霍伊手裡。米格公司的總設計師去年自殺,也預示著米格29的結局。

圖五:蘇聯解體前研發的米格701超級截擊機。


厲兵


先說結論:因為蘇聯的解體,米格在蘇聯存在時的優勢反而成了解體後的劣勢。

米格戰鬥機,也就是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的戰鬥機在冷戰時期幾乎成為蘇制戰鬥機的象徵,然而近些年來幾乎很難聽到看到米格戰鬥機的消息了。

輝煌中的隱憂

米格戰鬥機的研製單位抓住了從螺旋槳戰鬥機到噴氣式戰鬥機過渡的機會。而且在冷戰時期,蘇聯的另外一個優秀設計局蘇霍伊研製的戰鬥機專供蘇聯防空軍,而蘇聯防空軍裝備的截擊機禁止出口,所以在冷戰時代,米格機幾乎是蘇制戰鬥機的符號。

然而到了1971年,蘇聯軍方把下一代戰鬥機的研製計劃分為“先進前線戰鬥機”和“先進輕量化戰術戰鬥機”項目,前者佔33%的份額,後者佔67%的份額,實際上就是重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進行高低搭配。

蘇霍伊設計局拿到了“先進前線戰鬥機”的項目,就是後來的蘇-27系列;

而米高揚拿到了“先進輕量化戰術戰鬥機”,就是後來的米格-29系列;

從當時來看,米高揚佔了便宜:他們拿到的項目份額較多。而且戰鬥機量產之後,輕量化的米格-29肯定是優先出口,蘇-27系列少出口甚至不出口。

據說,這一切和米格機的創始人之一——阿爾捷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1905-1970)有關,他的哥哥是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1895-1978),著名的蘇聯政壇不倒翁,從伊里奇到伊里奇(列寧和勃涅日涅夫都名叫伊里奇)歷經各種動盪屹立不倒。而且從1964年起,當上了蘇聯名義上的國家領導人(部長會議主席)

然而,當時恐怕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二十年後蘇聯解體了!

下圖是設計師米高揚

下圖是蘇聯領導人米高揚

戛然轉變

蘇聯解體對米格機的影響有多大,米高揚設計局可能當時都沒有意識到。

顯而易見的是,蘇聯解體,蘇軍不復存在,俄羅斯經濟低迷,軍工訂單陡然減少。

蘇聯的影響力消失,顯然很多國家不會繼續購買蘇聯戰鬥機了。

原本蘇聯支持的軍隊使用米格機能擊落使用美式戰鬥機的美國“小兄弟”,甚至擊落正牌美軍。

可是蘇聯解體後,這些原本戰鬥機參差不齊的國家失去了超級大國的支持,而且,美國迅速從改換門庭的蘇聯盟友那裡獲得了蘇制戰機,特別是東德的米格-29,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搞清楚了米格機的優缺點,制定了對應的戰術。

美國在研究米格-29的優缺點

所以,美式戰鬥機對米格機在交戰中佔有很大優勢,比如海灣戰爭和南聯盟戰爭,對於潛在的買家來說,米格機的口碑在下滑。

寧缺毋濫

對蘇聯/俄羅斯戰鬥機有興趣的外國用戶數量有限,而且多數還是有些財力的,他們很快認識到米格-29到底是一款前線戰鬥機,航程短,載荷低,升級空間也有限,比不上蘇-27系列。

而蘇聯的解體造成的局面是,外國用戶能可以買到重型的蘇-27系列,且因為俄羅斯經濟低迷,大可以“抄底”。所以,是凡有點錢的外國用戶都去選擇蘇霍伊設計的重型戰鬥機。

當然,還有未經證實的說法聲稱,蘇霍伊在1990年前後就敏銳地意識到了時局的變動,非常積極地爭取外國的訂單。而米高揚仍保持著冷戰以來的高姿態,更是加劇了米格機的滯銷。

