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是否会使中国、意大利「严防严控」的努力功亏一篑?

樱桃的家家


这两天以来,英国公布的让大家获得“群体免疫”的政策,让很多朋友惊掉了眼球,一向以保守、认真著称的英国,竟然在疫情防控的问题时,采取的是“不抵抗政策”。关于英国的相关政策,请看以下新闻消息——

3月12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英国应对疫情的政策将转向“延迟疫情蔓延”阶段,并采取比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更温和的措施。英国政府专家解释称,激进的措施只应在最佳时间实施,目前想要所有人不感染不可能,当大部分人感染后可获得“群体免疫力”。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甚至提到,让4000万英国人接触新冠病毒,以便达到60%的人群感染,在全国形成群体免疫效果。

英国这个政策靠谱不靠谱,虽然有部分朋友表示理解和支持,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英国专家估计的这种做法导致的死亡率不会超过1%,咱就以1%的死亡率来看,按英国专家提出的让60%,约为4000万左右的英国人感染以获得“群体性免疫”来计算,这场疫情发展下来,会有40万左右的人因此次的疫情而丧生,而对于这些因为没积极防控而感染病毒,最终导致死亡的人,不管是哪个年龄段,不管是什么人,谁又来为这些人的生命负责呢?

面对疫情,除了政府还有个人,英国民众对于这样的政策不知道作何感想,但目前有新闻报道的消息称,英国已经有超过10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要求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来进行疫情防控,建议的措施包括封城,限制人员流动等。目前政府态度是否会转变不可知,疫情防控就只能靠民众自己了,如果英国民众能够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积极的做好个人防护,相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也会得到一定的遏制,但光靠民众的觉悟,而政府不积极的采取措施加强防控,对于该国的疫情形势,虽然到目前为止,英国的确诊人数为1395例,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还不算太靠前,对对于其之后疫情会如何发展,真的不能报什么太乐观的态度。

当然反过来还有一种声音说,英国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你让民众做好防护,民众要自由,政府宣布甩手不管了,民众反而吓得不敢出门了,如果能够通过实施这样的政策,而提高大家的防护和防控意识,倒也不失为一个“奇招”了。但相信无论如何,政府的积极管控还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外松内紧,还是积极管控,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单靠民众自己去做好防控,真的不值得效果最终会如何。

如果某些国家不积极的进行疫情防控,导致这些国家的疫情出现大规模的爆发,会不会影响严格防控国家的疫情控制呢?当然是有可能的,毕竟目前的世界并不是静止的,人员的流动也不可避免,如果疫情在某些国家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这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的人员,称为输入性病例,引起其他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对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防控的国家来说,如何积极的“防输入”,就成了重中之重。

目前国内的疫情高峰已经过去,相关专家以及社会各方面也都在呼吁“防输入”的问题,这对相关机场、海关的入境检疫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也有很多新的措施出台,进一步的加强对入境人员的管理,尽量减少输入性病例的产生和散播,就在昨天,北京宣布对于首都机场所有入境航班,对所有人员采取集中隔离14天的措施,费用自理,对于这样升级的管控措施,对于预防输入当然是非常好的措施,但相信对于大规模的集中隔离带来的管理压力,相信也是巨大的。如何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做好入境人员的防输入管理,相信在近期一段时间以内,还是我们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有朋友提出,对于英国这样的放松疫情防控的国家,应该立即采取断航措施,对于这样激进的做法,当然有助于防止疫情的“倒灌回流”,但以目前英国的疫情形势来看,相信近期各方面还不会采取这样的措施,而如果英国政府继续执行这样的“放弃抵抗政策”,而其国内的疫情迅速发展,进一步失去控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断航措施,也是未尝不可以考虑的一种疫情防控措施。


李药师谈健康


这取决于以后对抗新冠的疫苗能否研发出来,一旦研发出来,英国的所谓群体免疫就毫无意义。

假设今年内英国做到60%人感染,付出几十万人的代价得到了所谓群体免疫。同时其他国家严防严控,控制住了疫情。那么此时英国作为国家对全球就是一个威胁,从经济角度对英国毫无好处,必然被迫锁国,一直锁到疫苗研发成功。一旦疫苗研发成功,全球其他人都会获得群体免疫。这时英国牺牲的几十万人代价就变得全无意义。

这样看英国在赌一个毫无胜算的赌局。

其实我不认为英国会这么傻,真赌。要了解到英国一贯喜欢在重大问题上通过冒险来获得政治资本。

比如允许苏格兰公投独立,和允许脱欧公投。秀得好,得到巨大政治利益,秀得不好,其实也偷偷把损害降到最低。

因此,英国的实际做法应是,表面上说群体免疫,实际操作上严防严控顶多迟个几天,而政治上就能博取“最皿煮”,“最有人圈”,“最不限制个人自由”的头衔。


Stuart25


群体免疫的人指的是感染后通过机体免疫自行痊愈的人,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后(这里主要是轻微感染的人群,病毒浓度或数量不是很大,且在免疫系统的可控范围内),免疫血液里自然含有这种病毒的识别抗体,现在市面上疫苗没有研发出来,也没有特效药,躺医院的都是情况比较糟的,或不容乐观的,但不管躺哪,同样要以自我免疫为主轴完成病毒的杀灭工作,医院加以药物治疗只是辅助免疫共克病毒,至于英国的群体免疫是指 对病毒放任不管,任由发展,那么他们无法扛过病毒死的人会更多,而且,重症也没有被约束隔离,(医院不收,他们也就混迹人群或社会流窜,)因他们体内病毒浓度大,数量多,他们可能抗不过去导致死亡,而且,由于这类高危患者人身自由不受制约,很容易把病毒二次或逐次感染他人,使未感染的人受到感染,微感染且本可自愈的人演变成重感染,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博古通今见识广


