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190米的“望聞問切”

地下190米的“望聞問切”

記者 李羽佳

1月9日17時,隨著班長張永亮一聲令下,破碎機、轉載機、運輸機相繼啟動,採煤機滾筒一圈圈向前轉動,煤塊從高達7米的煤壁上落進傳送帶。工作面上轟隆隆作響,採煤開始。

這裡是位於神木市的大柳塔煤礦大柳塔井52504綜採工作面,距離地面190米,月產煤百萬噸。

看到所有設備正常運轉,綜採五隊隊長呼綠雄嚴肅的表情漸漸放鬆下來,嘴上說著“回,升井”,手裡的礦燈還不時照向設備的連接處、縫隙裡。

工作面並不漆黑,幾十米以外的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但呼綠雄的礦燈幾乎沒有關過。他把本可以固定在安全帽上的礦燈緊緊握在手裡,右臂的大小臂夾角在0度至90度間隨機變換,礦燈的光精準地打在每一臺設備的關鍵位置上。

“安全生產是底線,是生命線。把設備檢修好了,才能保證安全、效益。”這是呼綠雄一直以來的信念。綜採五隊工作面總長780米,正常成年人走一個來回需要10餘分鐘,而呼綠雄走一個來回至少要一個小時。

呼綠雄走得慢不是因為他身上穿戴著超過5公斤重的裝備,而是他不光用腳,還得用腦、用心、用眼、用耳,他形容自己在這780米里“望聞問切”。他說:“要看設備的位置是否正常,要聽工作面上有沒有不該有的聲音,要隨機提問採煤工人具體操作範式等,還得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優化改進設備。”

自從2007年元旦當上隊長後,呼綠雄每次下井都這樣走兩三個來回。每個月下井近20次,一天走2萬多步,對他來說是常事。

當採煤工人的20年間,呼綠雄從煤礦裡的臨時工幹起,操作過礦井裡的多種設備。加之呼綠雄愛琢磨,高中還沒有讀完的他不但成了大柳塔煤礦裡為數不多的非大學生隊長,還成了“地下發明家”,擁有2項國家級專利。

2015年,大柳塔煤礦活雞兔井遇到有史以來第一個放頂煤工作面,煤層厚度有10米,上方就是採空區,工作面上還同時存在瓦斯、煤塵、水、火等不利條件,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煤礦坍塌。為了使立柱支架在採煤過程中充分支撐頂板,呼綠雄決定改變立柱支架的控制方式,變單閥控制為雙閥控制,讓立柱支架能夠快速升降和推移,避免頂板壓力過大造成事故。

2019年,呼綠雄憑藉這項重大創新獲得了“中國工業創新工匠”榮譽稱號。

榮譽並沒有給呼綠雄停滯不前的理由,他身上的擔子始終沒有放下過,新的一年,他仍在默默使勁兒。他說:“作為隊長,一手要抓安全,一手還得抓效益。這麼多弟兄跟著我,我不但得讓他們平平安安多掙錢,還得繼續多琢磨、多創新,改進設備,讓工人們省點勁兒,少勞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