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米格系列战机了?

大成子80041741


相比起苏霍伊的“苏”系列战斗机,米高扬飞机设计局的“米格”系列战机是越来越少了。目前在俄罗斯空天军中,“米格”系列战机的服役数量、新增订单数量大幅度少于“苏”系列战斗机。在国际市场上,“米格”系列战机的竞争力也明显不及“苏”系列战斗机,换言之,“米格”系列战机逐步是日落西山了。

实际上,原本米高扬飞机设计局是苏联航空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员,它设计制造的各类战机长期以来都是苏联空军中的主力机型,地位甚至一度力压苏霍伊设计局。

即使后来苏霍伊设计局研发的苏-27战斗机大获成功,斩获苏联空军PFI项目。米高扬飞机设计局却凭借着它的地位、人脉,成功说服苏联国防部将PFI项目分为重型PFI和轻型PFI项目,以求“高低搭配”。这样一来,米高扬飞机设计局的米格-29战机就能毫无悬念的斩获轻型PFI的订单。从中就不难看出,米高扬飞机设计局当时在苏联的地位了。

不过,也并不是说米高扬飞机设计局是凭借非技术以外的原因获得在苏联航空工业中的地位。苏联解体前米高扬飞机设计局提出的米格1.44第五代战机很早就被苏联空军认可,并得到了国家拨款,发展前景明显大于苏霍伊设计局设计制造的苏-47“金雕”战斗机。如果按照这种发展势头,米高扬飞机设计局虽说不能全面压制苏霍伊设计局,但至少也是能确保第一位置的。

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苏联的轰然解体,令苏联引以为豪的军工产业支离破碎,其中航空工业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米高扬飞机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在这场巨变中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元气大伤。

由于国内市场严重萎缩,两家设计局的复兴梦想只能寄予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最终的结果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苏”系列战斗机连续获得中、印两国的大批订单,而米高扬飞机设计局的“米”系列战斗机始终没有实现大规模出口。苏霍伊的“苏”系列战斗机依靠出口得到资金,得以不断进行改进,改进后又获得更多的订单,循环往复,进入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阶段。

而“米”系列战斗机则因为出口规模较小,发展资金明显不足,最终也逐步被“苏”系列战斗机甩在身后,这些年来这种差距还一直在不断加大,令人无限唏嘘。


科罗廖夫


米格公司还没死透,仍在赖活着。米格连续犯了三个错误,导致现在活得这么悲惨。米格实力还可以的,依靠现有的米格35战斗机订单还能续命一秒。而且手里最后还有一张王牌没打出来,就是米格41截击机。贴几张罕见的图,觉得精彩的点个赞关个注吧。

图一:米格局的E8验证机。当时应该量产的是这个,不应该是后来的米格23。

米格当年辉煌过,是苏俄最强的军用战机设计局,碾压苏霍伊设计局、伊柳申设计局和雅克设计局。从二战以来苏俄的主力战斗机一直由米格包办。苏霍伊只能搞搞截击机和攻击机,雅克只能搞搞垂直起降战斗机,伊柳申连攻击机都完蛋了,被逼走搞运输机。所谓物极必反,米格的辉煌后边隐藏着危机。

图二:米格E8从前面看,长得跟歼十有点象。

第一个错误是没有认识到战斗机重型化是发展大势。

米格一直沉迷于搞米格21和米格23这种轻型战斗机。越南战争其实就已经很清楚了,能制空能侦察能对地打击的F-4鬼怪战斗机,才是大国空军主力。米格错误地把米格21偷袭F-4得手,认为是空战的主要潮流。没有认识到轻型战机终究是打不过重型战斗机的。

图三:米格I-2000战斗机,实际上就是毛熊版的歼31,大小吨位相似。

第二个错误是没有认识到战斗机一定要搞多用途。

纯种的截击机,终究会被时代淘汰。米格25和米格31造价昂贵,用途单一,也无法对抗同时代的美国战斗机。而半路出家的苏27PU就是一型非常优秀的远程截击机,能干好米格31现在干的所有活。所以导致苏俄国土防空军也抛弃了米格,转而采购苏27。

现在看来,米格局会在截击机的路上一直走到黑,还要搞4马赫的米格41。甚至要求具有太空作战能力。这显然超出了人类的技术能力,即使放到普京那儿,米格41也未必能通过。

图四:米格1.44战斗机,本质上是个大号台风战斗机,不配当五代机。

第三个错误就是没有正确认识隐身战机的价值。

错误搞了米格I.44,将隐身的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等离子隐身上。米格I.44连弹舱都没有,这点甚至不如苏47。幸亏苏俄没有,真搞出来就是个大号台风战斗机。

米格公司可以说是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能混一天是一天。俄罗斯已经明确宣布不在搞隐身中型五代机了。而苏57和六代机又在苏霍伊手里。米格公司的总设计师去年自杀,也预示着米格29的结局。

