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教壞孩子,家長紛紛叫停並呼籲停播該劇,你怎麼看?

親孃嘞說不定影響仕途



小豬佩奇是一個這段時間很熱的低幼動畫片,之所以有很多孩子愛看,相信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小豬佩奇的故事內容符合低年齡寶寶的認知發展需要,故事是孩子們每天經歷的日常生活,比如在雨天后玩耍、過生日等等,而且場景也都很平常,比如在家裡,在公園或者爺爺奶奶家等等。


從這些故事中,孩子在學習如何和他人相處,有哪些要注意的社會規則,學習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學習如何和朋友相處。這部動畫片中,豬爸爸和豬媽媽有著和諧的夫妻關係,能和孩子玩在一起,並且和孩子在一起時能夠給予兩個孩子完全的關注,提供高質量的陪伴時光。


由於動畫片的傳播真的很快很廣,讓父母開始擔心動畫片帶來的壞影響。父母擔心孩子看了動畫片,也會在雨後去踩泥巴弄的滿身泥,也會沒病裝咳嗽,甚至會沒事學豬叫。其實,父母擔心的是孩子選錯了該模仿的行為。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的並不是叫停動畫片,而是瞭解孩子背後的心理需要,並且在滿足孩子心理需要的同時,幫助孩子選擇更合適的行為。


拿踩泥巴為例,孩子看了動畫片後,看到雨後的水坑也要進去踩幾下。這個時候孩子是在模仿動畫片裡的行為,但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要去模仿呢?是因為動畫片裡佩奇和弟弟喬治玩的很開心,而且爸爸媽媽的加入在孩子的腦海中印下了一種幸福的感覺,這就是孩子的內心需要,當然這也滿足了孩子本來的好奇心。


如果你擔心孩子鞋子進水不舒服,可以建議回家換了鞋再來,如果真的不希望孩子弄髒自己,也可以理解孩子的心情,告訴孩子這樣做媽媽清洗會比較辛苦,所以我們換一個其他的來玩,又或者乾脆像動畫片裡說的,接受這只是一些泥而已的想法。


當然,如果判斷孩子是故意踩水要氣你的話,那有可能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就需要調整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了。


與其渴望改變外界環境,還不如調整自己。


超級育兒師蘭海


聽到這個新聞,說真的,我覺得家長們有些“矯情”了。一個動畫片能夠那樣風靡全球,必定有它成功的道理,到了中國,你可以說它水土不服,但它能夠適應世界各國,說明它傳達的價值觀,傳達的教育意義是得到公認的。

我大概也看了一下家長們的吐槽,實際上,這些家長朋友想想自己小時候怎麼度過的就應該能夠釋然一些,其實我們的孩子很可憐,他們很少有機會接受到我們小時候那樣的環境和條件了。可能有朋友會說,現在時代進步了,社會發展了,孩子們應該適應新時代的環境,這個沒毛病。但是所謂我們“舊時代”的那些玩法,其實才是真正符合一個生命個體自然成長規律的,也是孩子最需要的東西。70、80後的家長朋友們,有多少朋友,除非是孩提時代遭遇重大變故的情況,正常的家長成長起來的孩子,有多少朋友敢說自己的幸福指數不如現在的孩子高的?我們那個時代雖然物質條件相對匱乏,但它為一個孩子的童年生活卻提供了更適合的環境和條件,在精神的幸福上秒殺當下的孩子。


反觀小豬佩奇,它用一家小豬做主角,也映射了一點,人如果能做到像小豬身上的某些習性那樣去生活,可能才是最能解放人性,實現一種真正的返璞歸真,將人這個“高級生物”徹底融入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去,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一種灑脫、快樂,無憂,率真,純潔的生命狀態。

