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教坏孩子,家长纷纷叫停并呼吁停播该剧,你怎么看?

亲娘嘞说不定影响仕途



小猪佩奇是一个这段时间很热的低幼动画片,之所以有很多孩子爱看,相信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小猪佩奇的故事内容符合低年龄宝宝的认知发展需要,故事是孩子们每天经历的日常生活,比如在雨天后玩耍、过生日等等,而且场景也都很平常,比如在家里,在公园或者爷爷奶奶家等等。


从这些故事中,孩子在学习如何和他人相处,有哪些要注意的社会规则,学习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习如何和朋友相处。这部动画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有着和谐的夫妻关系,能和孩子玩在一起,并且和孩子在一起时能够给予两个孩子完全的关注,提供高质量的陪伴时光。


由于动画片的传播真的很快很广,让父母开始担心动画片带来的坏影响。父母担心孩子看了动画片,也会在雨后去踩泥巴弄的满身泥,也会没病装咳嗽,甚至会没事学猪叫。其实,父母担心的是孩子选错了该模仿的行为。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并不是叫停动画片,而是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需要,并且在满足孩子心理需要的同时,帮助孩子选择更合适的行为。


拿踩泥巴为例,孩子看了动画片后,看到雨后的水坑也要进去踩几下。这个时候孩子是在模仿动画片里的行为,但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去模仿呢?是因为动画片里佩奇和弟弟乔治玩的很开心,而且爸爸妈妈的加入在孩子的脑海中印下了一种幸福的感觉,这就是孩子的内心需要,当然这也满足了孩子本来的好奇心。


如果你担心孩子鞋子进水不舒服,可以建议回家换了鞋再来,如果真的不希望孩子弄脏自己,也可以理解孩子的心情,告诉孩子这样做妈妈清洗会比较辛苦,所以我们换一个其他的来玩,又或者干脆像动画片里说的,接受这只是一些泥而已的想法。


当然,如果判断孩子是故意踩水要气你的话,那有可能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就需要调整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了。


与其渴望改变外界环境,还不如调整自己。


超级育儿师兰海


听到这个新闻,说真的,我觉得家长们有些“矫情”了。一个动画片能够那样风靡全球,必定有它成功的道理,到了中国,你可以说它水土不服,但它能够适应世界各国,说明它传达的价值观,传达的教育意义是得到公认的。

我大概也看了一下家长们的吐槽,实际上,这些家长朋友想想自己小时候怎么度过的就应该能够释然一些,其实我们的孩子很可怜,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到我们小时候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了。可能有朋友会说,现在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孩子们应该适应新时代的环境,这个没毛病。但是所谓我们“旧时代”的那些玩法,其实才是真正符合一个生命个体自然成长规律的,也是孩子最需要的东西。70、80后的家长朋友们,有多少朋友,除非是孩提时代遭遇重大变故的情况,正常的家长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多少朋友敢说自己的幸福指数不如现在的孩子高的?我们那个时代虽然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它为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却提供了更适合的环境和条件,在精神的幸福上秒杀当下的孩子。


反观小猪佩奇,它用一家小猪做主角,也映射了一点,人如果能做到像小猪身上的某些习性那样去生活,可能才是最能解放人性,实现一种真正的返璞归真,将人这个“高级生物”彻底融入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种洒脱、快乐,无忧,率真,纯洁的生命状态。

家长们思维一定要更加开放一些,不要用自己主观的权衡标准去约束孩子们的一些“孩子行为”,孩子如果没有了孩子样,反而是更可怕的。我知道即便我这样说了,很多家长仍然是不以为然,至少仍然会反对自己的孩子生活中出现“小猪”的种种“不良行为”,宁愿孩子是个“小大人”,因为这样能得到普遍的认可。所以,这样孩子也就被淹没在了芸芸众生中,继续着自己的《平凡之路》。平凡之路没什么不好,讽刺的是,几乎每个家长都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不平凡的,那我只好表示无语了。


油菜花少儿财商


      《小猪佩奇》老少青咸宜,风靡一时,却遭到一些家长的批评与抵制,反对的理由之一,就是教小孩学坏:踩泥坑。看过佩奇踩泥坑那一集后,小孩子们见到泥坑水坑就要踩,不让踩就哭闹,踩得一身泥一身水,让家长很无奈,很苦恼。