至於5代機的研發,更是直接在印度的(資金)參與下進行的,所以蘇霍伊主導的蘇-57最終量產也絲毫不令人奇怪。

俄羅斯空軍在預算有限,且近期沒有爆發全面戰爭的危險下,也是優先購買重型戰鬥機。米格機在冷戰末期的“佔便宜”至此完全成了劣勢。

最終,2006年,俄羅斯政府將米高揚、蘇霍伊等蘇聯時代的設計局合併為新的“聯合航空製造公司”。也許以後的局面是,蘇霍伊主導戰鬥機研製,吸收包容一些米高揚的技術,僅此而已了。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近衛步兵師


主要原因蘇聯解體軍方訂單銳減,使很多設計局都揭不開鍋米高揚首當其衝,蘇-27家族性能優秀,外銷使得蘇霍伊設計局獲得了足夠的資金,不僅渡過了那個艱難的歲月,甚至還有經濟實力、技術能力繼續開發改進蘇系戰機,研發出蘇-57這樣的五代機。反觀米高揚端著金飯碗吃老本,產品定位、認知模糊,守著保有量巨大的米格系戰機,沒有新機型研發上下功夫,滿足於給印度、埃及、敘利亞...這樣國家的米格戰機搞技術升級,時不我待隨著四代機的橫空出世,米格系的四代機方案米格1.44由於資金短缺、技術不成熟,最終不了了之。米格-29的後續改進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口碑太差一個米格-29CMT甚至還被買家要求退貨。大跌眼鏡啊,沒有新機型米格走向衰落不可避免。


凌亂的單調


蘇聯的米格戰機曾經擁有一段輝煌歲月,米格公司推出的米格21戰機,是20世紀世界上最暢銷的飛機型號。

直到今天,很多國家的部隊還有米格21戰機服役,從亞音速時代到跨音速時代,米格家族的諸多機型幾乎成了當時國際軍用飛機的主要參考標準。然而如今的米格,已經有十多年沒有接到任何大訂單,軍用飛機的研發也基本停了下來,工作人員的待遇也降了不少。

米格從巔峰走到今天,原因就一條,技術思路落後,脫離了國際軍用戰機的發展路線。如果一家航空企業的飛機,不能滿足軍事的實際需求,那麼就不可能有軍隊採購它的飛機。時間久了,米格慢慢的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米格在巔峰時期,影響力和訂單超過了蘇霍伊,雅克和伊留申三家企業的總和。當時國際上盛行中型和輕型戰機發展路線,米格在這方面很拿手,因此獲得了國防部的青睞。除了米格21,米格29和米格31也獲得了大量訂單,在美蘇冷戰前期,米格29和米格31成為對付美國偵察機的重要機型。

當時的美國經過越戰的實踐後,認識到重型機的價值,於是開始大力發展重型機和多用途戰機。很快美國就在航空領域超越了蘇聯,這時候米格還認為自己的道路是對的,沒有任何研發重型機的計劃。蘇霍伊這時候看清了形勢,石破天驚的推出了蘇27多用途戰機。蘇聯國防部測試後,發現蘇27不僅能勝任重型機打空戰的任務,還可以執行米格飛機的所有任務。

經過權衡後,蘇27系列獲得了大量訂單,開始引領蘇聯戰鬥機的新時代。到了今天,蘇35和蘇57是蘇霍伊的拳頭產品,時不時還有小訂單。而米格已經很久沒有獲得訂單了,它在米格29基礎上改進的米格35,在隱形機時代裡顯得有些過時。米格又缺乏隱形機的研製經驗,米格公司的未來撲朔迷離。


兵說


米格戰機曾經對世界影響非常大,甚至被看成一種標誌,就像AK-47步槍一樣,特別是米格-21,全球50多個國家裝備過,總產量(含仿製)達11000架,比西方暢銷戰機F-16的4600架多得多,經典機型還有米格-23、米格-25、米格-31等,像米格-31這樣的戰機,性能至今仍屬彪悍,掛載巨大的“匕首”導彈,實現空對地的高超音速打擊。