家長們思維一定要更加開放一些,不要用自己主觀的權衡標準去約束孩子們的一些“孩子行為”,孩子如果沒有了孩子樣,反而是更可怕的。我知道即便我這樣說了,很多家長仍然是不以為然,至少仍然會反對自己的孩子生活中出現“小豬”的種種“不良行為”,寧願孩子是個“小大人”,因為這樣能得到普遍的認可。所以,這樣孩子也就被淹沒在了芸芸眾生中,繼續著自己的《平凡之路》。平凡之路沒什麼不好,諷刺的是,幾乎每個家長都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不平凡的,那我只好表示無語了。


油菜花少兒財商


      《小豬佩奇》老少青咸宜,風靡一時,卻遭到一些家長的批評與抵制,反對的理由之一,就是教小孩學壞:踩泥坑。看過佩奇踩泥坑那一集後,小孩子們見到泥坑水坑就要踩,不讓踩就哭鬧,踩得一身泥一身水,讓家長很無奈,很苦惱。

         我們家寶寶也喜歡踩水坑踩泥坑踩沙坑,甚至喜歡到發狂地步。只要看到地上有水窪就要去踩,即使是溼地,也要踩。最為誇張的是,夏天去五道口超市廣場玩,彩色噴泉池沒有噴水,池中卻積滿了水,寶寶見水而奔,踩水而喜,玩水而狂,摸爬滾摔全用上了,渾身溼透,高聲嘯叫,跟在大孩後面歡呼雀躍,別提多興奮了。那麼多小孩就數她玩得最酣暢淋漓,忘乎所以,樂不思返。結果是強制抱著聲嘶力竭哭著離開,整整哭了一路,可見寶寶是如何喜歡玩水。

        姥爺我是不反對寶寶玩水踩泥坑的,我認為那是兒童天性使然,是兒童身心健康的表現,不喜歡玩水的兒童不正常!既然是天性使然,既然是兒童天真爛漫的表現,既然能給兒童帶來無比的快樂,既然玩水能刺激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樂觀積極的品質,那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呢?自然成長才有最好的童年!

        那些反對的家長,其實是從成長的眼光心理看兒童:踩水坑髒,不文明,是不良習慣!弄髒弄溼衣服,要洗,太麻煩!這類家長怕亂怕髒,總是把環境收拾得乾乾淨淨,一絲不亂,不允許玩具亂放堆滿房間地板,其實最不利兒童的成長,壓抑兒童好奇的天性,消彌兒童單純的自由快樂,以成人的文明習慣約束兒童,教育效果只能適得其反。

        讓寶寶踩水踩得更開心吧!



蘭阿姨育兒故事


每個熊孩子後面都有一個不負責任的熊家長。

很多家長反感小豬佩奇的原因就是孩子喜歡模仿佩奇踩泥坑,學豬叫。

JUMP君想說,踩泥坑怎麼了,小朋友的天性使然,即使沒有小豬佩奇的時候,小孩子就不喜歡玩泥巴了麼?還有學豬叫,即使沒有豬,孩子還會學狗叫、學鵝叫的。

動畫本身沒有錯,而是你這家長有沒有去引導孩子去學習好的那一方面。

很多家長會教育孩子要有禮貌,自己卻在孩子面前抽菸喝酒說髒話;不想讓孩子玩遊戲,自己卻喜歡約好友去打麻將;告訴孩子要性格好,自己卻當著孩子面吵起架來比誰都狠。那些在審視孩子錯誤的時候,為何不審視一下自己呢。

反觀小豬佩奇中的爸爸媽媽,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

例如小豬佩奇中有一集,佩奇去踩泥坑,媽媽看到了,和佩奇說要穿上水鞋才能踩泥坑,佩奇很聽話的換上了水鞋,還教育了弟弟喬治,換好水鞋才能踩泥坑。

還有喬治的爸爸媽媽,每天晚上都會傾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遇到重要的事情,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佩奇的爸爸媽媽教育得都比現實大多數的家長要好,要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時,就應該先反思自己,而不要去怪動畫!


