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投射效應”遇到“超限效應”


契訶夫《小職員之死》|悲劇!“投射效應”遇到“超限效應”

短篇小說是文學體裁中極具魅力的存在,用簡短的篇幅涵納深廣的寓意。

那些經典短篇小說如醉人的醇酒,送入口後才慢慢氤氳出熱力,持久濃烈地發散影響。

契訶夫是一個語言天才,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

他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藉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做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他的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對醜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義,歡樂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小職員之死》寫於1883年,小說情節簡練,只寫了小職員在劇院看劇打噴嚏時,發現飛沫濺到了前排坐著的將軍頭上。這之後引起了他的精神苦惱,最後在憂鬱和恐懼中死去。

小說運用誇張和犀利的諷刺手法,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了一個被黑暗社會吞噬了的小人物形象。雖然情節荒誕,虛構的成分居多,但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客觀推敲人物的心理,卻並不荒唐,反而真實可信、入情入理。

契訶夫《小職員之死》|悲劇!“投射效應”遇到“超限效應”

特殊的社會環境讓“小人物”變得保守又軟弱

契訶夫寫這篇小說時是1883年,正處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

那個時期,俄國沙皇專制制度的弊端更加直接地暴露出來,另外,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以及日俄戰爭的失敗加重了對俄國的打擊,也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苦難,引發了全國性的群眾運動。還對沙皇抱有幻想的人民在經過了“流血的星期天”等沙皇的殘酷鎮壓後,徹底地認清了沙皇的殘酷性。

而平民階層長期處於被壓迫、被剝削的社會下層, 被迫服務於封建貴族, 沒有自由, 待遇低下, 生活更加艱難困苦,更多膽小怕事的平民變得保守、軟弱、小心翼翼。小說主人公伊凡就是這類“小人物”的代表。

伊凡是個小平民,在政府內任職,屬於官僚制度中最低等級的文官。這個卑微的庶務官職位是全家生活的唯一希望,這份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也是家庭全部的經濟來源。

要想了解伊凡對這個職位有多重視,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沙俄時期政府的官僚制度。

政府以參政院往下設11個委員會(實際上相當於西方國家的“部”)負責具體工作。將全國分為50個省,文武官員分成14個不同的等級。所有官員不管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一級做起,靠功績晉升。

其中1-5等官大多數是貴族,6-14等官中才有神職人員、商販和平民。

貴族把持著高層,普通人想要升到五等以上比登天還難。

文中這位因擔心和恐懼離奇死亡的庶務官伊凡,就是負責管理機關單位雜項事務的辦事員,辦事員最初的等級就是末位的14等。

而被他的噴嚏濺到光頭和脖子上的文職將軍,相當於三品或四品的文官。

這個等級的文官,通常都是世襲的貴族,兩者等級相差懸殊,可謂天壤之別。

因此,在小庶務官伊凡的心裡,這位被他噴嚏噴到的三品文官將軍,雖然不是直屬頂頭上司,也足以主宰他的生殺大權,所以他才對自己的冒犯如此憂心忡忡!

契訶夫《小職員之死》|悲劇!“投射效應”遇到“超限效應”


當“投射效應”遇到“超限效應”,這位小職員的悲劇就此釀成!

特殊的社會環境造就了這位小職員膽小怕事的性格,所以當“一個小小的噴嚏濺到了將軍頭上”這一意外事件發生時,這位小職員脆弱的安全感受到了挑釁。而這個挑釁又隨著彼此心理反應的不同愈演愈烈,最終達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下面分別分析一下小職員和將軍不同的心理反應。

1.小職員犯了“投射反應”的認知障礙

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即推己及人的認知障礙。

投射使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知覺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觀察者的真實情況進行知覺。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心理偏差。

開始,當伊凡發現噴嚏濺到將軍頭上時,他的反應還算正常。

“我的噴嚏濺著他了!”伊凡心想,“他雖說不是我的上司是別的部門的,不過這總不妥當,應當向他賠個不是才對。”

於是他身子探向前,對將軍的耳朵小聲說:“勿請大人原諒,我的唾沫星子濺著您了……我出於無心……”

將軍的反應也正常。“沒什麼,沒什麼……”


契訶夫《小職員之死》|悲劇!“投射效應”遇到“超限效應”


小職員的膽小讓他再次重申。

“看在上帝份上,請您原諒。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將軍已經有點

不耐煩“哎,請坐下吧!讓人聽嘛!”

此時的小職員敏感地聽出了將軍的不悅,他卻沒有意識到是自己一再強調引起的不耐煩,錯誤地以為將軍還在怪自己無禮。開始不安的他再次在幕間休息時走過去道歉。

“我濺著您了,大人……勿請寬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夠了!……我已經忘了,您怎麼老提它呢!”將軍說完,不耐煩地撇了撇下嘴唇。

這位可憐的小人物再次誤讀了將軍的不悅,任由自己的想法來解讀將軍,甚至想到將軍認為他是故意啐他。他憂心忡忡地回了家,把煩惱告訴了妻子,妻子並沒有詢問他詳細的道歉過程,只是建議他確實該去賠禮道歉。

於是,小職員第2天又鄭重地來到將軍接待室道歉。忙著處理公務的將軍得知他的來意後,粗暴地打斷了他的囉嗦。這下小職員越來越擔心了,將軍處理完公務後,他再次闖了進去……忍無可忍的將軍做出一副哭喪臉“您簡直開玩笑,先生!”說完,進門不見了。

契訶夫《小職員之死》|悲劇!“投射效應”遇到“超限效應”


2.將軍始終被“超限效應”所擾

此時的小職員,早已完全陷入了他的思維怪圈,他根本沒有意識到將軍的態度越變越差是因為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

什麼是超限效應呢?

這要從一個故事說起: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感人,並準備捐款。10分鐘過去了,牧師還沒有講完,他便有些不耐煩,決定只捐一點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再次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當牧師最終結束演講並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過分氣憤,不僅未捐錢,反從募捐的盤子裡拿走5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以及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的極度不耐煩,甚至有反抗情緒的心理現象,稱之為超限效應。

小說中這位文職將軍的反應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反應”,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很容易理解:雖說頭上被濺了噴嚏有點不爽,但人家不是故意又已經道歉就不必放在心上,而這位膽小怕事的伊凡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為此糾纏不休,就會由不耐煩演變到最後的惱羞成怒了。

於是當這位小職員再一次跑來道歉時,將軍臉色發青、渾身打顫地大喝一聲“滾出去!”這一幕的發生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這位可憐的小職員也被嚇得肝膽俱碎。在他投射心理的作用下,他認為將軍已經恨他入骨,他的職位和所有的一切都將馬上失去了!所以他

“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著,他一步一步退到門口。他來到街上,步履艱難地走著……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裡,沒脫制服,就倒在長沙發上,後來就……死了。”

就這樣,這位軟弱的小職員用自身的“投射心理”解讀將軍的“超限反應”,最終在歧路上越走越遠,陰差陽錯地嚇死了自己。

契訶夫《小職員之死》|悲劇!“投射效應”遇到“超限效應”


結語

契訶夫這位短篇小說妙手,通過精妙的構思,誇張的手法,將看似荒誕的情節演繹得合情合理,成功地塑造了這個被黑暗社會吞噬了的小人物形象——膽小怕事,生活沒有安全感。表達了作者深厚的同情,同時也激起了人們對等級森嚴的俄國社會的憎恨。

關於這篇小說,您有哪些感悟呢?歡迎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