現在國際戰機市場,還可以看到米格-29的最新改型米格-35。

裝備米格戰機的國家不像以前那麼多了,但還是有像印度就購買了米格-29K艦載戰機,俄羅斯自己也用米格-29K代替即將退役的蘇-33,而朝鮮更是把僅有的米格-29當絕對先進的主力。

當然,和蘇系列戰機相比,米格戰機確實名氣不如以前了,這兩家戰機跟冷戰時期比,調了個個兒,以前蘇系列不太有名,但保密級別高,不出口,甚至都不裝備華約國家,比如蘇-15,而米格戰機是外銷為主。

對我國來說,米格影響就更深遠了,從殲-5仿製米格-17,殲-6仿製米格-19到殲-7仿製米格-21,我國戰機基本上就是靠米格起步的,上世紀90年代,我國與蘇聯/俄羅斯談判引進現代化戰機,蘇俄方仍首先推薦米格-29,按他們的想法,我國有使用米格戰機的傳統,對米格更有感情,但以林虎為主的我國空軍將領則堅定地要求引進大航程大載彈量的蘇-27,俄方還有將軍跟林虎將軍說:“你可是開著米格立下軍功的”。但林虎將軍深知,蘇-27和米格-29不是一回事兒,大國空軍需要蘇-27。

隨著我國引進蘇-27,蘇-27、蘇-30吸引了非常多的國際客戶,而米格的好運再也沒來過,甚至到了2009年,米格被蘇霍伊併購。N


聯合防務


因為米格29幾乎被蘇27系列全面壓制,最終米格由於銷售額慘淡,資金等方面都出現巨大問題,被蘇霍伊收購。現有的新式米格戰機也是在老米格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產品,暫時已經完全沒有新產品了。

米格設計局在二戰之前就已經存在,設計有米格1,米格3等戰鬥機,不過由於資源有限等問題,產量並不是很大。進入噴氣機時代後,米格設計局的米格9、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米格23等都成了當時蘇聯以及華約組織等國家的主力戰機,米格幾乎成了對蘇聯戰機的代稱。

在第三代戰機上,米格的作品是米格29,蘇霍伊則是蘇27,隨後蘇聯解體,兩個設計局不得不為了生存走向了國際軍火市場。但是米格29本身是在蘇聯的作戰體系下作戰的,存在航程短、電子系統落後等缺陷,和蘇27系列戰機的競爭常常處於下風。

而後來米格設計局研發的米格1.44項目失敗,米格AT高級教練機也受到冷遇,在市場上完全處於下風。米格已經陷入了資金上的困難,進入了惡性循環,而蘇霍伊憑藉著蘇27,蘇30等戰機的成功堅持了下來,並推出了蘇35、蘇57等新式戰機。最終米格被蘇霍伊收購,至於新戰機,也不過是在米格29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米格29SMT、米格35等,競爭力同樣不足。

不過世界上還是有不少米格戰機還在服役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米格21系列戰機了,很多中小國家都依然在使用這種戰機。


前沿陣地


提起米格戰機,曾經這可是一型非常出名的戰機,不僅僅是在蘇聯的軍隊當中大量服役,而且還出口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個國家。這其中包括了生產量最大的米格21,第一款飛行速度超過三倍音速的戰機米格25,還有三代戰機米格29。曾經不僅是撐起了俄羅斯的天空,還撐起了很多個國家的天空。

對於中國的空軍來說,曾經的老一代戰機殲5,殲6,殲7等就是通過引進或者是仿製米格系列戰機得到的,可以說米高揚設計局對中國空軍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曾經在一場戰爭當中還出現了“米格走廊”這個名詞,可見米格戰機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不過現在米格戰機的風光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就目前俄羅斯空軍以及出口的戰機來看,米格系列的戰機已經非常少了。俄羅斯空軍的米格時代或許已經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型以蘇字開頭的戰機,這其中有老當益壯的蘇27,戰鬥轟炸機蘇34,多用途戰機蘇30sm,終極側衛蘇35,甚至還有五代戰機蘇57。米格系列的基本上只有比較老舊的米格29了。

