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兩套及兩套以上房子的人,比沒有房子的人要多得多,請問你身邊的情況如何呢?

紅牌樓觀察


身邊有房的佔比98%,兩套以上佔比80%,三套以上佔比40%,五套以上佔比20%,十套以上佔比10%。一線城市的佔比95%,二線城市有房的佔比60%,三四五線城市佔比30%。身邊朋友有房子現在在賣房掛賣的佔比70%,對後期房市不太樂觀,急需套現的佔比35%(尤其三套及以上的90%在降價急賣)。

原因如下,舉例一線城市深圳:寫字樓/商鋪/住宅空置率暴增,今年的空置情況是過去五年的五倍以上,現在部分區域到處貼上“出租聯繫XXX”,甚至部分城市最中心的寫字樓空置超過一半,某些商鋪在過去五年人擠人的情況今年人流稀疏,可以非常明確的是房子太多,價格太高,實業個體生意難做,導致人數流失嚴重!其它城市我相信情況更加嚴重!這種情況房價高企導致的,房價帶來的惡性循環在爆發中,房價暴跌即將來臨,包括一線城市。


Kevin2188


樓主鄭州,做房地產營銷類工作。大學在本省211大學學的新聞類專業,工作後覺得媒體工資太低太累就轉行去做了房地產。從一個策劃助理開始幹起。剛開始工資2500一個月,剛開始覺得大家都象我一樣窮。但是後來跟同事一塊散步回家發現他已經在西三環買過房子了。而且他告訴我跟我另一個女性同事也在管南片區買了品質樓盤的房子。他還告訴我說我們的直系領導,約35歲左右,女性,手裡有5套房子,其中一套在海南。而我們公司的總經理,大boss,38歲左右,男,手裡保守也有四五套,家裡是鄭州東邊郊縣的拆遷戶,家裡也分了兩套房,在市區也有投資的商鋪。公司有些做上總監或經理級別的人也都有一套甚至兩套的房產。剛開始真是覺得貧富差距好大呀。

樓主有一位表兄,目前跟我合租在一起,他做的室內設計,聽他說他老闆,約43左右,男,在鄭東新區(均價2萬2左右)就有三套房。聽說他看了房地產稅的新聞,最近正著急出售賣出一套呢。

樓主近期準備在鄭州南五環外買套零首付的小三方戶型,算了一下,月供3700左右,近期要把20多萬的首付付了,基本上月需3800左右,加一起就是7500左右每月需要還銀行,覺得壓力太大,沒有償還能力,無奈作罷。只能以後準備結婚的時候買些二手房。

其實吧,只要等我們工資月薪一萬以上,感覺買房是可以的,先找些首付分期的樓盤。一大學同學,月薪4500左右,女朋友月薪4000左右,兩家人一同付了首付,在南四環附近買了套房子,準備結婚了。

有時候確實是感覺很不可思議,壓力挺大的,但是奮鬥吧。畢竟身邊還是有很多人靠奮鬥買的房子。身邊那些有兩三套甚至四五套房產的人,每個月也揹負動輒高到一兩萬的月供,人家也是靠自己奮鬥買來的,也不是大風吹來的。總之,奮鬥吧,朋友!


羊羊羊視頻剪輯


看過嘉賓們的回答,嚇的俺一身冷汗,不由自主的把相熟的同事都理了一遍。周圍9個人,家裡有3套房子的2人,一個是30+歲城中村的但不是拆遷戶,另外一個55歲是獨生女,家裡人都是國企一般崗位。家裡有一套房子的,4個,都是外地來的,都還有貸款。還有兩個無房,一個40+女本地人,腰纏萬貫卻住公租房,另一個小夥子外地的,租房子。

我,55歲男,全家四口人,一套房子。

以上不含辦公用房丶門頭房,那個咱不清楚。只大概知道住公租房那位有幾間辦公房出租每月有2萬左右收入。

另外,只論套不說面積似乎也不公平。他們的大部分房子都是在70平方左右。而且都在想著換大房子,143平以上的。

以上情況基本上屬實!


益人愉己


地方上基本上一家兩套房普遍,我老公在部隊時有一套房74平米,到地方說部隊有房就算有房,地方未分。我在單位集資一套房。現在部隊說有集資房把老公的那套上交,這邊集資房是部隊營區內不賣。仍是公寓房,合著我們都已退休,屬無房戶。


奧媛


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往往就是窮的窮死,富的富的要死。

以我們科室為例:我們所在科室目前一共有十個人,連同部門總經理一共十一個(我們部門分為4個科室,在不同辦公區,部門老總坐鎮我們部門),十一個人的房產情況:

1、總經理:3套房子,六十幾萬炒股資金,別問我為什麼會知道?因為老總每年的年終總結及個人資產情況彙報(我們是國企,中層及以上的領導幹部要彙報個人資產情況),都是我幫忙整理羅列交給人力部的。

2、總經理助理:總經理助理的房產情況未知,就日常中聽說的最少有五套以上,總助是一個guan二代出身,屬於不缺錢的主。

3、兩個主管:有一個主管家庭負擔重,去年才剛買的第一套,另一個主管,今年剛新買的一套180平的(原來有舊的),所以最少也是兩套之上。

4、七個科員:我們七個普通的科員之中,結婚的三個女的中,兩個與她們老公名下各有一套房子,均在市區;一個在市區、縣城以及縣城下面的鄉鎮各有一套(她在市區工作,他老公在鄉鎮,老家在縣城)。未婚的四個中:一個富二代美女,全科室房產最多的一個人,有次大家一起吃飯聊到房子時,細數一下,她家有12套,完全可以靠收租生活的,上班完全是玩的,最厲害的是去年我們當地新開一個盤,她家一下子直接買了3套;另一單身女子,自己購買了一套房子按揭;我自己也是隻有一套房子按揭;最後還有一個男的目前未買房。