唉!这是英国的无能,自从英国医疗物资被法国拦截,英国首相就投降了,这一点也不符合一个常任理事国做事风格,没口罩可向中国求源对华为好一点,离美国远一点嘛,中国以德报怨一天生产1亿多支口罩,这还难得到大中华吗?英国己不是原来的英国,遇到挫折就投降的英国,而且人权自由没有在这次疫情中体现出来,(人权,自由)=死亡,这种人权怎么能和中国比呢?中国(人权,自由)=生存,大家原意选那种!


孝敬重家是高级文明


自然免疫?就是说英国5000万人感染60%,按3%病死率测算(取中间值),英国要死90万人!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数据!细思极恐,中国14亿人,按这个公式,中国要死2500多万人,也就是2000多万个家庭,都有亲人天人永隔,所以,大家知道国家做的事有多伟大了吧!!![点亮平安灯][武汉加油]


人在江湖飘211618039


群体免疫说白了,要么是病毒无法控制,很多人感染及死亡,无奈之举,要么是病毒虽然传播广,但危害减小,死伤轻微,要么就是人为因素,为了某些因素,不愿救治,投降主义,消极主义。显然英国政府采取了最后一条,为了经济,为了资本,致广大人民健康于不顾,为政府的消极抗疫和不作为找的理由!!同时也损害了那些积极抗疫国家的努力,是资本家精致的利己主义!!在病毒尚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如此行事会牺牲很多人的生命,伤害无数家庭,并且并不会减轻所谓医疗系统的压力!很难想象某些人眼里的西方民主、人权国家会这么漠视人的健康和生命!可恨的是国内某些人居然为了私心对这些国家的措施编造各种借口和谎言,并大口称赞。更可恨的是这些对群体免疫赞不绝口的人中,还有些是当时对中国政府防疫行动不及时批评最凶的!!这种集双重标准和矛盾为一体的究竟是怎样的邪恶啊!真的不敢想象!


生如夏花0105


英国这样做肯定是迫于无奈,象个酒驾交通肇事者。赔钱没有,烂命一条,本来为脱欧国家闹得鸡犬不宁,经济不振,人心不齐,民生福利堪忧,再加上突降疫情象决堤洪水猛兽,给国家财政,人生安全,医疗机构,防疫物资等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妥善处理,想想曾几何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不再悲哀的心情难以自控。所以当疫情爆发来临破罐破摔。爱咋咋地,大家来个祈祷上帝保佑,自生自灭去吧!


云海秋枫


这是一场押上身家的赌局。

一、 如果每个人是一个小型阵地,目前的办法是狙击战,歼灭战,切断病毒的进攻路线,数个小阵地联合使用各种先进武器(各种药物、器材),围歼病毒在每一个小型阵地里面,直到消灭干净为止。

二、英国的办法是,纵深战略,把病毒引到所有的每一个小型阵地,让每个小型阵地(个体人)各自为战,寄希望于大多数阵地使用最原始的武器(人体免疫系统),经过浴血奋战战胜病毒。少数阵地失败,阵亡。大多数阵地惨胜后得以保存,负伤残疾的也非常多。

第一种方式,大多数人不会被病毒进攻,阵亡率和伤兵率低,歼灭战为战后等待疫苗或者特效药争取时间,免受日后类似病毒袭击。

第二种方式,英国大多数人会被病毒攻击,阵亡率伤残率很高,高到也许会全军覆灭,并造成更大规模的世界性病毒袭击,给更多的世界各国人民带来超级灾难!战后无需等待疫苗或者特效药,每个活下来的人都有了对抗病毒的免疫力。

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代价获得最后胜利,第一种看起来能够预见未来,会花很多钱和社会成本。第二种难以预测胜负,失败的代价太过庞大,任何人和国家都无法承担,但是节省金钱和社会资源(非常没有人性)。

所以,个人还是支持第一种做法。


张大掌柜


如果英国一意孤行,将被全世界抛弃,全世界都会禁止英国人入境。到时英国人不但冤死很多无辜的人,经济也将崩溃,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污皮保护皮肤


会,除非中国断了和英国所有相关一切联系,英国这就是让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抵抗力低的人自己等死,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的优胜略太,把青,状人留下,剩下的都去死,省了大把的养老基金,这是谋杀,这个时候怎么不叫嚣人权,自由了,西方所谓的人权自由看起来就是个笑话,大英帝国没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