         我们家宝宝也喜欢踩水坑踩泥坑踩沙坑,甚至喜欢到发狂地步。只要看到地上有水洼就要去踩,即使是湿地,也要踩。最为夸张的是,夏天去五道口超市广场玩,彩色喷泉池没有喷水,池中却积满了水,宝宝见水而奔,踩水而喜,玩水而狂,摸爬滚摔全用上了,浑身湿透,高声啸叫,跟在大孩后面欢呼雀跃,别提多兴奋了。那么多小孩就数她玩得最酣畅淋漓,忘乎所以,乐不思返。结果是强制抱着声嘶力竭哭着离开,整整哭了一路,可见宝宝是如何喜欢玩水。

        姥爷我是不反对宝宝玩水踩泥坑的,我认为那是儿童天性使然,是儿童身心健康的表现,不喜欢玩水的儿童不正常!既然是天性使然,既然是儿童天真烂漫的表现,既然能给儿童带来无比的快乐,既然玩水能刺激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乐观积极的品质,那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自然成长才有最好的童年!

        那些反对的家长,其实是从成长的眼光心理看儿童:踩水坑脏,不文明,是不良习惯!弄脏弄湿衣服,要洗,太麻烦!这类家长怕乱怕脏,总是把环境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丝不乱,不允许玩具乱放堆满房间地板,其实最不利儿童的成长,压抑儿童好奇的天性,消弥儿童单纯的自由快乐,以成人的文明习惯约束儿童,教育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让宝宝踩水踩得更开心吧!



兰阿姨育儿故事


每个熊孩子后面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熊家长。

很多家长反感小猪佩奇的原因就是孩子喜欢模仿佩奇踩泥坑,学猪叫。

JUMP君想说,踩泥坑怎么了,小朋友的天性使然,即使没有小猪佩奇的时候,小孩子就不喜欢玩泥巴了么?还有学猪叫,即使没有猪,孩子还会学狗叫、学鹅叫的。

动画本身没有错,而是你这家长有没有去引导孩子去学习好的那一方面。

很多家长会教育孩子要有礼貌,自己却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说脏话;不想让孩子玩游戏,自己却喜欢约好友去打麻将;告诉孩子要性格好,自己却当着孩子面吵起架来比谁都狠。那些在审视孩子错误的时候,为何不审视一下自己呢。

反观小猪佩奇中的爸爸妈妈,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

例如小猪佩奇中有一集,佩奇去踩泥坑,妈妈看到了,和佩奇说要穿上水鞋才能踩泥坑,佩奇很听话的换上了水鞋,还教育了弟弟乔治,换好水鞋才能踩泥坑。

还有乔治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会倾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有独立的思考能力,遇到重要的事情,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佩奇的爸爸妈妈教育得都比现实大多数的家长要好,要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时,就应该先反思自己,而不要去怪动画!


骚年JUMP


如果看到孩子出现了问题,就马上想到是别人的错误,却从不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那么,这种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有问题的。

孩子们在四岁到六岁期间确实喜欢模仿,但我想问的是,孩子从动画片中学到的比父母言传身教的还要多吗?孩子模仿动画片中的动作说明了什么?背后的动机有没有考虑过呢?

其实,孩子模仿动画片中的动作大多是因为好奇,如果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并讨论哪些应该学习,哪些不应该学习,那么,观看动画片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

当然,作为家长,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孩子看动画片,大多数时候,家长都要趁孩子看动画片自己忙点别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将孩子往电视前一放就万事大吉。一是孩子看动画片时间太长对其身心发育不好,二是父母要及时询问孩子在动画片中都看到了什么。


大多数动画片都经过严格的审核,但因为情节需要,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家长觉得不适合孩子看的地方。这时,家长并不是一关电视了之,而是要给孩子讲明白遇到动画片中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同时,不得不说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束缚已经超越了适当管理的范畴。跳泥坑很显然会弄脏衣服,但在父母或其他家长的监护下,让孩子开心地做点属于他们的事情也未尝不可。

父母陪不了又没有正确引导的时候,动画片才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而且,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只有学习和动画片,更应该有肆无忌惮的玩耍和无所顾忌的开怀大笑。


亲子沟通如何说


我家孩子也喜欢看小猪佩奇,小猪佩奇是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我有时候也陪着看,并没有觉得该片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也没有觉得应该停播此剧,不太理解有的家长要求停播该剧是什么心理?题目里说了,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学猪叫,或者跳泥坑,给幼儿园造成了困扰,对此也无法认同。

不知道那些呼吁停播该剧的家长,有没有陪孩子看过这部动画片,有没有限制过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引导?