騷年JUMP


如果看到孩子出現了問題,就馬上想到是別人的錯誤,卻從不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那麼,這種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是有問題的。

孩子們在四歲到六歲期間確實喜歡模仿,但我想問的是,孩子從動畫片中學到的比父母言傳身教的還要多嗎?孩子模仿動畫片中的動作說明了什麼?背後的動機有沒有考慮過呢?

其實,孩子模仿動畫片中的動作大多是因為好奇,如果父母能夠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並討論哪些應該學習,哪些不應該學習,那麼,觀看動畫片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

當然,作為家長,肯定不會有那麼多的時間陪孩子看動畫片,大多數時候,家長都要趁孩子看動畫片自己忙點別的事情。這種情況下,也不能將孩子往電視前一放就萬事大吉。一是孩子看動畫片時間太長對其身心發育不好,二是父母要及時詢問孩子在動畫片中都看到了什麼。


大多數動畫片都經過嚴格的審核,但因為情節需要,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家長覺得不適合孩子看的地方。這時,家長並不是一關電視了之,而是要給孩子講明白遇到動畫片中的情況應該怎麼做。

同時,不得不說的是,家長對孩子的束縛已經超越了適當管理的範疇。跳泥坑很顯然會弄髒衣服,但在父母或其他家長的監護下,讓孩子開心地做點屬於他們的事情也未嘗不可。

父母陪不了又沒有正確引導的時候,動畫片才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而且,孩子的童年不應該只有學習和動畫片,更應該有肆無忌憚的玩耍和無所顧忌的開懷大笑。


親子溝通如何說


我家孩子也喜歡看小豬佩奇,小豬佩奇是他最喜歡看的動畫片,我有時候也陪著看,並沒有覺得該片對孩子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也沒有覺得應該停播此劇,不太理解有的家長要求停播該劇是什麼心理?題目裡說了,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學豬叫,或者跳泥坑,給幼兒園造成了困擾,對此也無法認同。

不知道那些呼籲停播該劇的家長,有沒有陪孩子看過這部動畫片,有沒有限制過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有沒有對孩子進行過引導?

如果沒有,單純因為孩子模仿跳泥坑和豬叫就要求停播,就太片面和粗暴了。

在小豬佩奇動畫片裡頭,小豬佩奇和喬治非常可愛,豬媽媽和豬爸爸既寬容又智慧,秉持著非常智慧的家庭教育觀念和行動。所以說家長也應該看看學一學豬爸爸和豬媽媽是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小豬佩奇和喬治的,不僅不應該停播,我認為家長也應該好好看看這部動畫片。

小豬佩奇其實是英國普及非常廣的一部動畫片,五分鐘一集,情節簡單,播放時間也短,其實是主要用於學習英語的,也非常適合孩子看,因為低幼的孩子不適合長時間的看電視。

相比國內的某些動畫片,比如充滿了暴力爭鬥,陰謀等的動畫片,小豬佩奇這部動畫內容非常適合孩子看。孩子們之間的遊戲溝通,以及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有情又有愛的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對於孩子都是非常好的影響。
即使孩子學跳泥坑,學豬叫的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沒有泥坑你去哪裡跳啊?孩子平時就在地上隨便跳一跳,那不是很正常嗎?對身體也是一種鍛鍊,而學豬叫學習其他動物,也只是一種模仿而已,隨著長大自然不會再學了,完全不用擔心。


嘟嘟寶貝


我作為一位寶寶媽媽,我覺得《小豬佩奇》是一部很好的低幼動畫片。

小孩子在看動畫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和好朋友們相處,如何尊重老人,如何和家裡的弟弟妹妹相處,如何在家庭中尋找愛,它涉及了孩子在小年齡成長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觀看的過程中學會了知識,發現了自己不知道的內心,發現原來不止自己是這個樣子的,自己對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好奇與疑問,有那麼多未探索的秘密,原來不止自己覺得跳泥巴坑是世界上最好玩的事,原來世界上也有和我一樣想的佩奇。

好多家長小的時候不是也在家長的訓斥中從好玩的泥巴坑或是水窪邊爬出來的麼?