图五:苏联解体前研发的米格701超级截击机。


厉兵


先说结论:因为苏联的解体,米格在苏联存在时的优势反而成了解体后的劣势。

米格战斗机,也就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研制的战斗机在冷战时期几乎成为苏制战斗机的象征,然而近些年来几乎很难听到看到米格战斗机的消息了。

辉煌中的隐忧

米格战斗机的研制单位抓住了从螺旋桨战斗机到喷气式战斗机过渡的机会。而且在冷战时期,苏联的另外一个优秀设计局苏霍伊研制的战斗机专供苏联防空军,而苏联防空军装备的截击机禁止出口,所以在冷战时代,米格机几乎是苏制战斗机的符号。

然而到了1971年,苏联军方把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分为“先进前线战斗机”和“先进轻量化战术战斗机”项目,前者占33%的份额,后者占67%的份额,实际上就是重型战斗机和轻型战斗机进行高低搭配。

苏霍伊设计局拿到了“先进前线战斗机”的项目,就是后来的苏-27系列;

而米高扬拿到了“先进轻量化战术战斗机”,就是后来的米格-29系列;

从当时来看,米高扬占了便宜:他们拿到的项目份额较多。而且战斗机量产之后,轻量化的米格-29肯定是优先出口,苏-27系列少出口甚至不出口。

据说,这一切和米格机的创始人之一——阿尔捷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1905-1970)有关,他的哥哥是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1895-1978),著名的苏联政坛不倒翁,从伊里奇到伊里奇(列宁和勃涅日涅夫都名叫伊里奇)历经各种动荡屹立不倒。而且从1964年起,当上了苏联名义上的国家领导人(部长会议主席)

然而,当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年后苏联解体了!

下图是设计师米高扬

下图是苏联领导人米高扬

戛然转变

苏联解体对米格机的影响有多大,米高扬设计局可能当时都没有意识到。

显而易见的是,苏联解体,苏军不复存在,俄罗斯经济低迷,军工订单陡然减少。

苏联的影响力消失,显然很多国家不会继续购买苏联战斗机了。

原本苏联支持的军队使用米格机能击落使用美式战斗机的美国“小兄弟”,甚至击落正牌美军。

可是苏联解体后,这些原本战斗机参差不齐的国家失去了超级大国的支持,而且,美国迅速从改换门庭的苏联盟友那里获得了苏制战机,特别是东德的米格-29,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搞清楚了米格机的优缺点,制定了对应的战术。

美国在研究米格-29的优缺点

所以,美式战斗机对米格机在交战中占有很大优势,比如海湾战争和南联盟战争,对于潜在的买家来说,米格机的口碑在下滑。

宁缺毋滥

对苏联/俄罗斯战斗机有兴趣的外国用户数量有限,而且多数还是有些财力的,他们很快认识到米格-29到底是一款前线战斗机,航程短,载荷低,升级空间也有限,比不上苏-27系列。

而苏联的解体造成的局面是,外国用户能可以买到重型的苏-27系列,且因为俄罗斯经济低迷,大可以“抄底”。所以,是凡有点钱的外国用户都去选择苏霍伊设计的重型战斗机。

当然,还有未经证实的说法声称,苏霍伊在1990年前后就敏锐地意识到了时局的变动,非常积极地争取外国的订单。而米高扬仍保持着冷战以来的高姿态,更是加剧了米格机的滞销。

至于5代机的研发,更是直接在印度的(资金)参与下进行的,所以苏霍伊主导的苏-57最终量产也丝毫不令人奇怪。

俄罗斯空军在预算有限,且近期没有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下,也是优先购买重型战斗机。米格机在冷战末期的“占便宜”至此完全成了劣势。

最终,2006年,俄罗斯政府将米高扬、苏霍伊等苏联时代的设计局合并为新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也许以后的局面是,苏霍伊主导战斗机研制,吸收包容一些米高扬的技术,仅此而已了。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近卫步兵师


主要原因苏联解体军方订单锐减,使很多设计局都揭不开锅米高扬首当其冲,苏-27家族性能优秀,外销使得苏霍伊设计局获得了足够的资金,不仅渡过了那个艰难的岁月,甚至还有经济实力、技术能力继续开发改进苏系战机,研发出苏-57这样的五代机。反观米高扬端着金饭碗吃老本,产品定位、认知模糊,守着保有量巨大的米格系战机,没有新机型研发上下功夫,满足于给印度、埃及、叙利亚...这样国家的米格战机搞技术升级,时不我待随着四代机的横空出世,米格系的四代机方案米格1.44由于资金短缺、技术不成熟,最终不了了之。米格-29的后续改进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口碑太差一个米格-29CMT甚至还被买家要求退货。大跌眼镜啊,没有新机型米格走向衰落不可避免。