如果没有,单纯因为孩子模仿跳泥坑和猪叫就要求停播,就太片面和粗暴了。

在小猪佩奇动画片里头,小猪佩奇和乔治非常可爱,猪妈妈和猪爸爸既宽容又智慧,秉持着非常智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动。所以说家长也应该看看学一学猪爸爸和猪妈妈是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小猪佩奇和乔治的,不仅不应该停播,我认为家长也应该好好看看这部动画片。

小猪佩奇其实是英国普及非常广的一部动画片,五分钟一集,情节简单,播放时间也短,其实是主要用于学习英语的,也非常适合孩子看,因为低幼的孩子不适合长时间的看电视。

相比国内的某些动画片,比如充满了暴力争斗,阴谋等的动画片,小猪佩奇这部动画内容非常适合孩子看。孩子们之间的游戏沟通,以及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有情又有爱的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对于孩子都是非常好的影响。
即使孩子学跳泥坑,学猪叫的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没有泥坑你去哪里跳啊?孩子平时就在地上随便跳一跳,那不是很正常吗?对身体也是一种锻炼,而学猪叫学习其他动物,也只是一种模仿而已,随着长大自然不会再学了,完全不用担心。


嘟嘟宝贝


我作为一位宝宝妈妈,我觉得《小猪佩奇》是一部很好的低幼动画片。

小孩子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和好朋友们相处,如何尊重老人,如何和家里的弟弟妹妹相处,如何在家庭中寻找爱,它涉及了孩子在小年龄成长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发现了自己不知道的内心,发现原来不止自己是这个样子的,自己对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好奇与疑问,有那么多未探索的秘密,原来不止自己觉得跳泥巴坑是世界上最好玩的事,原来世界上也有和我一样想的佩奇。

好多家长小的时候不是也在家长的训斥中从好玩的泥巴坑或是水洼边爬出来的么?

我觉得如果孩子愿意看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的家长是幸运的,他的孩子还愿意接受动画中父母儿女的亲情友谊教育,还愿意学习探索动画中新奇世界,如果这个岁数的孩子天天看一些打打杀杀,恩恩爱爱,妖魔鬼怪的动画片,家长才应该是最应该担心的呢。


呼啦啦122


认为小猪佩奇能带坏孩子的人,简直就是可笑至极,那中国的喜羊羊呢,熊出没呢是不是更能带坏孩子呢?小猪佩奇最多是让孩子去跳泥坑,玩玩泥。那喜羊羊呢,让孩子模仿动画片,把同伴放到火上烤,导致伤残,熊出没导致孩子拿真锯去伤害其他小朋友,这都是血淋淋的事实啊,为什么不要求喜羊羊和熊出没停播呢?

相反,我认为小猪佩奇的内容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可以看到,肯陪伴孩子成长的爸爸,理解孩子的父母,我们看到活泼天真可爱的小朋友,看到有时会打打闹闹有时会吵架,有时会在一起开心玩的二胎家庭。

坑即使没有小猪佩奇,玩泥巴也是孩子本身就喜欢的一项活动。

回想一下你小的时候,是不是在雨天看到有水的地方,喜欢过去踩两脚?那为什么轮到你的孩子的时候,你就忍受不了了呢?

在动画片的选择上,家长要做好把控,在我家上喜羊羊和熊出没这种动画片绝对禁止的。

因为一,没有什么内容,无聊+无趣,第二有一些内容真的不适合孩子看,属于暴力镜头啊!小猪佩奇,我陪孩子看了很久,我也很喜欢


神奇麻麻木小暖


任何一部影视,都是立足于本国的文化,传统,道德等背景而出产的。

任何一部影视,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态度。

任何一部影视,面对不同的观众群体,体现不同的文化核心价值。

小猪佩奇,面对的是小观众,符合英国的国情和公德标准来制作的。也是通过英国文化部门审阅通过的。只要小孩爱看,那就是成功,至于里面有些内容是不是符合家长的价值观念,那是仁者见仁,智都见智。

成人观看影片,有一定成熟的价值观,能选择地接受里面某方面的精彩。而对小孩,思想一片空白,没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只要觉得好看,可能全面接受里面的内容。

这时,就要求家长,多多陪孩子看有益的影视,同时,有选择看里面的故事情节。

而不是把孩子交给电视,而忙自已的事去了(别认为看影视是小孩子自已的事)

这属于推脱自已的教育责任,对孩子不负责行为。

不仅仅靠禁播来为自已的不负责找借口。

先说成人看外国影视。

不少年青人喜欢看美国大片,众所周知,美国崇尚个人主义。主要表现的个人英雄。

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教育观念,因为中国历来尊崇集体观念,任何个人的成功,脱离不了领导的支持,群众的拥护。但也没禁播美国大片呀。