我覺得如果孩子願意看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的家長是幸運的,他的孩子還願意接受動畫中父母兒女的親情友誼教育,還願意學習探索動畫中新奇世界,如果這個歲數的孩子天天看一些打打殺殺,恩恩愛愛,妖魔鬼怪的動畫片,家長才應該是最應該擔心的呢。


呼啦啦122


認為小豬佩奇能帶壞孩子的人,簡直就是可笑至極,那中國的喜羊羊呢,熊出沒呢是不是更能帶壞孩子呢?小豬佩奇最多是讓孩子去跳泥坑,玩玩泥。那喜羊羊呢,讓孩子模仿動畫片,把同伴放到火上烤,導致傷殘,熊出沒導致孩子拿真鋸去傷害其他小朋友,這都是血淋淋的事實啊,為什麼不要求喜羊羊和熊出沒停播呢?

相反,我認為小豬佩奇的內容非常好,我們可以看到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可以看到,肯陪伴孩子成長的爸爸,理解孩子的父母,我們看到活潑天真可愛的小朋友,看到有時會打打鬧鬧有時會吵架,有時會在一起開心玩的二胎家庭。

坑即使沒有小豬佩奇,玩泥巴也是孩子本身就喜歡的一項活動。

回想一下你小的時候,是不是在雨天看到有水的地方,喜歡過去踩兩腳?那為什麼輪到你的孩子的時候,你就忍受不了了呢?

在動畫片的選擇上,家長要做好把控,在我家上喜羊羊和熊出沒這種動畫片絕對禁止的。

因為一,沒有什麼內容,無聊+無趣,第二有一些內容真的不適合孩子看,屬於暴力鏡頭啊!小豬佩奇,我陪孩子看了很久,我也很喜歡


神奇麻麻木小暖


任何一部影視,都是立足於本國的文化,傳統,道德等背景而出產的。

任何一部影視,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態度。

任何一部影視,面對不同的觀眾群體,體現不同的文化核心價值。

小豬佩奇,面對的是小觀眾,符合英國的國情和公德標準來製作的。也是通過英國文化部門審閱通過的。只要小孩愛看,那就是成功,至於裡面有些內容是不是符合家長的價值觀念,那是仁者見仁,智都見智。

成人觀看影片,有一定成熟的價值觀,能選擇地接受裡面某方面的精彩。而對小孩,思想一片空白,沒有一定的是非辨別能力。只要覺得好看,可能全面接受裡面的內容。

這時,就要求家長,多多陪孩子看有益的影視,同時,有選擇看裡面的故事情節。

而不是把孩子交給電視,而忙自已的事去了(別認為看影視是小孩子自已的事)

這屬於推脫自已的教育責任,對孩子不負責行為。

不僅僅靠禁播來為自已的不負責找藉口。

先說成人看外國影視。

不少年青人喜歡看美國大片,眾所周知,美國崇尚個人主義。主要表現的個人英雄。

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的教育觀念,因為中國曆來尊崇集體觀念,任何個人的成功,脫離不了領導的支持,群眾的擁護。但也沒禁播美國大片呀。

再看這幾年的韓流。小鮮肉大霸熒屏。但誰又擋住你看韓劇了。

小豬佩奇,類型就是搞笑,益智,兒童學習,裡面有一些符合人類的行為規範和交往規則。有一些是符合本國國情的文化教育。

如果讓小孩學英語,完全看英文版,標準的英語發音,常見的日常用語,英語表達的口語化,從小孩嘴裡表達出來,非常輕鬆易懂,內容也新穎多變。其談話內容,語句交流,多見於家庭,朋友之類的。非常符合非英語國家學英語。

只有小孩熱衷於模仿,實屬正常,如果小孩沒有模仿性,何談開口說話,何談學習?