也就是有我們科室11個人中,目前擁有2套及以上房子的人最少有7個人,而只擁有1套房子的3個人,未買房的僅僅只有一個,所以真的是有兩套及兩套以上房子的人比沒有房子的人還多,也就是所謂的窮的窮死,富的富死,這個社會兩極分化真的是極其嚴重。


鯉行者


河南鄭州,我身邊也是如此,擁有兩套房的這種情況確實很普遍了,而且有的人還有好幾套房,十幾套的也有。大家都有的東西還會值錢嗎?沒有了金融屬性的房子,就是一個消耗的商品,調控政策已經有兩年多快三年了,房子很快就會不值錢了,雖然大多數人都不相信,但我仍然想說能拋的趕快拋吧,再不拋真的就來不及了。話說回來,大多數人都不相信房子不值錢,這就對了。因為自古至今國內國外大多數人都是窮人。看一看全民經商的結果,再看一看全民炒股的結果,自然也就知道了全民炒房的結果。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那20%裡面的聰明人,認為別人都是傻子,只有自己精明的不得了,是傻子是精明你我說了都不算,爭辯毫無意義,就讓時間證明吧,快的話今年下半年明面上開始(不像現在的暗降價),慢則再有一到兩年。

順便說一句,我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把房拋出去,只有真正賣房的時候才知道房子有多難賣,各種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我另外兩個朋友的房掛了半年多了仍然沒有動靜,正在這發愁呢。我建議他們降價也得賣,但人家仍然想賣個高價,想找個接盤俠,卻不知道這年頭想找個人精一抓一大把,想找個傻子比登天都難。作為朋友也只能祝他們好運了。


愛卓婚禮


窮人一個圈兒,富人一個圈兒,有房一個圈兒,無房一個圈兒。一圈兒又一圈兒,圈兒圈兒套圈圈。串成一個圈兒,最後各是各的圈兒。



好好生活努力美好冠霖


那是因為對有幾套房子的人記憶深刻,對沒有房子的人自動刪除記憶


123456春天裡


這種情況確實很普遍。

因為房子在如今社會是剛需。起碼到了三十歲左右你會發現之前多麼難的人都會突然之間有一套房,甚至有一輛車。沒有媳婦的也都結了婚,所以這些大件其實是剛需。

而且很多人有兩套設置更多的房子,撇開有錢人或者拆遷戶不說,只要是在外面打工的這些人,都會勒緊了褲腰帶起碼在老家市裡或者縣城先買套房子,因為結婚女方肯定會要的,不買不行,再有點錢的可能想著給父母養老買套房,畢竟城裡比村裡居住環境要好很多,再有想著給兒子留套房,不想兒子跟自己一樣為了一個房子受盡苦楚,種種原因導致很多人有兩套甚至更多的房子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


燕郊小整兒


有兩三套房產的群體和沒有房產的群體,其實人數是差不多的,跟年齡有關,跟所在的城市有關。

01,年齡

按照財說得明白的經驗來看,普通的人如果手上有幾套房子的,基本上是兩個年齡段,一個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另外一個是95後的小年輕人。

40多歲的中年人在20多年前開始參加工作,當時還有福利分房,可能就通過這種方式已經擁有了第1套房產。隨後房改開始出現商品房,開始可以用貸款的方式買房,當時的房價還相對比較低,我們常說的房價收入比還比較合適,所以運氣好的話,這些人早年已經買了第2套第3套房子。

另外現在的95後尤其是00後也很大,可能有幾套房子,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他們的父輩,提前把房產轉到他們名下,未來這個群體還會進一步擴大,因為當現在這些小年輕結婚的時候,他們會擁有雙方父母的多套房產。我現在公司的實習生,聽他們聊天,根本就不考慮未來買房,他們不需要買房。

夾在這兩個年齡段中間的人才是最慘的,30來歲的現在要結婚,事業還在起步期,有些已經有小孩甚至有二胎,他們最需要房子,但是房價太高,所以他們也是最難擁有自己的房子。

02,地區

擁有多套房產的人也跟所處的城市有關,如果是在一些345線城市,因為房子的總價比較低,所以擁有幾套房子的人相對也多。

而且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有些人到了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打工,收入不錯,但在當地買房子可能沒有資格,也可能因為負擔太大,所以回到家鄉的四五線城市買房子。他們在房價動輒三五萬的城市生活,當看到家鄉的房子只是5000到1萬,就很有可能買了不止一套。

03,也許有一天房子不是資產而是負債

對於我們來說,很多人都難以瞭解,為什麼在次貸風波之後,美國的房子這麼便宜都沒有人買,甚至新聞裡面出現過一美元就可以成交的房子,假如放在我們這裡豈不是被搶瘋了?

那是因為在國外持有房子的費用不低,未來我們也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現在擁有幾套房子,看來是挺大一塊資產,但隨著未來的房價調整,這一塊資產想升值越來越難,甚至有可能貶值。而且房租並不高,在一些城市可能只相當於房價的1%~2%,假如未來需要徵收房產稅,每年要支付的稅金,反而不少,再加上管理費,物業維修等等費用,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在我們這裡持有多套房子,成本會越來越高。

我知道,很多網友是樂於見到這一天早日到來的。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