凌乱的单调


苏联的米格战机曾经拥有一段辉煌岁月,米格公司推出的米格21战机,是20世纪世界上最畅销的飞机型号。

直到今天,很多国家的部队还有米格21战机服役,从亚音速时代到跨音速时代,米格家族的诸多机型几乎成了当时国际军用飞机的主要参考标准。然而如今的米格,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接到任何大订单,军用飞机的研发也基本停了下来,工作人员的待遇也降了不少。

米格从巅峰走到今天,原因就一条,技术思路落后,脱离了国际军用战机的发展路线。如果一家航空企业的飞机,不能满足军事的实际需求,那么就不可能有军队采购它的飞机。时间久了,米格慢慢的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米格在巅峰时期,影响力和订单超过了苏霍伊,雅克和伊留申三家企业的总和。当时国际上盛行中型和轻型战机发展路线,米格在这方面很拿手,因此获得了国防部的青睐。除了米格21,米格29和米格31也获得了大量订单,在美苏冷战前期,米格29和米格31成为对付美国侦察机的重要机型。

当时的美国经过越战的实践后,认识到重型机的价值,于是开始大力发展重型机和多用途战机。很快美国就在航空领域超越了苏联,这时候米格还认为自己的道路是对的,没有任何研发重型机的计划。苏霍伊这时候看清了形势,石破天惊的推出了苏27多用途战机。苏联国防部测试后,发现苏27不仅能胜任重型机打空战的任务,还可以执行米格飞机的所有任务。

经过权衡后,苏27系列获得了大量订单,开始引领苏联战斗机的新时代。到了今天,苏35和苏57是苏霍伊的拳头产品,时不时还有小订单。而米格已经很久没有获得订单了,它在米格29基础上改进的米格35,在隐形机时代里显得有些过时。米格又缺乏隐形机的研制经验,米格公司的未来扑朔迷离。


兵说


米格战机曾经对世界影响非常大,甚至被看成一种标志,就像AK-47步枪一样,特别是米格-21,全球50多个国家装备过,总产量(含仿制)达11000架,比西方畅销战机F-16的4600架多得多,经典机型还有米格-23、米格-25、米格-31等,像米格-31这样的战机,性能至今仍属彪悍,挂载巨大的“匕首”导弹,实现空对地的高超音速打击。

现在国际战机市场,还可以看到米格-29的最新改型米格-35。

装备米格战机的国家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但还是有像印度就购买了米格-29K舰载战机,俄罗斯自己也用米格-29K代替即将退役的苏-33,而朝鲜更是把仅有的米格-29当绝对先进的主力。

当然,和苏系列战机相比,米格战机确实名气不如以前了,这两家战机跟冷战时期比,调了个个儿,以前苏系列不太有名,但保密级别高,不出口,甚至都不装备华约国家,比如苏-15,而米格战机是外销为主。

对我国来说,米格影响就更深远了,从歼-5仿制米格-17,歼-6仿制米格-19到歼-7仿制米格-21,我国战机基本上就是靠米格起步的,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与苏联/俄罗斯谈判引进现代化战机,苏俄方仍首先推荐米格-29,按他们的想法,我国有使用米格战机的传统,对米格更有感情,但以林虎为主的我国空军将领则坚定地要求引进大航程大载弹量的苏-27,俄方还有将军跟林虎将军说:“你可是开着米格立下军功的”。但林虎将军深知,苏-27和米格-29不是一回事儿,大国空军需要苏-27。

随着我国引进苏-27,苏-27、苏-30吸引了非常多的国际客户,而米格的好运再也没来过,甚至到了2009年,米格被苏霍伊并购。N


联合防务


因为米格29几乎被苏27系列全面压制,最终米格由于销售额惨淡,资金等方面都出现巨大问题,被苏霍伊收购。现有的新式米格战机也是在老米格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产品,暂时已经完全没有新产品了。

米格设计局在二战之前就已经存在,设计有米格1,米格3等战斗机,不过由于资源有限等问题,产量并不是很大。进入喷气机时代后,米格设计局的米格9、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米格23等都成了当时苏联以及华约组织等国家的主力战机,米格几乎成了对苏联战机的代称。

在第三代战机上,米格的作品是米格29,苏霍伊则是苏27,随后苏联解体,两个设计局不得不为了生存走向了国际军火市场。但是米格29本身是在苏联的作战体系下作战的,存在航程短、电子系统落后等缺陷,和苏27系列战机的竞争常常处于下风。

而后来米格设计局研发的米格1.44项目失败,米格AT高级教练机也受到冷遇,在市场上完全处于下风。米格已经陷入了资金上的困难,进入了恶性循环,而苏霍伊凭借着苏27,苏30等战机的成功坚持了下来,并推出了苏35、苏57等新式战机。最终米格被苏霍伊收购,至于新战机,也不过是在米格29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米格29SMT、米格35等,竞争力同样不足。