再看这几年的韩流。小鲜肉大霸荧屏。但谁又挡住你看韩剧了。

小猪佩奇,类型就是搞笑,益智,儿童学习,里面有一些符合人类的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有一些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文化教育。

如果让小孩学英语,完全看英文版,标准的英语发音,常见的日常用语,英语表达的口语化,从小孩嘴里表达出来,非常轻松易懂,内容也新颖多变。其谈话内容,语句交流,多见于家庭,朋友之类的。非常符合非英语国家学英语。

只有小孩热衷于模仿,实属正常,如果小孩没有模仿性,何谈开口说话,何谈学习?

像家长反映的小孩跳坑,学猪叫,没什么大惊小怪,只不过不符合你的价值判断罢了。

小孩模仿本身并没有错,其本身行为又没有影响别人,也没有伤害别人,也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如果你嫌弄脏衣服了,那是你的教育问题,不能怪罪于影视本身。

有的问题,则要家长一定要更正小孩的思想观念。

如澳大利亚,就表现的不错,禁播一集:

《小猪佩奇》(Peppa Pig)的其中一集内容在澳大利亚遭禁播,因为它将蜘蛛呈现为可以和儿童“成为朋友”的一种动物。 在剧集中,佩奇的弟弟乔治在水槽里发现了蜘蛛。旁白高兴地宣布:“乔治希望蜘蛛成为他的朋友。乔治喜欢蜘蛛,蜘蛛也喜欢乔治。” 乔治然后拿起蜘蛛,把它放在佩奇的娃娃屋里。

Peppa通过尖叫和逃跑表达自己的恐惧,并下楼向爸爸求救。佩奇的爸爸表示:“没必要害怕,佩奇。蜘蛛非常小,它们无法伤害你。”

这个片段如果放在中国,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放在澳大利亚,就违反常识了。

根据 2017 年 1 月澳大利亚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情况并不总是如此。 2000 年至 2013 年期间澳大利亚 12000 多人因被蜘蛛咬伤而入院。

为了不让影视中的观念影响儿童,所以就禁播这一集了。

再如美国。也有家长不满意里面的某些内容:

1,佩奇任性:遇到不如意之事,就爱跺脚,发脾气,爱使小性子。尤其吹口哨那一片段。

2,佩奇没礼貌,不尊重父母。用父亲的大肚子作暗号那一片段,爸爸不喜欢用大肚子作暗号,但佩奇坚持,爸爸也屈服了(像这样的内容,在中国不算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违背了美国强调个人的理念。

所以来说,负责任的家长,对于优秀的动画作品,不能一棍子打死,自已有什么标准,去留什么,家长就有选择地过滤什么。毕竟,全球热播的动画,受这么多小孩喜欢的作品,还是值得一看的。

如果按照大人观点来看,基本没有小孩看的动画了,曾经也要求禁播《喜洋洋与灰太儿狼》《熊出没)等动画,小孩喜欢看的被禁播,让小孩看什么?有些内容可以改进,但里面的优秀元素不能丢。

所以,个人认为不当的内容,跳过去,不看。众人认为不当的内容,应停止播放。家长最好陪孩子一起看,如没时间,先了解内容,有选择地看。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而不是要求禁播。如果是这样,游戏早就应该封杀了。


左析右洞


謝邀。

家长被搞疯了,听起来多么正义。可是很想问一句:家长这么容易疯了吗?

小时候我们看舒克贝塔,看黑猫警长,我们也没有模仿危险动作啊。我们没去偷坦克,没去烟囱上爬高,也没看了猫和老鼠后就学坏啊!

难道动画片现在这么厉害了?

我们给孩子看什么动画片?如果动画片能把孩子带坏,那孩子该看什么?

如果动画片给孩子带坏,玩游戏的孩子岂不是要杀人?

一个武器专家说过:武器是无罪的,罪在使用武器的人。

同理,动画片是无罪的,有罪的是家长。

家长不愿意教育和陪伴孩子,让孩子失去交流,只能深陷动画片。

家长不喜欢言传身教,所以让动画片做了孩子的导师。

请问,这到底是家长的责任,还是动画片的责任。

专家说四到六岁是模仿期,很对。

可是如果按照对小猪佩奇的评价逻辑,孩子们不看动画片,会去模仿什么?

难道会模仿好的?

模仿期是对的,但同时,也是对家长的需要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