而就現在的出口戰機來看,俄羅斯所出口的大多也是以蘇字開頭的戰機,比如賣給印度的蘇30MKI,賣給中國的蘇35等。而米格29基本上已經不再出口而且也不再生產了,雖說目前還有很多國家的空軍擁有米格系列的戰機,不過也已經十分老舊了,逐漸進入了退役的階段。

曾經風光無限的米格系列戰機為什麼不再流行了呢?這主要的原因還是國運。隨著蘇聯的解體,蘇聯曾經規模龐大的航空工業體系也已經不復存在,第一是缺乏了資金的支持。當時甚至還有大量的戰機僅僅停留在生產線的階段就沒有錢繼續往下造了。米格戰機也是一樣的,隨著蘇聯的瓦解米格家族也一蹶不振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米格系列戰機基本上都是輕型戰機,而目前世界各國的主流戰機基本都是重型的戰機。在這個方面蘇霍伊家族就是長項了,側衛系列戰機得以取代米格家族成為當今的主流。缺乏資金的米格家族也沒有辦法再繼續研製下去了,最終米高揚設計局被蘇霍伊給吞併了,可以說真的是沒落了。


霹靂火防務


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是米格的死穴。先是“米格”戰鬥機外銷敗於“蘇霍伊”,其五代機的研製也落後於“蘇霍伊”。

蘇聯解體後,雖然將大部分軍事工業遺留給了俄羅斯,但是受制於經濟和軍費的雙重困境,俄羅斯的軍工企業基本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這也直接導致產品沒有競爭力。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痛定思痛決定聯合一批企業組成軍工綜合體,1996年6月1日,以米高揚(米格的生產商)設計局為基礎,還有克里莫夫設計局、卡莫夫公司等12家著名企業組成了“莫斯科航空軍事工業綜合體”。

米格決定集公司之力推出俄羅斯版的“聯合攻擊機”(LFI),LFI的尺寸和“米格-21”相仿,起飛重量在12噸,採用可變前掠翼,當機翼伸出時可以對地/海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機翼前掠時有利於機動作戰。當機身摺合時,飛行速度甚至能達3馬赫。此外LFI還設計了艦載機型。然而後來沒有下文了。

然而米格和法國聯合研製的“米格-AT”教練機並無銷路,所做業務也是對米格-29的修修補補。在2006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行政命令,米格集團和其他航空公司合併為“聯合航空器製造公司”。

米格續命的工作也就是給“米格-29”進行現代化升級。但是其經營前景仍不樂觀。俄羅斯財政部甚至還在仲裁法庭起訴米格,討要多達2.9億美元的債務。米格從未贏得俄羅斯時代的任何主要飛機合同,並嚴重落後於其競爭對手蘇霍伊。據報道由於訂單短缺,米格在2017年削減了數百名員工,彷彿整個經營陷入了惡性循環。


航空之家


米格系列戰鬥機還有許多在服役中,在這些服役的國家中就不得不說印度了,目前印度空軍和海軍都裝備有米格系列戰鬥機,印度空軍還有不少米格-29戰鬥機在服役,而印度海軍則有可以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米格-29K戰鬥機在服役。

印度空軍除了裝備米格-29戰鬥機之外還裝備了不少米格-21戰鬥機,這款二代戰鬥機還在印度空軍中佔有很大的作用。除了米格-21之外印度空軍還裝備有米格-27戰鬥機。


除了印度空軍裝備米格系列之外還有歐洲國家也裝備米格戰鬥機,其中就有波蘭空軍和羅馬尼亞等。米格戰鬥機曾經是蘇聯/俄羅斯戰鬥機的代名詞。

不過如今的米格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的銷路已經大不如從前。最近米格戰鬥機的最新的型號就是米格-35戰鬥機,這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9基礎上經過重要的改進之後的型號。在俄羅斯空軍的裝備中已經很久沒有全新的米格戰鬥機了,因為蘇霍伊公司的重型戰鬥機更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