不过世界上还是有不少米格战机还在服役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米格21系列战机了,很多中小国家都依然在使用这种战机。


前沿阵地


提起米格战机,曾经这可是一型非常出名的战机,不仅仅是在苏联的军队当中大量服役,而且还出口到了世界上的很多个国家。这其中包括了生产量最大的米格21,第一款飞行速度超过三倍音速的战机米格25,还有三代战机米格29。曾经不仅是撑起了俄罗斯的天空,还撑起了很多个国家的天空。

对于中国的空军来说,曾经的老一代战机歼5,歼6,歼7等就是通过引进或者是仿制米格系列战机得到的,可以说米高扬设计局对中国空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经在一场战争当中还出现了“米格走廊”这个名词,可见米格战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不过现在米格战机的风光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就目前俄罗斯空军以及出口的战机来看,米格系列的战机已经非常少了。俄罗斯空军的米格时代或许已经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型以苏字开头的战机,这其中有老当益壮的苏27,战斗轰炸机苏34,多用途战机苏30sm,终极侧卫苏35,甚至还有五代战机苏57。米格系列的基本上只有比较老旧的米格29了。

而就现在的出口战机来看,俄罗斯所出口的大多也是以苏字开头的战机,比如卖给印度的苏30MKI,卖给中国的苏35等。而米格29基本上已经不再出口而且也不再生产了,虽说目前还有很多国家的空军拥有米格系列的战机,不过也已经十分老旧了,逐渐进入了退役的阶段。

曾经风光无限的米格系列战机为什么不再流行了呢?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国运。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曾经规模庞大的航空工业体系也已经不复存在,第一是缺乏了资金的支持。当时甚至还有大量的战机仅仅停留在生产线的阶段就没有钱继续往下造了。米格战机也是一样的,随着苏联的瓦解米格家族也一蹶不振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米格系列战机基本上都是轻型战机,而目前世界各国的主流战机基本都是重型的战机。在这个方面苏霍伊家族就是长项了,侧卫系列战机得以取代米格家族成为当今的主流。缺乏资金的米格家族也没有办法再继续研制下去了,最终米高扬设计局被苏霍伊给吞并了,可以说真的是没落了。


霹雳火防务


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是米格的死穴。先是“米格”战斗机外销败于“苏霍伊”,其五代机的研制也落后于“苏霍伊”。

苏联解体后,虽然将大部分军事工业遗留给了俄罗斯,但是受制于经济和军费的双重困境,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产品没有竞争力。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痛定思痛决定联合一批企业组成军工综合体,1996年6月1日,以米高扬(米格的生产商)设计局为基础,还有克里莫夫设计局、卡莫夫公司等12家著名企业组成了“莫斯科航空军事工业综合体”。

米格决定集公司之力推出俄罗斯版的“联合攻击机”(LFI),LFI的尺寸和“米格-21”相仿,起飞重量在12吨,采用可变前掠翼,当机翼伸出时可以对地/海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机翼前掠时有利于机动作战。当机身折合时,飞行速度甚至能达3马赫。此外LFI还设计了舰载机型。然而后来没有下文了。

然而米格和法国联合研制的“米格-AT”教练机并无销路,所做业务也是对米格-29的修修补补。在2006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行政命令,米格集团和其他航空公司合并为“联合航空器制造公司”。

米格续命的工作也就是给“米格-29”进行现代化升级。但是其经营前景仍不乐观。俄罗斯财政部甚至还在仲裁法庭起诉米格,讨要多达2.9亿美元的债务。米格从未赢得俄罗斯时代的任何主要飞机合同,并严重落后于其竞争对手苏霍伊。据报道由于订单短缺,米格在2017年削减了数百名员工,仿佛整个经营陷入了恶性循环。


航空之家


米格系列战斗机还有许多在服役中,在这些服役的国家中就不得不说印度了,目前印度空军和海军都装备有米格系列战斗机,印度空军还有不少米格-29战斗机在服役,而印度海军则有可以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米格-29K战斗机在服役。

印度空军除了装备米格-29战斗机之外还装备了不少米格-21战斗机,这款二代战斗机还在印度空军中占有很大的作用。除了米格-21之外印度空军还装备有米格-27战斗机。


除了印度空军装备米格系列之外还有欧洲国家也装备米格战斗机,其中就有波兰空军和罗马尼亚等。米格战斗机曾经是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代名词。

不过如今的米格战斗机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已经大不如从前。最近米格战斗机的最新的型号就是米格-35战斗机,这是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9基础上经过重要的改进之后的型号。在俄罗斯空军的装备中已经很久没有全新的米格战斗机了,因为苏霍伊公司的重型战斗机更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