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一个突出的问题,当今有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为什么不和儿女在一起过?

用户775389099940


哈哈哈,我也实实在在地回答,不是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而是,子女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

过去,孩子多,最后总有一个会留在身边。现如今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很多都在外地工作、成家。接老人过去不现实,居住条件有限。另外,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诸多不便。

同时,老人只要能生活自理,也不愿意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所以,就形成了当下老人独自生活的格局。

再说,现如今只要有钱,商场、超市什么都能买到,自己随便做点吃的也不是什么难事。

说一千道一万,人到老年,一是有个好身体,二是不缺钱花,就是幸福。越到老年越得明白,人这辈子真正能指望的还是自己。



皛舒


尽管还没七老八十,但终有这么一天,所以我很愿意谈一下这个问题。

等我老了,我不会选择和儿女一起过,原因很简单:不给儿女添麻烦。

九年前,我早已步入老年的父母身体变得很差,经常住院,除家中请的保姆外,身边还有三个儿子三个媳妇,再加一个女儿和女婿,这么多人伺候两个老人也弄得手忙脚乱。

到我女儿这一辈人多为独生子女,结婚后将面对双方父母四个老人,可以想见肯定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尽孝床前。

2014年6月,我和妻子前往伦敦看望在那里读书的女儿,乖巧的女儿为我们安排好了每一天的行程,结果这次探望女儿完全变成了一次旅游。

从伦敦回来的路上妻子告诉我,由于走路太多,女儿脚上都磨起了泡。我感触很深,我们去伦敦原是看望女儿,看能不能给孩子帮上什么忙,没想到是我们处处需要女儿照顾,事实上给女儿添了麻烦。

同样,我一老哥的女儿在新加坡,老哥和妻子去和女儿、女婿住了一个多月。后来老哥告诉我,嫂子临回来前不高兴了,原因是在新加坡嫂子每天在女儿家里做饭,临走前女儿无意中一句“总算又可以去吃披萨了”让嫂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辛辛苦苦给你们做了一个月饭,原来还委屈你们了?

其实无论感情再深,你都得承认两代人之间是有隔阂的,三观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不会要求女儿孝顺,报答养育之恩什么的。如果说报答,她带给父母的快乐和骄傲已足以报答养育之恩。

儿女长大成人后,他(她)不仅仅属于父母,他(她)更多的属于这个世界。


风雨敲书窗


生活习惯差太多了,没法适应!女儿家装修后清除甲醛,在我这里住了将近一年,经济上倒是无所谓,就这一个孩子。花谁的钱都没关系,孩子也很大度。关键是小两口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很难与我们融合,只能说是互相迁就。他们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起床后被子也不叠,往那一堆就完事,做好了饭也不吃,说是上班不赶趟了,出去上粥铺吃快餐。平时衣服也不洗,攒堆儿送洗衣房,啥也别说了,这个样子,能看得惯吗?


与非或非gy


最关键的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家庭关系。如果关系处理的好,其他都不是问题。

俗话说"宁看儿子的屁股,不看姑爷的脸"。无论是儿媳妇,还是姑爷,对于老人来说,都是拘着面子的外姓人,即使已经是多年的媳妇姑爷,也不等同于亲生儿女。自己的儿女,打骂吵闹,过后还是一如既往的亲。儿媳姑爷,行吗?天天生活在一起,哪有不产生矛盾的,与其彼此撕破脸,不如距离保留亲情。

说到代沟。现代社会发展这么迅猛,三年就已经是有代沟的了。人们往往能和自己的孩子有代沟地相处,甚至为了孩子可以把自己卑微到尘埃里,而不能容忍七八十岁的老人和自己有那么一点代沟差。人心都是向下疼爱的。与其说有些老人不愿意和儿女住一起,倒不如说,有些儿女从自己心里就不愿意接纳老人。假若能拿出对自己儿女疼爱的三分之一,取关爱父母,情况会不是这样的。

再说习惯。多大的习惯差距是不能容忍的?儿媳妇往往不会抱怨自己母亲和自己的习惯差距,姑爷也一般不会埋怨自己的娘。人心都是自私的。

所以说,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家庭关系。老人的一句不给儿女添麻烦,包含了老人的明智,也饱含了许多的无奈和苍凉。

尽享天伦,看子孙承欢膝下,是每一个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的最大愿望。只是考虑由此可能对家庭关系带来不便和矛盾,我们辛苦了一辈子的已经步入老年的亲爹亲娘,才会选择独立生活。这看似彼此有了空间,可同时也增添了几许的苍凉。


缺席的审判长


古人说:“话不投机半句多”。由于两代人之间生活方式不同,有代沟,拉不到一块,以前的老人也想单独过,条件不允许,是梦想。现在条件好了,可以随心所欲了。

根本原因是现在人们的住房宽敞了,经济条件好了,具备了老人与子女分开住的条件了。

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八十年代以前,人们都很穷困,解决吃饭问题也很不容易,住房也很紧张,城里人大多数一大亲人二三代人挤在一起,农村兄弟几个一人一间住在一个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婆媳之间发生矛盾的比现在多得多,再有矛盾,也只有凑合着在一个锅里轮勺子,老人想与子女分开住,没有房子,上哪儿去?在农村,父母有房子住的,吃饭也要在一起吃,因为单独开灶开支要多一些。

