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群体免疫”能遏制新冠病毒传播吗?

琅琊榜首张大仙


我认为“群体免疫”没毛病。

“群体免疫”并不是遏制新冠传播,而是试图和病毒共处,这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处置方式,只不过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

要知道英国首相的选举产生的,他代表这英国大多数人的利益,既然首相阁下如此表态,其实也就代表了英国民众的意愿,只不过借首相的嘴巴说出来而已。

当然这事在我华夏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的文化就是天大地大,人命最大。

本质上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没有必要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在英国,只有患者或者病人才会戴口罩,在他们的文化中戴口罩是一种忌讳,就像我们等忌讳说死一个道理。

目前只有西班牙、意大利在照抄中国的做法,不过他们国家下,我们封城,他们封国。

而其他几个经济体,法国、德国、荷兰等其实和英国的一个思路,看看德国总理的讲话就知道,他们也奉行达尔文式的防控疫情。

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大小小发生过无数次的瘟疫,但是真正消灭掉瘟疫很少,最后都变成了人类和病毒共处的局面。换言之,世界本身(不管是动物界,还是植物界,还是人类)就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相生相克。人类之所以受到这么多的磨难、惩罚是和人的贪婪的天性有关的。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无以复加。

再说了,这只是当前形势下,英国的一个选择,也许明天他们就反悔了。

这和世界上最不能听的话,就是政客的发言,因为他们不是朝令夕改,而是朝令中午改。

所以,“群体免疫”看看就好,不要当真。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群体免疫是不靠谱的!

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此次在应对新冠疫情的对策中,英国比较特别,他们想到了“群体免疫”,根据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爵士解释,新冠肺炎听起来可怕,但大多数人感染后只是轻症。这种病毒可能每年都爆发,成为一种季节性病毒。

政府可以趁着春天天气回暖,让英国人都获得群体免疫能力,当冬天来临时,就不用担心疫情卷土重来了。瓦伦斯爵士表示,英国无法完全抑制疫情,也不该完全抑制疫情。“当英国民众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在60%(4000万人)左右,就可以获得群体免疫,从而可以防止未来疫情再次爆发。”听起来这是个很理想的计划,也许瓦伦斯的团队通过模型“精确”的计算出了疫情的变化轨迹,但这个计划更像是一个“死士”计划。

首先,英国人口6600万人,如果按照计划让4000万人感染,然后按照1%的死亡率,将会有约40万英国人在此次疫情中死亡,谁来负责死?这是个问题,这意味着面对病毒,英国已经准备了让40万人去送死,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活?这会引发人伦道德的考验,特别是此次疫情病死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英国就这样把中老年人放弃了,而很多中老年人反而是社会的上层人士,他们会甘于赴死吗?

其次,1%的死亡率只是一个预测值,从意大利现在的死亡率来看,达到了6.7%,假如英国此计划实施过程中,无法控制死亡率,假设也达到6.7%,将有近270万人赴死,这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的人口了,到时将会引发英国大恐慌,甚至不排除发生动乱的可能性。

最后,群体免疫力对病毒的危害形成一道屏障,但一旦病毒变异较大,这道屏障就需要重新加固。此前有研究表明,SARS病毒在疫情的两个月后,变异速度开始加快。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发生变异,如果在进行扩散感染的过程中,病毒发生了变异,免疫力不再有效,前面死掉的人不是“白死”了吗?

因此,我认为针对此次病毒,人为的去做群体免疫是不靠谱的,英国应该赶紧修正计划,严密做好防控,并与其他国家一起联手尽快研制出疫苗,这才是可取之道。不要再继续采取消除抗疫的态度,一旦把病毒期越拖越长,最后造成全国性的大感染,有限的资源恐怕连给重症病人治病的机会都没有。

据《卫报》报道,3月14日,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对“群体免疫”观点提出了质疑。

这个计划,无异于一场豪赌,用英国人们的生命去赌,太可怕了,想都不敢想,要自由、要民主、要人权的英国人,难道真的会同意这个计划?西方普世价值观,就是物竞天择,让大家去试一试,能活下多少算多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