像家長反映的小孩跳坑,學豬叫,沒什麼大驚小怪,只不過不符合你的價值判斷罷了。

小孩模仿本身並沒有錯,其本身行為又沒有影響別人,也沒有傷害別人,也沒有什麼是非觀念。如果你嫌弄髒衣服了,那是你的教育問題,不能怪罪於影視本身。

有的問題,則要家長一定要更正小孩的思想觀念。

如澳大利亞,就表現的不錯,禁播一集:

《小豬佩奇》(Peppa Pig)的其中一集內容在澳大利亞遭禁播,因為它將蜘蛛呈現為可以和兒童“成為朋友”的一種動物。 在劇集中,佩奇的弟弟喬治在水槽裡發現了蜘蛛。旁白高興地宣佈:“喬治希望蜘蛛成為他的朋友。喬治喜歡蜘蛛,蜘蛛也喜歡喬治。” 喬治然後拿起蜘蛛,把它放在佩奇的娃娃屋裡。

Peppa通過尖叫和逃跑表達自己的恐懼,並下樓向爸爸求救。佩奇的爸爸表示:“沒必要害怕,佩奇。蜘蛛非常小,它們無法傷害你。”

這個片段如果放在中國,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放在澳大利亞,就違反常識了。

根據 2017 年 1 月澳大利亞醫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情況並不總是如此。 2000 年至 2013 年期間澳大利亞 12000 多人因被蜘蛛咬傷而入院。

為了不讓影視中的觀念影響兒童,所以就禁播這一集了。

再如美國。也有家長不滿意裡面的某些內容:

1,佩奇任性:遇到不如意之事,就愛跺腳,發脾氣,愛使小性子。尤其吹口哨那一片段。

2,佩奇沒禮貌,不尊重父母。用父親的大肚子作暗號那一片段,爸爸不喜歡用大肚子作暗號,但佩奇堅持,爸爸也屈服了(像這樣的內容,在中國不算什麼大不了的問題)但違背了美國強調個人的理念。

所以來說,負責任的家長,對於優秀的動畫作品,不能一棍子打死,自已有什麼標準,去留什麼,家長就有選擇地過濾什麼。畢竟,全球熱播的動畫,受這麼多小孩喜歡的作品,還是值得一看的。

如果按照大人觀點來看,基本沒有小孩看的動畫了,曾經也要求禁播《喜洋洋與灰太兒狼》《熊出沒)等動畫,小孩喜歡看的被禁播,讓小孩看什麼?有些內容可以改進,但裡面的優秀元素不能丟。

所以,個人認為不當的內容,跳過去,不看。眾人認為不當的內容,應停止播放。家長最好陪孩子一起看,如沒時間,先了解內容,有選擇地看。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而不是要求禁播。如果是這樣,遊戲早就應該封殺了。


左析右洞


謝邀。

家長被搞瘋了,聽起來多麼正義。可是很想問一句:家長這麼容易瘋了嗎?

小時候我們看舒克貝塔,看黑貓警長,我們也沒有模仿危險動作啊。我們沒去偷坦克,沒去煙囪上爬高,也沒看了貓和老鼠後就學壞啊!

難道動畫片現在這麼厲害了?

我們給孩子看什麼動畫片?如果動畫片能把孩子帶壞,那孩子該看什麼?

如果動畫片給孩子帶壞,玩遊戲的孩子豈不是要殺人?

一個武器專家說過:武器是無罪的,罪在使用武器的人。

同理,動畫片是無罪的,有罪的是家長。

家長不願意教育和陪伴孩子,讓孩子失去交流,只能深陷動畫片。

家長不喜歡言傳身教,所以讓動畫片做了孩子的導師。

請問,這到底是家長的責任,還是動畫片的責任。

專家說四到六歲是模仿期,很對。

可是如果按照對小豬佩奇的評價邏輯,孩子們不看動畫片,會去模仿什麼?

難道會模仿好的?

模仿期是對的,但同時,也是對家長的需要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