现在好了,大多数都各自有了自己的房子,收入的增加也不再计单独开火多的那点费用,为了避免代沟引发的冲突,各住各家,其乐融融了。

大多数老人只要生活能自理,选择单独过,是以前多少代普通老人的梦想,现在成为了现实。


南极冰火


我是一名退休人员,我非常理解为什么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不愿意和儿女在一起住。我年轻时认为老年人和儿女住是一种亲情,实质现在看就是着罪。七八十岁的人和年轻人生活节奏不一样,有时候办事不利索,说话脑袋发应慢,干活儿女不一定能看好。再说现在老婆婆和儿媳妇的关系很难融洽,儿媳妇儿只看亲妈好,老婆婆很难和儿媳妇儿处好关系。现在社会姑爷和丈母娘的关系能真正处好也很难,七八十岁的人如果在自己家可以随便一些,如果和儿子,儿媳妇儿,姑爷就不能太随便了。夏天热了在自己家可以不穿上衣,如果在儿子家,老公公夏天不穿上衣可以吗?所以七八十岁的人不愿意在儿女家一起住,不是亲情问题,主要是太不方便。


用户05318799968


我也七十了,大儿结婚搬至我和亲家各出一半钱买的新居已三年了,我和妻子包括亲家夫妻都没去过他家,让小俩口自己设计生活,享受生活。他们每周开车回来一次,吃一餐饭,玩半天,这就够了,距离产生难以割舍的亲情。二儿虽已工作,毕竟只25岁,我给他买了房,在我住房的隔壁,他住主卧,我和妻子住次卧,因他还未谈朋友,没结婚成家就是孩子,同我们一起住可照顾他的生活,如清洁,做饭都有我们请的保姆,他工作也无后顾之忧。今后他结了婚,我和妻子仍住回自己家,反正在隔壁,他们有什么需求一样马上可解决,总之树大分桠,人大分家。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何必在一起磕磕碰碰,不如分开反而亲热。


汤豆之主


我说说我娘,1933年大年三十出生,干一辈子小学语文教师,我爸三十年前过世,老人家一个人住一套房,不是我们不愿意和她一起住,她愿意单住。我认为她愿意单住的原因是我们干涉她购买保健品。三线城市一个老人月工资近五千还啊有房屋出租(我们无偿代管)收入一千多一点,每个月购买保健品三千多,有一个销售经理每两天上门一次服务加洗脑,我们每周都上门探望还要给她做一份荤菜,素菜她自己每天买每天做。我认为她要求单住的原因是生活无忧而且消费自由。


寿春陈


七,八十岁的老人不和子女一块住,我认为他(她)们很聪明,很明智,知道自己:

一,没有任何能力了(作为)!

二,年龄与时代脱钩了!

三,说话再对也设人听了,(社会,子女)!

四,走路不稳了,挡脚叛手了!

五,牙齿不行了,咬不动食物了!得慢慢吃,和年轻人吃不到一塊了,

六,给子女方便!

七,疾病缠身了,都是老病了,子女们不重视了,躲到一边,孩子们看不见了,独自承受了。

八,不受子女冷言冷语了,看不见,眼干净,听不着,心不烦了,

九,不惹子女生气了,

十,坐守待毙,等待死亡……!

因我七十五了,独居,这是我的感觉,我村的老人都是和子女分居,都是同样的感受!真的!


liujianweng


我说说我和婆婆的生活。我嫁到她家时只有一个3室一厅的房子,我们在一个屋檐下过了十年,这十年我们处的相安无事,没有大的磕磕绊绊,偶尔有小意见、小矛盾也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同产生的。

我女儿上到三年级后因为学校离家太远我自买房子搬了出去。在一起生活的十年里,我和婆婆都感觉到彼此的不便,她是非常节俭也很干净的人,剩饭剩菜坏了也不扔自己吃掉,我掏汰的任何东西她都要,邻居不要的东西她也要。家里的液化气从不用,烧煤和劈柴,旧衣服一包一包堆得满屋,加上她认为有用的东西将三屋堆的满满的。自来水从不直接用,用盆装洗完菜再洗水果后洗拖布再冲厕所,这做法是美德节约用水,可家里地面放着大盆小盆满地都是没有下脚的地方。她生活的理念就是不能浪费,毫无质量而言。我是个很立整的人,家里东西多余的不要,要物放有序,整洁美观。生活理念截然不同。我追求质量不求数量,和她想法正相反。

婆婆今年已76岁生岁了,我公公05年去逝,她一直独居生活,我在前几年就要求她和我们一起生活,她推脱不来,我们只好有空坐车去看她。没办法我打算给她买个离我不远的房子,还得她同意后接过来,只为方便照顾。

我想,两代人生活的年代、家庭接受的文化、生活理念、成长地域、成长经历、已形成的各种差异是无法理解和弥补的,在一起生活两家人看似和谐,实际使每人都感觉到不便别扭,有压力、不适应、不快乐,这样的憋屈生活不如拉开距离,去过各自想过的生活,我们该照顾就照顾、尊从她的生活方式也是孝顺,这样大家都心情舒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